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阶段质量卷(第七至第八课)》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阶段质量卷(第七至第八课)》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阶段质量卷(第七至第八课)》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阶段质量检测卷( 第七至第八课)(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第卷( 阅读题 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 ,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 ,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
2、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 “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 “矇诵”并提。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 ,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些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
3、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
4、可畏” ,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 “赋诗” 、 “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 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 ,最后把诗尊为“经” 。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1
5、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C所谓“献诗陈志” ,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 “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解析:A 项, “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表述错误。第二段中说诗歌用以“颂
6、美或讽谏” ,发泄、申诉冤屈或不幸,可见诗经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含意。答案:A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 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解析:C 项与第四段中“子展却
7、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 ,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的内容不符。答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解析:B 项,第三
8、段中说宋国人民做了歌儿对华元唱,可见“徒歌”并非都“没有曲调” 。答案:B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 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建炎三年,金人再至,谒部使者陈边事,遣对行在 。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奉国书副京东运判杜时亮使金。时刘豫节制东平,丞相吕颐浩因致书豫。汝为行次寿春,遇完颜宗弼 军,不克与时亮会,独驰入其壁,将上国书。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僇辱 。汝为一无惧色,宗弼顾汝为不屈,遂解缚延之曰:“此山东忠义之士也。 ”命往见豫,汝为曰:“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
9、。 ”力拒不行,乃至京师,濒死者数四。豫僭号 ,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豫悚而立曰:“使人!使人!使豫自新南归,人谁直我,独不见张邦昌之事乎?业已至此,夫复何言。 ”即拘留汝为。然以汝为儒士,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固辞。绍兴十三年,汝为亡归,作恢复方略献于朝,且曰:“今和好虽定,计必背盟,不可遽驰。 ”时秦桧当国,置不复问。高宗忆其忠,特转通直郎。久之,有告汝为于金人以蜡书言其机事者,大索不获,寻知南归。桧将械送金人,汝为变姓名为赵复,徒步入蜀。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款留之,见其议论英发,洞贯古今,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企道
10、益惊,遂定交,假僧舍居之。桧死,汝为曰:“朝廷除此巨蠹,中原恢复有日矣。 ”企道劝其理前事,汝为慨然太息曰:“吾结发读书,奋身一出,志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为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今老矣,新进贵人,无知我者。 ”汝为尚气节,博物洽闻,饮酒至斗余,未尝见其醉,或歌或哭,涕泪俱下。(选自宋史宋汝为传 ,有删节)注: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完颜宗弼:金兀术。僇(l)辱:羞辱。 僭号:冒用帝王称号。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 阖门:全家B时秦桧当国 当国:主持国事C见其议论英发 英发:抒发D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 历历:清晰准确的样子解析
11、:C 项,英发:不凡。答案:C5下列各项中,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 /遇之溪上/企道曰/ 必奇士也B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 企道曰/ 必奇士也C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 溪上企道曰/ 必奇士也D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答案:B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宋汝为在寿春单独将国书交给宗弼,宗弼盛怒,宋汝为临危不惧;见到刘豫后多次面临死亡危险,后到了京师。B宋汝为先向
12、高宗皇帝面陈边事,得到赞许;宋汝为逃回南宋后向朝廷献恢复方略 ,当时秦桧掌管国事, 恢复方略被搁置不问。C秦桧下令捉拿宋汝为,宋汝为得到消息后改名换姓,徒步入蜀,与杨企道结为至交;秦桧死后,杨企道劝他回朝廷被他婉拒。D家仇国恨集于一身,宋汝为立志复仇报国,只是命运多舛,均无法实现,时而借酒浇愁,以泪洗面。解析:A 项, “见到刘豫后多次面临死亡危险”有误。根据原文可知,宗弼让宋汝为去见刘豫,宋汝为宁愿被处死也不愿见他。答案:A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5 分)译文:_(2)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5 分
13、)译文:_答案:(1) 只愿意被处死做南宋的鬼,怎能够忍心背叛朝廷,对所担任的使命不忠。(2)宋汝为拿着丞相吕颐浩的信给他,向他陈述投降金人的祸害(“祸福 ”可视为偏义复词,偏向“祸”),用忠义的道理勉励他,想让( 他) 回归朝廷。【参考译文】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侵犯京师,(宋汝为) 全家被害。(宋 )汝为想报国家与父兄的仇恨,建炎三年,金人再次侵犯京师,宋汝为拜见部使者陈述边境之事,部使者送他到皇帝的行营去陈述,高宗皇帝赞许并采纳他的意见,特增补他为修武郎,做为京东运判杜时亮的副手,奉送国书出使金国。当时刘豫做东平节度使,丞相吕颐浩想通过宋汝为送信给刘豫。宋汝为行程中暂时停
14、留寿春的时候,遇到完颜宗弼(金兀术)的军队,不(能够)与杜时亮相见,宋汝为独自驱马进入完颜宗弼军营,将要呈上国书。宗弼十分生气,劫持并捆绑了宋汝为,想加以辱。汝为全无惧色,宗弼考虑宋汝为不屈服,于是解开绳子接纳他,并说:“这是山东忠义之士呀。 ”并让他前往去见刘豫,宋汝为说:“只愿意被处死做南宋的鬼,怎能够忍心背叛朝廷,对所担任的使命不忠。”宋汝为坚决抗争不前行,最终才回到京师,濒临死亡的情景有四次。刘豫称帝后,宋汝为拿着丞相吕颐浩的信给他,向他陈述投降金人的祸害(“祸福”可视为偏义复词,偏向“祸”),用忠义的道理勉励他,想让(他)回归朝廷。刘豫惊惶失措地站起说:“你这个使者!你这个使者!让我
15、自新归朝廷,谁能以我为忠臣呢,难道不见张邦昌的事情吗?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那还用说什么呢?”就拘留了汝为。但因汝为是一名读书人,于是用授官职为通直郎、同曹州知府利诱他,宋汝为坚决推辞。绍兴十三年,汝为逃亡回归南宋,作恢复方略献给朝廷,并且说:“现在和好盟约虽然已经签订,考虑金人一定会违背盟约,不可立刻实行盟约。 ”当时秦桧掌管国事,把汝为的恢复方略置之不理。高宗记得他的忠义,特让宋汝为转任通直郎。过了很久,有人向金人告发宋汝为用蜡书秘密地给南宋朝廷送机密情报的事,于是金人到处搜查却没有找到,不久(金人)得知宋汝为逃回南宋。秦桧将要捉拿宋汝为要把宋汝为送给金国,宋汝为改名为赵复,徒步逃到蜀地。
16、宋汝为身高七尺,宽眉秀目,远远看去如同神仙一般。杨企道在溪上遇上他,说:“这必定是一位奇人。”款待收留了他,见宋汝为谈吐不凡,洞悉古今,靖康间离乱事一一说来,企道更加惊讶,于是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借寺庙中让他住了下。秦桧病死后,汝为说:“朝廷没有了这个大害虫,恢复中原将指日可待了。 ”杨企道劝他(进朝廷重新)从事过去的政事,汝为慨然叹息说:“我从小读书,挺身而出,立场替国复仇,收复故土,(这份理想)颇被大家熟知,(可是我的)命运不好,被权臣(秦桧)迫害,现在我已经老了,新任的掌权人,没人知道我。 ”宋汝为崇尚气节,博闻多识,饮酒能喝到一斗也不见他醉,有时唱歌有时痛哭,涕泪齐下。(二) 古代诗歌
17、阅读(11 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89 题。野泊对月有感 周 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 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 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注: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 。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8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_答案: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2 分)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1 分) 后一句写动景(听觉) ,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1 分) 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 ,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1 分
18、)9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 分 ) 答:_答案:漂泊思归之情。(1 分)“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1 分) “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1 分)忧国伤时之情。(1 分)“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1 分) “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1 分)(意思对即可)(三) 名句名篇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孔子曾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作过辩证论述,他说:“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2019 学年 人教版 语文 选修 中外 传记 作品 选读 阶段 质量 第七 第八 检测 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