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名著阅读。(5分)(1)选出对有关名著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两项。(3分)( )( )A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老祖,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B在流沙河,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大战,孙悟空和哪吒从旁相助才制伏对手,卷帘大将皈依玉皇大帝,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C朝花夕拾展现了一幅幅浓郁的江南乡镇的风俗画,比如出嫁儿女的归省、过年的规矩、迎神会的盛况、目莲戏的热闹、治病的陋习等。D范爱农中的范爱农,内心充满爱国热情,但当时的环境使不肯随波逐
2、流的他穷困潦倒,一腔热血的他以白眼示人。忆起他,鲁迅内心充满同情和痛惜。E保尔在成长中遇到了一些“重要的人”,比如冬妮娅,保尔通过冬妮娅的引领和推荐,加入了红军。(2)阅读名著水浒传两个选段,探究其语言上的特色。(2分)【片段一】吃到酣里,也有唱的,也有说的,也有拍手的,也有笑的。正在那里喧哄,只听得门外老鸦哇哇地叫。【片段二】(背景:武松被发配孟州,在牢房不肯贿赂差拨。)差拨首:“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你是景阳冈打虎的好汉,阳谷县做都头,只道你晓事,如何这等不达事务?你敢来我这里,猫儿也不吃你打了!”特色:_2下列选项,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走进图书馆,触目那些或发黄
3、或簇新的书籍,它睿智的灵光会将我们的眼睛映照得明亮。然后翻开书,进入思想的丛林,我们会顿觉油墨的芬芳沁人心脾。当与书中的各异的人和事交触时,我们会发觉生命的深意。因此,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托或重塑。A“我们会顿觉油墨的芬芳沁人心脾”一句中的“我们”是代词,“油墨”是名词。B“走近图书馆”和“映照得明亮”都是动宾短语。C“当与书中的各异的人和事交触时,我们会发觉生命的深意。”此句的主语是“我们”。D“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托或重塑。”一句是条件复句。3综合性学习。(5分)“爱你孤身走暗巷”这是歌曲孤勇者中的一句歌词。歌曲孤勇者在少年儿童中广为
4、流传。为此,某中学开展主题为“孤勇者流行原因大揭秘”综合性学习,邀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词作者唐恬,本人跟癌症抗争9年,以超乎常人的意志与病魔周旋,她热爱生命,将苦难踩在脚下,将命运的咽喉紧紧扼住,把平凡英雄的气概揉进了歌词中。她曾说:“要把这首歌写给每一个和自己一样不善言辞、孤身走夜路的普通人,去唱平凡角落里的真实人生。【材料二】武汉的一所小学围绕孤勇者在幼儿、小学生中大火的现象做了一项调查。有孩子说,喜欢这首歌是因为歌词“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有孩子说,“听到孤勇者就全身充满了动力。我们都应该像孤勇者一样坚强,不怕任何风雨”。孩子们对孤勇者的喜爱并不是单纯跟风,而是这些歌词
5、确实鼓舞了他们,鼓动了他们内心深处的“英雄主义”。【材料三】孤勇者是游戏英雄联盟衍生动画片英雄联盟:双城之战的中文主题曲,有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尤其是男孩子都有英雄梦,这首歌曲就塑造了孤胆英雄的形象,深入人心。有网友分析,可能是因为有人曾用孤勇者歌曲配奥特曼等动画视频,从而使这首歌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有网友认为,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以孤勇者为背景音乐的短视频也对孩子们造成了一定影响。【材料四】央视、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曾多次使用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向“凡人英雄”致敬。网上有个热搜:某小学一个班输了拔河比赛,孩子们哭成一片,老师提议唱孤勇者。音乐响起,唱到“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时,孩
6、子们瞬间“满血复活”。(以上材料摘选自新民晚报、央视网、潇湘晨报等,有改动)(1)任务一:请结合材料,概括歌曲孤勇者在幼儿、小学生中流行的原因。(3分)_(2)任务二:小文认为孤勇者的歌词虽然很好,但幼儿、小学低年级学生不容易听懂,这首歌在他们中间流行,说明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听唱的儿歌“缺席”了。针对这个困惑,5月20日,他写了封信给学校教音乐的张老师。这封信在格式和措辞上各有一处不妥,请你找出并帮他修改。(2分)格式:_措辞:_尊敬的张老师:您好!我有一个疑问想向您请教:近期歌曲孤勇者火遍大街小巷,尤其在幼儿和小学生中传唱非常高,但是歌词、曲调等并不适合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学生。请问适合这个年龄
7、段孩子的儿歌为什么越来越少了?该如何改变这个现状呢?请您抓紧时间给我回信。2023年5月20日学生小文4默写。(5分)(1)隔篁竹,闻水声,_,心乐之。(柳宗元小石潭记)(2)_,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某班开展“立君子之德 养浩然正气”主题活动,老师让同学们即兴背诵古诗文中体现这一主题的诗(文)句。请写出你背诵的连续两句的句子:_ _。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3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
8、子当如孙仲谋。(1)词中涉及哪些人物及其相关事件?(1分)_(2)请结合这首词的具体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使用问答形式来抒发情感的。(2分)_二、阅读理解(共45分)(一)阅读文言节选,完成610题。(共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选自礼记学记)【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
9、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黯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此曲确文王操也。”(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注释】(注释)失:过失;易:轻视;进:继续学(新内容)。有间:过了一段时间。为人:作曲的人。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5分)(1)不知其旨也_(2)教然后知困_(3)长善而救其失者也_(4)可以益矣_(5)丘未得其志也_
10、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_(2)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_8【甲】、【乙】两文都谈到“教”与“学”,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以下表格。(2分)文章核心观点(用原文作答)议论角度(10字以内概括)【甲】教学相长也(1)_【乙】(2)_教育的目的9用“/”给【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节奏(限3处)。(3分)黑 而 长 眼 如 远 视 如 王 天 下 非 文 王 其 谁 能 为 此 也!_10对【甲】、【乙】、【丙】三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丙】三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乙】两文谈了“教学相长”的
11、观点。B【甲】、【乙】两文均出自礼记,礼记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甲】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乙文则没有。C【乙】、【丙】两篇文章都是议论性的文章。【乙】文采用排比的手法,气势强烈地论证了教学的原则;【丙】文列举了孔子的事例论证了学习应有的态度。D【丙】文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甲】文中“学然后知不足”这一观点,因为孔子从起初的只熟悉曲子到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知不足。”(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114题。(共14分)【文本一】翻找书架上的藏书,不经意间发现,三十几年的时光里,自己熟悉了百余本经典图书,有的甚至读了十几遍。我觉得,读书要达到精通的程度,就必须反复读,把
12、一本书读透,甚至读出醇厚的味道来,才能有真收获。有的人读书囫囵吞枣。有的人读书细嚼慢咽。我一直认为,读书重要的不仅是数量,还要真正地读懂、读透,唯有细嚼慢咽,才能把书读透,咀嚼消化,全面吸收,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中学读到大学,再从基层读到机关,我至少读了十几遍,而且每次都能读出新意、读出新的收获,光笔记本就记了好几本。一本平凡的世界,从少年,青年一直到中年,我不知读了多少遍,连自己也数不清了,书的主旨、内涵及人物形象早已牢牢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了。“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把书读透,人生就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境界。读书是立身做人的必要条件之一,每一个高贵的灵魂都需要用学识来滋养。如果书读
13、不透,怎么能穿越时空,在书中领略李白的潇洒、感受苏轼的豪放、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体会冰心的意切情长?如果书不读透,何以使灵魂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寻找到心灵的平和与精神的慰藉?宋代大儒朱熹有“熟读精思”的读书理念。只有熟读,书上的语句才能像是出于自己的嘴,书中所讲的道理才能像是源于自己的心。这样的读书才有味道,才会有大的收获。我常常有这样的体会,熟读某一本书后,哪怕是放下良久,外出旅游观光,或是回家放松休息,胸中仍然时不时会有一股浓浓的书香弥漫。其实,有些好书虽然短,但要悟得其中的深刻内涵却需要很多时日,甚至要一辈子。西汉辕固终身学习诗经,很有心得;西汉路温舒用一生的时光精读春秋;宋朝宰相赵
14、普一部论语不离手,反复读,经常读,并将其透彻的理解应用于为官辅政,古代文人,学者之所以能在事业、学问上取得成就,都是把书读透,才达到知识渊博、学问深厚的境界的。读书,关键是读透。前人的读书方法值得后人借鉴。读书就是要集中精力,尽心熟读。时间久了,心中的经典就能透出智慧的光芒。只有熟读精思,吃透其中的精神,发掘其中的宝藏,悟透其中的奥妙,精通其中的要旨,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成。(战鹏飞/文,选自解放军日报,2022年1月15日文章把书读出味道来,有删改)【文本二】和许多上班族一样,我每天早出晚归,仍保持着业余读书的习惯,除与工作相关的书外,还有一些是与个人兴趣相关的。近年,我一直坚持读资治通鉴
15、,我读得比较慢,有时读完一个历史时期又回头重读,有时找出通鉴纪事本末按事件重新看,有时翻翻历史学家们的解读和评论,两三年下来才读到两晋时期。我最喜欢的一种方式是,读完一段资治通鉴,然后读王夫之先生的读通鉴论。先生在这本书中对资治通鉴中的人和事进行点评,观点犀利,论证充分,总让人豁然开朗、拍案叫绝。哪怕隔着时空,都想给先生点赞。能坚持读下来,除了个人兴趣,更得益于师友的督促与帮助。上学时,导师经常带领我们开读书会,周围形成了比较浓厚的读书氛围。后来,同学们组建了一个读书的微信打卡群,进度快慢不论,旨在鼓励开卷。我想,对于特定读者和书箱来说,打卡是个好办法:从读者类型来看,这种方式适合容易被忙碌的
16、工作与生活淹没的上班族;从书籍类型看,适合类似于资治通鉴这样的多卷本、需长时间坚持读的书。当然,最为完美的状态,就是自然而然、由内生发、无须借助外力地想要读书。(王田一/文,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文章由内生发想读,方才是完美状态,有校改)1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 )A【文本一】思路清晰,呈现出“提出观点论述观点总结深化观点”的结构。B从【文本一】第段开头一句话可以看出,这一段主要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C【文本一】第段论述的主要观点是:好书要用一辈子去读才能悟得其中的深刻内涵。D两个文本都从作者读书的切身体会谈起,语言平易,利于拉近与读者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江苏省 常州市 金坛 中考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42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