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天津市红桥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红桥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红桥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唐宋时期科举的变迁对中国产生巨大影响,从下面数据中可以看出A. 世家大族丧失科举选官资格B. 政治局面非常动荡C. 制度创新促进社会阶层流动D. 君主专制遭到削弱2. 元朝统一全国前后设立了十一个行省,其原型为金行尚书省和蒙古三大行断事官,其机构名称是汉制,实乃金元军事征服所派生。这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材料主要表明( )A 制度文化传承自有渊源B. 行省制源于金行尚书省C. 民族地区得到有效治理D. 军政因素影响治国方略3. 1488年的吴江县志记载风土人情时
2、提到,商人离家百里,家人就会愁眉苦脸;在外地经商又多年不归,会被视为无信。而1548年新编县志却未载此类说法。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A. 政府好恶决定史书编修B. 重农抑商政策调整C. 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念D. 宗法社会日益解体4. 下面表格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遗产项名称批准时间传统桑蚕织技艺2009年10月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年10月雕版印刷技艺2009年10月中医针灸2010年11月中国珠算2013年12月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A. 技艺先进B. 实用性强C. 体系完整D. 注重实验5. 1912年1月
3、,列宁起草了一份决议,提到辛亥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极大的热忱和深切的同情注视着中国革命人民获得的成就”。这表明,列宁认为A. 辛亥革命与十月革命具有相同的性质B. 孙中山领导的政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C. 共产国际的指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D. 辛亥革命冲击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6. 五四新文化时期,学者杜亚泉主编的东方杂志、梁启超主办的国民公报等在传播西方启蒙知识上比新青年更全面且更注重学理,但对青年的影响却远不如宣传简明“主义”的新青年。这表明当时中国A. 改良主张缺乏群众基础B. 马克思主义成为各界共识C. 民主革命任务发生改变D. 救亡图存更
4、符合时代需求7. 1949年4月,刘少奇到天津调查研究,写了天津工作问题调查提纲,提出“四面八方”思想:“必须切实组织对外贸易”“必须切实迅速通畅城乡关系,物畅其流”“必须贯彻公私兼顾的政策”“必须贯彻劳资两利的政策”。这一思想( )A. 推动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B. 促进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C. 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 有利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8. 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 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 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 对苏联经
5、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 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9 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A. 国内建设需要调整“一边倒”政策B. 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影响力C. “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D. 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10. 公元前4千纪后期,地中海东部的新月沃地率先迈入青铜时代的门槛,在之后的两千年内,人类世界大部分地区陆续完成了这一进程,并创造了各自的青铜文明。就外在特征而言,世界青铜文明主要存在三种
6、形态:以人像为突出特征的东地中海青铜文明、以武器为代表的亚欧草原青铜文明和以容器为核心的中国青铜文明(或称为东方青铜文明)。由此可知( )A. 畜牧业是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B. 古代世界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C. 不同地区的各个文明相互影响D. 古代世界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11. 中世纪晚期,欧洲的君主们迫切需要“正朔”,因为以血统作为基础的权利构成,必然会随时间推移而被逐渐冲淡,因此他们大力赞助艺术,建造宫殿、树立雕像,同时加强与教会的联系。据此可知( )A. 君主与教会共享城市控制权B. 国家认同的观念得以强化C. 市民阶层与君主的利益一致D. 古希腊罗马文化全面复兴12. 16世纪,新兴的击
7、剑、马术、摔跤、象棋等运动项目在欧洲快速崛起。同时,体育运动指导或者教学类书籍大量涌现,如威曼的游泳术、奥斯瓦特的摔跤术、斯图门的持球体育游戏等。欧洲16世纪体育的勃兴( )A. 打破了教会神权统治的束缚B. 宣扬了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C. 反映了对人自身价值重视D.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13. 英国引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在纺织业上获得先发优势,但在染布工艺上存在巨大缺陷,而德国凭借稳定的工业染料和染色法大大提升了其纺织业的竞争力,进而带动了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发展。德国由此开启了新一轮工业革命。这说明( )A. 德国的纺织业领先于世界B. 核心技术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C. 轻工业与重工
8、业协同发展D. 德国率先实现科学技术紧密结合14. 1920年12月,列宁领导的全俄电气化计划开始实施。列宁把该计划称为“第二党纲”,认为这是一个为期不下十年,把俄国转到共产主义所必需的真正经济基础上去的伟大经济计划。据此可知,全俄电气化计划的实施A. 得益于苏俄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B. 完善了特殊时期的经济体制C. 有利于探索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D. 突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15.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以来,合作基础日益夯实,领域逐渐拓展,在数十个领域开展了务实合作的多层次架构。金砖国家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共同发声,积极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进程,大大提升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
9、权。这说明金砖国家( )A. 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B. 使新型国际秩序得以形成C. 冲击了国际关系中两极格局D. 加剧了全球资本迅速扩张第卷2.本卷共3题,共55分。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朝妇女服饰唐代的妇女服饰,是当时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最好体现。它既保持了中华文化的传统,又兼容并蓄,引入了大量类好的外来因米,在服装设计思路上破除了一切来鳟与局限,花色式样层出不穷。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插画本)材料二材料三 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主要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的连续发展,中华文化不仅在过去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当今世界文明的发展
10、作出着自己的贡献。曾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妇女服饰中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文化交流的特点,并概述其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说明中华文化在当今人类文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大工业生产对劳动者提出了全新的技术和操作要求,而劳动者往往必须通过集中的、系统的专门教育和培训才能达到这些资格,于是近代职业技术教育应运而生。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作用的“洋务运动”,就是以购置西方战舰等军事设备、兴办新式军工企业为主的。最早兴办的技术学校是1866年的
11、福州船政学堂。1904年 ,清政府正式颁布实施奏定学堂章程,近代职业技术教育被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体系。1922 年,当时的北洋政府颁布新学制,这一学制的最大特点是将职业教育融合到普通教育体系中,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1946年 ,全国有职业学校724所,是民国历史最高数,但尚不及当时普通中学在校生数的十分之一,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始终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材料二 自1984年以来,经济体制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实施,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才需求基础。198
12、5年,中共中 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逐步建立一个从低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随着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全国兴办了大量的农业中学、职业中学。1996 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提出:建立、健全职业学校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为了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加速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国家有关部门在这时期顺应对外开放的大潮,加强了职业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并通过一系列合作项目的实施,引进了国际上一些成功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推动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摘编自孟广平当代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3、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并进行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20世纪进行了回顾:有人从战争与世界格局进行分析,有人从文明冲突进行划分,也有人从意识形态进行探讨。总之,这类书已经出版了好几部,而且都取得了相当的轰动效应。埃里克霍布斯鲍姆(EricHobsbawm)的极端的年代也可以归为这类书。极端的年代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鸟瞰本世纪;第二部分,大灾难的年代,从1914-1945年;第三部分,黄金时代,从1945-1973年;第四部分,天崩地裂,从1973-
14、1991年。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部分并对该部分标题的设计意图进行论述。(要求:逻辑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天津市红桥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唐宋时期科举的变迁对中国产生巨大影响,从下面数据中可以看出A. 世家大族丧失科举选官资格B. 政治局面非常动荡C. 制度创新促进社会阶层流动D. 君主专制遭到削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官员出身寒族”的数据可知,唐宋时期官员及宰相出身寒族的人数不断增加,结合所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可知,科举制实行后,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促进社会阶层的流
15、动,C项正确;“世家大族丧失科举选官资格”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唐宋时期政局稳定,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排除B项;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都加强了皇权,排除D项。故选C项。2. 元朝统一全国前后设立了十一个行省,其原型为金行尚书省和蒙古三大行断事官,其机构名称是汉制,实乃金元军事征服所派生。这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材料主要表明( )A. 制度文化传承自有渊源B. 行省制源于金行尚书省C. 民族地区得到有效治理D. 军政因素影响治国方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
16、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元朝行省制可以从金朝和蒙古政权制度中找到原型,表明制度文化传承自有渊源,A项正确;元朝行省制受到了金朝和蒙古政权制度的影响,“行省制源于金行尚书省”的说法只提到金行尚书省,表述不完整,排除B项;材料未能呈现制度实施的效果,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制度继承的问题,与军政因素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 1488年的吴江县志记载风土人情时提到,商人离家百里,家人就会愁眉苦脸;在外地经商又多年不归,会被视为无信。而1548年新编县志却未载此类说法。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A. 政府好恶决定史书编修B. 重农抑商政策调整C. 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念D. 宗法社会日益解体【答案
17、】C【解析】【详解】1488年正处于明代前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高,但是1548年正处于明代中后期,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因此地方县志中对于商人离家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说明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念,C项正确;A项表述绝对,而且与题无关,排除A项;明代始终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D项与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4. 下面表格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遗产项名称批准时间传统桑蚕织技艺2009年10月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年10月雕版印刷技艺2009年10月中医针灸2010年11月中国珠算2013年12月二十四节气2016年11
18、月A. 技艺先进B. 实用性强C 体系完整D. 注重实验【答案】B【解析】【详解】从表中科技项目可知,都与现实社会实践密切相关,注重实用,故B项正确;从表中看不出技艺先进,A项排除;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体系完整”,也不符合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故排除C;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不注重实验,故排除D。5. 1912年1月,列宁起草了一份决议,提到辛亥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极大的热忱和深切的同情注视着中国革命人民获得的成就”。这表明,列宁认为A. 辛亥革命与十月革命具有相同的性质B. 孙中山领导的政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C. 共产国际的指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D. 辛
19、亥革命冲击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客观上打击了欧洲列强的在华势力,冲击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所以列宁对辛亥革命表示了极大认可,D项正确;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它们具有不相同的性质,排除A项;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排除B项;共产国际成立于1919年,此时辛亥革命早已发生,所以不可能指导中国的辛亥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6. 五四新文化时期,学者杜亚泉主编的东方杂志、梁启超主办的国民公报等在传播西方启蒙知识上比新青年更全面且更注
20、重学理,但对青年的影响却远不如宣传简明“主义”的新青年。这表明当时中国A. 改良主张缺乏群众基础B. 马克思主义成为各界共识C. 民主革命任务发生改变D. 救亡图存更符合时代需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传播西方启蒙知识上比新青年更全面且更注重学理,但对青年的影响却远不如宣传简明“主义”的新青年”,可知新青年因为宣传救亡图存的救国理论而比更加注重学理的东方杂志国民公报更受欢迎,这说明救亡图存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对东方杂志和国民公报的政治立场进行说明,无法体现社会改良的政治立场,排除A项;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影响力逐渐增大,但是还未达到成为社会
21、共识的程度,排除B项;民主革命的任务始终是反帝反封建,排除C项。故选D项。7. 1949年4月,刘少奇到天津调查研究,写了天津工作问题调查提纲,提出“四面八方”思想:“必须切实组织对外贸易”“必须切实迅速通畅城乡关系,物畅其流”“必须贯彻公私兼顾的政策”“必须贯彻劳资两利的政策”。这一思想( )A. 推动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B. 促进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C. 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 有利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必须切实组织对外贸易”“必须切实迅速通畅城乡关系,物畅其流”等信息,结合时间1949年4月可知刘少奇的这一思想提出是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以后,这有
22、利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项正确;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是在“一五”计划时期,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剥削阶级被消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排除C项;1949年4月新生的人民政权还没有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8. 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 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 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 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 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答案】D【解析】【详解】由时间“1954年”可知,当时我国正在开展以苏联援助为特色的一五
23、计划,意在改变我国工业化基础薄弱的状况,故俄文书刊借阅书增加显著,故选D;当时两大阵营尖锐对峙,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和封锁我国,所以我国科学研究难以与国际前沿接轨,排除A;科教兴国始于1995年,时间不符,排除B;由我国借阅苏联书刊大幅增加来看,反映出我国学习苏联经验蔚然成风,而反思苏联经验要到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排除C。9. 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A. 国内建设需要调整“一边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红桥区 2023 届高三二模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42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