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武汉市蔡甸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10分)利益与理想“如今的青年怎么了”,近来,关于青春的话题持续引发社会热议。有声音批评,本是最富朝气锐气、最有权利做梦的年轻一代,不少人却陷入利益的羁绊,精致利己而老于世故,热衷实惠而耻谈理想。当今中国,利益的正当性早已“除魅”。对利益名正言顺的主张,让人人得享发展成果,“利益觉醒”可说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就之一。马克思早有断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刻意回避利益,岂止是陈腐迂阔,离开利益的齿轮,世界将空挡滑行。对个人也好,对社会也好,都如小平同志所言,“如果只讲牺牲
2、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主义”。但是,考量利益,并非让利益的追求绝对化。表面上看,精致的利益计较未必无益于社会的进步。相反,它有可能在短期内创造出经济奇迹。利益最大化的风轮,很容易鼓荡物质的城堡遍地开花。然而,这样的城堡却精神凋敝,缺乏良性演进的可能。只在意自己的人不会在意公共问题,只关心物质利益的人不会关心社会福祉。一旦利益的巨浪吞噬了理想情怀,我们的身边会充斥利己主义的铁杆拥趸,责任能够淡忘、道德可以离席、灵魂容许出丑。不是吗?毒奶粉泛滥,地沟油盛行,在唯利是图的利益尽头,是良知的出局和底线的崩塌。志愿服务,主动回报社会,却被猜测其中隐藏着利益动机;应对灾难,企业献出爱心,却被揣度背
3、后有着利益交换。杨善洲图什么,用利益的逻辑说不通,就斥为“傻瓜”;郭明义为什么,用功利的尺子量不了,就断言“神经病”。利益风暴撕碎了悬在一些人头顶的崇高云层,人不过是欲念死海中一个小小的漩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与实利挂钩的理想不是“做作”、便是“矫情”,利益于是成为时代价值的“粉碎机”,让我们的社会只剩诛心之论,难言感动信任。这是现代版的义利困惑,也是堕落版的利益考量。走出了“耻于言利”的时代,难道就一定要抛弃“时刻准备着”的理想?经历着“利益解放”的大潮,难道就一定要放弃“为了全人类”的信念?拒绝利益主义,理想情怀又该何处安放?就像文学家所说的那样,“理想有如星光
4、,我们永远不能触到,却可以借着星光在人生的海洋中远航”。确实,理想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不能帮我们找一个优厚的工作,领一份体面的薪水。甚至一个有理想的人,活在当下,会比别人更觉生存的困难与尴尬。但是人若没有了理想,生命将走向何方?我们赞颂希望“让人类远离饥饿”的袁隆平,我们钦佩把汗水洒落山间邮路的王顺友,实际上是赞颂一种更饱满的意义,钦佩一种更丰盈的人生。循着理想的星光,我们才能跳脱一己得失,眼界更远,胸怀更大,找到一个更持久、更深刻的生命出口。“唯意志论”者固然举步维艰,只有利益的人生同样苍白无力,“唯有利”不是开启幸福的万能之钥,“唯于义”才能推开梦想的必然之门。构筑精神的高地、留存理想的底
5、色,才有灵魂的原野郁郁葱葱,文明的河流碧波荡漾。这就是为什么写出国富论的亚当斯密,更看重道德情操论,也是为什么社会的改革者,既需要现实主义的利益考量,更需要理想主义的勇气担当。借用叔本华的一句话,它是对每个时代伟大事物的同一性和连续性的信心,是对一代代人的变化和衰退的抗议。(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有关“追求利益”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追求利益最大化有利于社会进步,可以创造经济奇迹。B现在,我们可以名正言顺的得享发展成果,没有必要回避利益。C“毒奶粉泛滥”“地沟油盛行”的事例证明了追求利益绝对化给社会造成的危害。D追求利益绝对化对人们的价值观有不好的影响。2下列有关“理想”
6、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理想情怀在拒绝利益之下也是无法安放的。B理想可以指引我们生命前进的方向,找到人生更持久、更深刻的意义。C人生离不开理想,更饱满更丰盈的人生造就了许多有理想信念的人。D拥有理想,看淡得失,眼界更远,胸怀更大,我们的生命才更有意义。3这篇文章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47题。(20分)秋声一片林清玄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我们不能像在儿时的乡下,看到满地野花怒放,而嗅到春风的讯息;也不能在夜里的庭院,看挥扇乘凉的老人,感受到夏夜的乐趣;更不能在东北季风来临前,做最后一次出海航行捕鱼,而知道秋季将尽。
7、都市就是这样的,夏夜里我们坐在冷气房子里,远望落地窗外的明星,几疑是秋天;冬寒的时候,我们走过聚集的花市,还以为春天正盛。然后我们慢慢迷惑了,迷失了,季节对我们已失去了意义,因为在都市里的工作是没有季节的。前几天,一位朋友来访,兴冲冲地告诉我:“秋天到了,你知不知道?”他突来的问话使我大吃一惊,后来打听清楚,才知道他秋天的讯息来自市场,他到市场去买菜,看到市场里的蟹儿全黄了,才惊觉秋天已至,不禁令我哑然失笑;对“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鸭子来说,要是知道人是从市场知道秋天,恐怕也要笑吧。古人是怎样知道秋天的呢?我记得宋朝的词人蒋捷写过一首词,题名就是“秋声”: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
8、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这首词很短,但用了十个“声”字,在宋朝辈起的词人里也是罕见的;蒋捷用了风声、雨声、更声、铃声、笳声、砧声、蛩声、雁声来形容秋天的到来,真是令人感受到一个有节奏的秋天。中国过去的文学作品里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季节感,可惜这种对季节的感应已经慢慢在流失了。如今,我们对大自然的感应甚至不如一棵树。一棵树知道什么时候抽芽、开花、结实、落叶等等,并且把它的生命经验记录在一圈圈或松或紧的年轮中,而我们呢?有许多年轻
9、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玫瑰、杜鹃什么时候开花,更不要说从声音里体会秋天的来临了。自从我们可以控制室内的气温以来,季节的感受就变成被遗弃的孩子,尽管它在冬天里猛力地哭号,也没有多少人能听见了。有一次我在纽约,窗外正飘着大雪,由于室内的暖气很强,我们在朋友家只穿着单衣,朋友从冰箱拿出冰淇淋来招待我们,我拿着冰淇淋看窗外大雪竟自呆了,怀念着“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那样冬天的生活。那时,季节的孩子在窗外探寻,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由于人在室内改变了自然,我们就不容易明白冬天午后的阳光有多么可爱,也不容易体知夏夜庭院,静听蟋蟀鸣唱任凉风吹拂的快意了。因为温室栽培,我们四季都有玫瑰花,但我们就
10、不能知道春天玫瑰是多么的美;我们四季都有杜鹃可赏,也就不知道杜鹃血一样的花是如何动人了。传说唐朝的武则天,因为嫌牡丹开花太迟,曾下令将牡丹用火焙燔,吓得牡丹仙子大为惊慌,连忙连夜开花以娱武后的欢心,才免去焙燔之苦。读到这则传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不经事的少年,也不禁掩卷而叹;我们现在那些温室里的花朵,不正是用火烘烤着的各种花的精灵吗?使牡丹在室外还下着大雪的冬天开花,到底能让人有什么样的乐趣呢?我不明白。萌芽的春、绿荫的夏、凋零的秋、枯寂的冬在人类科学的进化中也逐渐迷失了。我们知道秋天的来临,竟不再是从满地的落叶,而是市场上的蟹黄,是电视、报纸上暖气与毛毡的广告,使我在秋天临窗北望的时候,有着一
11、种伤感的心情。这种心情,恐怕是我们下一代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永远也不会知道的吧!4作者为什么说“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请阅读至段并概括原因。(6分)5结合第自然段内容说说“季节的孩子在窗外探寻,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的语意。(4分)6文章第段引用蒋捷的词秋声和第段引用武则天的传说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7最后一段,作者又提到了孩子,结合本文题目“秋声一片”,说说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6分)三、阅读经典常谈诸子第十节选部分,完成8、9题。(7分)第一个开门授徒发扬光大那非农非工非商非官的“士”的阶级的,是孔子。孔子名丘,他家原是宋国的贵族,贫寒失势,才流落到鲁国去。
12、他自己做了一个儒士;儒士是以教书和相礼为职业的,他却只是一个“老教书匠”。他的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有教无类”。他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只要缴相当的学费就收;收来的学生,一律教他们读诗书等名贵的古籍,并教他们礼乐等功课。这些从前是只有贵族才能够享受的,孔子是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他又带着学生,周游列国,说当世的君主;这也是从前没有的。他一个人开了讲学和游说的风气,是“士”阶级的老祖宗。他是旧文化、旧制度的辩护人,以这种姿态创始了所谓儒家。所谓旧文化、旧制度,主要的是西周的文化和制度,孔子相信是文王、周公创造的。继续文王、周公的事业,便是他给他自己的使命。他自己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3、所述的,所信所好的,都是周代的文化和制度。诗书礼乐等是周文化的代表,所以他拿来作学生的必修科目。这些原是共同的遗产,但后来各家都讲自己的新学说,不讲这些;讲这些的始终只有“述而不作”的儒家。因此诗书礼乐等便成为儒家的专有品了。8阅读选段内容,请简要概括孔子做了哪些开创性的事迹。(4分)9阅读选段内容,为什么说孔子是“旧文化、旧制度的辩护人”?(3分)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0题。(3分)初夜燕堂睡起宋陆游歌凤平生类楚狂,山城迟暮得深藏。洗春雨过清阴合, 掠水风生绿藻凉。晨几砚凹涵墨色,午窗杯面聚茶香。功名到手浑闲事, 此兴他年未易忘。【注释】歌凤:典出论语注疏微子,后世用“歌凤”指代避世闲
14、居。晨几砚凹:几案和砚台。10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人以“歌凤”为典,借“楚狂”起势,交代了自己避世隐居、怡然自乐的现状。B“迟暮”虽道出了诗人若有若无的惋惜,但“深藏”表明放翁不再为红尘烦扰的决心。C颈联描述了一幅晨光研磨洗砚,恣肆挥毫,午后静坐窗边,悠悠品茗的闲适生活。D尾联则凸显出诗人将功名利禄紧紧铭记于心,如若有机会定会效力朝廷的志向。五、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114题。(15分)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郡守,寇乱扬、徐二州,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张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营,求
15、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郡守多肆贪暴,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假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归降。纲乃单车入婴营,散遣其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武汉市 蔡甸区 部分 学校 2022 2023 学年 年级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40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