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中考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年福建省中考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福建省中考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3年福建省中考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读古诗文,就是读山川之美,就是读生活哲理,就是读人生岁月,就是读家国情怀。(10分)从“ , ”(杜甫望岳)中,我们读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从“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读出了时序更迭,新旧取代的自然规律;从“ , ”(王安石登飞来峰)中,我们读出了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精神;从“ , ”(周敦颐爱莲说)中,我们读出了不随流俗、洁身自好的高洁;从“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中,我们读出了屡遭挫折后的倔强洒脱、乐观豁达;从“ , ”中,我们读出了范仲淹胸怀天下、先忧后乐的济世情怀。2. 阅读下面的文
2、字,按要求作答。(9分)哲学是从仰望天(qing)开始的。每个人在童年时期必定会有一个时刻,也许是夏夜抬头仰望,突然发现了( )的星空,这时候,他的心中会( )生出神秘的敬畏感,一个巨大而朦胧的问题开始(ku)击他的头脑:世界是什么?这是哲学悟性在心中觉醒的时刻,可是并非每个人都不能够保持,生活越来越喧闹,世界越来越繁忙,故哲学家越来越稀少了。有一回,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路上抬头仰望天空,竟然不小心掉进了路旁的一口井里。别人便嘲笑他只顾看天而忘了地上的事情,但泰勒斯说,在无限的宇宙中,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如此( ),忙于地上的(su)事而忘了看天是一种更可笑的无知。(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
3、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广阔无际顿然狭隘B.一碧万顷油然狭隘C.广阔无际油然狭小D.一碧万顷顿然狭小(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可是并非每个人都不能够保持,生活越来越繁忙,世界越来越喧闹,故哲学家越来越稀少了。B.可是并非每个人都不能够保持,生活越来越喧闹,世界越来越繁忙,而哲学家越来越稀少了。C.可是并非每个人都能够保持,生活越来越喧闹,世界越来越繁忙,故哲学家越来越稀少了。D.可是并非每个人都能够保持,生活越来越繁忙,世界越来越喧闹,而哲学家越来越稀少了。3.小语读到一句话:“
4、风可以吹起一张纸片,却吹不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服从。”由此,他联想到刚读完的西游记简爱,觉得它们都包含着作者关于“反叛与归驯”的思考,你认为呢?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作品内容就这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6分)孙悟空(西游记)简爱(简爱)二、阅读(65分)(一)赏析渔家傲秋思,完成下列各题。(7分)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和季节,以“异”字统领边地风光的特点。
5、B“孤城闭”三个字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军事态势,并为下片的议论作铺垫。C“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是说无论将军还是士兵们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5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写成“燕”,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雁”字。(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6分)先主薨于永安。先是,吴王孙权请和,先主累遣宋玮、费袆等与相报答。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
6、遣芝修好于权。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 “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十五邓芝传)注薨:古代称候王死,后文“殂陨”与之同义。相报答:这里指回
7、访东吴。芝:邓芝,蜀国大将。6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即使君也使用词典选择义项:即:靠近;就是;即使。(1)即:_孤诚愿与蜀和亲关联教材: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顾茅庐)(2)诚:_共为唇齿联系成语:唇亡齿寒(3)唇齿:_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B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C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D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2)权默然良久曰:“
8、君言是也。”9邓芝认为,吴蜀“连和”有人才和地理两方面的优势。请简要分析。(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分)桥曹春雷一夜狂风骤雨,黎明时分天终于睛了。但她心里的狂风骤雨,还没停。她眼前还浮现着昨日给学生们上最后一节课的情景。她缓缓地在黑板上写下最后两个字“再见”。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虚脱似的戳在那里。她不敢回头。怕一回头眼泪就汹涌而出。背后已经传来哭泣声。有女生的。也有男生的,都低低地。刻意压抑着。她早就该告诉孩子们的,但一直拖到她要离开的前一天,她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们说。这个班,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都是她带的,她跟孩子们很亲。一年级时曾有孩子喊她老师时,错喊成妈妈。她也红着脸
9、答应。可今天。她要离开了。正这样想着。村里的大喇叭响了:“老少爷们注意了啊,昨儿晚上下了一夜雨。河上的桥冲坏了,在家的男劳力都到河边去。把桥修好。今天娟子老师要到山外镇上的小学报到,可不能耽误了”是村支书在广播。桥被冲坏了?那是村里通往外面唯一的路。她想。也许是老天爷要留下我吧。这样想着,又呆立了一会儿。她还是慢慢背起行李,往河边去。路上遇到很多村里人,都在往河边去。看到她都过来和她说会儿话。年轻点的喊她“娟子老师”。年纪大的喊她“妮儿”。柱子奶奶在柱子的搀扶下。也拄着拐杖颤巍巍地一步一挪地往河边去。她说:“奶奶,您去干吗啊,路上这么滑”奶奶说:“你就要走了。奶奶说啥也要送送你啊。”她心里一酸
10、。大学毕业后来到这里的四年时间里。她没少吃柱子奶奶家的饭。槐花婶、栓子大娘、宝山叔村里五十多户人家。谁家的饭她没吃过呢?!学生们下午放学后。都抢着让她去自己家吃饭。有时连着好几天抢不到,还会闹情绪。而今天。她却要离开了。一路上,还有她的学生们簇拥在一起,等她。一个也不少。齐刷刷地都来了。见了她,也不多话,有孩子抢过她的行李,默默地往前走。她不知道该对孩子们说些什么。也只能默默地走。河边上。已经有很多人了,似乎全村的人都来了。村支书奎山叔在指挥。河里的水都快要涌上河岸了。木桥斜塌着。十多个男人腰上拴着绳子,另一头系在岸边的树上,只穿着短裤在河里打木桩。岸上的男人搬石头、抬木头;女人们抬一些细一点
11、的木料。男孩子们也不闲着。递送一些大人们需要的物件:女孩子们则围在她身边。老人们也陪在她身边跟她聊天,不舍地说:以后常回来看看。这里是你的家。是的。这里是她的家,从她第一次走进这座村子。她就认定的。她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喜欢这里淳朴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民风。喜欢这里村民之间如亲人般那种氛围。她把这里当作她的“世外桃源”。可现在。她要走了。这样想着。眼里就潮潮的。像是起了一层雾。她又想起自己的父母。此时一定在家里乐呵呵地等着她。为了这一天。父母已经等了很久了。从她到这个村子教书开始父母就劝她回去。每次回家父母都苦口婆心:”我们年纪大了,需要照顾。你年龄也不小了在山村不好找对象。以后结婚有了
12、孩子,教育也是问题”如今。她终于要离开这里了。这时,河里的男人们把木桩都打好了,开始铺木板,但木板不够。岸上有好几个人在喊“我家有木板,去我家抬”!柱子奶奶说:“去我家,我家有。”奎山叔说:“那咋行?婶,那可是您的寿材啊!”柱子奶奶说:“寿材咋啦,以后再准备就是了。”她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如眼前的河水,汹涌起来。四桥修好了。柱子推着摩托车上了桥。是村支书安排的,要送她去镇上的学校报到。她也踏上桥,缓缓向前走去,五十多米的桥,此时在她看来,那么长,仿佛一辈子都走不到尽头。她感觉得到背后无数道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她不敢回头。终于到了桥头。她没有立刻走下桥。定定地站在那里,好一会儿她突然转过身
13、,大步往回走去。她要留在这个山村,做一座桥,让孩子们踏着,走出大山去!(选自中国铁路文艺2022年第11期)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段写孩子们刻意地压抑着哭泣声,体现出孩子们的不舍与懂事。B第段补叙孩子们热情邀请她到家里吃饭,侧面烘托出她深受孩子们的爱戴。C她把村里当成自己的家,因为这里有淳朴的民风和视她为亲人的乡亲们。D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展开叙述,将故事娓娓道来,语言平实,感情真挚。11请梳理小说情节,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2分)情节结构内容概括开端她要离开村里,可一夜的雨冲坏了村里通往外面的桥。发展(1)高潮铺桥的木板不够,柱子奶奶坚持用
14、自己的寿材板铺桥。结局(2)12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3分)13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6分)(1)这样想着,又呆立了一会儿,她还是慢慢背起行李,往河边去。(从人物描写的角度)(2)她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如眼前的河水,汹涌起来。(从加点词语表达效果的角度)14请联系全文,谈谈小说以“桥”为题的妙处。(6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2分)中国人的名、字与号寒鲲中国人注重姓氏,以姓氏为自己的根基和归属;同时,中国人也注重名字,因为名字才是自我的存在。古代中国人为了表示自己的某种理念和追求,还往往要取一个或几个“号”。“名”的概念极早,恐怕在原始氏族社会就已
15、经出现了。据说文解字云:“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这种“以口自名”的“名”,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名”(乳名),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交往的扩大,才产生了后世通行的“大名”(学名)。自古以来,中国人很讲究命名,而命名的出发点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已知的商代社会迷信盛行,社会生活十分单纯,人们都以生日命名,最突出的就是30个商王几乎全以天干命名,其他人以地支为名。汉代国力强盛,祈求长生不老,人们取名也多用“安国”“延寿”等。到魏晋南北朝,由于受士大夫们清高风气的影响,人们取名喜欢用“之”字,如祖冲之、王羲之、顾恺之等;其时又因佛教盛行。命名又多佛语,如王僧
16、智、崔僧佑等。以后数代,取名均受时代影响。近世即以新中国成立而言,人们取名多用“建国”“爱国”等。古代的中国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就称为“名字”。由于古人注重礼仪,因此称名称字大有讲究。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而字则用于下对上、少对长或对他人尊称,在大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从历代的取字情况来看,名与字有密切关系,也可以说是“因字取名”,古人称为“名与之字,义相比附”,这“义相比附”正是取字的一条原则。古人在名字之外还有“号”,这又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号的起源虽然很早,但其流行乃是唐宋以后,明清时为盛。这与唐宋以来的文学发达不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福建省 中考 第三次 模拟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41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