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3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故木受绳则直, 。(劝学)(1分)(2) ,破灭之道也。(苏洵 )(2分)(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由对大自然雄奇景象的赞叹,引出英雄豪杰的事迹。 (2分)2.按要求选择。(5分)(1)以下是青浦某中学高一学生阅读完乡土中国后归纳的阅读这类著作的策略,不适合的一项是( ) (2分)A.关照全篇来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逻辑。B.分析日常生活描写,领悟作品社会意义。C.抓住核心概念,以找出概念之间的联系。D.梳理出作者所形成结论的相关研究思路。(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 )
2、(3分)元宇宙是一个以众多用户为中心的无限世界, , , , ,它是一个源于科幻小说的概念,首创于1992年的小说雪崩。作品描写了现实与虚拟这两个既关联又分离的平行世界,现实中的人通过虚拟现实设备,以虚拟化身的形态投射在虚拟世界中。也有被现实化的虚拟想象而人们可以通过现实世界中的入口进入其中一个与互联网紧密相连的多维数字时空里面既有基于实用目的被增强的现实A. B. C. D.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材料一:罗兰巴特在文之悦里说:“文即织物。”对中国人来说,这很容易理解。说文释“文”的本义即“错画”。所以在中文里,文章被视为一种经纬交错之物,也就与别的文章有千
3、丝万缕的牵连。根据互文性理论,任何文本都是由诸多前潜文本中引出而重编的新的织品。巴特所见的“织文”,何尝不就是王安石所讥议的“编事”?但是李商隐的高妙之处在于,他总是做得到“用旧合机”“用人若己”。他以一个统一的意思,让不同的文本像橘瓣一样聚焦,以己意与原典相发明,“化堆垛为云烟”。这两相发明的效用,在于作者互文的拼贴物,将其原有的更为丰富的内容带进了新的场合。刘若愚曾就李商隐锦瑟一诗的众说纷纭写道:这首诗存在这么多论争,可见大多数读者都受到此诗的强烈影响,并且感觉到了诗中具体表现出来的某一境界,尽管在描述这个境界与形容对此一境界的反应时,他们会有很大差别。一些批评家可能误解了此一诗的境界的本
4、质,错认了他们反应的缘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反应不真实。我们试着从互文性角度理解这一问题。一个繁复的文本总是能够唤起读者的多重阅读体验,像刘若愚说的,他们的反应并非不真实,然而有一些反应没有正确缘由,这就是误读。尽管从“诗无达诂”的意义上说,没有哪种阅读不是误读,一如哈罗德布鲁姆所说,没有哪种解释不是曲解。但读者寻找唯一正确的解释的冲动绝不会停止。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十二曰:“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中国传统的笺注,大抵只注出处,认为出处明意义自明,如果典故都已精确制导,规限了读者的反应,则可以一举中的。如果发生理解上的分歧,一定是互文关系挖掘不力。高
5、阳在锦瑟详解一文中的看法,就代表了这种自信:“我作考证,以穷极源流为尚;义山诗号称难解,但本此义一字不放过,解亦不难。”也许有人会说,互文性理论从文学中抽离了现实生活,切断了文本与现实的联系。要做李商隐的解人,必须寻绎他真实的生命史。可是,离开浇覆在他文本之上的盘根错节的互文关系,所谓真实的生命何从侦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不是在说鲜活的情感只有瞬间的真实性吗?个人的记忆是靠不住的,我们最终只能依靠文本世界所保存的记忆。材料二:从古人著作里收集诗歌的材料和词句,从古人的诗里孳生出自己的诗来,把书架子砌成一座象牙之塔,偶向人生现实凭栏眺望。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发达到极端,可以
6、使作者丧失对具体事物的感受性,恰像玻璃缸里的金鱼,生活在一种透明的隔离状态里。我们古代批评家也指出相同现象:“人于顺逆境遇所动情思,皆是诗材,子美之诗多得于此。人不能然,失却好诗,惟学古人句样而已。”这是讲明代“七子”,宋诗病情还不至于那么沉重,不过它的病象已经显明。南宋陈渊在旅行诗里说:“渊明已黄壤,诗语馀奇趣;我行田野间,举目辄相遇。”陶潜当然是位大诗人,但是陈渊觉得一眼望去都是六七百年前陶潜歌咏的情景,那未必证明陶潜的意境包罗得很广阔,而也许只表示自己的心眼被限制得很褊狭。早在南宋末年,严羽对本朝诗歌已经作了公允结论:“近代诸公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明人对
7、宋诗的批评也逃不出这几句话,例如:“宋人又好用故实组织成诗,用故实组织成诗,即奚不为文而为诗哉?”宋诗是遭到排斥了,可宋诗的习气依然存在。清代的“浙派”诗“无一字一句不自读书创获”,“同光体”诗把“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们明说承袭了宋诗传统。可是痛骂宋诗的朱彝尊一样“贪多”炫博,师法白居易的吴伟业也獭祭典故,这不也是旁证么?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有个流弊:把诗人变得像写学位论文的博士,“抄书当作诗”,要自己的作品能够收列在图书馆里,就得先把图书馆安放在自己的作品里。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还有个流弊:把诗人变成有营业执照的盗贼,不管是巧取还是豪夺,是西昆体那样认准一家去打劫还是像
8、江西派那样挨门排户光顾。【注】西昆:宗法李商隐的宋初诗派。此处代指李商隐。獭祭:意指陈列。3.以下不符合材料一对“互文性”阐释的一项是( )(2分)A.刘勰:夫经典沉深,载籍浩瀚,实群言之奥区,而才思之神皋也。扬、班以下,莫不取资。B.王若虚: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C.艾略特:不仅最好的部分,就是最个人的部分也是前辈诗人最有力地表现他们不朽的地方。D.克里斯蒂娃:任何的文本都是一些引文的马赛克式的构造,都是对别的文本的吸收和转换。4.以下对材料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罗兰巴特文之悦中对“文”的理解与说文基本一致,这为下文综合运
9、用中西文论做了铺垫。B.刘若愚不否定一些批评家对锦瑟的反应是真实的,但并不意味着“误解”或“错认”也是正确的。C.元好问寄希望于一部理想的权威笺注,这与高阳锦瑟详解中所持的观点在逻辑上是一致的。D.李商隐的诗歌已经道明个人记忆是靠不住的,那么,我们对他的理解就只能依靠其繁复的文本世界。5.以下论证中的推理方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文章被视为一种经纬交错之物,也就与别的文章有千丝万缕的牵连。B.出处明意义自明,如果典故都已精确制导,规限了读者的反应,则可以一举中的。C.人于顺逆境遇所动情思,皆是诗材,子美之诗多得于此。人不能然,失却好诗。D.痛骂宋诗的朱彝尊一样“贪多”炫博,师
10、法白居易的吴伟业也獭祭典故,这不也是旁证么?6.请简要概括材料二的论证思路。(3分)7.针对“文学中的用典”现象,两则材料持不同观点进行论证,你认为哪则论证更具有说服力?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理由。(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雪芹小道风景谈史宁四大名著中“红楼”的妙处,在我看来委实需要文火慢炖、岁月淘洗之后才有所感悟。曹雪芹背负的人生苦难和传奇经历就像一本巨著,其点滴过往值得红楼爱好者窥察一番,好在京城留下不少雪芹足迹,尤以西郊香山一带为多。香山脚下乃曹公晚年寓居地,其晚景只能从友人诗文中窥探一二,加上代代相传的行迹传说,仅勾勒出粗线条的生活图景,其中包括雪芹小道。雪芹小
11、道起点位于国家植物园北园内的曹雪芹纪念馆。进入黄叶村茅草门,先入眼的是一方巨石,卧于小径中央,启功先生题写的馆名镌刻其上。曹雪芹西山传说里提到他家屋前曾有“门前古槐歪脖树,小桥溪水野芹麻”之景。如今门前确有三株古槐,其东一株虬枝斜卧,歪脖之状明显。树龄目测皆在百岁之上,据“先安宅后植槐”传统,这所老宅的年岁起码有两三百年了。而唯独下半句“小桥溪水野芹麻”之景已杳然无踪,故存疑。出纪念馆小门,道旁两侧精心竖立若干红楼文化研究者的方碑,从戚蓼生、洪秋蕃,到王国维、胡适,再到俞平伯、周汝昌和张爱玲等等,好似给游客温柔的提醒:不要对红楼梦或曹雪芹妄加揣度,在你面前已有诸多名流皓首穷经投身其中。离开起点
12、百米外有一口古井,井口井架历经剥蚀而完好,据说是三口古井中仅存的一口,也是距离纪念馆院子最近的一口井。方圆百里空余这孤独一宅,古井看起来俨然是它的专属。走近井旁,俯身可见井水甚深,几名顽童投石井中,久久方闻石子落水之音。向前过了澄明湖石桥,才算进入雪芹小道。因其不在游园主干道上,故人迹罕至,别有一番清幽滋味。上小土坡入松林,沿途能见清代碉楼和龙王庙,但路途较远,是一种走法;下小坡沿水北行,能领略河墙烟柳的清雅景致,路程稍近,又是一种走法。据说曹雪芹在西山常为乡民看病。小说中提到薛宝钗所服冷香丸的药方,虽不乏文学笔法但药理上看似无问题,可见曹雪芹行医问诊并非空穴来风。不知不觉,小径汇入大路,视野
13、渐次开阔,道旁不时出现几座墓园。香山一带山水澄明,多被名士显宦视为吉地,园内不乏梁启超、孙传芳、张绍增和王锡彤等人的墓园。荒寂幽闭的名墓,如今鲜有人踏足,虽各具特色,却依然门庭冷落。至于曹公墓地,则又是一桩聚讼不已的悬案。据敦诚敦敏诗作与曹雪芹西山传说,曹公安葬地应在香山脚下的地藏沟义地。除了纪念馆里一张历史旧照,地图上已找不到这一名址,意欲寻访也茫然不知所往,曹雪芹最终就这般悄然隐入历史尘烟。很快地,人语车声多了起来,打破了此前的静穆,眼前是西山兰若之冠的卧佛寺。文献里有提到,寺山前古朴挺拔的智光重朗牌楼正是小说里太虚幻境牌楼的原型,寺内佛殿两庑的藏经柜则是盛放十二钗册子大橱的原型。待进入伽
14、蓝胜地一探究竟,佛殿东西配殿早已改成茶厅和文创店,屋内悠哉怡然的光晕连一丁点昔日的影子都找不见了。周汝昌先生认为太虚幻境的原型来自朝阳门外东岳庙内的七十六司,同样言之凿凿。麟庆鸿雪因缘图记中记卧佛寺,题名“卧佛遇雨”,题图笔下古柏夹道不见落雨反而一派逸兴满怀。流落在此的曹雪芹大概总缺少几分麟庆的闲情,他有时候真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常困顿潦倒,而对文事矢志不移。陀氏小说疏于雕饰显粗糙,曹公下笔则字字沥血。转过卧佛寺向西到了樱桃沟,沟长不足八百米而景色奇崛。清人孙承泽告老隐居于此,依山架屋,自号退翁,遂称此为退谷。退谷和曹雪芹最具关联的是水尽头的元宝石与石上柏。元宝石形如元宝,人们传言乃小说补天
15、遗石原型。石上柏是元宝石斜上方一株从巨石缝中长出的侧柏,遂被定为木石前盟的来源。两景别有韵味,而一旦和红楼梦扯上干系总有附会穿凿之感。曹雪芹生平史料太过稀缺,生卒年月亦存诸争议,这个人明明白白在历史上出现过,查考其行踪轨迹反倒像一缕烟霞捉摸不定,又似年久古碑石刻漫漶不清。水尽头迤北翻山岭就是雪芹小道北段,如今很受徒步爱好者青睐,对穿越险境的热情似乎高于对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关注,对曹红文化景观的注目想必也寥寥。似乎又不觉惋惜了。待回到黄叶村,正逢第十三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紧张筹备中,馆前空地两旁张灯结彩一派繁忙。曹雪芹就这样在香山脚下走入了你我的生活节令,刹那间似乎使人了然曹雪芹西山传说缘何也能进入
16、国家非遗名录,它和雪芹小道一同构筑起一个可知可感的曹红文化有形空间,使行止成谜的曹雪芹,终由缥缈无形有了触手可及的人间温度。纪念馆那几间老屋看着还是不似雪芹住所,却多了几分明媚。(选自文汇笔会,有删改。)8.分析第段画线句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9.分析作者在第段和第段写与曹雪芹没有直接关联的“古井”和“墓园”的意图。(4分)10.这篇游记散文体现“形散神聚”的艺术特色,请从这一角度赏析。(4分)11.小说家略萨说:“虚构作品的活动只是在有限的现实层面进行。”文中提到“太虚幻境的原型”“补天遗石的原型” “十二钗册子大橱的原型”,请任选其一,说说你对小说虚构与真实关系的理解。(5分)(三)阅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上海市 青浦区 高三二模 测试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39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