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华儿女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至今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观念等,仍在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行为方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赴外地考察时,总书记曾前往山东孔庙、甘肃敦煌莫高窟、四川三苏祠、新疆交河故城等多个文物保护单位调研,了解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的情况。对广东潮州木雕、贵州苗绣、陕西绥德
2、剪纸等,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习近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
3、力和时代风采。(摘编自陈锐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材料二:中国的名人文士,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排解的泰山情结。泰山之于他们,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精神具象和心理象征。它直接起源于原始先民的泰山崇拜。人类与山岳的关系天然密切。山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对于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则认为是山川神灵对人类行为的不满和惩罚,只好用祭祀方式表示忏悔和崇敬。于是“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被列为古代帝王的“八政”之一,从遥远的帝舜时代,就开始“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望秩于山川”(尚书舜典)。这样,泰山由自然的山变为神圣
4、的山,就不是偶然的了。中国名人的泰山情结肇始于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对后世名人文士产生了巨大影响和示范作用,沿袭成为积淀深厚的文化心理,蔓延成为流传久远的文化风气,演变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大景观。泰山拔地通天的气势,峻极万物的雄伟,和日出、云海、古松、奇石等壮丽景象,也激发着名人文士的艺术灵感,促使他们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泰山名人文化既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当时就产生巨大的影响,又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增添了新的内容含意,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成为全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成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李斯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冯玉祥部属作泰山赞称:“泰山何其雄,万物都包容。
5、泰山何其大,万物都归纳。泰山何尊严,万有都包含。一切宇宙事,皆作如是观。”同样表现了包容万物,虚怀若谷的博大胸怀。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经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加以引用,成为人人熟知的形象比喻,也成为激励中华民族英勇奋斗、敢于牺牲、崇尚气节的警句名言。泰山名人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弘扬泰山名人文化,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泰山名人文化研究,对于泰山的保护、建设也有重要指导意义。泰山之所以称“五岳独尊”,为天下名山之首,盖以人文景观胜,而不以自然景观胜,是在“文”不在“山”。泰山的特
6、色与本质,在于它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蕴含。近年来,泰山被命名为自然、文化双重遗产,成功举办泰山国际登山节,成为全国旅游胜地,都是着力突出了文化特色,得益于文化内涵。在发掘、弘扬、利用泰山文化方面已经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路径。在这中间,泰山名人文化的研究与运用,实在功不可没。在具体运作的深化细化上,还大有潜力可供挖掘。文化是一条流动的长河,新的时代会给它注入新的源头活水,保持充盈的生机与活力。泰山名人文化也需要有新内容、新创造、新发展。当后人审视我们时,仍该有“齐鲁青未了”的宏丽景观。(摘编自袁爱国中国名人的泰山情结泰山名人文化绪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7、是(3分)A.领导人到文物保护单位调研和在不同场合的讲话强调,作为实例说明了国家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态度。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不能是一成不变的,也应该随着时代发展适时拓展,增添新的内容,反映先进的时代要求。C.物质上依赖山岳、精神上对山岳既尊崇又敬畏,这两方面的因素综合发挥作用,原始先民就产生了泰山崇拜。D.泰山被称为天下名山之首,还因为泰山的人文景观内涵丰富而深厚,不只因为它的自然景观胜过其他山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文化的创新性发展问题,但是两则材料的侧重点不同。B.泰山名人文化实质是名人以泰山为载体和对象生发创造
8、出的山岳文化,也是一种大众文化。C.姚鼐登泰山记生动地表现了泰山的瑰丽景色和雄浑景象,可视为泰山名人文化的一部分。D.司马迁将泰山看作衡量人生的标尺,说明在他眼中泰山代表博大、崇高的精神。3.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人类与山岳的关系天然密切”观点的一项是(3分)A.孔子负手曳杖,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后寝疾七日而没。B.韩婴韩诗外传:“山者,草木生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吐生万物而不私焉。”C.曹植称“我本泰山人”,“俯观五岳间,人生忽如寄”,希望能回到泰山隐居求仙。D.元代王恽游泰山灵岩寺,发现是自己多年前梦中所见,“形势殿舍,殆与此间不异”。4.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根植于“
9、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的中华传统文化,如今已上升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成为指引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鲜明旗帜。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5.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怎么推动泰山名人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一9题。村庄的婚礼田光明王大奎的孙子要结婚了。这些年,关于孙子的婚礼,全家人已经议过无数次了。特别上心的是爷爷,他想着,孙子大学毕业,在省城上班,一定要把婚礼办得风风光光。于是,爷爷吩咐儿子,在县城最高档的酒店预订了酒席。孙子带对象回来了,说是要在家里举办婚礼,按照传统的规程
10、,宴请亲朋好友。还说,乡村婚礼淳朴、祥和、热闹、喜庆,执意退掉了酒店的喜宴。王大奎躁着脚,瞪着眼,他心里有着千万个不乐意。村庄里五十五户人家,二十五户都迁到了镇上住,还有六户住在县城里。村院里冷冷清清,野草长得房檐高,就剩了些老人和几个残疾人,找个主事帮忙的人都难,这婚礼能办成吗?“年轻人,突发奇想!”王大奎坐在门前的石墩上,抽着烟,心里七上八下,纵横交错的脸上写满了烦恼和无奈。想当年,王大奎三十岁出头时,没有寻下媳妇。爹娘都急疯了,烧香拜佛,托人送礼。最终,用三斗麦子,从南山坳里给儿子领回了媳妇。一家人出门走路,头都抬得老高。大奎爹站在场院里,高着嗓门儿,向邻里乡亲们保证,把儿子的婚礼办得红
11、火,要让大家吃饱喝好。那年春天,爹从大奎的舅家姑家姨家凑了几斗麦子和两斗黄豆,磨面做豆腐。大奎从镇上的百货店里给媳妇买了身新衣服,一块碗口大的镜子,一把雨伞,一双红艳艳的皮鞋。择了个黄道吉日,迎娶媳妇进门。婚礼前三天,全村停了农活儿。大总管是队长蛮娃,男女劳力帮忙。大人小娃,穿着过年的新衣裳。男人村里村外跑着,搬桌子拉凳子,借来锅碗瓢盆,搭棚起灶;妇女围在厨房,择菜洗碗,忙活着,嬉闹着。村庄升腾的炊烟,裹着浓郁的香味,在村里村外弥漫。婚礼当日,总管蛮娃有言在先,主要亲属和随礼的容人上席,其他外人靠边,村里帮忙的人,尽心尽力,要把事执硬。就这样,防来挡去,还有不该上席的也混上了席,菜到桌上,筷子
12、都在打架,主家准备的米面油吃得都见底了。送走了客人,村里帮忙的男女拉长着脸,自己动手熬了两锅大烩菜。主家又从代销店赊了烟酒,招呼大家。大奎爹红着脸,和儿子给众人敬酒,道歉致谢。大总管蛮娃喝醉了,他哭着闹着,掀翻了酒桌。王大奎心里清楚,蛮娃大他两岁,他娶的媳妇是媒人先介绍给蛮娃的,因蛮娃家拿不出那三斗麦子,媒人才把她说给了王大奎,成全了今日的婚礼。从此,两家人见面都绕着走,长时间都不说话。土地下户后,王大奎家分得了二十亩薄地,一家人心齐,耕田种地,养猪养羊,铆足劲儿挣钱围粮,给儿子订婚。拆了土房子,建起了砖木的瓦房子,就四处张罗着给儿子寻媳妇。儿子在外地打工,谈了个姑娘,给女方家过了彩礼,就筹划
13、着结婚。王大奎挺直腰杆,在场院里向邻里们说,我儿子的婚礼一定要办得洋火,上档次,全村第一。婚礼当日,在门前的场院里摆了三十桌酒席。请了三位大厨,八凉八热,有鱼有鸡。酒桌开席,一眨眼,就被容人涌满。村里帮忙的,亲友随礼的人,拖家带口,都涌上了酒席。这些年,家家虽有余粮,但不是天天都吃肉,人们还是稀罕着坐席。盘子上的鱼没翻身,鸡没展翅,就被大嫂大妈装进袋子。客人一茬一茬来,又一茬一茬地走,备好的米面、宰的三头猪吃没了。村里帮忙的男人,吆五喝六地喝着,几个人没把握住,喝得烂醉如泥。让人生气的是村里的赖子,喝醉了酒,睡到场院里麦秸垛里,打着滚,喊着,骂着,说主家吝啬,没给客人吃好,把他自己偷藏在怀里的
14、两盒香烟也撒落了一地。这次,孙子婚礼的总管是村主任。前三天,村主任在村里“大家庭”群里发了通知,全村总动员,回家参加婚礼。村民们从四面八方赶了回来,清扫院落,挂灯笼,贴喜联,把冷清的村院弄得红红火火,热气腾腾。婚礼正日,王大奎一家人站在场院里,穿着里外崭新的衣服,笑盈盈的,同客人们打着招呼。他们能想到的客人来了,没有想到的客人也来了。县电视台来了记者,摄像的师傅是赖娃的儿子,他扛着摄像机,跑上跑下拍摄着。镇上文化中心还派来了二十名演员,在磨盘垒起的舞台上表演着。装台布景的道具,都是出了力、流过汗的农具。大型餐车停在场院边,各种食材,四季菜蔬,都垒成了山。大厨们舞动着锅铲,翻炒着美味佳肴。村主任
15、主持婚礼,按照乡里最传统的婚礼议程,一项一项进行着。新郎和新娘拜天地,敬祖先,认亲戚,再给村里的乡亲们行大礼。最后全体村民集体合影,照张合家欢。爷爷奶奶们坐在中间,村庄里的人一个都不能少,就连患脑出血后遗症的蛮娃,也穿上了崭新的衣服,坐着轮椅,是新郎和新娘把他推上台的。王大奎忙上前,把蛮娃拉到自己身边。今天,婚礼的大总管村主任就是蛮娃的孙子。婚礼结束后,村主任郑重其事地向村民宣布,我们的村庄就要重新规划了,这个老村庄不久就要消失了。借着这场婚礼,给村庄留个纪念(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大奎家居住的村落现在只有一半住户,冷冷清清,是农村人口
16、向城镇迁移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现象,预示着老村庄终将消失。B.“一家人出门走路,头都抬得老高”,这一细节描写既表现出了王大奎家对能娶上媳妇成家的欣喜,又隐含着对自家胜过别家的自豪。C.文本以婚礼为切入点写三场婚礼的场面和举办过程,整体形成对比;写到某场婚礼时,运用的手法也有先扬后抑和欲扬先抑的对比。D.蛮娃周到尽责又难忘私怨,王大奎勤劳能干却小气吝啬,两人都有缺点;但文末婚礼上两人亲密并立,尽释前嫌,却显示出了人情美。7.关于文中描写孙子婚礼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子盛赞乡村婚礼,坚持按照传统规程在场院举办婚礼,表现了年轻人对传统礼俗的重视和热爱。B.王大奎感到烦恼和无奈
17、的原因是现在村庄的常住人口很少,一个能为孙子主事帮忙的人都找不到。C.响应通知回村参加婚礼的村民精心打扫布置村院,说明生活居所的迁移还没有完全改变村民感情。D.文末村主任的话意味深长。如何将民心凝聚起来,不让此次婚礼成为最后一次团聚,值得人深思。8.文本以婚礼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6分)9.费孝通说:“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结合乡土中国中有关“差序格局”的表述,说说你对文中加点的两处“家”的含义的理解。(6分)相关链接:差序格局的定义和特点: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
18、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一14题。文本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驾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劝学)文本二: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若其修身治心、事
19、亲接物、与夫穷理尽性之要,自有圣贤典训,昭然可考,当次第晓达,兹不复详著云。大抵为人,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行步趋跄,不可疾走跳踯。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呜呼老矣,是谁之愆?凡写字,未问写
20、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凡对父母长上朋友,必称名。凡称呼长上,不可以字,必云某丈。凡侍长上出行,必居路之右,住必居左。凡此种种若能遵守不违自不失为谨愿之士必又能读圣贤之书依大此心进德修业入于大贤君子之域无不可者。(摘编自童蒙须知劝学文)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此种种/若能遵守不违自/不失为谨愿之士/必又能读圣贤之书/恢大此心/进德修业/入于大贤/君子之域无不可者B.凡此种种/若能遵守不违/自不失为谨愿之士/必又能读圣贤之书/恢大此心/进德修业/入于大贤/君子之域无不可者C.凡此种种/若能遵守不违自/不失为谨愿之士/必又能读圣贤之书/恢
21、大此心/进德修业/人于大贤君子之域/无不可者D.凡此种种/若能遵守不违/自不失为谨愿之士/必又能读圣贤之书/恢大此心/进德修业/入于大贤君子之域/无不可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饮黄泉”中的“下”字与“济水东流”(登泰山记)中的“东”字用法相同。B.“其义自见”与“半壁见海日”(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见”字含义不同。C.“心到最急”与“却坐促弦弦转急”(琵琶行)两句中“急”字含义不同。D.“工拙如何”与“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两句中的“拙”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二认为,童蒙教育应从服装穿着
22、、言行举止、打扫卫生、读书写字、杂细事宜五个方面展开,先不涉及修身治心、事亲接物。B.坚持读书,读的遍数多了,就能够背诵并理解书中的思想内容。这种观点和劝学借“鸳马十驾”“金石可镂”表达的思想相似。C.表敬意时,古人根据对象的不同称名或称字。如:称呼长辈,要称呼他们的名,不能称字;提到历史人物孙权,辛弃疾称呼的是字。D.古人以右为尊。如:白居易被贬称为“左迁”;晚辈陪同长辈行走在路上时要站在道路的右侧,和长辈并立时要站在长辈的左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4分)(2)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呜呼老矣,是谁之愆?(4分)14.在如何读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驻马店市 2022 2023 学年 高一上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6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