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历史常考知识点复习提纲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历史常考知识点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历史常考知识点复习提纲(2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时代特征】隋唐: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宋元: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朝:盛世危机)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1.隋朝建立:背景: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是北周,北周末年时外戚杨坚掌握大权建立三要素: 时间: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都城:长安2.隋朝统一:背景: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是陈,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概况: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3.隋文帝的统治:内容: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
2、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提倡节俭;重视人才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数量大幅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二、开通大运河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时间:隋炀帝 605年开始开凿概况:全长2000多千米三点:中心洛阳 北端涿郡 南端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评价: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看重门第而不注重才能,实行九品中正制; 隋文帝时,
3、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创立: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意义: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维持了1300多年。【科举制】(一)、隋朝:1.建立: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注重门第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
4、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二)、唐朝1.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2.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武举,科举应试者多;3.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在位期间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三)、宋朝:(P31)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影响: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四)、明朝:(P68)1.八股取士:明朝提倡尊孔崇儒。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
5、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答卷要由八个部分组成三句承题,两句破题,称为“八股文”。2.影响: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不讲求实际学问,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选拔出的官吏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五)、科举制的废除:1905年,清朝宣布废除沿用了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六)、科举制的意义:1、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2、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3、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供职; 4、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世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5、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6、八股取士危害(见上文)7、清朝
6、时,科举制选拔的人才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七)、关于科举制的诗句: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自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名落孙山)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四、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统治残暴,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劳民伤财;隋炀帝多次巡游,奢侈无度;隋炀帝三征东辽,兵役繁重,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最先爆发在山东地区。在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统治面临瓦解。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害,隋朝灭亡。第2课 从“贞
7、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唐高祖李渊建立三要素: 时间:618年 人物: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1.唐太宗继位:626年,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他就是著名的唐太宗。2.治国措施:(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2)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3)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4)民族关系上,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8、。影响: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称为“贞观之治”。注:评价唐太宗: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但他也有过失之处,晚年崇尚迷信,但是总体说功大于过。三、女皇帝武则天1. 武则天即位: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是唯一的女皇帝。2.治国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扩大了统治基础;减轻人民负担,注重发展生产;3. 治国效果:经济继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评价武则天)四、“开元盛世”唐玄宗李
9、隆基1. 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开元”。2. 治国措施:重用贤能(重用姚崇、宋璟)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3.效果: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注:唐太宗和唐玄宗治国措施的共同点:任用贤臣 重视吏治 重视农业生产 提倡节俭 都出现了治世局面 注:汉唐出现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统治者励精图治,政治清明;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 生产工具革新促进经济发展;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注:汉唐出现盛世局面给我们的启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要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统治者必须
10、自身的执政素质。 第3课 盛唐气象一、经济的繁荣1. 农业繁荣的表现:垦田面积扩大 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推广一些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 兴修水利2. 手工业繁荣的表现:纺织业:蜀锦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南青北白)、闻名中外的唐三彩 3. 商业繁荣的表现: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注:唐朝时期是市、坊分开的市:长安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 坊:长安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 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天可汗”。2.民族交融的方式:杂居、通婚 少数民族在朝廷中
11、担任官职 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设置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3.唐与吐蕃的关系:1)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书籍,修建小昭寺,参与大昭寺修建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2)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3)唐穆宗时期,唐与吐蕃定力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受西北少数民族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四、多彩的文学艺术1.唐诗: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
12、时期。李白-诗仙-盛唐时期,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 杜甫-诗圣-唐由盛转衰,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白居易-中唐时期,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2.书法: 代表人物:颜真卿“颜体”端正劲美,雄浑敦厚颜氏家庙碑 柳公权“柳体”玄秘塔碑 颜筋柳骨欧阳询方折峻丽,笔力险劲九成宫醴泉铭碑3.绘画:唐朝的绘画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宗教画阎立本,擅长画人物故事画,如步辇图 历代帝王像吴道子-画圣,注重线条变化,如送子天王图4.石窟艺术:敦煌莫高窟 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为我国三大石窟。注:唐朝文化繁荣的原因
13、:经济繁荣;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对外开放政策,注意吸收国先进文化。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唐朝与日本的交流1. 遣唐使: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影响:遣唐使唐朝的先进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 鉴真东渡 时间:唐玄宗时期 人物:鉴真,扬州大明寺高僧,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贡献:在日本传授佛经 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在日本主持修建唐招提寺影响: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二、玄奘西行唐朝与天竺的交流时间
14、:唐太宗贞观年间 人物: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在那烂陀寺游学贡献: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口述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三、唐朝与大食的友好往来1、我国古代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2、唐朝时,大食派遣使臣来唐,促进了大食与唐的经济文化交流。来华阿拉伯人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注: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具备哪些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不屈不挠、不畏艰险、敢于牺牲注: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具有吸引力 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周边国家重视与唐朝的交往 对外交通发达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乱1.概况:唐玄宗后期天宝年间(755763年
15、) 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2.原因:开元末年,朝政日益腐败; 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边将安禄山势力逐渐扩张。3.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唐朝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地方上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二、黄巢起义1.原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藩镇割据 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2.影响:在黄巢的率领下,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三、唐朝灭亡朱温先投降唐朝再镇压黄巢起义,逐渐控制了朝政。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四、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概况:五代:黄河流域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十国:(9
16、个南方政权+1个北汉),南方的吴、南唐、吴越、前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北方太原的北汉,共十个。2.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3.影响:北方政权更迭,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虽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注:兴衰成败的历史规律给我们什么启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人才和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统治者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勤政爱民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建立: 时间:960年 人物:赵匡胤 都城:开封/东京事件:通过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2.北宋统
17、一:采用先南后北的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但是并没有统一全国)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一).集中军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二)集中行政权:1、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宰相、副宰相若干人,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2、在地方派文臣担任长官并三年一换;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作用: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2.表现:(1)文臣掌兵,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
18、官的政策;(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北宋发展科举制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3.影响: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 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弊端:军队战斗力减弱 政府办事效率低下 增加财政支出。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 北宋时期对峙的政权政权名称建立时间民族杰出首领都城北宋960年汉族宋太祖赵匡胤开封/东京辽/契丹10世纪初契丹族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西夏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兴庆府金1115年女真族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上京2
19、. 契丹族兴起的原因:隋唐时期,与汉族联系日益密切 唐朝末年,北方汉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9世纪后期,契丹已有了农耕、冶铁等行业3. 契丹政权的发展: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4. 党项族兴起的原因: 唐朝时,党项族与中原文化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5. 西夏政权的发展: 仿效唐宋制度,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辽与北宋关系的变化:战和辽太宗时占幽云十六州;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关系,互通史节; 宋太宗时从进攻到防御; 2.宋真宗时期从澶州之战到澶渊之盟;澶州之战战: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寇准劝皇帝亲征,士气大振。结果宋军打败辽军。澶渊之盟和:宋辽
20、和议,辽军撤退,签订“澶渊之盟”,辽军撤回 宋朝给辽岁币 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注:如何评价澶渊之盟?对辽:不胜而胜,获得大量岁币,经济实力增强对北宋:屈辱的条约,增加了人民的负担,造成北宋积贫积弱;保持了和平局面,有利于北宋经济发展对中华民族: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展。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西夏与北宋关系的变化:战和战:元昊称帝后,多次率领军队进攻北宋,双方损失惨重和:西夏与北宋和谈,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注:对辽、西夏与北宋关系的认识:有和有战,和是主流;他们之间的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但不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对中华民族来说有利于边疆地
21、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展。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一、女真族的崛起1. 生活区域: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白山黑水)一带 2. 生活特点: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3. 女真族的发展:11世纪末,完颜阿骨打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12世纪初期,阿骨打起兵抗辽。4. 建立政权:1115年,国号大金,定都上京(会宁); 5. 发展壮大:模仿汉制,颁行文字,发展生产二、金灭辽及南宋1.金灭辽背景:辽的统治危机重重;北宋借金兵攻辽想收复之前的失地,相约夹击辽朝。过程:北宋出兵伐辽,惨败;金军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结果:1125年,金灭辽2.金灭北宋背景:北宋政治上的腐朽和军事上的无能,金灭辽后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部编版七 年级 下全册 历史 知识点 复习 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8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