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东省潮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届广东省潮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广东省潮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3届广东省潮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数字人文是采用数字技术来解决人文领域研究问题的新型学科。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目前至少存在着资料离散和时空分离两大难题,不借助数字人文技术就较难突破和解决。文献资料的离散,有“同类异处”和“异类分隔”两种状态。“同类异处”是指同一专题、同一领域、同一学科的材料,往往分散在不同的文献里。“异类分隔”是知识分类造成的资料分离。由于人类知识的广泛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不同性质、不同领域的文献资料总是分门别类收藏和存储。比如,书写梅花的文学作品,收藏在文学领域的总集、别
2、集里,而介绍梅花生物特性、栽培技术的知识,则在植物学著作里。无论是“同类异处”还是“异类分隔”的文献资料,人力都难以改变其离散状态。古代文学研究的时空分离,体现在两个层面。在观念意识层面,是时间意识强烈,而空间意识淡薄。文学史研究,注重时间的变化进程,而忽视空间的离合分布;时间进程的描述多,作家活动、作品创作的地理空间分布的考察相对少。作家年谱、别集编年笺注和文学编年史之类的著作,注重时间编年而不注重空间系地,时间信息具体而空间信息模糊,时间感强而空间感弱。在实践操作层面,受思维方式和纸本载体功能的限制,文学史和文学编年史的呈现,只能是单向呈现,而不能多向呈现。按照时间序列呈现文学史的发展历程
3、,就难以兼顾空间序列的分布和变化。如果按照空间序列来呈现各地文学图景,又难以从时间序列上观察和呈现一代文学的发展进程。简言之,以时间为轴心,空间秩序就被割裂;以空间为轴心,时间的序列就被打断。比如我们从杜甫年谱知道,天宝十三年杜甫在长安,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窘迫生活,但我们无法知道,这一年李白在哪里,岑参在哪里,高适在哪里。苏轼年谱可以告诉我们苏轼一生到过杭州、密州、黄州、儋州等地,但不能告诉我们,在苏轼生前和身后,还有哪些作家到过这些地方,写有什么作品。怎样运用数字人文技术解决资料离散和时空分离这两大难题呢?以运用数字人文技术开发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平台为例,它旨在囊括历年来有关唐
4、宋作家作品编年的成果信息,包括年谱、别集笺注、考订论文等。要让计算机能够识别处理这些编年文献资料,并在地图中可视化呈现,需要经过数据建模、数据转化、数据关联和呈现三个阶段。数据建模,是为数据挖掘、信息提取建立模板。而建立什么样的模板,取决于平台的要素和功能。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平台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品这五大要素,需要实现浏览检索、关联生成、数据统计、时空定位和可视化呈现这五大功能。不同要素只有形成一定的结构之后才能产生功能,因而需要围绕时、地、人、事、文这五大要素来设计数据模板。数据转化,是根据数据模板,挖掘提取文献资料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品等有效信息,转化为计算机系统可以识
5、别、关联和统计的数据。数据关联及呈现,是将各类数据进行融合,开发成关系型结构化数据库。作家作品的数据通过编年和系地两个属性,可形成关联数据。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地图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将数据融合成一体。数据关联融合后,文学编年地图平台就能可视化呈现作家行迹。既可以呈现一时一地一个作家一生的行迹,也可以展现不同时间多个地方多位作家的活动行迹。时空一体,在这里得到初步实现。(摘编自王兆鹏、邵大为数字人文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初步实践及学术意义)材料二:段海蓉:数字人文给科研工作者带来研究便利的同时,可能带来哪些问题?郑永晓:比如相关论文中各种数据、图表的泛化现象,用“检索代替研究”“技术伪装学问
6、”等就是突出的问题。此外,还涉及研究成果中文献利用或者说引用的规范性、版权问题等。古代文学研究,需要我们研究者与古代作家建立心灵的对话,需要对作品有良好的感悟能为,才能对古代文学现象作出有深度的阐发。前文学遗产主编陶文鹏先生就对满篇都是通过检索罗列各种文献,而没有思想、没有艺术分析的论文很不满,斥之为“电脑体”,我对此很赞同。我们提倡关注数字人文研究,不能只有数字而没有人文,归根到底它应该还是人文研究,需要保持人文研究的根本属性和基本特点。技术和数据驱动是为了让我们的研究建立在更坚实的科学依据之上,是为了让我们的学术观点更具有说服力,也是为了让人文研究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段海蓉:我们是否
7、应该担心数字人文会对人文精神造成戕害?郑永晓:这种担心有一定道理,关键是如何趋利避害。数字人文的目的是通过新的方法去解决一些传统方法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并非要完全取代传统人文研究,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研究。如果运用得当,数字人文应能够促进人文精神的弘扬而不是阻碍、妨害人文精神。以最具个性化的也是最具人文特点的文学作品鉴赏为例,我们借由作品与古代作家进行的心灵对话,似乎与冷冰冰的计算机毫无关系,但是有计算机的帮助效果可能不一样。比如我们读纳兰性德的“片帆何处,南浦沉香雨”,稍有文学常识的人会联想到屈原的“送美人兮南浦”,白居易的“南浦凄凄别”等。但计算机可能做得更多,它会把与“南浦”相近似
8、的“灞桥”“长亭”等聚在一起,分析这些表达离别的意象的相似、相异之处,统计它们被历代作家使用次数的多寡,并将这些信息共同呈现给读者。有了数字人文的帮助,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会更为深入,而不是相反。我以为,避免数字人文产生弊端的最有效办法是学者必须具备深厚的人文学术修养。只有在具备深厚人文修养、精通传统人文学科的研究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同时深入了解计算机科学的特点和数字人文的长处,从问题出发,将传统人文科学方法与数字人文有效整合,才能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趋利避害,在学术上开辟出新的天地。(摘编自古籍数字化、数字人文与古代文学研究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郑永晓教授)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
9、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往往根据知识分类的不同存储文献资料,这导致了文献资料的“同类异处”。B. 传统的文学史和文学编年史很难打破时空局限,无法兼顾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C. 借助GIS地图技术和软件编程技术,文学编年地图平台能可视化呈现作家行迹。D. 技术和数据驱动可以为人文研究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可以让人文研究焕发新的生命力。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文学研究的时空分离,与研究者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等有关,与纸本载体无关。B. 读者不可能从苏轼年谱中获得杭州、密州、黄州等地的文学创作和发展情况。C. 若要实现数字人文平台的各项功能,需围绕时、地、人、事
10、、文设计数据模板。D. 将传统人文科学方法与数字人文结合起来,就能趋利避害,开辟新的学术天地。3. 下列各项,最不适合运用数字人文技术解决的一项是( )A. 考证历代诗人在长安的行迹。B. 研究魏晋诗歌版图的静态分布和动态变化。C. 分析“南浦”“长亭”“灞桥”意象在宋词中的运用。D. 探究红楼梦的悲剧意蕴。4. 如何解决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目前存在的资料离散和时空分离两大难题?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5. 当今社会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党的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数字人文在人文领域的研究和运用势在必行,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它可能带来的一些弊端。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二)现代
11、文阅读I1(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碑匠崖张港“那个那啥,你问碑匠崖呀?那你算是问对人了,这我知道。在早呀,这儿不叫碑匠崖,叫白砬子。”“砬子?”“砬子就是陡立高耸的大石头,石头山。”“咋叫的碑匠崖呢?”“说这话呀,那是小鬼子进东北的第十二个年头。俺们这儿呀,来了抗联五团。抗联打仗厉害,这不奇,奇的是啥呢?奇的是五团有个碑匠。我说大记者,你经多见广,你听说过部队有碑匠的吗?”“碑匠,就是石匠呗。”“不不不,那可不对。碑匠是碑匠,石匠是石匠,两码事儿。石匠打个碾子錾个磨,抠个马槽子啥的。碑匠可不是。碑匠,头一样得力气大,能把大石头翻得来倒得去。二是识文断字,跟你们记者
12、一样,是识字分子。不识字咋刻字?三是能攀山,为得块好石料,什么悬崖绝壁都得上去。”“你问部队要碑匠干啥?那用处可大了。打仗哪能不死人?有人牺牲了,碑匠就打个石碑,记下姓名。五团有大事,碑匠也錾出文字,埋地下留给后人。”“没有碑可錾时,碑匠就骑上马,跑出几十里,刻块石头,再跑回来。这可热闹了!日本鬼子大队人马冲那一块石头去了。你说咋的,石头上的字是中国人一齐打日本。末了的字是五团。团长说:一个碑匠,顶得一支队伍,调得日本兵满山瞎跑。”“啥?他叫啥名呀?别打岔,你听我说呀。”“有这么一天呀,碑匠正琢磨事儿,团长、政委走来了,二人争吵得厉害。碑匠听明白了。啥事呢?上边下了令,要打下白石镇。白石镇石头
13、墙,日本兵多,不扔百八十条人命是拿不下来的,可军令如山。怎么打?他们争的是这个。”“第二天一早,碑匠不见了。有人想起,昨晚吃饭就没见这人。”“团长到碑匠的窝棚,见立柱上刻着白茬字:天黑打白石镇,必胜。”“啥意思呢?不管啥意思,备马备枪,打白石镇。”“水往东西流,话分两头说。撂下五团说碑匠。这头呢,碑匠爬上白砬子顶上,用大绳把自己顺下。就挥大锤,使大钎,刻出两个大字,一个字有一铺炕大。”“白砬子下就是俺们屯。人人抬头仰脸看新鲜,慢慢看明白了,俩字:抗日。”“嚯这家伙,厉害!抗日抗上了白石砬子。”“抗日俩大字刻得了,大绳上带着的碑匠冲屯里反复喊:全来瞧全来看打走日本王八蛋”“人人抿嘴笑、相互嘱咐着
14、:可不能让日本人知道。”“白石壁上的碑匠、一边把字往深处扩,一边唱上了二人转:刘为大来关某我为二呀,涿州范阳你是老三哪”注“这么折腾、日本人能不知道吗?日本兵用迫击炮,照白砬子就是猛轰,可是,炮弹上去,打个出溜儿滑就掉地上了,砬子上只留个白点儿。”“炮弹打得火星子乱进,碑匠照样扩字,还唱:想当年大哥无食他把草鞋卖呀哈二哥我身担着豆腐盘”“炮这么打,人还有个活命?有敢看的说,人肉一块一块往下掉,掉了大腿掉胳膊。不说了,不说了。白崖壁成了红崖壁。”“别哭呀丫头。你一哭,我不好往下讲了。”“怎么打炮,“抗日”两个字还在。你想想,有这么俩大字明晃晃立着,日本鬼子哪受得了?镇里的日本兵全调来了,一齐开枪
15、,子弹一打一个白点儿,跟碑匠的錾子似的。子弹打光了,算是看不出字了。”“再说五团这边。老乡跑来报告石崖刻字的事,团长心痛得一脚踢翻一块大石头,就掏枪喊人要给碑匠报仇。政委说:“碑匠这是引出镇里的鬼子,让咱们打空城,拿下白石镇。”“后来?后来那还用说?拿下了白石镇呗。子弹、炮弹全打石头砬子了。没子弹的日本兵,那还扛收拾?”“完了?没完。没过多长时间,你说咋的,白砬子上又出字了!比上回的抗日还大。这回刻的是消灭小日本。”“打哈尔滨来了日本工兵,吊绳子打上炮眼,一炮一炮,炸掉了消灭和小。日本俩字不敢炸了炸日本,那不成了自己炸自己?”“还没完。过了些日子,日本俩字上头,又刻出字来,成了打倒日本。”“日
16、本人还是得炸呀,这回连日本俩字一块堆儿炸个利索。”“人人传说,日本都炸了,小鬼子要完蛋了。真的,没过多长时间,日本鬼子投降了。”“你问碑匠叫啥名呀?让我咋说呢?头一个,后来知道是姓耿,名就不知道了。第二个是谁,都不知道,第三个就更不知道了。反正是中国人,没留下姓名呀,你就记这事吧。”“没完,没完,还有事。我说呀,你们记者说话顶用,跟大领导说说,这碑匠崖,老这么光着板儿也不中呀,还得刻上字呀!“啊钱呀?钱没事,实在不行,俺大伙儿凑钱。缺少的是碑匠呀,缺少的是碑匠!”(选自小小说选刊2022年9月)【注】此处唱词出自东北花鼓古城会,讲的是关公千里走单骑的故事。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
17、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并没有直接特碑匠,而是通过一个老人的回忆,将碑匠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在现实和回忆的交织中更有利于揭示和深化主题。B. 文本中的碑匠是抗联队伍中的一位特殊的战士。他唱着歌,悬吊在石崖上,刻出抗日口号,以吸引日本兵、为大部队攻打白石镇赢得了宝贵时间。C. 文中的“水往东西流、话分两头说”使用了平叙的手法,这和传统章回体小说中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作用基本相同,可将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有条不紊。D. 小说中部队要碑匠在石碑上錾出文字是为了留给后人当作纪念。7. 关于文中耿碑匠在白子刻字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相互嘱咐不要让日本人知
18、道,这展示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抗日的觉悟。B. 碑匠一边刻字一边唱古城会中关公唱词,这暗示他身上有关公的忠义精神。C. 日本人倾巢出动,打光了子弹、炮弹,这为后文五团胜利拿下白石镇埋下了伏笔。D. 那位女记者听到这个故事哭了,这从侧面表明在这场战斗中碑匠牺牲的惨烈。8. 汪曾祺曾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语言的美,重在语言暗示出多少东西,传达了多大的信息,即让读者感觉、“想见”的情景有多广阔。请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传达的信息。反正是中国人,没留下姓名呀,你就记这事吧。9. 本文叙事极有特色,通过女记者与老人对话的形式讲述碑匠的故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叙事的好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
19、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孙权以荆州资刘备,肃劝之。荆州不还,权深为肃病。或曰:“肃心不忘汉,故资蛟龙以云雨。”或曰:“是肃之失计,公瑾在,必不为此。”是二说者,皆不明天下之大计,而熟筹于当日之形势者也。三国时,最强者操耳!赤壁之战,权能独力以破曹乎?抑合力于刘以共破曹乎?荆州得矣,权能兼取蜀以独力乎?抑终不免于依草附木以自立乎?孔明之谋蜀也,先结孙权而后攻魏;鲁肃之谋吴也,先结刘备而后攻魏。魏可灭,操可诛,天下事未可量也;魏未可灭,操未可诛,而唇齿已固,外难不侵,大丈夫将三分鼎足,南面而称帝耳,安肯受人封拜,屈节一朝,局促如辕下驹哉?英雄所见,大抵同也
20、。惟孙权见不及此,然后袭取荆州,通和于魏,而从此称臣质子,无虚日矣。亦惟昭烈见不及此,然后因荆州之故,而白帝称兵,一败呕血矣。不特此也,曹操据形胜之地,拥百万之众,又得孙权为之外应,宜若无所却顾者。然赵俨襄阳之役,不肯穷追关公,功留之为权害,操深然其说:权请擒关自效,操发露其奏,射以示关而使之走。夫以操之强,犹欲学战国两利而俱存之说,使自树其敌;而以区区之吴,乃欲外绝蜀援,孤军当操,不已悖乎!古者,虞假道而偕虢亡。韩,魏肘而智伯灭,陈涉不听张耳、陈余立六国后以败,马超受曹公反间离韩遂以败。权不能效韩、魏、张、陈之谋,而甘心于虞公、陈涉、马超之下,误矣。且权绝蜀好之后,其不亡于魏者幸也。蜀修关公
21、之怨伐吴,吴求救于魏,刘晔劝袭之,赖魏主不从以免。出兵后魏伪助讨备仍欲袭之赖陆逊收兵以免及至钟会伐蜀吴不力救遂至两亡,此皆日后之明验也。明验也。然则如此者,孔明、子敬而外无人乎?曰:史称曹操方作书,闻权以荆州资刘备,不觉落笔于手。夫荆州已非曹有矣,以一家物与一家,与操何与?而乃骇然震惊者,正恐鲁肃之计行,两雄相倚,而天下难争故也。呜呼!操之才所以终出孙刘上哉!(取材于袁枚小仓山房文集)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出兵后魏伪助讨备/仍欲袭之/赖陆逊收兵以免/及至钟会伐蜀/吴不力救/遂全两亡B. 出兵后魏伪助讨备/仍欲袭之/赖陆逊收兵以免/及至钟会伐蜀吴/不力救/
22、遂至两亡C. 出兵后魏伪助讨备/仍欲袭之赖陆逊收兵以免/及至钟会伐蜀/吴不力救/遂至两亡D. 出兵后魏伪助讨备/仍欲袭之/赖陆逊收兵以免/及至钟会伐蜀吴/不力救/遂至两亡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南面指面朝南,古代以面朝南尊位,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此把登上帝位称为“南面为王”。B. 屈节指失节归附,与苏武传中“屈节辱命”的“屈节”相同。C. 昭烈是刘备的谥号,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始于西周。D. 发,本义是射发,文中指发布,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今王发政施仁”的“发”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3、 鲁肃劝导孙权借荆州给刘备,有人说鲁肃心中不忘汉朝,有人说鲁肃失策。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不明白天下的大势。B. 曹操本身实力强大,又有孙权作为外应,本应没有顾虑,然而放走关羽,是为了让孙权自己树敌。C. 孙权不能效仿韩、魏、张、陈的谋划,选择与蜀断交。他的做法是错误的,当时吴国没有被魏所灭,只不过是侥幸。D. 蜀吴两国最终都灭亡的历史事实,从正面验证了鲁肃谋略的正确性。作者认为曹操和鲁肃诸葛亮一样,都能把天下大势看得十分透彻。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后袭取荆州,通和于魏,而从此称臣质子,无虚日矣(2)古者,虞假道而偕虢亡,韩、魏肘而智伯灭。14. “鲁肃之计”对东吴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广东省 潮州市 高三二模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41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