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3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I卷(共33分)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青白黄赤黑,东西中南北;五色的经纬,织出山与水。2023央视兔年春晚,满庭芳国色以曲为韵、以舞为语,织就出一场华美的视觉盛宴。满庭芳是词牌名,清徐 词范丛谈认为,该词牌取自唐柳宗元满庭芳草积的诗句后代诸多文人都曾依此词牌写下( )的诗句,苏轼在满庭芳蜗角虚名中云: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李清照在满庭芳小阁藏春中写下: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 流。满庭芳国色分寻色、舞色、唱色三个段落,五种民族乐器与五种颜色、五位顶尖舞者相互对应、配合,将人间绝色吟之以曲,绘之以舞。桃
2、红迎水袖、凝脂搭折扇、叶载油伞、群青合钥子、沉香配宝剑.婀娜轻盈而又刚健有力的;舞姿,动而不惊、静而不郁,表明了刚柔并济的中国艺术辩证法,凸显着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节目将四十多种中国颜色的名称作为歌词配以国风旋律,让世界认识了那些充满独特东方审美情趣的中国色彩苍烟落照、香炉紫烟、东方既白、藕丝秋半。世间至艳不过五彩,人间至美不过国色。这些色彩( )了千年的审美和智慧,如沧海遗珠,在历经岁月的洗礼之后变得更加( )。国色出圈,文化破壁。中华传统文化是无尽的宝藏,如何将传文化和当代技术完美结合,让青灯古卷重焕光彩,则成为历史留给我们的课题。1.依次填入选文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脍炙人
3、口凝结熠熠生辉B.名噪一时凝聚熠熠生辉C.脍炙人口凝结琳琅满目D.名噪一时凝聚琳琅满目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婀娜轻盈而又刚健有力的舞姿,动而不惊、静而不郁,表明了刚柔并济的中国艺术辩证法,诠释着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B.刚健有力而又婀娜轻盈的舞姿,动而不惊、静而不郁,体现了刚柔并济的中国艺术辩证法,彰显着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C.刚健有力而又婀娜轻盈的舞姿,动而不惊、静而不郁,表明了刚柔并济的中国艺术辩证法,彰显着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D.婀娜轻盈而又刚健有力的舞姿,动而不惊、静而不郁,体现了刚柔并济的中国艺术辩证法,诠释着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3.世间至艳不过五彩中
4、的五彩泛指青、黄、赤、白、黑等颜色,下列与五彩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出自姚佩的登泰山记,以赤描摹日出时的色彩。B.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出自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以白来凸显屈原的品德高尚。C.满地黄花堆积出自李清照的声声慢,黄花指菊花,菊花,菊花之黄正是秋日的色彩。D.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出自柳永的扬州慢,以青青3写荠麦的长势旺盛,凸显扬州的繁华。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材料一: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活力。建功新时代,助力创
5、新驱动,是新时代美育工作应有的价值遵循。自古以来,中国便有着以美立德的传统审美教化思想,将完整的人格培育和提高人生修为作为美育的实质内核和目标。马克思将美育与历史进程、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类社会改造联系在一起,重视美的劳动性与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劳动创造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等观点,为我们理解美育的价值提供了依据。美育的本质是在人类不断探求美的实践过程中,以劳动创造美促进全民共享美,进而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所强调的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应当只停留在物质实践层面的自由,更应当是精神生产层面的自由与解放。美育是非功利地以自由和创造力为特征的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
6、发展的多个维度中的重要一维,通过美育可以帮助主体不受束缚地、充分自由地展现精神智慧。在此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彰显,全面发展的个性化得到充分肯定,其创造性也得以充分自由地发展。(摘编自毕小君、聂磊、于晓航美育建功新时代,中国教育报2022年12月)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没有美滋养的人生必然是单调的、干涸的人生。美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有助于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各种能力全面、协调、和谐发展,作用不可替代。人们越来越认同,要以美育人
7、、以文化人,把美的种子捂撒在孩子心中。引领少年儿童向美而行,首先应从自身做起,深刻认识美育之用。器识为先,必崇德明理;文艺其从,更启智润心。美育绝非无用,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大用。物理学家钱学森雅好书画,固林学家、古建筑学家陈从周热爱文学,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喜欢小琴许多名家大家在享受美的同时创造美,杰出的综合素养令人仰慕。美育之用,不仅在于掌握某种艺术技能等实际功用。于个人来说,美育有益于陶冶活泼敏锐之心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对社会而言,美育关乎培养塔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从人格养成、灵魂塑造的高度认识美育、对待美育,才能超越应试或传授技能的局限,摄弃功利化的美育倾向,不断优化美育环境。(摘编
8、自宁采把美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中) 材料三:(数据来源:浙江东钱湖教育研究院中国美育发展研究报告(2020-2022) 材料四:双减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重构中国基础教育的良好生态。双减背景下,教育部门还在推动双增,即在减轻校内课业负担的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用双减来带动双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审美素养。美育之重,重在做。美育强调亲身体验,强调通过体验-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获得属于自身的独特感受。美育是另一种思维的教育,既是性的,也是理性的,而且这种理性,与我们以往理解的那种建立在科
9、学之上的理性不同,它是另一种思维。科学的思维是求解性的,关注对现象原因的理解和探索性求解,强调共性、规律性,是内在的和抽象的,追求确定性答案,可进行真或假的客观性判断而艺术的思维则是建构性的,关注现象本身和对现象的感受,强调自由的个性及具体性,是外在和具体的,追求开放性的非确定性答案,可进行好或不好的价值性判断。美育之重,重在创造力培养。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识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成人之美。在当下这个新时代,人有了一个新的挑战者,那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存在和不断进步,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人的价值,并将彻底新我们对人力的认识。人力的根本不再是劳动力,而是创造力。如何培养创造力成为未来
10、教育的根本问题和任务。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道理、轻感受,重理解、轻创造的教育模式,大力提倡美育教育,这是促进改变的利器。(摘编自朱永新美育之重,中国美育网2023年2月)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自古以来便有以美立德的传统,通过审美教化,培育完整的人格,提高人生修为,以此作为美育的实质内核和目标。B.马克思美育观强调美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在求美的实践中,要以劳动创造美促进全民共享美。C.美育具有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人健全人格的最重要途径。D.美育的不断发展将会彻底刷新我们对人力的认识。人力的根本不再是劳动力,而是
11、创造力。5.结合材料二至材料四,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要把美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中,做少年儿童向美而行的引领者,就需要充分认识到美是有实实在在的大用的。B.从2021年到2022年,无论是在教育学项目还是在艺术学项目中,美育项目立项数量均明显上升。C.三年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学项目和艺术学项目每年均有美育项目立项。D.美育是感性教育,同时也是理性教育,而且这种理性,与我们以往理解的那种建立在科学之上的理性有异曲同工之妙。6.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美育功能的一项是()A.品味京剧曹操,读者在了解曹操一生戎马的同时也能深切地感受到曹操建功立业的抱负。B.欣赏海峡两岸各持的半部富春山居图,有
12、助于我们坚定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心。C.3D技术、人工智能、全息影像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出了新的文艺形式。D.观看舞剧丝路花雨,我们可以领略敦煌壁画之美,更能感受到中国和西域人民源远流长的友谊。 三、(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王定国诗集叙苏轼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怒诽而不乱。以余现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
13、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放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冷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翱翔
14、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与王定国书(节选)苏轼定国所寄临江军书,久已收得。二书反复议论及处忧患者甚详,既以解忧,以洗我昏蔡,所得不少也。然所谓非苟知之,亦允蹈之者,愿常诵此语也。杜子美在国穷之中,一饮一食,木尝忘君,诗人以来,一人而已。今见定国,每有书皆有感思念咎之语,甚得诗人之本意。仆虽不肖,亦尝庶几仿佛于此也。文字与诗,皆不复作。近为葬老乳母,作一志文,公又求某书,辄书此奉寄。今日马铺李孝基送君谟 石刻一卷来,其后有定国题字,又动我相思之怀,作恶久之。数日前,沈达过此,亦云与定国熟,船中会话半夜,强半是说定国。注:王定国:名巩,工诗。受
15、苏轼乌台诗案的林连,被贬岭南。眊眊:昏乱,糊涂。君谟:宋代书法家蔡襄的字。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风好色而不淫淫:过分B.是特识变风、变雅耳特:特别C.以忝其父祖耳忝:有愧于D.非苟知之,亦允蹈之蹈:遵循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乘月而归侣鱼虾而友糜鹿B.又以病止酒以其无礼于晋C.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犹且从师而问焉D.甚得诗人之本意臣之进退,实为狼狈9.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B.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
16、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C.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D.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10.下列句子分别表现王定国豁达和与作者感情深厚的一项是()A.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B. 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C. 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其后有定国题字,又动我相思之怀D. 二书反复议论及处忧患者甚详船中会话半夜,强半是说定国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定国诗集叙开篇引用
17、太史公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引出诗作发于情止于忠孝的传统。B.作者评论王定国的诗歌,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有治世之音;但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有否定之意。C.王定国在两封军书中谈论到处于忧患时应注意的事,不仅帮助作者解忧,还帮助作者洗涤愚昧,让作者收获不小。D.两篇文章都写到杜子美在困穷之中未尝忘君,以此来衬托王定国的心志气度。第II卷(117分)四、(27分)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3分)(2)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3分)(3)仆虽不肖,亦尝庶几仿佛于此也。(3分)13.结合原文分析作者畏服王定国的原因
18、。(3分)1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题小松 李商隐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小松 杜苟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题小松以桃李春日之盛对比小松孤秀,以桃李冬日之摇落对比小松青葱,以桃李的枯荣事对比小松的柱石功。B.从语言风格上看,题小松质朴平易,不同于锦瑟的含蓄委婉,体现出作者多样的诗歌风貌。C.小松中出字用的精妙,内容上写出松由小变大的生长过程,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天津市 和平区 第三次 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43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