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西省九江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届江西省九江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江西省九江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3届江西省九江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民族艺术图案中,人民最熟习的,无过于龙凤图案。但专家学人中说到它时,最难搞清楚的,也无过于龙凤图案。龙的形象既由传说想象而成,反映到工艺美术造形设计中,又在不断发展变化,如仅仅抄几条孤立文献来印证,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记得年前在报刊上曾看过一篇小文章,谈起龙的形象,援引宋人罗愿尔雅翼关于龙的形容,以为怪诞不经,非生物所应有。其实这个材料的称引,即用来解释宋代人在绘画、雕刻、陶瓷、彩绘装饰、锦绣图案中反映的龙形,也不够具体而全面。不仅无从给读者一种明确印象
2、,即使文章作者本人,也不能得到一个比较符合当时人想象作成的各种不同龙的形象。原来龙虽然是一种想象中的动物,但在历史发展中,却不断为艺术家丰富以新的形象。历来龙凤并提,其实凤的问题也极复杂,由于数千年来用它作艺术装饰主题更加广泛而普遍,它的形象也在各个时代发展变化。凤的形象如孤立的只从师旷禽经一类汉人记载去求证,也难免以为怪诞虚无,顾此失彼。要明白它,必须就历史上遗留的各种活泼生动的形象材料加以比较,才会知道凤凰虽然同样是一种想象中的灵禽,在艺术创作中却表现多方,有万千种美丽活泼式样存在。在人民印象中,历来虽龙凤并称,从古以来,且和封建政治紧密结合,龙凤形象成为封建装饰艺术的主题,同时也近于权威
3、象征。但事实上两者却在历史发展中似同而实异,各有千秋。决定龙凤的地位,并影响到后来的发展,主要是两个故事:有关龙的是史记所记黄帝传说,鼎湖丹成乘龙升天,群臣攀龙髯也有随同升天的。关于凤的是萧史吹箫引凤,和弄玉一同跨凤上天的故事。同是升天神话传说,前者和封建政治结合,后者却是个动人爱情故事。龙历来是一种权威或势力,中古以来的传说附会,更加强了它这一点。汉唐以来,由于方士和尚附会造作,龙的原始神性虽日减;新加的神性却日增。封王封候,割据水府,称孤道寡,龙在社会封建制度上,因之占有一个特别地位。凤到这时却越来越缺少神性,可是另一方面和诗文爱情相联系,因之在多数人民情感中,反而日益亲切。前者随时势推迁
4、,封建结束,龙在历史上的尊严地位,也一下丧失无余。虽然在装饰艺术史上,龙还有个位置。现代造型艺术中,龙的图案也还在广泛使用。戏文中角色有身份的必穿龙袍,皇帝必坐龙床;春节中舞龙灯,也还是一个普遍流行热闹有趣的节目。不过对于龙的迷信所形成的抽象尊严,早已经失去意义了。至于凤呢,却在人民情感中还是十分深厚而普遍。新的时代凤依然在许多方面成为装饰艺术的主题,作各种不同反映。人民已不怕龙,却依旧欢喜凤。(摘编自沈从文龙凤艺术龙凤图案的应用和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族艺术图案中,龙凤图案最为人了解熟知,但其复杂性连专家也难以言明。B.龙凤的形象都由传说想象而成
5、,但在历史发展变化中,被不断赋予新的形象。C.汉唐以来,龙的神性日增,如封王侯、据水府等,这是历史自然发展的结果。D.于传统印象而言,龙凤是近于权威的象征,其形象成为封建装饰艺术的主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引述尔雅翼中有关龙的形容,说明仅仅通过几条孤立的文献不能印证龙的艺术形象。B.第五段引用龙凤升天的神话,阐明了龙凤形象的象征意义在发展中似同实异、各有千秋的观点。C.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述了龙凤图案在历史进程中的应用和发展。D.文章以龙在现代造型艺术、戏文、龙灯中的使用的实例,证明龙的形象在现代的地位仍然崇高。3.根据原文内
6、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凤的形象原本怪诞不经,但在艺术创作中不断变化,发展到具有万千而美丽的式样。B.历来龙凤并称,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龙凤在古代艺术中的形象实际有所不同。C.从古以来,龙和封建政治结合,凤和诗文爱情联系,在人民印象中龙比凤地位更高。D.随着封建结束,龙的形象应用丧失无余,而生活中人民对于凤的情感却普遍而深厚。(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记者:“天宫课堂”上,耳目一新的实验让大家不再是“雾里看花对背后的科学原理也不再是“勿理物理”。看来,科普的打开方式非常重要,这对我们的科普教育有怎样的启示?黄伟芬:太空授课
7、面向全国青少年群体、社会公众乃至全球,因此在授课上不追求知识的高深、概念的复杂,而是注重体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强调对比差异发现问题,利用问题引导探,通过探得到答案,这将会是后续太空授课和系列在轨科普教育活动坚持的原则。记者:航天员不是简单传授知识,而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索找答案。我们是如何设计这些实验的?黄伟芬:在设计实验时,我们一方面从现有教学体系出发,选取概念清晰、现象明显、天地差异显著的候选项目,紧扣中小学生教学实际,兼顾媒体传播需求;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工程约束条件,在确保在轨航天器和航天员绝对安全的基础上再讨能项目的可行性。经多轮专家讨论评审,对实验项目的具体操作步骤
8、和讲解内容进行针对性调整,最终呈现给大家精彩纷呈的授课实验项目。“小实验,大道理”,这是第二次“天宫课堂”实验设计的一个简单概括,实验内容不仅仅是实验现象的展示,更要呈现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记者:随着中国空间站后续舱段的发射,“天宫课堂”还会有更大的空间和更丰富的内容,对后续课程设计有怎样的设想?黄伟芬:我们将坚持已经积累的成功经验和良好做法,不断扩展“天宫课堂”的授课内容。面向孩子们征集的搭载实验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我相信来自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也将是我们后续“天宫课堂”的精彩一笔。太空授课是载人航天科普活动的标志性事件,后续我们也将以太空授课活动为牵引,更多地开展地面专家解读、学生对比实验等拓
9、展活动,发挥好太空授课的引领作用,带动一批既科学又有趣、既严谨又生动的科普活动。(摘编自太空授课,中国科普教育的新契机)材料二: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了解到,高速通信处理器是天地通信的“利器”之一,它在中国空间站与地球之间架起一座无形的“鹊桥”,使得中国空间站上的图像、话音数据以及其他载荷用户数据,能实时地、准确地传送到地球。“以往,由于技术所限,天地通信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而今,中国空间站和地面的通信却是一条实实在在的高速公路,图像、话音数据都是这条路上的车辆。”高速通信处理器的技术负责人朱浩文说。在“天宫课堂”的授课中,航天员老师们与地面的学生交流,离不开八院电子所研制的空间站话音处理器
10、。据介绍,该话音处理器能实现中国空间站舱内、舱间、天地、出舱,以及核心舱和神舟飞船之间的音频通话,天地间实时通话的时延在1秒以内。(摘编自揭秘“天宫课堂”第二课幕后高科技:空间站、地球之间架“鹊桥”)材料三: 年份 课程序号2021年12月“天宫课堂”第一课2022年3月“天宫课堂”第二课2022年10月“天宫课堂”第三课1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冰雪”实验问天实验仓介绍2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液桥演示实验毛细效应实验3太空转身水油分离实验水球变“懒”实验4浮力消失实验太空抛物实验太空趣味饮水5水膜张力实验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与展示会调头的扳手6水球光学实验天地互动环节植物生长研究项月介绍
11、7泡腾片实验天地互动环节8天地互动交流(摘编自网络)A.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宫课堂”实验设计在于展示实验现象,告知孩子们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小实验,大道理”。B.“天宫课堂”以太空授课的方式,在科普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带动了地面对比拓展实验等一批科普活动。C.高速通信处理器在天地之间建起了“高速公路”,使得中国空间站上的图像、话音数据能够顺利传送到地球。D.“天宫课堂”第二课的实验都是从现有教学体系出发,紧扣小学生教学实际,而第三课则侧重展示空间科学设施。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记者紧扣科普教育的打开方
12、式从三个并列的方面向受访者提问,使读者对太空授课有了更全面的了解。B.太空授课作为标志性的航天科普活动,将坚持“对比差异发现问题,利用问题引导探索,通过探索得到答案”原则。C.以往天地通信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随着技术发展,如今可以利用空间站话音处理器实现时延1秒内的实时通话。D.太空课堂中太空“冰雪”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实验项目,具有现象明显、天地差异显著的特点。6.三则材料都是围绕“天宫课堂”展开,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文本一:这场长达十八天的大雪刚刚来到时,溪镇的人们没有感到这是灾难降临,以
13、为只是入冬以后的第一场雪。然而大雪没有停止,太阳的光芒也没有照耀溪镇,雪花不断飘扬,时大时小,虽有暂停的时候,可是天空一刻也没有改变它灰白的颜色。林祥福怀抱女儿,在积雪越来越厚的街道上艰难跋涉,为女儿寻找奶水。一个挎着竹篮的陌生女子追上来,送给他红色绸缎的婴儿衣服和鞋帽,林祥福诧异之后说话时,陌生女子已经匆匆离去。他一边艰难行走一边仔细聆听两旁房屋里有没有婴儿的哭声,如果他听到这样的哭声,就会去敲开那家的屋门。进屋后他的右手伸过去,手掌上放着一文铜钱,乞求地看着正在哺乳的女人,她们从他手掌上拿走铜钱,拿走铜钱就是同意他的请求,他的脸上立刻掠过一丝欣慰的神色。他取下胸前的棉兜,将女儿递过去,看到
14、女儿终于到达那些女人温暖的胸怀,他的体内就会出现一股暖流。这一天林祥福来到陈永良家。满脸络腮胡子的陈永良怀抱两岁的大儿子,他的妻子李美莲正在给三个月的小儿子喂奶,一家人围坐在炭火旁。陈永良给了他一只凳子,让他坐到炭火旁。与溪镇其他女人木然的表情不一样,李美莲把女孩抱到胸口时,林祥福看见一个母亲的神情,李美莲赞叹女孩的美丽,既而赞叹女孩身上绸缎衣帽手工的细致,她不断凑到女孩的头发上闻一闸。这时的陈永良抱着两个儿子,微笑地看着自己的妻子。对溪镇口音有所了解的林祥福,从说话的语调里听出来他们也是外乡人。陈永良告诉林祥福,他们的家乡往北五百里,因为连续不断的旱灾,他们只能背井离乡,一路南下,靠打短工为
15、生。直到两年前遇上溪镇商会会长顾益民,才结束漂泊的生涯,在溪镇住了下来。当时顾益民有一批绸缎要从沈店带回溪镇,雇用了四个脚夫,陈永良是其中的一个。陈永良挑着绸缎和其他三个短工向溪镇走去时,他的妻儿紧随其后。与陈永良一样,李美莲也挑着一付担子,担子的一头放着衣物和棉被,另一头是他们的儿子。这个身材娇小的女人为了跟上男人们快速的步伐,一直在小跑。然而她一直在微笑。到了溪镇,顾益民拿出工钱让那三个脚夫回家,把陈永良一家留了下来。林祥福没有像往常那样在孩子吃饱以后起身离去,陈永良的真诚和李美莲的热情让他坐了很长时间,这是他在溪镇雪冻时第一次感受到这样的情绪。他走进过不少人家,死气沉沉的气氛让林祥福觉得
16、雪冻渗透进所有人的家中,可是在陈永良这里,雪冻被关在了门外。这里有红彤彤的炭火,一个随遇而安的男人,一个知足而乐的女人,还有两个初来人间的男孩。林祥福不愿意从凳子上站起来,长时间孤单的生活使他这一刻倍感温暖。当李美莲递给他一碗热气蒸腾的粥汤时,他接住碗的手微微颤抖了。他把他们的大儿子抱到自己的腿上,一边用嘴吹着粥汤一边小心喂给孩子,自己一口没喝。等陈永良的大儿子喝完以后,林祥福起身告辞,将两文铜钱,不是一文铜钱,悄悄放在凳子上,他笑然羞怯起来,不像此前那样伸出右手将铜钱递过去。林祥福第二次敲开陈永良的家门,那时候女儿的啼哭持续不断,还没有说话,陈永良就将林祥福拉了进去,似乎他应该回到这里。黑夜
17、随之降临,林祥福的女儿一直在啼哭,她吃了几口奶水马上呕吐出来。李美莲伸手一摸婴儿的额头,失声叫道,孩子的额头很烫。李美莲的话让林祥福手足无措,他不知道该怎么办。陈永良从水缸里舀了一盆凉水,将一块布浸湿后拧干,放到婴儿的额头上。这天晚上,陈永良和李美莲将家中唯一的床让出来,让林祥福和他女儿睡。陈永良告诉林祥福,这是他们家乡的规矩,客人来了睡在床上,他们自己睡在地上。夜深时分,女儿似乎睡着了。林祥福怀抱女儿一直坐到黎明来临,一直没有声音的女儿突然啼哭起来,这一次哭得十分响亮,惊醒了里屋的李美莲和陈永良,他们两个人披衣出来。李美莲说,听孩子的哭声像是退烧了。李美莲抱过婴儿,伸手一摸说真的退烧了。李美
18、莲给婴儿喂奶,饥饿的婴儿发出响亮的吮吸声,林祥福不由泪流而出。李美莲看见窗户上的光芒,又看见光芒从门缝齐刷刷穿透进来,仿佛要将屋门锯开,不由惊叫一声,问陈永良那是不是阳光。这时候他们才意识到屋外已是人声鼎沸,陈永良打开屋门,旭日的光芒像浪涛一样迎面打来。(余华文城节选,有删改)文本二:文城演绎的是由欺骗开始,一个北方男人走向南方的苦心“寻找”寻找妻子、寻找文城而谱就的传奇。余华把“寻找”与“传奇”置于近代中国社会世变最为剧烈的历史背景下展开,借时代的激变与大动荡、大混乱、个人难以抗拒的无序,造成传奇中的戏剧性冲突,又表达文学的社会性内涵个人所遭受的种种冲击、无法预料的命运、不得不承受的苦难、令
19、人慨叹的选择总与时代之势、社会现实、历史洪流有关。这是“传奇”里的人会经历的,也是现实世界里的每一份子不能完全避免的。因此,写时间距离较远的故事也是写最近的现实,寄托了作家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以及人的命运的关切。余华在文城里恪守了这样的写作伦理,用虚构的艺术把一种有价值的生活带到众人面前。作家始终要在动荡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造成的酷烈的生存处境里用不证自明的诚、信、仁、义作为绝对的价值支点撬动命运的轮盘,要在历史的暴风骤雨里抒写残酷世界的温情、时代变乱中的暖意。乱世浮生与磐石般坚定的精神信念并峙,暴力的阴影、散发血腥气的残忍也不能消弭人对于信义的持守。自然灾害的威力与社会性暴行的残酷显示了生命的脆
20、弱,而道德伦理上的坚守又标刻了生命的硬度。文学不是用蛊惑人心的描写引人与破碎而荒谬的世界共沉沦,它恰恰是要激发起我们活得更好的热望和努力。(叶李余华文城:在抵达与永恒的寻找之间)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分别写到陈永良和李美莲的“微笑”,表现了这个小家庭的温馨气息,这深深地感染了林祥福,因此他在告辞时悄悄留下两文铜钱。B.文本一运用插叙手法,通过陈永良的回忆,重现了两年前这一家人结束漂泊生涯、定居溪镇的经历,这段经历体现了小说情节的戏剧性。C.文本二第一段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代,个人命运总是和社会现实紧密相关,小说虽然虚构过去的故事,但同样具有
21、现实性和人文关怀。D.两则文本分属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酷烈的生存处境”的评论有助于读者理解“溪镇女人木然的表情”、“死气沉沉的气氛”等小说细节。8.小说结尾段落写到溪镇久雪初晴,请简要赏析。(6分)9.针对文本二第二段提到的“温情”和“暖意”,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颖川故二千思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江西省 九江市 高考 第二次 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8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