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质量检测卷 (带答案)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 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质量检测卷 (带答案)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 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质量检测卷 (带答案)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 部编版(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班级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斡旋(w)劫难(ji) 盘旋(xun) 豁然开朗(hu)B. 凫水(f)怠慢(di) 凋零(dio) 戛然而止(g)C. 羁绊(j)挑衅(xn) 冗杂(rng) 风雪载途(zi)D. 两栖(x)脑畔(pn) 亢奋(kng) 黄发垂髫(tio)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农谚致密张灯结彩叹为观止 B. 陨石迁徙人情事故垂珠联珑C. 帷幕渺远顾明思义海枯石烂 D. 沙砾追溯周尔复始无人问津3.下列句子中,加
2、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座太平洋上的孤岛,有世外桃源之称。B. 炎热的夏季草长莺飞,大树枝繁叶茂,给人们撑起浓浓的绿荫。C. 细看如今我们居住的城市,道路豁然开朗,街道整洁,市民的精神风貌积极向上。D. 古画上的裂痕被装裱师傅修补得天衣无缝,非专业技术人员根本发现不了修补痕迹。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建设低碳城市,不仅要答好“技术题”,更要答好“治理题”。城市是绿色发展的主战场,低碳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命题。未来,支柱产业不同的城市,要因地制宜设计减碳方案,细化激励机制与约束办法。家庭排放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构成,需要疏堵结合,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自2010年开始,
3、我国先后开展多批次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各地探索出不少创新举措。A. B. C. D.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B.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小石潭记是他被贬永州时写的游记散文。C. 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在北方尤为盛行。D.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二、现代文阅读(一)说明性文本阅读(共11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68题。立夏:薰风迎面万物秀吴云霞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4、“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是“大”的意思,指春日远去,夏季开始,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故名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间隔15天,每15天又分成三候。每一候都有动物、植物、天气等随季节变化的周期性自然现象,这些现象称为“物候”。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蛄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首先可听到蝼蛄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一种瓜蒌类的药用植物)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此时,万物褪去春日的青嫩,开始了生长的旺季,果蔬、野菜日日攀长,俊秀繁茂。 自立夏开始,白昼渐长,气温骤升,有利于农作
5、物的生长。农谚说:“豌豆到立夏,一夜多一杈。”这时,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在此时进入了大忙季节。 中国古代官方很重视立夏节气。周朝时,立夏这天,天子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盛大的“迎夏”仪式,并指令官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仪式上,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司夏之神的敬意和对夏粮丰收的祈求。明朝帝京景物略中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到立夏那一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官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切割分开,由皇帝赏赐给官员。 民间也很重视这个节气。立夏这天,围绕吃的习
6、俗很多,北方大部分地区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一些地方有“吃立夏蛋”和“斗蛋”的习俗。鸡蛋象征圆满,“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zh)夏”,寓意消灾祈福,消暑祛病。一些地方要吃“五色饭”,寓意幸福安康,五谷丰登。 立夏的诗情画意,博得了诗人的喜爱。古代诗人们不吝以手中之笔描绘夏天的第一个节气。刘禹锡在初夏曲中写道:“时节过繁华寂寞孤飞蝶,窥丛觅晚花。”陆游在立夏中以“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呈现了一幅百花开尽、燕子欢闹、绿荫渐浓的立夏风物图画。 燕子衔春去,薰风带夏来。百姓在开展多姿多彩的“送春迎夏”仪式中,感受到立夏节气传统习俗“活”在当下的魅力。 (
7、选自新华网2022年5月3日,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章开篇引用古籍对“立”“夏”的解说,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 第段“这些现象称为物候”,“这些现象”指蝼蛄鸣、蚯蚓出、王瓜生。C. 第段“油菜接近成熟”中,“接近”一词准确说明立夏油菜的成熟程度。D. 第段引用两位诗人描绘立夏的诗句,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立夏为大地带来了诗情画意。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 立夏,指春日远去,夏季开始。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B. 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蛄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C. 自立夏开始,白昼渐短,气温骤降,有利于农作
8、物的生长。D. 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很重视立夏节气。解析 C项,由第段可知,“白昼渐短,气温骤降”有误,应是“白昼渐长,气温骤升”。8.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二)叙事性文本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题。 燎 疳(gn)田静玮 我的家乡宁夏过完春节,还有个很重要的习俗,那就是“燎疳”。离开家乡十多年没有燎疳了,但仍会永远记着家乡每年正月二十三燎疳的热闹场景。 听老人们说,“疳”是一种十分顽固的病毒,只有用烈火烧烤,才能驱毒消灾。燎疳也是为了把这一年身上的晦气全都吓跑,可以祛病免灾,求得五谷丰登。人们说这一天一定要闹得红红火火,
9、来年才能有好收成,才能家和万事兴。 记得曾经每年到正月二十三这天,我们就早早地背上背篼或拿上绳子上山割干柴,我们争着抢着,生怕自己割的少了,山坡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热闹而开心。我们把割回来的成捆的蒿草,高高地堆放在大门前面,如一座小山一样堆放着,孩子们会高兴地跑来跑去看,比谁家的柴草多。人们都相信谁家的柴多,烧得旺,谁家今年就一定会旺盛顺利。这些美好的心愿,促使人们把燎疳看得如此重要。 燎疳这天的晚饭就是吃“搅团”。每家都会用燕麦面或荞麦面缠一大盘“搅团”放在桌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用辣子、醋汁或蒜泥汁蘸上,津津有味地吃着。小孩辣得吸溜着嘴,但还是馋得忍不住要蘸上辣子,吧唧着小嘴吃得那么香。
10、老人们说,“搅团”会把疳病缠住,不让它再祸害人,也意味着一家人团圆祥和。吃完“搅团”,孩子们就都急切地盼望太阳公公早点下山,天早点黑,大家就可以热热闹闹地燎疳了。 终于等到天稍黑一点,人们点燃一串鞭炮,鞭炮“噼噼啪啪”地响过之后,人们燃起门前堆放的柴,火焰闪动着,扭着身子熊熊地升腾起来。孩子们看到第一家燃起的火,都跑着,兴奋地喊着“燎疳了,燎疳了”,一个个跑到火堆前,像脱缰的野马般欢闹跳跃。火越烧越大,火苗升起三四米高,干柴烧得吧吧地响。火光在黑夜如展翅的火凤凰在飞翔,照得人们挂满笑容的脸红彤彤的。这时,年龄小的或者像我们这些女孩子不敢从火堆上跳过去,便围在火堆边上羡慕地看着胆大的孩子跳。这些
11、胆大的全卯足了劲儿,争着抢着,像跳远一样撒开腿跑得欢欢地,借助惯性“嗖”的一下像猴子一样从火堆上一跃而过。他们还会比谁胆大、谁跳得精彩,那种满足和自豪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那一阵阵笑声传遍整个村子,伴随着那一堆堆摆动着身子舞动燃烧的红晃晃的火焰,整个村子在沸腾着,人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一年之中,也只有这个夜晚,是如此红火,如此喧闹。 火渐渐地小一些了,我们女孩才敢怯怯地跳过去,更小的孩子也会由大人抱着跳。等这家的火堆烧小了,孩子们又会成群结队地赶去另一家跳跃,那红红火火的火堆吞噬着吵闹的黑夜。每次扬起火花,孩子们还要大声齐喊“荞麦花”“燕麦花”“豆子花”那扬起的火花,在黑夜里盛开着,在空中
12、荡漾着,真像一朵朵庄稼开的花儿那么艳丽迷人。人们都说,喊花喊得响就说明今年这种粮食会大丰收,孩子们于是放开嗓门大声地喊叫,那叫声此起彼伏,如山歌一样美妙动听,在村子里回荡着,看着这红红火火的火花儿,人们都相信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当火花四处落下,留下火星,孩子们又会蹦蹦跳跳地用脚踩灭,以防引发火灾。等地上没有一丁点儿火星时,这时燎疳活动才宣告结束,孩子们才会带着快乐依依不舍地回家。 燎完疳,也意味着年过完了,过年的一切禁忌都解除了,人们再不能闲散了,打工的人又要出门开始工作了,种地的人也开始忙春耕了。 时间匆匆而过,自从远嫁他乡,就再也没有经历燎疳。但每次想起,都会蠢蠢欲动,我真的想再猛烈地从大
13、火堆上跳过去,那该是多么幸福。 (选自短文学,有删改)9.有人认为作者在写之前,还写了割干柴吃“搅团”等与主题无关的习俗,可以删去。你赞不赞成?请写出理由。(6分) 10.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4分)(1)小孩辣得吸溜着嘴,但还是馋得忍不住要蘸上辣子,吧唧着小嘴吃得那么香。(从加点词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 (2)火光在黑夜如展翅的火凤凰在飞翔,照得人们挂满笑容的脸红彤彤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11.第段描写了孩子们参加“燎疳节”的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2.社戏在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本文也写道:“但每次想
14、起,都会蠢蠢欲动,我真的想再猛烈地从大火堆跳过去,那该是多么幸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请你品析两文结尾情感表达的异同。(6分) 三、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316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
15、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欬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坑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所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暝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选自梅曾亮游小盘谷记,有删改) 【注释】 熟五斗米顷:大约煮熟五
16、斗米的时间。陂陀(ptu):起伏不平的样子。謦欬(qngki):咳嗽。坑谷洼隆:高地和低地都凹凸不平。井灶龈腭:比喻山地高低不平。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心乐之乐:以为 B. 日光下澈澈:穿透C. 犬牙差互犬牙:狗牙 D. 悄怆幽邃邃:深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至其地 其人视端容寂 B. 以其境过清 居民以桂为业C.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D. 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潭西南而望15.下列对选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甲】文描绘了小石潭周围的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质量检测卷 带答案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 部编版 年级 下册 语文 期中 质量 检测 答案 2022 2023 学年 第二 学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9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