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全册单元知识清单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全册单元知识清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全册单元知识清单(3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五下全册单元知识清单第一单元单元主题:童年往事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一、 古诗三首1.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晚年隐居石湖,写过大量的田园诗。其诗题材广泛,其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写农村风光和民生疾苦,较为突出。诗与尤袤(mo)、杨万里、陆游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主要作品: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船录等。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一生力主抗金。 其一生作诗二万
2、多首,传世者仅为其一部分。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主要作品: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宿新市徐公店稚子弄冰过扬子江等。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主要作品:村晚。2.主题解说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以朴实的语言描写了农家夏日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还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之情。稚子弄冰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孩子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块时的得意一一呈现,表达出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村晚
3、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生动地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易错读音供:gng 提供 供不应求;gng 供品 供认兴:xng 兴奋;xng 兴致勃勃4.学习重点(1)三首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答:相同点是通过描写古代乡村中儿童的生活,表现儿童天真、活泼、可爱的特点,体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题目描绘的画面儿童的活动表达的情感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农忙时节农家耕织,小孩子在树旁学种瓜的场景。学种瓜表现了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表达了对乡村儿童热爱劳动的质朴品格的赞美之情。 稚子弄冰寒冬时的村庄,小孩子玩冰的场景。脱晓冰表现了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
4、乐的盎然意趣,表达了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村晚夕阳西下的池塘边,牧童横坐牛背,信口吹笛的场景。横牛背、信口吹短笛。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和悠闲自在,表达了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答:“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读完这两句,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情景:天真、懂事的孩子看见大人都在忙碌,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他们来到桑树下挖好小坑,笨拙地学着大人撒上瓜种,盖上土。他们弄得满身是泥,小脸儿上也都是土,感觉十分天真可爱。“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
5、取当银钲。”读完这两句,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情景:寒冬的早上,一个小孩子早早起床,来到院子里,满心欢喜地将昨天夜里冻结在金属盆中的冰轻轻取出来,又用彩色的丝线小心地穿过冰块,把冰块提在手中当作钲来敲打。小孩子在“脱晓冰”时的满心欢喜,“穿”丝线时小心翼翼的样子,十分活泼可爱。“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读完这两句,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情景:落日的余晖中,一个牧童悠闲自在地横坐在牛背上,手中拿着一支短笛,随意地吹着不成曲调的小曲,老牛慢悠悠地走着,边走还边甩着尾巴,仿佛在给小男孩的笛声打拍子。从中可以感受到牧童的天真可爱、悠闲自在。二、祖父的园子1.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黑龙
6、江呼兰(今哈尔滨市呼兰区)人。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次年到上海,在鲁迅的帮助下发表小说生死场。2.主要内容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漂亮而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蓝天,有白云,还有太阳的光芒,这里是“我”童年的乐园。3.主题解说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园子中的景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生活。平静、自由的园子在“我”眼中是一个乐园。作者将感情蕴含在景与事之中,表达了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4.易错读音晃:hung 晃眼 一晃而过;hun 摇晃 晃荡5. 文章脉络(1)第一部分(13自然段):展示了园子的基本
7、样貌,重点描写了园子的昆虫、花草和树木,表现了园子景物繁多、色彩明丽的特点。(2)第二部分(414自然段):主要写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3)第三部分(1519自然段):再次写了园中的景物。6. 学习重点(1)说说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答:祖父的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鸟、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花、草、韭菜、谷子、狗尾草、黄瓜、倭瓜、玉米等。“我”跟随祖父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摘黄瓜吃,追逐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玩;沐浴阳光,感受花、鸟、虫、果的自由;用草帽遮脸睡觉。(2)第4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答:运用了反复的句式,表达了“我
8、”对祖父的依恋。(3)用ABB式词语描写景物,有什么好处吗?比如,毛嘟嘟,蓝悠悠,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等词语用来描写景物,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答:用这样的词语描写景物,不仅富有感情色彩,还有很强的画面感,从中可以看出“我”对园子中的事物满心喜爱。(4)读第 16 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想想:黄瓜开花和结瓜真的那么随意吗?“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答:不那么随意。因为“我”在园子中感觉十分自由,所以觉得黄瓜也是自由的,“我”是将这种自由的感受寄托在了黄瓜上。黄瓜任性生长,是自由的,而这和自己此时的状态是一样的,想睡就睡,想玩就玩,十分惬意。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写黄瓜,是在表达一种对自由的追求,对园
9、子的热爱,对童年的怀念。(5)本文的作者是怎样将自己丰富的感情融入所描写的事物中的?答:本文凝聚了作者对祖父的园子的喜爱之情及对自由的赞美与向往之情。在文中,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写了对自由的渴望,如“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这些语句中寄托了作者对自由的无尽向往。表面上写的是太阳下园子中万物的自由之美,实际上是寄托了作者的一种情怀。三、月是故乡明1.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2009),中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1934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1 年获德国格丁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6 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教授、系
10、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突出成就:精通梵、巴利、吐火罗等多种古文字,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工作。2006 年被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主要作品:译著罗摩衍(yn)那五卷书,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等。2.主要内容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离乡后的思念之情。3.易错读音燕:yn 燕子 海燕;yn 燕京 燕山4.文章脉络(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将故乡和月亮联系在一起,引出“月是故乡明”的主题。(2)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了月下故乡的山、水,以及离开故乡后在各地看到的月亮。(3)第三部分(第7段):抒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5.学习重点(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
11、叫直抒胸臆,就是不做任何修饰或遮掩,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直率、真切,震撼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节奏明快,感情强烈,易于把握,感染力强。如本文中的“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都是直接抒情。(2)对比与衬托。本文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家乡的小月亮的美。课文第5自然段,作者用广阔世界的“大月亮”衬托故乡的“小月亮”。尽管广阔世界的“大月亮”“美妙绝伦”,却“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同时,作者写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碧波万顷的大海、巍峨雄奇的高山,也是为了
12、衬托故乡的苇坑。第6自然段,作者又以朗润园衬托故乡,把故乡的美推到了极致。写朗润园的美实际上是为了表现家乡苇坑的美。这些对比、衬托的背后,正是作者浓浓的思乡情的表现。(3)借物抒情。本文作者思念的不只是故乡的月亮,他是在借物抒情,借故乡的月亮表达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除了月亮,还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家乡的怀念,如老树、老街、老房子、夕阳的余晖、袅袅的炊烟、母亲呼唤儿女的声音等。四、梅花魂1.作者简介陈慧瑛,祖籍福建厦门,生于新加坡。1967 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1962 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等。文学成就:旧邻良宵等 300 余
13、篇作品选入大、中学教材和 150 余种文集。无名的星获 1989 年全国优秀散文集大奖,梅花魂竹叶三君寄远等 98 篇作品获国内外文学奖。主要作品:无名的星月是故乡明归来的啼鹃生命的田园等。2.主要内容本文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的经历,表现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深情。3.易错读音折:zh 折断 折服;sh 折本 枝折花落; zh 折腾 折跟头骨:g 骨气 骨干;g 骨碌碌 花骨朵儿 抹:m 抹黑 抹杀;m 抹墙 抹不开; m 抹净 抹桌子分:fn 分离 分析;fn 本分 分内 ;4. 文章脉络(1)第一部分(1段):写故乡的梅花总使“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2)第二部分(21
14、5段):回忆关于外祖父的五件事,反映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3)第三部分(16段):写“我”体会到“我”当年带走的不仅仅是墨梅图和手绢,也带走了外祖父的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心。5. 学习重点(1)首尾呼应法。所谓首尾呼应,就是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关照、呼应,前面讲的内容,后面要作出相应的交代。这种写法的恰当运用会给人以浑然一体之感。本文开篇写了“我”看见故乡的梅花,就会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文章结尾写道:“当年的我,还过于稚嫩,并不懂得,我带走的,岂止是我慈爱的外祖父珍藏的一幅丹青、几朵血梅?我带走的,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心啊!”这样的写法使文章首尾呼
15、应,结构严谨,内容清楚。(2)借物喻人。课文中多次写到梅花,借“梅花”表明心迹。在外祖父眼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和中国人的秉性。“梅花魂”不仅是梅花不畏严寒,坚贞不屈的精神和骨气,还代表了外祖父身在海外却日夜心系祖国的感情,同时也是中国人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的民族精神的象征。(3)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文中写了外祖父的三次落泪。第一次是外祖父在吟诗时,见字思乡,落下思乡泪。第二次是因各种原因再也不能回国了,外祖父此时更加地思念祖国,他难以抑制自己的情感所以落下泪水,这一次要比上一次更伤感。第三次是送别“我”和母亲时眼含泪水。外祖父眼中满含泪水却没有落下来,他把所有的
16、悲伤和不舍全都克制在了心底。外祖父不仅要忍受思念祖国之情,还要忍受亲人离别之痛。文章三次写外祖父流泪,其实一次比一次更伤感,表达的思乡、爱国之情一次比一次更为强烈。外祖父的爱国、思乡之情在这三次落泪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这一写法的具体体现。五、语文园地1. 交流平台2. 词句段运用1和2具体可看我整理的语文园地知识点,上面介绍得很详细。3. 日积月累游子吟(1)诗意:临行前,母亲在为游子缝制衣衫,那针脚分外细密,是怕孩子长久不能归家。像春日阳光一般的母爱,孩子微小的心意又怎么能报答呢!(2)赏析: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样从人到物写,用“线”与“衣”
17、两种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着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身上。这里通过对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临行前的时刻,母亲之所以用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她怕儿子“迟迟”难归。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纯情的母爱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六、单元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1.回忆经历,共话“成长”。打开记忆的闸门,想一想有哪些事情让我们觉得自己“长大”了,选印象最深、
18、最有感触的一件事来写一写。想一想从这件事中有什么收获,明白了什么样的道理。2. 说清事件,记录“成长”。回顾事情的经过,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写清楚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主要情节写清楚。3. 聚焦“那一刻”,表达真情实感。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及环境的描写。“那一刻”写具体、写生动,从而表达“那一刻”蕴含的丰富情感。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眼神,虽然普普通通却感人至深,在细节描写中表达真情实感。第二单元单元主题:走近中国古典名著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学习写读后感。一、草船借箭1.作者简介罗贯中(约 1330约 1400),元末明初小
19、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文学成就:著作三国演义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从“话本”阶段向长篇章回体过渡的完成,揭开了我国小说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主要作品:杂剧风云会,小说三国演义等。2.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华,故意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而诸葛亮施妙计向曹操“借箭”,让周瑜的算盘落了空,周瑜自叹不如。3.主题感悟本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设计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挫败了周瑜的暗算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的性格特点。4.易错读音擂:li 擂鼓;li 擂台 打擂调:tio 调节 风调雨顺;dio 调动 调兵遣将
20、5. 文章脉络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故事内容。答:起因:妒忌设计陷害准备:识鲁肃借助帮忙知天象以雾为障识曹操逼寨受箭晓地理船轻水急结果:周瑜叹服比不上诸葛亮故事以“借”为主线,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叙述。先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故意要他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想借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给诸葛亮定罪,但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承诺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这是草船借箭的起因。接着写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准备船只、军士、草把子等,并叮嘱鲁肃不要告诉周瑜,这是草船借箭前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第三天凌晨,诸葛亮把鲁肃请到船上,在大雾漫天时把二十条布满草把子的船开向曹军水寨,由于天气的原因,曹操看不
21、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叫弓弩手向江中放箭,很快二十条船的草把子上就插满了箭。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十万支箭如期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6. 学习重点(1)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特点。“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这段话体现了周瑜阴险狡猾、嫉妒心强的特点。“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这段话体现了鲁肃顾全大局、忠厚守信的特点。“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
22、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这些句子体现了诸葛亮神机妙算、有勇有谋、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等特点。“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23、这段话体现了曹操谨慎多疑的特点。二、 景阳冈1.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撰写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2.主要内容武松一日来到阳谷县地面,又饥又渴,找到一家酒店,连吃了十八碗酒。酒家告知景阳冈上有老虎,劝其不要过冈。可酒壮英雄胆,武松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果然遇到了老虎。武松与老虎展开了较量,最终将老虎打死。3.主题感悟本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刻画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形象。4.易错读音绰:cho 绰起;chu 绰号泊:b 停泊 漂泊;p 血泊 梁山泊5. 文章脉络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1)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部编版五 年级 语文 单元 知识 清单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40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