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表达技巧(练案)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表达技巧(练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表达技巧(练案)含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稳练基础1、【2018 届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明月逐人来 李持正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 。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待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转。【注】本词描写汴京上元之夜灯节状况。“凤楼”即宣德楼, “两观” 宣德楼东西两阙。(1 )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词从天空与季节入手, “星河明淡”刻画上元夜月圆星稀, “春来深浅” 描写春虽至、寒犹厉,气温是有反复,故有春意忽深忽浅之说。B次句描写红莲开满全城,人们在京城游玩观赏,极力描写热闹欢乐的场景
2、,衬托形成的富庶与繁华。C “光动”点明上元夜楼上的万千彩灯熠熠发光、璀璨辉煌, “珠帘不卷”句指的皇帝垂下帘子观赏花灯,而有了“东风静” 三字使自然与人事巧妙相融。D “云外闻弦管“体现出皇帝驾临赏灯听到的民间艺人们奏响的美妙音乐,虚无缥缈、引人入胜。E最后一句说臣僚们官帽上簪着宫花,宫花在彩灯的映照之下,花影也随之转动,富有动态的美感。【答案】BD【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2 ) 南宋词人辛弃疾有一首著名的词青玉案 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请指出这首
3、词与李持正的词在内容、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答案】内容上,两首词都通过对明月、花灯、赏灯游人的欢乐等方面的描写,刻画出京城上元节灯会的热闹场景。写法上,均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而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来描写目不暇接的美景。【解析】题干要求学生指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这首词与李持正的词在内容、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2、【2018 届四川遂宁市高三三诊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山坡羊叹世(节选)陈草庵 渊明图醉,陈抟贪睡 ,此时人不解当时意。志相违,事难随,由他醉者由他睡。今朝世态非昨日。贤,也任你;愚,也任你。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 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 道,今日少
4、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注释:陈草庵,名英,字彦卿,号草庵。曾任赞善大夫、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左丞等。渊明图醉:东晋诗人陶渊明曾说“吾尝得醉于酒足矣”;陈抟贪睡:宋人陈抟曾隐居华山,相传其贪睡, “多百余日不起” 那个:即“哪个”。长安:汉唐京都,此处泛指京城。 (1 )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此时人”,指陶潜、陈抟生活的社会中那些为名利而角逐的人;“当时意” ,指他们那样做的用意。B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 晨” 、 “昏” 两个字相呼应,暗含着作者对世人从早到晚都在奔波的感喟。C “那个不去红尘闹”的“闹”表面是指上文的鸡叫、鸦噪,实际是暗指人们为追逐功名而趋之若鹜、
5、竞奔不已的丑态。D “志相违,事难随”,这两个句短音促的对偶句,不加雕饰地对陶、陈二人“图醉”“ 贪睡”原由作出了解答。E两曲结尾都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表明作者对现实人生的讽刺。【答案】AE【解析】题干是“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是的内容和思想情感。A “当时意”,指指陶潜、陈抟当时那样做的用意;E第一曲结尾没有用夸张的手法。(2 )作者一腔愤世嫉俗之情层层推进,请以曲(一)为例简要分析。【答案】作者首先通过典故,讽刺当时人们不理解陶、陈既对现实感到不满,而又无力变革现实;再用“今朝”与“ 昨日”对比,明确今更非昔比;再用“贤
6、,谁问你”与“愚,谁问你”批判现实贤愚不分,正邪颠倒,从而将作者愤世嫉俗的一腔怨气喷发净尽,使全曲层层推进的波澜涌向了高潮,十分辛辣地对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进行了讽刺。【解析】题干是“作者一腔愤世嫉俗之情层层推进,请以曲(一)为例简要分析。 ”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谁问你”与“ 愚,谁问你 ”概括现实,从而将作者愤世嫉俗的一腔怨气喷发净尽,使全曲层层推进的波澜涌向了高潮,十分辛辣地对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进行了讽刺。本题从表现手法 用典和对比的手法切入,结合诗的内容回答即可。点睛: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
7、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主要有动静衬,以乐景衬哀情等;联想和想像(虚实结合) ,对比。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比如本题主要从抒情的方式、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答。3、【2018 届浙江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夜将半,南望书所见【清】黎简乍冷初冬密云黑,忽惊万丈曙霞红。远知何处中宵火,低拜前头北海风 。五岭三年千里内,多
8、时十室九家空。已怜泪眼啼饥尽,更使无归作转蓬。【注释】后汉书儒林传:“时县连年火灾, (刘昆)向火扣头,多能降雨止风。 ”北海风,北面来的海风,因时在冬天,故成北风。(1 )本诗_ 一语暗示出五岭一带百姓处境的悲惨,一个_ 字显示了作者的立场,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答案】十室九家空(十室九空)怜【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与分析。“暗示出五岭一带百姓处境的悲惨”的应该是“ 多时十室九家空” ,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 “显示了作者的立场”的词语,应该是表示观点、态度的词语, “已怜泪眼啼饥尽”中的“ 怜”。 (2 )赏析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答案】比喻,将漂泊流离的百姓比作蓬草
9、,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姓流离失所的悲苦。用典,表现作者祈愿降雨止风,不使火势蔓延的焦急心态。对比,将密云黑和曙霞红进行对比,突出了火灾的气势凶猛。 (若答“夸张手法突出火灾的气势凶猛 ”也可以给分。 )叠用数量词,刻有力地突出了民生凋敝的悲惨境地。虚实结合,作者由眼前的火灾想到更多的灾民,表现作者的悲悯情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艺术手法赏析。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4、【山东青岛黄岛区 2018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10 分)莎衣 【北宋】杨朴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狂脱酒家春醉后,乱
10、堆渔舍晚晴时。直饶 紫绶金章 贵,未肯轻轻博换伊。【注】莎衣:即蓑衣,农夫、渔夫用以避雨。直饶:犹纵使,即使。紫绶金章:紫色的绶带和黄金印章,代指高贵的官爵。(1 )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A首联表达了诗人对蓑衣的喜爱之情,有浪迹江湖、远离官场之真情流露。B颈联通过渔人的沉醉狂放脱衣和晚晴拢岸乱堆蓑衣的对比,体现了渔人的怡然自乐、无拘无束。C前三联景静人动,两相对照,诗人对渔人生活的由衷深爱披沥无遗。D尾联是本诗主旨所在,不愿将蓑衣换做官服,表现了诗人的爱憎与情操的高贵。E本诗明写渔人,实写自己。不着力于“ 人”而专意于“ 衣” ,构思新巧。【答案】BC【解析】题干
11、是“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是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 项,不是对比。C 项,颔联是人静景动,颈联是景静人动。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2 )这首诗的尾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分)【答案】在表现手法上,尾联运用
12、了对比(或衬托)和象征手法。诗人将“紫绶金章” 和“莎衣”对比,莫说紫绶金章多么高贵,也不肯轻易将莎衣与之交换;以“ 紫绶金章”象征荣华富贵,以“莎衣” 象征平淡自由的生活。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飘然物外、视官爵如敝履的思想。【解析】本题解答时可先答出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5、【2018 届河北唐山市高三四月份五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河湟 杜牧元载 相公曾借箸 ,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 ,忽遗弓剑 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注】唐与吐蕃的边境地带,安史之乱时被吐蕃占领, 唐代宗时
13、的宰相,主张收复河湟。为君王谋划国事。汉代晁错主张削藩定边,但景帝听信谗言将他杀害。唐宪宗去世的委婉说法。(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中“亦”字表明元载和宪宗都曾关注西北边防,渴望收复河湟失地。B第三句照应首联两句,引晁错典故意在说明元载虽有安边之志,但终被皇帝杀害。C颔联中“旋”“忽”写出了世事难料,主张收复失地的君臣都不幸作古,空留遗憾。D颈联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河湟地区的百姓虽戎服在身,但心依旧是汉心的气节。E凉州歌舞传入内地,给内地的唐朝百姓带来欢乐,抛开战争,民族间交流也必不可少。【答案】BE【解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 照应两句错,第三句只照应
14、首句,第四句照应第二句。E 诗句理解有误,尾联是讽刺统治者只知享乐,无心收复失地。(2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对不能收复河湟失地的慨叹和惋惜对深陷异族却忠心不移的百姓的赞美和歌颂对只贪享乐不思收复失地的统治者的讽刺与批判。【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题干问的是“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针对全诗而言的,后四句用强烈的对照描写,表达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河湟百姓尽管身着异族服装, “牧羊驱马”,处境十分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并没有被征服,白发丹心,永为汉臣。至于统治者,诗人不用直接描写的手法,而是抓住那些富贵闲人陶醉于原先从河湟传入京城的轻歌曼舞这样一个
15、细节,便将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揭露得淋漓尽致。这首诗的写法有两个特点。一是用典故影射时事。元载、宪宗、张良、晁错、苏武等皆已作古,而其故事各具内涵。二是转折和对比。前四句在意思上即为两组转折,突出壮志难酬的历史遗憾;后四句是将白发丹心的汉臣与沉迷歌舞的“闲人” 对比,这里的“闲人”又与前四句中有安边之志的元载、宪宗形成对比。全诗寄寓了很深的讽刺含义。6、【2018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吴文英湖山经醉惯。渍春衫、啼痕酒痕无限。又客长安,叹断襟零袂,涴尘谁浣。紫曲荒门,沿败井、风摇青蔓。对语东邻,犹是曾巢,谢堂双燕。春梦人间须断
16、。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绣屋秦筝,傍海棠偏爱,夜深开宴。舞歇歌沉,花未减,红颜先变。伫久河桥欲去,斜阳泪满。【注】吴文英:南宋词人,一生未第,游幕终身。这首词是作者重访南宋都城临安(杭州)旧居时所作。流:污,弄脏。紫曲:京都巷陌的称谓,这里借指故居。(1 )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开头写湖光山色引起词人回忆,一个“惯”字表明曾经醉饮生活对词人来说已成习惯。B “又客长安 ”视角回到现实, “长安” 代指南宋都城临安,这里照应了词题目中的 “过都城”。C “紫曲门荒”以下五句由近及远,化用典故叙写词人重访旧居的经过,描写生动形象。D该词下片围绕“ 梦”字展开,选择海棠夜宴的
17、优美场景,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以花衬人。E结尾两句直抒胸臆, “伫久”“欲去”“泪满”表情达意逐层深入,动作、情态交融渗透。【答案】CE【解析】C 项, “由近及远” 错误。这五句写熟悉的坊曲门前已是一片荒凉,只有爬满枯井边沿的青青藤蔓在(2 ) 该词内涵丰富,寄寓着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分析。【答案】对曾经欢乐、放纵生活的怀念。词人面对故居不禁回忆起往日抚弄秦筝、设宴欢歌的美好生活。旧地重游,物是人非的感慨。写故居如今败落的景象,门庭冷落,荒草填门,井垣颓败,一片荒凉,充满沧桑之感。个人漂泊的身世之叹,对国家盛衰存亡的关心。词人游幕终身,再到京城临安客居,衣衫憔悴,足见凄苦飘零,同时也婉
18、转地写出国运的衰乱。【解析】开头,词人面对湖光山色,不禁回忆起昔日与爱姬一起醉饮湖上的欢娱情景。表面是写过去的欢娱,实际上暗示此时的悲凉。 “又客长安 ”,重新回到眼前。随之以一“叹”字转入伤逝悼亡的主题, “断襟零袂,涴尘谁浣?” 二句,一方面形容自己凄苦飘零、风尘仆仆的情状,另一方面表达失去爱姬的伤痛情感。 “紫曲门荒” 五句,叙写的是重访旧居的经过和感触,今非昔比,写出自己的失却伴侣后的孤独悲凉。下片由谢堂双燕引出对往日欢爱生活的美好追忆。虽甜蜜、温柔,可又飘忽、短暂。下文再紧扣“梦”字回忆铺叙,集中抒发词人对似花美眷的怀恋和悼惜,最后两句返回现实,以景结情,写词人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旧居。
19、同时也婉转地写出国运的衰乱。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 诗情”的思路去揣摩; 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熟练提升1、【2018 届四川
20、省成都七中高三三诊】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至后杜甫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 思洛阳。青袍白马 有何意,金谷铜驼 非故乡。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 一别永相望。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注】剑南:这里指蜀地。青袍白马:这里指诗人当时身居闲官卑位。金谷、铜驼: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安史之乱中受到破坏。棣萼:语出诗经小雅棠棣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1 )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写了诗人身在蜀地、心在洛阳的现状, “日初长” 突出了思念的绵长。B “青袍白马 ”使用了借代手法,表现了诗人身居闲官卑位的不得志处境。C 金谷园、铜驼陌等地受到
21、战争破坏,这让诗人感到国破家亡、物是人非。D尾联直抒胸臆,愁苦至极的诗人本想写诗遣愁,但诗成吟咏,更觉凄凉。E整首诗感情真挚,结构严谨,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 A 项, “日初长 突出了思念的绵长”分析错误。 “日初长”是说冬至过后白天渐长而黑夜渐短。C 项, “国破家亡”属于无中生有,诗中并未提及“国破家亡” 。故选 AC。(2 ) 本诗的第三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答案】融景生情(触物伤怀) ,诗人看到含苞待放的梅花,想起分别己久的兄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
22、过程,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双关。 “棣萼” 一语双关,既实指棠棣花,呼应了上句的“梅花”,写出时光流逝;又代指兄弟,写出离别之久。内涵丰富,表达巧妙。用典。用诗经棠棣中的词句,以“棣萼” 代指兄弟,引发读者联想,增强了诗歌的韵味。【解析】题干是“本诗的第三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是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赏析诗句,点睛:赏析诗句答题步骤一般分析三步:第一,指出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人在该句中是如何运用该表现手法的;第三步,指出运用该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书法了什么情感。2、【2018 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春季学期高三 4 月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完
23、成后面各题。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1 )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中“客”字不作“客人”或“ 旅居外地”解,而指“ 坐牢” ,称坐牢为“客”,可见冤愤殊深。B颔联中的“ 玄鬓 ”,红色鬓发的意思,这里指蝉的双翼。C颈联纯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蝉和诗人浑然一体。D好诗,不但要有诗眼,以放“灵光” ,而且有时须有“龙吟”,以发“ 仙声”。首联就是这样的“龙吟”之句。E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
24、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答案】B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B 项, “玄鬓” ,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D 项,尾联诗人愤情冲天,勃发 “龙吟” ,喷出蕴蓄许久的真情:“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遂脱去了前三联罩裹诗句的“蝉身” ,使人看到了作者洁纯无瑕的报国诚心。(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答案】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