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4月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4月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3年4月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书籍是随身携带的精神圣殿”,很少有哪种日常行为能够像阅读一样,在古今中外都备受推崇。这或许是因为,人类渴望脱离蒙昧的非难,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灵魂的q_合点。又或者,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抵抗世俗的姿态,意味着不愿拘n_世俗、蹉跎时日,而是沉下心来思索和审视,以此to_冶情操、涵养心灵,做自己生命的舵手。而在今天,阅读更是被许多人寄予了在信息洪流中摆脱焦虑、于风云变幻中栖息身心的厚望。(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nn tuB. nn duC. nn tuD. n
2、n du(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依次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契泥淘B. 契泥陶C. 挈拟陶D. 挈拟淘2. 默写古诗文青春是一首唱不尽的歌。青春应勤思好问,似子夏“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十二章)般笃志励学;青春应勇于担当,似诸葛亮“_,_”出师表)般在所不辞;青春应满腔报国之志,似文天祥“_,_”(过零丁洋)般舍生取义;青春应豁达乐观,似苏轼“_,_”(江城子密州出猎)般虽屡遭贬谪,仍渴盼重新被起用;青春应志存高远,似辛弃疾“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般抱负远大。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3. 法国作家大仲马说:“人生的意义就蕴含在两个词里希望和等待。
3、”请就简爱这一人物,结合简爱作品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侠义,在词典中解释为“讲义气,肯舍己为人的”。格列佛游记中的格列佛身上是否具备侠义精神,请结合情节说说理由。5.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一个民族即使领土被敌国占领,_,就能重新凝聚人心,还有复兴的希望;反之,如果文化已经消亡,即使没有敌军入侵,民族实际上也已经灭亡。顾炎武把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归纳为“亡国”与“亡天下”两种情况:前者是民族内部的政权兴替,但文化的性质没有变化;后者是亡国加上灭种,不仅民族政权覆灭,即使从文化意义的角度来说,一个种族已不复存在。(1)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
4、语意完整、连贯。不超过15个字。(2)文段中划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6. 南阳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盛誉。我县的某学校组织开展了以“打造南阳名片”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南阳有许多旅游景点。请仿照示例,从下面的备选景点中任选一个,说说你选择该景点作为旅行目的地的理由。【示例】景点简介:西峡恐龙遗迹园,属于白垩纪断陷盆地沉积。其中,恐龙蛋遗址已暴露的蛋化石达1000多枚。西峡出土的恐龙蛋化石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分布之广、保存之好,堪称“世界之最”。旅行理由:西峡恐龙遗迹园是打开史前未知恐龙世界的一把“钥匙”。游览西峡恐龙遗迹园,不仅能够满足我对未知科学领域的
5、好奇心与求知欲,更能激发我现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向科学更深处探索的勇气。【备选景点1】卧龙岗武侯祠: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也是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三分天下”的策源地。【备选景点2】北顶:镇平五朵山因有五座山峰并峙而得名,其主峰镇平北顶为五朵山最高山峰,海拔1665米,是久负盛名的中原道教圣地,兼具南秀北雄,并有始建于唐代的祖师庙。镇平五朵山与“南顶”湖北武当山遥相呼应,因而素有“北顶”之称。【备选景点3】三潭:三潭位于镇平县二龙乡境内五朵山脚下。有山泉自山上涌出,顺岭而下,在途中汇成三个水潭。三潭之间相隔几里,一在山顶
6、,一在山腰,一在山脚。人们分别称之为大潭,二潭,三潭。大潭惊险绝顶,人迹罕至;二潭瀑布倒挂,水雾弥漫;三潭深幽清湛,神秘诱人。我选_旅行理由:_(2)为了更好地了解南阳这座城市,小涅查找到了南阳发布的城市形象标识。请你结合城市资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该标识的主要构图元素及其寓意。城市资料】南阳古称“宛”,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为楚汉文化的发源地。其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3)月季花是南阳的市花,语文老师准备了下面的链接材料帮助大家了解月季花的特点。请你运用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补全下面对联。【链接材料】月季被称为
7、花中皇后,是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一般为红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黄色,可作为观赏植物,也可作为药用植物。上联:豫地山川,山山水碧川川秀下联:_,_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共16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最后的老师林庭光他在小河那边,看着最后一名学生走过,才缓缓地回到山上。学校就在山上,山下坐落着十多个村庄,有的在山的东边,有的在山的西边。山上的学校成为这山区保留的最后一所学校,他也是这里最后一名老师。他走路的时候,腿有些一瘸一拐的,头发开始花白,眼睛开始老花。他回到学校,这里很安静,那棵核桃树上的老钟在秋风中微微摆动。几间破旧的教室窗口已经破落,钉在上边的透明塑料布被风吹
8、得哗哗作响。她是他的学生,看见他回来了;指了指放在桌子上的晚饭:“老师您吃饭。”晚饭极其简单,碗里是刚刚熬好的玉米粥,两个窝窝头放在盘子里,还有一个盘子盛着腌制的萝卜干。他拿起窝窝头,把萝卜干夹进窝窝头里,然后用力挤压,把萝卜干挤到中间,他就开始啃着。他吃得很香,窝窝头的碎屑掉桌子上,也拾起来塞回嘴里。她蹲在屋外边,那边是靠山的一口泉眼,她在青石板上搓着衣服。月儿出来了,她有节奏的搓洗动作在月色中很优美。他走过来,蹲在她身边,用山药纸卷烟,片刻,一支自制的香烟卷好了,再掏出打火机点着。她放下手里的衣服,转过脸看他说:“老师,我明天就要回城了。这里还有什么需要的,我下一次来的时候给您捎来。”他凝
9、视着天幕,深邃的夜空星光灿烂,山里的风开始有些凉意:“就是把城里的那些要扔掉的衣服再捎些来,你看看,这些孩子的衣服都破得不能再穿了。马上就要入冬,我想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她看了他一眼:“我说的是您,以后怎么办?这里的教学点就要撤掉了。”他抬起头看着这所学校,学校在半山上,显得非常孤独,想了想说:“要撤就撤吧,最多我每个月少几百块钱,我还是留在这里,那些娃想在这里上学,我还会教他们。”她似乎想说什么,稍停了停后,说:“上级的意思是,让这些学生都去中心小学上学去。”他看着她。她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也是他亲自送出去的学生,现在位居教育局的局长。她此次来,目的是想说服老师。她在这里待了几天。但不
10、知道怎样开口,这里的学生已经把老师当自己的亲人。自己当年何尝不是这样?老师的腿就是为了背自己过河,摔倒弄伤的。她记得清清楚楚,那场暴风雨中,老师撑在水里,不让自己下来,咬着牙挣扎着蹬水。小河里流淌着老师的血液,从那以后,老师的腿就瘸了。这是大山里最后的教学点,他也是全县最后一位代课老师。作为教育局长,她上任的第一天起,就是整合教育资源,把山里的孩子们送到城镇里上学。为了这个她认为最得民心的计划,她撤掉几十个教学点,这个也是最后要撤销的教学点。可是阻力来自老师这是她的恩师。她决定亲自前来劝说,甚至已经给老师考虑好了,让他在教育局当传达室的值班保安。她来到这里,看到了二十年没有改变的教学点,还是老
11、样子。教室比以前更破了,老师也苍老了许多,但老师还是那么激情澎湃地领着这里的娃们朗读课文。她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欠缺什么,她决定住下来,她很想改变这里的状况。她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在这里,她见到了送孩子们上学的老乡。老乡看见她回来了,篮子里装满山货,大家围在一起,问长问短。她是乡亲们的骄傲,大家聚在一起,回忆起她在学校时的往事。老师坐在一边,听着大家对她的称赞。她听着低着头不知道说什么好。是的,她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但是她给这里带来了什么呢?她很难开口说自己是来撤销这个教学点的。大家都说,如果没有这个教学点,去镇里的小学拼校,路途这么远,娃们都还小,要不在路上大人担惊受怕,要不在校里寄宿小
12、孩受苦啊。可这是县委的决定,也是自己拍着胸脯打包票的,更是为了山里孩子更好的未来啊。她非常为难,看着恩师艰苦的生活,看到这座破败的学校,她流泪了。她第一次烧火做饭,第一次蹲下来搓洗衣服,这都是她能够为老师做的。可是,除了这个,她还能做什么?她离开这里的时候,老师送她经过那条小河。她缓缓地过河了,他依旧和平常一样,默默地目送她离开。(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7. 请以“她”的视角,按时间顺序,梳理小说内容。8. 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的作用。他回到学校,这里很安静,那棵核桃树上的老钟在秋风中微微摆动。几间破旧的教室窗口已经破落,钉在上边的透明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哗作响。9. 这篇小说意蕴丰富,主题
13、深刻,请谈谈你的理解。10. 小说结尾并未交代山区最后这个教学点是否被撤销,你认为结果会怎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二)(共12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中国绘画的艺术自信中国绘画是一个艺术宝库。吴道子的宗教人物画,顾闳中的宫廷人物画,张择端的风俗人物画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它们都是世界艺术之林中色彩独异的花朵,放射着永不磨灭的光芒。从比较的观点来看,中西方的绘画,就像春兰秋菊,各有各的色彩,各有各的芬芳。但人们对中西方绘画光芒的感受不同。有人说,西方绘画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或多或少、直观感受到它的光芒;而中国绘画则像天上的月亮,云遮雾扰,如果缺乏必
14、备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则难以感受到它耀眼的光芒。其一,关于绘画的真实性。西方绘画的“真”,就是对事物形貌色彩的如实反映,而中国绘画理论认为,这不叫作“真”,只能够叫作“似”。只有不但对事物的形貌色彩,而且对画家的心都作出了如实反映,才叫作“真”。五代绘画理论家荆浩说:“似者得其形而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这就是说,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轻形重神、忘形得意等等,都是中国绘画的“真”。其二,关于斑斓的色彩。西方的油画那鲜艳明快的色彩,足以令人目眩。但是,在中国的水墨山水画中,人们看到大多是数峰耸出,几棵树木;泉水远逝,瀑布高悬;山腰烟岚,山脚怪石。但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不就有斑斓的色彩吗?问题在于,中国
15、绘画理论认为,水墨高于青绿,因为中国绘画重在追求意境。传为王维所著的画学秘诀中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中西绘画对真实性、色彩有不同的理解。那么,中国绘画之所长又在哪里呢?中国绘画之所长,表现在许多方面,从整体上看,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绘画的丰满性和深刻性。也就是中国山水画中蕴含着的极其丰富的内涵:天人合一的理念、逸人高士的情怀、萧疏清远的追求、空灵荒寒的境界、耿介拔俗的灵魂。因此,中国的绘画,是中国哲学的延伸。傅抱石说,中国绘画是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也是中国哲学思想最亲近的某种形式。因此,中国绘画的终极目的,就像中国哲学的终极目的一样,都是教人做一个灵魂纯净的好人。中国的艺术理论,从古至今
16、,一以贯之地反复说明这个道理。鲁迅说:“美术家固然需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需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作者:杨琪。有删改)【文本二】中国画的古意刘勰说:“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学如此,绘画也一样。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往往是艺术特色或美学思想的嬗变,每一次新变,都会出现新的里程碑,但没有什么难以继续发展的顶峰。但是,明清以降,山水画界在发展上走偏了路。这条偏路就是“极端崇古”而失去了自己的面目。这一派代表人物大都致力于崇古摹古,可谓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二十世纪初的一番“百家争鸣”后,中国画又重新走向
17、了适合自身发展之路。徐悲鸿等提出了融合中西的“改良”说,潘天寿等提出了“中西绘画拉开距离”说。概而言之,前者的宗旨,就是要通过吸收西方写实造型体系来改造中国画之旧有面貌;后者坚持在传统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创新之路。这两种观点各有千秋,不可用非此即彼的态度对待之。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能够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对于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是发展创新的重要前提。忽视古之雅正纯朴,往往会让艺术走向流俗浅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画的发展完善必须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可以说没有继承就没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作者:周宗亚有删改)1
18、1.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两个文本都借用了名人们关于绘画的观点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B. 文本一第段用荆浩的言论证明中国绘画中的“真”讲究的是形与神的关系。C. 文本二第段中徐悲鸿和潘天寿的理论实质上是一致的,都强调“中西合璧”。D. 文本一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文本二主要采用比喻论证。12. 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第段的论证思路。13. 文本一和文本二在对中国画展开论述时,都提到了西方的写实画法,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一)(共10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19、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
20、其旗靡,故逐之。”14.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公将战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行将就木B. 又何间焉 时时而间进 挑拨离间C. 衣食所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 居安思危D. 必以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言而有信15.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6. 剪裁巧妙、详略得当是本文的显著特点之一,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17. 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都向我们展现了古代军事家的卓越才能,请结合两文段的相关语句,分析曹刿和孙武在战争取胜的见解方面有何相同点。【链接材料】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
21、,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署、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节选自孙子兵法始计篇,有删改)【注释】校(jio):比较,较量。曲制:指军队编制。官道:指设官分职之道。主用:指掌管军需用度。(二)(共4分)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8. 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19. 试分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的妙处。四、任选一题作文(50分)20. 语文老师化用“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句诗,给出一道半命题作文:“何以快乐?唯有_”想让同学们补题,写一篇积极正能量的作文。有人补题为:何以快乐?唯有读书;有人则补题为:何以快乐?唯有运动你准备怎么补题来完成这篇作文呢?要求: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23、,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600字左右。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1. 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爱尔兰诗人詹姆斯乔伊斯告诫青年人:“去生活,去犯错,去跌倒,去胜利,去用生命再创生命。”要知道,犯错是为了不再犯同样的错,人也不应该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犯错不是目的,跌倒更不是,胜利才是。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600字左右。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023年4月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河南省 南阳市 镇平县 中考 模拟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9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