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精讲:第9单元 溶液(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精讲:第9单元 溶液(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精讲:第9单元 溶液(含答案解析)(2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知识点回顾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1:溶液的形成一、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1、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物质溶解的实质:被溶解物质的分子和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扩散,最终均一的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各部分的浓度、密度、颜色、性质均相同。稳定性:只要外界条件(如温度)不改变,溶剂和溶质不会分离。混合物: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物质组成。注意: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含有Cu2+) 为蓝色,FeSO4溶液(含有Fe2+) 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含有Fe3+)为
2、黄色。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溶液必须是混合物。3、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常用水、汽油、酒精等液体。(一种溶液中的溶剂只有一种)4、溶液的应用(1)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能加快反应的速率。(2)医疗上的多种注射液也是溶液。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如营养液无土栽培)二、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1、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质量是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2)溶质质量是溶液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差,而溶剂质量是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之差;(3
3、)溶液的体积等于溶液的质量除以溶液的密度,却不等于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和;2、对于溶液的判断,主要看其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1)对于溶液组成(即溶质、溶剂)的判断,可以参考下面的口诀:“气固溶液液为剂,液液相溶多为剂,水多水少总为剂,不指溶剂水为剂”,其含义为:“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记作溶剂”溶液成分有水存在无水存在固体和液体气体和液体液体和液体溶质其他物质固体气体量少的液体溶剂水液体液体量多的液体(2)溶液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
4、溶液),若不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为水。(3)发生化学反应的溶液:氧化钙放入水中,CaO+H2O=Ca(OH)2,溶质不是氧化钙,而是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锌放入稀硫酸中,Zn+H2SO4=ZnSO4+H2,原溶液溶质是硫酸,溶剂是水,反应后溶剂仍为水,溶质分情况。锌和稀硫酸恰好反应锌过量(锌不溶于水)稀硫酸过量溶质硫酸锌硫酸锌硫酸锌和硫酸三、悬浊液、乳浊液和乳化现象1、乳浊液:互不相溶的液体,以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2、悬浊液:指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也叫悬浮液;3、乳浊液与悬浊液区别:(1)悬浊液中的小颗粒和乳浊液中的小液滴都是由许多分子的集合而成的分子集合体,而溶液中的
5、溶质则是以单个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着的;(2)悬浊液和乳浊液都是不稳定、不均一的,静置一会儿后,都会分为上下两层(固体小颗粒会逐渐下沉,而小液滴会逐渐上浮);但是对于溶液来说,却正好相反,只要在条件不变(即温度、压强等不改变,溶剂不蒸发等)的情况下,溶液就不会出现分层现象,而是均一、稳定的。溶液乳浊液悬浊液分散质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不溶性的小液滴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特征均一、稳定不均一、不稳定不均一、不稳定4、乳化现象:油与水互不相溶,不能形成溶液,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滴, 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的现象。应用:生活中洗涤剂洗衣物、餐具
6、等;农业上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制成乳浊液。小结:去污原理不同: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作用;酒精、汽油去油污是溶解。特征: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如牛奶,油水混合物)知识点2:溶解度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是指物质在溶解时,所发生的吸热和放热的多少不同,而引起的溶液的温度变化的现象;具体来说,物质溶解的过程包含有以下两个过程:(1)一个过程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该过程吸收热量;(2)另一个过程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该过程放出热量。2、不同的溶质,在这两个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也不同;这就导致在物质的溶解过程中,
7、伴随着温度的变化,同时表现为吸热或放热现象,其具体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共有如下三种:(1)当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会升高(如氢氧化钠、浓硫酸等;另外,氧化钙放在水中发生反应放热,也会使温度升高),表现为放热现象;(2)当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如氯化钠等),表现为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现象;(3)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时,溶液温度会降低(如硝酸铵等),表现为吸热现象。注意:生石灰放入水中放出大量的热,不是溶解,而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放热:CaO+H2O=Ca(OH)2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
8、解所得到的该溶质的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所得到的该溶质的溶液。3、溶剂量和温度会影响溶解的溶质的量,故限定一定量的溶剂和一定温度的条件才能比较是否饱和。4、饱和是不能再继续溶解该种溶质,不影响溶剂溶解别的溶质,故饱和溶液要指明针对哪种溶质是饱和的。5、当溶剂量、温度确定时,某溶液的饱和状态表示该溶质溶解的量达到最大值。6、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1)观察法:观察底部有无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若有且不继续溶解,则是饱和溶液。若无,则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或恰好饱和的溶液(注:恰好饱和和不饱和的溶液看起来都是澄清透明的,外观无法区别,实验法区
9、别)(2)实验法:取样,在该温度下,向溶液里继续加入该种溶质,充分混合,观察溶质是否继续溶解。溶质不能继续溶解,则是恰好饱和溶液,若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7、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8、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浓溶液的区别与联系是否饱和:比较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是否达到最大限度。浓稀程度:比较的是在一定量的溶液里溶质质量的相对大小(溶质的质量分数)。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三、溶解性和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解性1、物质的溶解性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并且是物质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它是指一种物质溶解在
10、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定性表示法,另一种是定量表示法:(1)定性表示法就是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概念表示;(2)定量表示法就是用一定温度下(气体还强调压强为101kPa),一定量的溶剂(一般是水)里溶解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气体的体积)来准确地表示,它们的内部联系是通常把室温(即20)时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0g的,叫易溶物质,大于或等于1g但小于10g的,叫可溶物质,大于或等于0.01g但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小于0.01g的,叫难溶(或不溶)物质;2、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1)内部因素是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例如,食盐容易溶解在水里,
11、却很难溶解在汽油里;油脂很难溶解在水里,却很容易溶解在汽油里;(2)外部因素是温度、压强(是对气体来说的);例如,除了气体和氢氧化钙等特殊的固体溶质的溶解性与温度成反比以外,一般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成正比;还有气体的溶解性也与压强成正比。3、碘能溶于汽油,不能溶于水;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不能溶于汽油;乙醇与水可以任意比互溶。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是否搅拌。四、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1、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通常指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
12、时的气体体积。(2)气体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素:条件: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 标准:1体积水 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单位:体积(3) 理解: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表示在压强为101KPa和0时,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049体积的氧气。(O2不易溶于水,CO2能溶于水,CO、H2难溶于水,CH4极难溶于水)(4)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气体和溶剂的性质;外因:压强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事实: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射出来)温度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事实:喝了汽水后会打嗝)2、固体的溶解度S:(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不指明溶剂,通常指水
13、)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2)理解定义四要素:条件:一定温度,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只有指明温度,溶解度才有意义。标准:100g溶剂,固体物质的溶解量随溶剂量的增大而增大,限度100g溶剂的量便于统一标准后比较。状态:达到饱和状态,只有达到最大溶解量时才是确定的值。单位:为克,溶解度其实就是溶质的质量,是在特定量溶剂和一定温度下的溶质质量。(3)溶解度的意义: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g。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即达饱和)36gNaCl。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形成饱和溶液。在20时,完全溶解36g氯化钠,最少需要水100g。在20时,136g氯化
14、钠溶液中有100g水,36g氯化钠。拓展:在20时,任意质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m(氯化钠):m(水):m(氯化钠溶液)=36:100:136。3、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是表示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理性质。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溶解性是根据20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划分的。 五、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1、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 列表法 从表格中查找硝酸钾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值 (2)曲线法查阅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知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怎么制得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确定分离混合物中各物质的
15、方法 2、溶解度曲线的认识*溶解度曲线上的溶解度数值对应的是在100g水中的溶质质量(1)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A点:表示20o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90g。B点:表示70oC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60g。(2)曲线以上的区域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且溶液中有溶质剩余C点:表示20oC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且有固体剩余。(3)曲线以下的区域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D点:表示20oC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4)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E点:表示70oC时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度相同,都为140g。(5)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大小(指定温度范围,再比较)
16、如70o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如比较硝酸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大小:0oC t 70oC: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钠70oC t: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钠(6)溶解度变化趋势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如Ca(OH)2(7)饱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对于硝酸钠溶液:DA: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CA:饱和溶液将多余的固体溶解进溶液变成恰好饱和溶液,加水;CE:硝酸钠溶液从20oC升温到70oC,多余的固体溶解形成饱和溶液(8)确定结晶的优选方法随温度升高
17、溶解度变大的物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如硝酸钾、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铵等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的,蒸发结晶。如氯化钠(9)确定除杂方法根据要提纯的物质的溶解度确定结晶方法提纯,同时杂质被除去。如:KNO3(NaCl):降温结晶 ;NaCl(KNO3):蒸发结晶六、晶体、结晶和海水晒盐1、晶体是指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2、结晶是指把固态溶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或慢慢挥发),溶液达到饱和后,如果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以晶体的形式而析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析出晶体的现象就称为结晶现象。3、结晶是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或者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变化差别大的固体)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它是根据固
18、体物质从溶液里析出晶体的原理,通过蒸发或者降温的方法将其中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因此,结晶方法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1)蒸发结晶是指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的混合物;(2)降温结晶是指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再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分离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大(即一种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是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的固体混合物;此时,需要注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其具体内容有如下三条: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等
19、;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氯化钠等;极少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等。3、海水晒盐的原理是通过风吹日晒蒸发溶剂得到食盐晶体。海水晒盐的过程是这样的,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盐田法”(也称“太阳能蒸发法”),使用该法,需要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筑盐田;盐田通常分为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用海水晒盐,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盐田的蒸发池,通过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晶体来。知识点3:溶液的浓度一、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1、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就是指
20、为了某种需要,向浓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水(如果是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将其稀释的所要求的浓度的方法,要想顺利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首先,要进行准确地计算;由于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若设浓溶液质量为m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n g,则等式m ga%=ngb%成立,加入水的质量为ng-mg;(2)然后,要进行准确地称量(或量筒量取所加水的体积即可,注意读数时一定要平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3)最后,将所量取的水慢慢地倒入盛浓溶液的烧杯中(不能洒落到烧杯外面),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
21、可在量筒内进行稀释的实验操作。2、溶液的稀释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m(稀释后溶液)=m(稀释前溶液)+m(水)加稀溶液:m(混合后溶质)=m(浓溶液溶质)+m(稀溶液溶质) m(溶液总质量)=m(浓溶液)+m(稀溶液)二、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1、溶质质量分数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2、溶质质量分数意义:10%的NaCl溶液表示每100份质量的NaCl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10份。即每100g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0g氯化钠,90g水。3、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为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的溶解性的大小;其内部联系是通常把室温(即20)时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0
22、g的,叫易溶物质,大于或等于1g但小于10g的,叫可溶物质,大于或等于0.01g但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小于0.01g的,叫难溶(或不溶)物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是在某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其溶解度之间存在着这样的等量关系。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1、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指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没溶解的不计算在内。*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 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注意:从一瓶溶液中不论取出多少溶液,取出溶液及剩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与原来溶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精讲:第9单元 溶液含答案解析 2023 年中 化学 一轮 复习 考点 单元 溶液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6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