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梳理
《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期末复习知识梳理(2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梳理第一单元1.邓稼先【文学常识】作者杨振宁。邓稼先,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主旨】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写法】结构独特,角度新颖(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选材精确,突出主题。平淡朴实、感情真挚、句式多变的
2、语言特色。【思考探究】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课文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说明邓稼先工作条件的艰苦,同时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赞扬了他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品质。三、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参考答案: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
3、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结合课文略。2.说和做【文学常识】作者臧克家,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主旨】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文学常识】选自萧红全集第二卷。萧红,原名张迺(ni)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主旨】本文节选自萧红在鲁迅先生去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文章,作者以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许多零散的生活细节,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
4、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展现出鲁迅的个性和气质。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作者对鲁迅的尊敬、爱戴和怀念之情。【写法】1.语言朴实凝练2.传神的细节描写。4.孙权劝学【文学常识】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按时间先后叙述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撰资治通鉴。【主旨理解及写作特色】孙权劝学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此文简练生动,着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文中成语
5、】1.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字词解释】1.初,权谓吕蒙曰。 初:当初。谓:告诉。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涂:当道,当权。3.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辞,推托。 以:用。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岂:难道,怎么。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为:成为 邪:语气词,后写作“耶”。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只、只是。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耳:语气词。罢了,而已。6.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孰若:哪里比得上。 以为:认为: 所益:有益的地方。7.蒙
6、乃始就学。 乃:才8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及:等到。 过:经过9.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10.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更:重新。 刮:擦拭 见事:认清事情。11.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遂:于是。 拜:拜见,叩拜。 结:结交。【艺术特点】(一)对白传神,以“话”塑人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记录人物的几次对白,却传神生动地塑造出了三个艺术形象。孙权:由己及人、平易近人、严格要求、以身作则、言辞恳切;吕蒙:机敏精干、善于学习、知错就改、虚心好学;鲁肃:爱才惜才、忠国长者、忠厚坦诚。(二)侧面烘托,展示变化除正面记言外,此文对吕蒙这一形象
7、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由文中可知,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思考探究】1. 朗读课文,理解大意。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卿
8、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且利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2. 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3. 朗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耳:表示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4. 文言文中的称谓
9、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参考答案:(1)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2)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3)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阿蒙是吕蒙的小名。阿是词头,多用于亲属称呼或人名的前面。(4)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第二单元5.黄河颂【文学常识】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现代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主旨】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歌颂黄河气势雄伟,源远流长,并且
10、要学习它,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写法】(1)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2)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有致;(3)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6.老山界【文学常识】陆定一,江苏无锡人,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阵线杰出领导人。【主旨】本文真实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红军不怕苦难、处险不惊、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奋发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写法】(1)把“事”作为记叙的线索,采用了顺叙的写法,顺着时间、地点的变化来安排结构。(2)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如“山腰露宿”一段,兼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以“像春蚕在咀嚼桑叶”连续不断
11、的细微声响,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夜中常常被冻醒;“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寒冷刺骨;“像山泉在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像波涛在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既烘托了山腰的寂静,又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思考探究】一、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试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一天,下午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傍晚(“天色晚了”),到一户瑶民家攀谈;天黑了,到山脚,登山;之后走了半天(夜里),在山路上露宿;半夜里醒来,之后又睡着了;第二天黎明被人推醒,抢
12、着吃了早饭;走了没多久,到了雷公岩;翻过雷公岩,继续爬山,“快要到山顶”时,“落得很远了”;下午两点多,到了山顶;之后,一口气儿跑下山去。二、红军翻越老山界克服了哪些困难?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红军克服的困难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老山界的高和险,比如上山的路程有三十里,而且很陡,特别是雷公岩,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石梯,只有一尺多宽;二是红军部队不是轻装行军,有伤员、病员以及马匹等随行,同时补给比较困难,战士们吃不饱饭,休息条件也很恶劣,比如作者就是夜里在山上露宿的;三是后有追兵,需要一边阻击敌人,一边急行军。红军战胜这些困难,体现了坚强的意志、 英勇的精神、乐观的态度等
13、。三、揣摩下列语句,讨论括号里的问题。1.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从“照着习惯”和“躲”,你读出了什么?) 从“照着习惯”和“躲”,可以看出军阀对老百姓的欺压。瑶民家男主人不知道经过的是红军队伍,以为是以前那样的部队,所以躲起来。2.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 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奇在哪里?“奇观”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奇观”指的是“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里蕴含着
14、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3.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这句话带有轻松、挪揄的口吻,用拟人的手法。既表现了敌人飞机对红军战士的无奈,又表现了国民党士兵对打内战的极端不满。4.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如何理解“笨重”的意思?)“笨重”二字在这里含有条件艰苦、武器粗笨、輺重较多等意思,表达了红军翻越老山界后的自豪和喜悦之情。7.谁是最可爱的人【文学常识】魏巍,原名魏鸿杰,河南郑州人,现代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东方、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我的老师。【主旨】本文写了中国人民志
15、愿军在抗美援朝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揭示了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心灵,表现了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热情赞扬了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并希望读者珍惜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写法】 (1)选取三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反映志愿军战士的风貌;(2)以叙述为主,但又大量运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开头抒情议论是对全文的总结,结尾抒情议论是对全文的总结,中间部分先叙述,再在叙述的基础上抒情议论,突出了文章中心。【思考探究】一、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经过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阅读课文,看看文中叙述了志愿军战士哪些英雄事迹,分别
16、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作者在课文中主要写了三个事例:第一个典型事例是松骨峰战斗,作者着重刻画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群像,表现了他们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英雄主义)。第二个典型事例是志愿军战士从烈火中抢救朝鲜儿童,表现了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第三个典型事例是作者同一位战士的三问三答,刻画了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幸福,甘心吃苦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爱国主义)。二、作者在叙述事件时,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又不时引用受访者的话。结合文中相关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第一个事例,作者并没有完全从头至尾地写营长或其他同志说的话,而是把采访所得材料综合起来,将营长
17、的话与作者的叙述结合起来进行描述。用作者的话叙述描写战斗经过等内容,便于集中笔墨描写壮烈的战斗场面和推动情节发展。引用营长的话(包括转述和直接引用),由目击者来谈,不但使人感到更真实可信,而且也使文章富于变化,避免了行文的单一和呆板。第二个事例,有作者的叙述描写,也有直接引用马玉祥谈话的内容。前者便于介绍和刻画人物,使文章内容简洁,后者除了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外,更便于表现战士崇高的内心世界。第三个事例,直接引用战士对作者所提的三个问题的回答,中间穿插描写战士的音容笑貌、举止神态。这样综合叙述,既便于直接表现战士的幸福观和他们美丽宽广的胸怀及爱国主义精神,又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三、本
18、文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不仅在事实的记叙中饱含感情,有些段落更集中运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使人读后引发强烈的共鸣。试着找出这样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从人称、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体会其抒情效果。人称:开头三段,作者用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交替变换,情感显得更加直接和迫切。结尾段用“亲爱的朋友们”来称呼,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更加便于抒情。句式:开头和结尾使用大量的问句和感叹句,对引起读者兴趣,突出本文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3段和第15段的排比句,句式整齐,给人一气呵成之感,感染力很强。修辞手法:设问:“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第2段),提出问题,间接点题。排比:“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第3段
19、),高度概括和热情赞颂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质。“亲爱的朋友们”(第15段),激起读者的联想,把感情推向高潮8.土地的誓言【文学常识】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辽宁省昌图县人。【主旨】作者以倾诉式的语言,抒发了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对美好家园,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的关东原野的深深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写法】(1)直接倾述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恋,并且将土地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2)选择有特色、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又一个的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3)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勢。(4)课文
20、中有忧伤舒缓的回忆,有强烈急切近乎呐喊的誓愿,叙述的方式和内在感情的起伏表里相应,形成文章的波澜和节奏。9.木兰诗【文学常识】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主旨】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民歌,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刻画了木兰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英雄。第三单
21、元10阿长与山海经【文学常识】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此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主旨】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写法】(1)以儿时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起伏变化贯穿全文。(2)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3)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出真情。【思考探
22、究】三、“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两处“伟大的神力”指代对象以及感情色彩不同。第一处指攻城时抵挡大炮的神力。“伟大的神力”包含着荒诞和调侃的意味,表现阿长的无知可笑,为后文阿长出人意料地买来山海经埋下伏笔。第二处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伟大的神力”虽带夸张,却是作者以孩童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四、文中一些语句略带夸张。揣摩下列语句,讨论括号里的问题。(1)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为什么要用“憎恶”“谋死”这样的词语呢?) “谋死”“憎恶”大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统编 语文 年级 下期 复习 知识 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44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