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XX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试卷(含答案)
《湖南XX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XX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试卷(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19 届高三月考试卷(二)历 史(命题范围:必修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时量 90 分钟,满分 100 分。第卷 选择题( 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 ,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 左传记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偏心) 于虢(另一个卿士),郑伯怨王。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王室领地 )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 ”这主要反映了(D)A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 地位 B诸侯争霸战争连绵不绝C “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 D国家政治秩序受到挑战【解析】材料中“取温(
2、王室领地 )之麦” “取成周之禾”是对分封制的挑战。由材料无法推断出分封制崩溃,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诸侯的争霸战争,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礼崩乐坏” ,但不能推断出是“开始” ,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分封制遭到破坏,国家政治秩序受到挑战,故 D 项正确。2下表内容是不同史籍关于唐神龙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被证实的历史事实是(C)记述 出处“是日,上传皇帝位于皇太子,徙居上阳宫。戊申,皇帝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丁未,徙后于上阳宫。戊申,上后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新唐书本纪第四“丁未,太后徙居上阳宫。戊申,帝帅百官诣上阳宫,上
3、太后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资治通鉴A.皇帝武则天传位于皇太子 B武则天以太后身份称帝C武则天仍旧被尊号为皇帝 D武氏被迫移住上阳宫3元代行省设计犬牙相错的特点明显,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这种做法(C)A以打破地域隔绝来划分行政区域 B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划分行政区域C以消除割据可能性划分行政区域 D以文化认同作为行政区划的依据【解析】材料中反映的行省的设置并未打破地域隔绝,故 A 项错误;当时行省犬牙相错的特点是为了加强政治统治,不是发展经济,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根据不同
4、地势划分不同的行省,形成相互制约的状态,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故 C 项正确;材料中主要是为了政治统治,不是文化认同,故 D 项错误。4洪武年间,大臣的奏章均由朱元璋亲阅。永乐年间,明成祖经常召内阁要员密议,批答则由其亲笔。正统年间,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成为内阁的专职。这主要说明(C)A内阁逐渐取得最高决策权 B皇权事实上受到内阁制约C内阁对国策的影响力增强 D内阁成为君相斗争的工具【解析】最高决策权由皇帝掌握,故 A 项错误;材料中虽然内阁取得票拟权力,但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 “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成为内阁的专职”可知,内阁票拟对国策的影响力增强,故 C 项正
5、确;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 ,内阁成为君主专制的工具,故 D 项错误。5右图是八国联军发行的宣传进攻中国的政治明信片,据图可知(B)A中国将出现被瓜分局面B列强侵华出现暂时同盟C列强采取分而治之政策D中国抵抗意识逐渐丧失【解析】甲午战争后,中国已出现被瓜分局面,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八国联军侵华的现象,说明列强侵华结成暂时同盟,故 B 项正确;图片的内容是列强共同侵华,不是分而治之,故 C 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中国人民并未放弃抵抗,故 D 项错误。6抗战前期,国民政府不遗余力地宣扬世界和平不可分割、日本侵略将危及整个人类的思想。国民政府的主要目的在于(D)A促使各国关注中日战争 B警示世界
6、大战可能爆发C宣传日本威胁世界和平 D争取各国对华进行帮助7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对 19271937 年的中国历史有如下总结:“然则此时人民已受军队劫掠,索饷之士兵则由将官一声叱咤而处死刑,此时此刻公私权利是否存在?若是蒋介石专制独裁,则冯玉祥、阎锡山与唐生智可以算作民主之发言人?所以,历史学家至此已别无他法,只有如蒋廷黻之相信中国无从避免独裁。蒋介石之作为可以在将来诱导出来一个民主体制,此刻却不能立即成为民主。 ”对此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C)A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践踏民主体制 ,是历史的反动B蒋介石专制独裁错过了建立民主体制的历史机遇C蒋介石的专制独裁是历史的产物D在当时民主和专制独裁斗争激烈
7、【解析】从材料“只有如蒋廷黻之相信中国无从避免独裁” ,可以看出其并不认为蒋介石独裁是历史的反动,故 A 项错误;从材料 “蒋介石之作为可以在将来诱导出来一个民主体制” ,可以看出其认为蒋介石独裁是建立民主的重要阶段,故 B 项错误;结合 A、B 两项的解释,可以看出其认为蒋介石的独裁是历史的必然阶段,故 C 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当时中国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只是在说明蒋介石独裁专制的合理性,故 D 项错误。8徐州会战前夕,周恩来在回复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咨询时指出:津浦线南段的作战应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徐州以北应将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白崇禧照此实行了。这表明(C)A国共两党共同制定了全面抗
8、战路线B徐州会战揭开了国共合作抗战序幕C徐州会战运用的战略战术比较灵活D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确立【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国共两党制定了不同的抗战路线,故 A 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战略战术对国民党的影响,没有反映出国共合作抗战,故 B 项错误;由材料“白崇禧照此实行了”可知国民党运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灵活的战略战术,故 C 项正确;材料只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战略战术对国民党的影响,没有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故 D 项错误。91949 年 9 月 30 日,毛泽东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委托起草了会议宣言,在宣言的最后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口号。这一
9、口号(B)A反映了新政协中隐藏的封建残余 B表达了对建设新中国的坚定信心C表明解放战争在全国的彻底结束 D促进了新中国政权的迅速稳定【解析】A 项不符合史实;题干中 “毛泽东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委托起草了会议宣言,在宣言的最后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口号” ,体现了毛泽东对新生政权的充分自信,故 B 项正确;解放战争在全国的彻底结束应该是 1950 年解放西藏,故 C 项错误;新中国政权建立于 1949 年 10 月 1 日,此时政权还未建立,故 D 项错误。10 “路径依赖”指的是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入一
10、种特定的“路径” ,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新中国的制度中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A)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三大外交方针提出【解析】1947 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1954 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未中断,体现了“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 ,故 A 项正确;和平共处是原则,而非“制度” ,故 B 项错误; “文化大革命”期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故不选 C 项;题干强调的是制度 ,而非“方针” ,故 D
11、 项错误。11中苏建交一个月后,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就兄弟国家来说,我们是联合的,战略是一致的,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 ”该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C)A “一边倒” B “一大片” C独立自主 D “另起炉灶”【解析】 “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在两极格局下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体现不出“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 ,A 项错误。 “一大片”是中国 20 世纪 70 年代的外交方针,是指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办法处理国际事务,与“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不符,B 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新中国建立后虽然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仍
12、坚持独立自主,不是毫无原则地倒向苏联,故 C 项正确。 “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原来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的外交方针,与材料不符,D 项错误。1220 世纪 50 年代,参加某次国际会议的有中国等亚非 29 个国家,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次国际会议召开于右图哪一处(D)A B C D【解析】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 1955 年万隆会议期间。图中是印尼的万隆,D 项符合题意。131991 年 2 月,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通过了“国统纲领” ,设计两岸统一的进程为:“近程交流互惠阶段,中程互信合作阶段,远程协商统一阶段。 ”这说明当时(
13、C)A “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B “九二共识”得到认同C台湾当局认同“一个中国 ” D台独势力主导台湾当局14一个公民在雅典城市中心树立起一匹马的雕像和一块石碑作为纪念:“迪菲勒斯的儿子安特米恩谨以此献给诸神,他已经从劳工级上升至骑士级 。 ”这说明古希腊的雅典(D)A公民的职业经常发生轮换 B家世决定公民政治地位C神权与城邦政治高度结合 D公民的等级存在流动性【解析】材料反映出公民社会地位的上升,而非职业经常发生轮换,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公民政治地位的决定因素,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神权对城邦政治的影响,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公民社会地位的上升,公民的等级存在流动性
14、,故 D 项正确。15.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提到:“民众会(公民大会) 并不能通过未经议事会准备和未经主席团事先以书面公布的任何法案” ,同时“凡议事会所通过的判决必须送交陪审法庭,而陪审官的任何投票都应当具有最高权力” 。这揭示了古代雅典(D)A公民大会权力最大 B审判流程公开公正C公民是城邦的主体 D具有权力制约思想【解析】由材料“公民大会并不能通过未经议事会准备和未经主席团事先以书面公布的任何法案”可知公民大会权力受到限制,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公民大会、议事会权力的制约而非审判流程,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雅典政体权力分配而非公民,故 C 项错误;由材料“公民大会并不能通过未经
15、议事会准备和未经主席团事先以书面公布的任何法案” “凡议事会所通过的判决必须送交陪审法庭,而陪审官的任何投票都应当具有最高权力”可知,雅典具有权力制约思想,故 D 项正确。16下表为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八表条款的部分内容。据表可知, 十二铜表法(A)条款 内容第八表第二条 故意伤人肢体而未能取得和解时,伤人者也应受到同样的伤害第八表第二十一条 伤害自己被保护人的保护者应交给地下神即予以诅咒第八表第二十四条 如手掷的标枪落得比目的地还远,则应供献牧羊为祭品第八表第二十三条 伪证被揭穿者,应从塔贝斯山崖上抛下A.具有原始色彩 B体系比较完备C民刑不分 D具有理性色彩【解析】 “伤人者也应受到同样的伤
16、害” “伪证被揭穿者,应从塔贝斯山崖上抛下”这些规定具有同态复仇和野蛮的色彩,不具备理性, “应交给地下神即予以诅咒” “应供献牧羊为祭品”等则借助于神灵的力量来进行惩罚,总之上述制裁办法都具有简单和粗暴的原始色彩,故 A 项正确,D 项错误。材料仅仅提到了罗马法中关于某些罪刑的惩罚方式,不能说明体系完备,故 B 项错误;民刑不分是古代东方国家法律的特征,不符合古代罗马,故 C 项错误。1720 世纪以来,英国议会动议大多数由内阁提出,对于内阁的动议和提案,议会只能表示“是”或“否” 。因此,有学者认为现代的英国是内阁至上而不是议会至上。这表明英国(B)A议会失去对内阁的制约 B行政权力的进一
17、步加强C政治体制出现根本转变 D内阁与议会权限不明确【解析】英国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议会是权力中心,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内阁的决议议会只能表示“是”或“否” ,说明内阁的权力增大,即行政权力的增强,故 B 项正确;英国实行的仍是君主立宪制,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故 C 项错误;D 项不符合史实。18大多数的美国开国精英不相信具体的“人民”具备自己统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约翰亚当斯认为:“民众的忌妒的呼声、猜忌、疑心、自负、傲慢、骄横、野心和某个地位优越者的暴躁” ,一旦被用来对付某个人,其结果必然是, “一群不受节制的乌合之众的愤怒和狂暴,通过擅长蛊惑的专制者的暗中挑唆,就会爆发为各式各样的攻击、
18、毁谤和怒火,往往以谋杀和屠戮而告终” ,其程度之可怕,在专制主义的历史上都是难有其匹的。为此美国实行了(C)A议会制共和制 B三权分立C精英政治 D邦联制总统制【解析】美国实行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故 A、D 两项错误;三权分立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分权,与人民参政无关,故 B 项错误;大多数的美国开国精英不相信具体的“人民”具备自己统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因此美国实行了精英政治,人民将“代表权”出让给政治精英之后,不必直接参与国家政治事务,这样就可以避免因民众素质差别带来的种种弊端,故 C 项正确。1919 世纪 20 年代,法国人傅立叶主张建立按照个人兴趣来分配工作任务的“法郎吉”合作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 XX 中学 2019 届高三 第二次 月考 试题 历史 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