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训练(带答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说明文阅读训练(带答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阅读训练(带答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下册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一、课内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大自然的语言(节选)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
2、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
3、,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2自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3“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划线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4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是为什么?(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恐龙
4、无处不有 (阿西莫夫)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该岛是离南极海岸不远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
5、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
6、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
7、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
8、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5阅读全文,请根据文章说明的内容来填空。恐龙无处不有是一篇_的说明文。6第段画线句“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一句中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7请结合原文分析句子并按要求作答。(1)第自然段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括号内的句子有什么作用?(2)“位
9、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分析本句的说明方法及作用。8这篇短文从“恐龙的化石在现存各个分离的大陆上都有发现”这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请分析文章思路。恐龙的化石在现存各个分离的大陆上都有发现但是,_所以,现在的各块大陆在远古曾经是联结在一起的一整块大陆或者说“泛大陆”_。二、课外阅读(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森林为什么是“水库”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调节径流、拦洪补枯,还体现于森林各结构层次在产水、净水等方面的具体效应
10、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表明,我国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4种气候带54种森林综合涵养降水能力值在41166毫米,华北、西北、华中等地区一般在100毫米以下,华南、东南、西南等地一般在100毫米以上。那么,这座森林“水库”是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的呢?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据统计,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1134。接
11、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有拦截雨水的作用,能提高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多孔疏松,透水性强,能蓄积雨水;也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还能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森林“水库”不仅能够自上而下调蓄水源,还能提高水分生产力。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增加的水分参与森林水分小循环,促进了降水的形成。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
12、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例如,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与辽河下游地区蓄积降水、净化水质大约1.37亿立方米。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可以涵养水源,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如此看来,森林真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9按说明对象来分,这是一篇_说明文,采用_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普及了科学知识。10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引用农谚,引出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林下灌木与草本能截留降水,其覆盖度越高截留量也就越大。C第段中的“主角”指的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D森林植被的增加能影响到霜、露、雾、雨、雪及
13、雾凇等水平降水形态。11分析第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生气的成本有多高林海峰人人都知道生气不好,可事到临头每个人都会不加控制地大生其气。原因何在?还是对生气认识不到位。事实是,你的每一次心情变化,都会在瞬间对你的身体产生巨大影响。神经为了应对产生的心理变化,会调动身体的全部资源,进入应激状态。由于神经系统连接着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所以,一旦神经启动应激状态,就像一个国家启动战争程序一样,所有相关系统都会投入战斗,正常的生产将停止,所有资源都用来备战。于是,原来用于生长、修复的内分泌,被改变为用于应激状态的内分泌,其结果就是内分泌
14、系统紊乱;免疫会因为应激需要而受到抑制;循环能力会因为应激而下降;消化功能会因为应激而减弱。机体为了应激,不得不强化心脏的跳动以支持“战争”所需的供养,这就为心脏病的发生累积了条件。为了应激,机体不得不提高血压来保证循环需要,从而引发高血压。血糖也不得不升高,机体还要将肝糖迅速转化为血糖,将组织中的蛋白质也转化为糖,以支持能量的应激供应,这就当然地引起糖尿病!可悲的是,这场战争是假想出来的!并不是像兔子遇到老虎,猴子遇到蟒蛇那样,必须应激以保护生命!而是由于你自己大脑的思维模式,引起的神经紧张,牵动了机体的系统变更!别以为你有可以生气的理由,就可以理直气壮的生气;别以为你有值得怀疑的证据,就可
15、以让自己疑神疑鬼;别以为情绪紧张所导致的压力,只是一时的心情不好。对不起,你的身体不知道你在小题大做,你的神经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想象出来的可怕、紧张”。你的神经忠诚于你的想法,只要你往坏处想,神经就即刻为你准备!那是自然界生存的法则迅速备战,才有机会逃离危险。美国的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人健康的影响,做了一个实验。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种后大白鼠就死了。人生气10分钟,所消耗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在导致疾病的五大因素中,营养失衡、毒素积累、损耗过度、自然衰老这四个因素加起来的损害,都没有不良情绪积累所带来的严重。因为,不良情绪的产生
16、,可以像导火索那样导致其他四个因素同时发生。人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坏心情,触动压力导火索的?原来,仔细研究发现,能够触动神经紧张的因素来自这样几个方面:陷入了不愿意面对的境遇,碰上了让人失望的事情,预期的意愿没有达到。如何避免不良情绪,如何创造好心情?这是养生之道中最关键的部分。道家为此选择闭关;佛家进入深山老林,严格宣布“八戒”;儒家设法约束举止;武术家更是想尽办法让自己入静。数千年来,人们为了摆脱人为的思想压力所引起的生理病变,费尽脑汁!淡定从容、泰然自若、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这些成语,道出了心智修养的核心,也道出了解决不良情绪伤害的途径。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你真正生气,因为生命
17、一定远比那些事情重要;没有什么人值得你生气,因为你无需因为他们而伤害自己。不要出卖你的心情去制造压力,不要出卖你的心情去累积负面的情绪!照顾好自己,首先要照顾好你的心情。 (摘自济南时报有删改)12细读-段,分析生气影响人的身体的过程,在下列方框a、b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情绪紧张导致压力增加,机体不得不强化心脏的跳动来保证身体所需的供养,这就会立刻发心脏病。B不良情绪积累对人造成的危害,远比营养失衡、毒素积累、损耗过度、自然衰老这四个因素加起来的损害严重得多。C陷入了不愿意面对的境遇、碰上了让人失望的事情、预期的意愿没有达到,是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因素。D道
18、家闭关,佛家“八戒”,儒家约束举止,都是为了避免不良情绪,创造好心情。14读了此文,你认为避免不良情绪伤害的重要途径是什么?生活中,遭遇不良情绪时,你常用什么方法排遣?(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花椒:土家族饮食的“维和大使”花椒,成为土家族人的至爱,这恐怕与他们的居住环境有关。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土家族主要聚居在内接湖广、西通巴蜀、北连关中的武陵山区。每到夏季,这些地方便是“高温十高湿”,因而他们无菜不花椒,花椒既调味,又祛湿,也成就了那道集多种原料之大成的名菜-合菜。难怪有名厨大师这样比喻:“花椒,真可谓土家族饮食的维和大使!”花椒产于中国,盛产于四川,也称蜀椒。人们食用花椒
19、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1600多年前晋朝华阳国志蜀志称蜀人“尚滋味,好辛香”,位列川菜“麻、辣、咸、甜、酸、苦、香”七味之首的“麻”,正是花椒的功劳。瞧,土家族合菜原料陆续下锅:猪肉、鸡蛋、豆芽菜、菠菜、粉丝、花椒、姜、葱、油、盐既有动物性原料,又有植物性原料;既有食材,又有药食两用物质;既有主料,又有辅料,还有调味料的聚合;加上恰当的火候,所有原料在沸腾的锅里相互融合,产生化学反应,由合而和。这时的“和”,是指不同因素互相作用以生成本不存在的事物或状况。林语堂在中国人的饮食中说:“如果你没吃过白菜煮鸡,鸡味渗进白菜里,白菜味钻进鸡肉中,你不会知道白菜的美味。”可见鸡和白菜味之渗透,所创美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说明文阅读训练(带答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说明文 阅读 浏览 训练 答案 谜底 学年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42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