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南省中考语文信息试卷(含答案)
《2023届河南省中考语文信息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河南省中考语文信息试卷(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3届河南省中考语文信息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8分)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题。(共4分)千百年来,虎形象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民俗文化中,又从多方面滋养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品格,逐渐形成一种虎文化,hun发出一股英雄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是勇敢和活力的象征。长期以来,虎一直象征着一种力量和气p,也一直为浩如烟海的民俗文化故事与传说所咏叹,受到芸芸众生的敬畏。(1)依次给语段中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zhwiB.zhwiC.zwiD.zwi(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hun(_)发 气p(_)2.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填入古诗文名句。(8
2、分)诗文名篇,寄寓着情思和感悟,融进民族文化的血脉。山林美景,用“野芳发而幽香,_”(欧阳修醉翁亭记)描绘。登山,抒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临水,感受“潮平两岸阔,_”(王湾次北固山下)的意境。看见花落,领悟“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的精神;遇到雪飘,想起“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妙喻。离别时,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宽慰朋友;迷茫时,以“_,_”(陆游游山西村)激励自己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眼睛,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灵。3.古人走进书籍,找到自己的天地;我们阅读名著,会发现“他们”也在“走进”。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阐述你对该人物“走进”的理解。(4分
3、)张学良(红星照耀中国) 孙悟空(西游记)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4.给下列句子排序,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而且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A.B.C.D.5.河南博物院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成为文旅圈的“新晋顶流”。你们小组据此查阅了一些资料,请你完成相关任务。(9分)材料一 在河南博物院,游客不仅可以通过展柜、实物、说明牌等“老
4、三件”了解文物,还可以用AR讲解器观看、了解展出的文物。无论何时何地,点击河南博物院官网首页,通过中原藏珍红色记忆等带有生动讲解的短视频,观众即可欣赏从未谋面的珍宝。河南博物院还陆续出现在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微博、B站等平台,形成新媒体传播矩阵,向大家推介文物。材料二 河南博物院开发的创意品牌“考古盲盒”火爆出圈,曾一盒难求。后河南博物院又与支付宝联合推出“一起考古吧”小程序,让大众成为考古“参与者”。用户变身为数字“考古官”,不仅可以在虚拟考古工地里体验洛阳铲、毛刷等考古工具,还可了解所挖到的宝物故事。河南博物院通过“文化+创意”的数字化探索,把专业的“考古发掘”从被动学习变为有趣的主动探
5、索,真正实现了科普价值。材料三 河南博物院已推出文创产品728款,以明星文物妇好鸮尊、彩陶双连壶、武则天金简等为主题开发的系列产品,在文创大赛上屡获佳绩;培育“饕餮纹桌面吸尘器”“豫博咖啡”“饕餮乳钉纹四方杯”等多个网红产品,“妇好鸮尊”冰激凌、“妇好鸮尊”图样咖啡也深受年轻人喜欢。这一系列与年轻群体个性特征相契合的文化IP,使关注博物院的群体大量增加。(1)你从中发现了河南博物院成为文旅圈“新晋顶流”的原因,请写出来。(3分)(2)你打算在假期到河南博物院实地走访。请根据材料,补充完成下面的采访提纲。(3分)采访目的_采访方式现场走访采访对象A.河南博物院院长 B.来河南博物院游玩的游客(任
6、选一个对象)采访问题_(3)组长根据查阅的相关材料制作了一幅词云图(如下图)。关注重复出现的词语能帮你读懂编者的意图,请你联系词云图的内容,推究组长的意图。(3分)说明:词云图中字号越大,表示该词语出现的次数越多。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_学校后门不远处,有个菜园,绿油油的。学校饭堂的青菜,多数就是那里供应的。我经常看见一辆农用三轮车满载着嫩绿青菜,“突突突”,从后门直达饭堂。饭堂就在美术室窗外。我教的这些小学生,窗外稍有响动,目光就弹出去了,手中的画笔都握不好了。我也只好跟着弹出去,再暴跳如雷地把它们一一网回。一天,我正让三年级学生自由画“理想家园
7、”,满载青菜的三轮车又来了,除了“突突”声,还有稚嫩的歌声:“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同学们笑成一锅粥。只见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从三轮车另一侧蹿出来,扭秧歌似的扭动着腰身。他听到这边吵闹,便扭到窗下。两条蚯蚓样的鼻涕正好从鼻孔爬出来,待蚯蚓快爬到嘴巴时,他干脆用衣袖擦,黏糊糊的蚯蚓肉浆,粘在脸蛋上。“哇呀!”学生尖叫。有的吐舌头扮鬼脸,有的低头弯腰作呕吐状。这些城里孩子,衣着光鲜,脸蛋白净,和小男孩反差太大了。看到这个小男孩,我似乎看到了儿时的小伙伴。那时感冒了就任鼻涕流,让时间去治愈,大人没钱也没时间管。这个小男孩也是这样吗?怎么不上学?他父亲为什么带着他送菜?不知道会影响学生上课吗?他母亲呢?
8、若是要下地,就带着他种菜不行吗?我越想越气,好一阵忙活,才把孩子们的心思赶回教室。小男孩似乎觉察到了室内的不友好,急忙躲在窗户一侧,只露出两只黑黑的大眼睛,瞄向学生的画板。我的心被那目光戳了一下。第二天,满载青菜的三轮车又“突突突”地来了,但车上只有小男孩的父亲。他来美术室找我,毕恭毕敬地递给我一张画,说:“我儿昨晚画的,让我交给老师。”他接着又说,“我儿读二年级了,昨天感冒,我担心他感冒加重,就没让他上学,因为忙,只能带着他来送菜。他说昨天看到你们画理想家园,他也画了。”听其口音,知是外地人。我问:“来广东多久了?”他咧嘴一笑,挠挠头,说:“近十年啦,一直在这里种菜,小孩都是在菜地里出生的,
9、他很小就爱在地上乱涂乱画。”我有些感动,认真看了看那幅画。画上是一片绿色的菜地,菜地中间有一个灰色工棚,工棚旁还有一幢高楼,楼前有个池塘,岸边有个男人在钓鱼,一个女人站在一旁,像是在看池塘中嬉戏的小鸭。最醒目的是高楼上一排歪歪扭扭的字:理想家园。不知怎的,我的心又被戳了一下。说实在话,这画本身并不怎么样,说是理想家园尚有些牵强。我决定去那个菜园看看。说来惭愧,来这里教书十多年了,我从未走近那个菜园。我倾心的,是学校前门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曾有同事开玩笑说:“前门外是城市,后门外是农村。”周末,我约同事户外运动。骑车是真,看菜园是顺带。从学校去往菜园,是水泥路,满眼皆绿,令人神清气爽。但进入菜
10、园后,就变成土路了。靠近一个工棚处,我们被一只狂吠的狗吓住了,正要调头逃离,一个小男孩跑出来,喝住狗,并向我们招手,怯怯地叫:“老师。”原来是那幅画的作者啊,他没流鼻涕了。这里哪有高楼和池塘?只有一个简易工棚而已,周围都是青青菜蔬。小男孩进棚去了,一会儿提了个水壶出来,小心翼翼地要倒茶给我们喝,同事急忙上前阻止,说我们随身带茶水了。这时,棚内有人问:“谁来了?”“妈,是老师。”小男孩放下水壶,应着转身就要进去,一个女人坐着轮椅已出现在门口。我们惊呆了。我的心再次被戳了一下。原来,爸爸有时间钓鱼、妈妈能够站起来就是他的理想。(作者:钟小巧。有删改)6.请从“我”的角度梳理“我”和小男孩之间发生的
11、故事,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4分)时间事件一天“我”在学校美术室上课,一个邋遢的小男孩扰乱了“我”的课堂第二天_周末_7.作者在塑造小男孩的形象时有抑有扬,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8.请从“童画”和“理想家园”中选择一个做本文的题目,并结合全文阐述理由。(4分)9.文章三次写到“我”的心被“戳了一下”,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我的心被那目光戳了一下。不知怎的,我的心又被戳了一下。我的心再次被戳了一下。(二)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0-12题。(共ll分)【材料一】阅读是一个人获得知识、滋养精神最有效的方式,然而阅读也有“深”“浅”之分。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
12、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式,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为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这种阅读方式如今广为流行。深阅读是指对有价值的作品进行反复揣摩、深刻思考的阅读,如沉浸在一部纸质经典书中的阅读。深阅读的过程既是汲取知识的过程,也是质疑、探究,形成更深层价值取向、实现精神跨越的过程。(有删改)【材料二】【注】数字化阅读方式有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数据来源于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
13、告和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从上图可以看出,当今浅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阅读方式之一。究其原因,一是人们运用数字阅读工具,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获取大量信息,方便快捷。二是由于浅阅读负载的文本信息集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于一体,视觉图像脱离了高度抽象的文字编码,人们不需要解码,直接经由视觉感受就可以完成。三是浅阅读不再受阅读者自身语言文字水平及相关文化知识的限制,只需具备一般的视觉感知能力即可,轻松愉快。浅阅读多是标题浏览式、内容跳跃式的阅读,这种浅显化、碎片化的阅读,导致读者语言运用能力弱化,知识难成系统。浅阅读中,读者只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量地占有信息。这种功利性的阅读心态,使读
14、者对外来信息只简单接受,缺乏主动积极的思考,浅尝辄止。同时数字阅读中各种各样的链接和音像让青少年很难养成集中精力阅读的习惯,弱化了他们的专注力和阅读理解力。浅阅读一旦成为习惯,必导致思考力和文化感受力的萎缩。(根据王晓敏数字语境下“浅阅读”利与弊的辨析等文章改编)【材料三】著名心理学家内尔发现,当读者进行深阅读时,阅读速度会变慢。这使得读者能通过反思、分析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从而丰富阅读的内容,看到文字背后的思想意蕴。这是一种沉浸式的、有着丰富的感官体验和精神体会的阅读。当然深阅读不等于慢阅读。阅读程度的深浅跟阅读速度的快慢没有必然的联系,要看在阅读过程中是否有思维的深度加工。无论是一句话,
15、还是一本书,只要在阅读中思考深,或者感悟深,都是深阅读。没有深阅读,阅读的很多内容就会成为过眼云烟。只有深入思考,深度挖掘,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也才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深阅读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比起浅阅读来是呈几何增长的,今天快节奏的生活和一部分人的浮躁情绪,让深阅读变得困难。怎样才能深阅读呢?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寻找关联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联想,从本书的其他章节或者其他书籍里面,寻找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二、纵向挖掘遇到一些重要或难以理解的知识,我们要去深度挖掘它背后的原理和背景知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知识融会贯通。三、精准转化在真正理解了书中的内容
16、后,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整理和讲述。这是一个对书本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和整理,然后重新阐述的过程。当你进入这样一个过程的时候,你就迈进了深阅读的门槛。四、图画批注在阅读中带着问题思考,把问题或内在的理解感悟转化成文字。通过思维导图、文字批注等方法,来实现你与所读材料的互动,让阅读向纵深行进。其实,阅读的“深”与“浅”可以并行不悖。鲁迅主张读书既要“泛览”“多翻”,又要“专精”“读活”。书海无涯,采用何种方式阅读最终取决于个人的阅读能力及阅读目的。(根据叶峰阅读的正餐与快餐深浅阅读的利弊分析等文章改编)10.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剧增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河南省 中考 语文 信息 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9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