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马说》精选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语文《马说》精选题(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马说精选题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4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策之不以其道(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4)执策而临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
2、子的意思。(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3分)_一、(14分)1.(4分)(1)通“饲”,喂养(喂)(2)鞭打(驾驭)(3)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4)面对2.(4分)(1) 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 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3.(3分)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4.(3分)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
3、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 ) (2)才美不外见( )(3)安求其能千里也( )
4、(4)执策而临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_(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3.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3分)_4.本文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请指出文中“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各比喻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人,并指出作者集中抨击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4分)伯乐:_ 千里马:_食马者:_ 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二、(15分) 1.(4分)(1)一同死(2)同“现”,表现(3)怎么(4)面对2.(4分)(1)吃一顿有时吃完一担粮食。 (2)它鸣叫,(食马者)不能明白它的意思。3.(3分)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
5、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4.(4分)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人才 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 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三、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栎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6、分)(1) 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_ (2)虽有千里之能虽:_ (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_ (4)策之不以其道策:_2. 翻译下列句子。(4分)(1)食之不能尽其材。_(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3. 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根本原因:_,直接原因:_。(用文中原句回答)(4分)4. 文中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韩愈生活在当今社会,你有什么建议想对他说说?(4分)_三、(16分)1.(4分)(1)两马并驾(2)虽(3)通“饲”,喂(4)用鞭子打2.(4分)(1)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其
7、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3.(4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4.(4分)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控诉。(2分)我想对韩愈说:千里马固然是由伯乐来发现的,但是在伯乐出现之前也应该学会毛遂自荐,为自己争取机会,而不是被动的等待。且当今社会条条大道通罗马,无人赏识不妨自我创业。(言之有理即可)(2分)四、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8、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注释】比:副词,接连地。还:通“环”,环绕。朝:早晨。一旦:一天。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才美不外见 见:_(2)执策而临之 临:_(3)愿子还而视之 子:_(4)去而顾之 顾:_2翻译下列句子。(
9、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_(2)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_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与弊。(4分)_四、(15分)1.(4分)(1)通“现”,表现(2)面对(3)你(4)回头看2.(4分)(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3.(3分)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4.(4分)利:如同千里马有了伯乐才能被人们所重视一
10、样,好的产品通过名人的宣传,才能广而告之。弊:名人宣传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千里马”,容易误导消费者。【参考译文】有卖骏马的人,连续三个早晨站在集市上卖马,人们不知道他卖的是千里马。这个人就去拜见伯乐,说:“我有千里马想要卖,连续三个早晨站在集市上,没有人和我交谈,希望您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它,我会付你一个早晨的费用。”伯乐就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回头看它。一天马价涨了十倍。五、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甲】马 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
11、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千里之马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注释: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 安事:犹言“何用”。 捐:白白费掉。期(j)年:即一整年,这里指满一年。
12、1. 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B.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C. 臣闻古之君人 /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D.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2.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 君大怒曰 怒而飞,其翼若 B.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请求之C. 买其首五百金 其真无马邪 D.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甲文借千里马,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受摧残的悲愤之情。B. 甲文
13、说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在于千里马有食量大的特性。C. 甲文中的“食马者”与乙文中的“君”都是封建统治者代表。D. 两文都以千里马为题材,但甲文是篇说理性文章,而乙文是篇记叙性文章。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_5.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3分)_五、(16分)1.(3分)C2.(3分)D 3.(3分)B 4.(4分) (1)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2)死马况且用五百金买,何况活马呢?5.(3分)甲文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赏识、任
14、用而被埋没,“不以千里称也”;(1分)乙文中的千里马受到君人重视(以千金求之),且采纳别人正确建议,得以脱颖而出。(2分)六、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甲】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敬之识才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敬之爱士
15、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雅爱项斯为诗,所至称之,繇是擢上第。斯字子迁江东人。敬之祖客灞上,见闵人濮阳愿,阅其文,大推挹,遍语公卿间。会愿死,敬之为敛葬。【注释】敬之:杨敬之,文学家。 士林:士大夫。项斯: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繇(yu):古同“由”。擢(zhu):提拔。上第:前几名。 濮阳愿:人名。 挹(y):提携。会:正赶上,恰逢。1.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才美不外见/敬之识才 B. 不以千里称也/愈称之C. 马之千里者/所至称之 D. 食之不能尽其材/得其文章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3.
16、用“/”给【乙】文中画线语句断句。(限断两处)(2分)斯 字 子 迁 江 东 人。4. 【甲】文中“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分别比喻哪三种人?(3分)_5. 【乙】文中杨敬之“爱士类”(喜欢文人士大夫中有才华的人),表现在哪几件事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写出两件即可)(2分)_6. 【甲】文通篇运用了什么写法?作者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写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_六、(15分)1(3分)D2(2分)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或不了解)千里马吧!3(2分)斯/字子迁/江东人。4(3分)“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愚妄无知,平庸浅
17、薄的封建统治者。5(2分)(1)把玩欣赏他们的文章;(2)大力举荐项斯;(3)欣赏濮阳愿的文章,向各公卿推荐他,并为他安葬。(两点即可)6(3分)托物寓意。(1分)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2分)七、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8、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节选自商汤见伊尹)注释: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御:驾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一食或尽粟
19、一石(有时) B策之不以其道(道路)C是子不欲吾善也(好) D因下彭氏之子(于是)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B执策而临之 令彭氏之子御C其真无马邪 既出,得其船D骈死于槽枥之间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3用“/”划分文中划线句子的节奏。(划两处)(2分)彭 氏 之 子 半 道 而 问 曰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1)安求其能千里也?_(2)君将何之?_5.【甲】文托物寓意,文中的“千里马”喻指_,“食马者”喻指_。【甲】文中的“食马者” 对待人才的态度是_。【乙】文中的商汤对待人才的态度是:_。(4分)
20、七、(16分)1.(3分)B 【解析】B道(方法)2.(3分)A【解析】A都表转折关系B代词,指千里马结构助词,的 C表示加强诘问语气指示代词,他的 D介词,在 介词,对于3.(2分)彭氏之子/ 半道/而问曰4.(4分)(1)怎么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2)您这是要去哪里?5.(4分)人才 不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不识人才,埋没人才 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八、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甲】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
21、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冯异定关中: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光武帝以此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诮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注释】冯异:人名,汉代名将。谢:谢罪。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诮:qio,责备。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2、语。(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 ( ) (2)策之不以其道( ) (3)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 (4)及异大破敌军( ) 2.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 )(3分)A安求其能千里也 自以久在外,不自安B不以千里称也 称异功若丘山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诸将欲分其功D然后有千里马 然非君之明3. 翻译下列句子。(4分)(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_(2)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4【甲】【乙】两段选文写出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请分别概括出来。(4分)_八、(15分)1.(4分)(1)有时 (2)马鞭,这里指用马鞭驱赶 (3)都 (4)等到,到了
23、2.(3分)C C都是“打算、想要”的意思 A.怎么/内心平静 B.著称/称赞 D.连词“然后”/然而,表转折3.(4分)(1)也只能辱没在奴仆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2分)(2)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们)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2分)4.(4分)【甲】文:埋没、摧残人才(2分);【乙】文:信任、保护人才(2分)。【参考译文】冯异平定了关中,自己认为长时间呆在京城之外,心中不能自安。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威势权利很大,百姓归心,称他为“咸阳王”,光武帝把奏章给冯异看。冯异上书辞职,光武帝下诏说:“将军对于国家,恩情好像子对父,有什么嫌隙和疑虑,使你产生害怕之
24、意?”等到冯异大破敌军,诸位将军想瓜分他的功劳,皇帝下诏书责备大司马以下的官员,说冯异的功劳像山一样。现在的人都知道冯异是个名将,如果不是皇帝的英明,必定遭到谗言的陷害。九、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栎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秦穆
25、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选自九方皋相
26、马,有删改)【注释】姓:指代家族,此处指子孙。担缠薪菜:即担柴挑菜,指干粗活。牝:雌性鸟兽。下文的“牡”是指雄性鸟兽。骊:纯黑色的马。1. 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臣 之 子 皆 下 才 也 可 告 以 良 马 不 可 告 以 天 下 之 马 也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才美不外见 ( )(3)穆公不说 ( ) (4)色物牝牡尚弗能知(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_(2)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_4.【甲】【乙】两文都写到伯乐,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7、(4分)_5. 【甲】【乙】两段文字各包含了怎样的寓意?(2分)_九、(16分)1.(2分) 臣 之 子 皆 下 才 也 /可 告 以 良 马 /不 可 告 以 天 下 之 马 也 2.(4分)(1)有时(2)同“现”,显露(3)同“悦”,高兴(4)尚且 3.(4分)(1)(食马者)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2)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 4. (4分)马说伯乐:善于发现人才,赏识人才。九方皋相马伯乐:大公无私,唯贤是举。5.(2分) 甲:寄托作者的愤懑之情,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
28、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乙:看问题不能被表象所迷惑,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参考译文】秦穆公问伯乐:“您的年岁已高,子孙中有可以派出去寻求天下好马的人吗?”伯乐回答说:“我的子孙都是一般的人才,能够教会他们识别一般的好马,无法教会他们识别天下特出的千里马。我有一个曾在一起扛过东西打过柴草的朋友,叫九方皋。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能力不在我之下,请您使他来谒见您吧。”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遣他外出去寻求千里马,三个月后返回禀报说:“已经在沙丘寻得千里马。”穆公问:“是什么样的马?”九方皋回答:“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穆公派人去沙丘取马,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回来报告穆公,他很不高兴,召见伯乐并告诉他:“你所推
29、荐的相马的人真糟糕,连毛色雌雄尚且不能辨别,又如何能够识别千里马呢?”伯乐长长地叹息,道:“竟然到了这种地步了吗?这正是他超过我千万倍还远远不止的地方啊。九方皋所观察到的,是天下的机妙啊。他看到千里马的机妙而忘记其粗略的外表,观察到了千里马的机妙所在而忽略其毛色雌雄,看见了他所应当看见的地方,而没有看见他不必看见的地方。观察他所应当观察到的地方,而遗忘他不必要观察的地方。像九方皋这种善于辨别千里马的人,实在有比千里马更宝贵的地方啊!”马取来后,果然是一匹千里马。十、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30、栎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
31、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介:备上鞍甲。褫(ch):脱去,卸下。秣:喂食。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1)策之不以其道 ( )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3)比行百里始奋迅( ) (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_(2)然非精洁则不受。_3.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_”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_”“_”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分)4.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_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_阐述,他们都希望_。(4分)十、(15分)1(4分)(1)鞭打、鞭策(2)通晓、理解(3)等到到(4)流汗(各1分)2(4分)(1)拿着鞭子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洁净的就不接受(不吃不喝)3(3分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9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