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时代环境是艺术创作的历史舞台,任何艺术风格的形成,都离不开时代环境的滋养。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往往会决定何种植物出现,同样,“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艺术作为现实生活的反映方式,不同历史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外部因素,必然会对艺术的呈现方式及风格面貌有所影响,使艺术作品携带上时代的印记和基因。中国古代重视时代环境与艺术创作的关系讨论。早在先秦时期,就非常注重时代治乱对创作及风格的影响作用。在以血缘宗法为纽带的社会体制下,
2、维护社会伦理等级秩序是治国的头等大事,“家与国、血缘伦理与政治等级合而为一、直接同一”,为此而施行的礼乐制度,使“乐”被赋予“礼”(德)的内容。音乐必须受制于礼,音乐的职责和作用就在于传播德行。乐的情绪表现要有节制,合乎“德”的准则,同样也说明音乐具有影射社会现实与政治风俗的作用。可见,艺术是反映现实的,可以使读者认识风俗的兴衰与政治的得失。汉代王充继承儒家思想,提出文学艺术“为世用”的观点,强调艺术的社会政治作用。可见,时代治乱对艺术的影响是直接的、重大的。到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文学艺术反映现实生活,随时代发展、社会环境演变而发展的规律。刘勰认为,
3、在恩德教化普及的唐尧时代,流行的是击壤歌康衢谣,舜承大业后,政治清明、百姓安闲,传唱的是南风诗卿云歌,这些歌曲之所以美好,是因为人们内心快乐,所以歌声安泰;禹治理国土,完成九项政事,颂其功绩,商汤圣明恭谨,以商颂那来颂扬;周文王、周太王施德治、普教化,周南邠风显现出“勤而不怨”“乐而不淫”的中和之美;而在政治昏暗的周幽王、周厉王时代,则出现板荡这样充满愤怒之情的歌曲;随着周平王动迁洛邑,政治日趋衰微,则出现黍离这样满含忧伤悲哀之作。可见,艺术作品的风格倾向与时代治乱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社会时代环境,引发不同的艺术创作风格。尽管时代治乱对创作风格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但必须明确的是,无论是治世
4、之音、乱世之音还是亡国之音,它们之间并不存在高下优劣之分,它们都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具有不同的价值。从叶燮原诗内篇中可知诗的“变”是由于时代的变,是为了适应不同时代政治风俗的变化,为了真实反映不断变化着的时代风貌。从这个意义来说,诗歌的发展是“有盛无衰”的。而且,愈是在社会动乱、政权高压,甚至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之时,艺术创作不但不会消沉,反而会冲破种种禁锢,磅礴而出,成为天下至文。这正是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反而能刺激“元气”活力增强,“鼓荡而出”,而这“元气”,实即是具有民族普遍心理的精神愿望与情感诉求投之于艺术创作的体现,必然引发艺术的兴盛,也即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唐初陈子昂等人以“汉魏风
5、骨”提出并高扬,作为诗歌改革所标举的旗帜。可见,建安时期文学艺术的昌盛,并非时代的繁荣昌盛,而是决定于时代的动荡不安,造就了一大批具有文学自觉性的创作主体。无独有偶,南宋时期,政治昏庸、国力衰微、山河破碎,然而,诗词创作领域却涌现出众多爱国诗词大家,他们的作品充满了豪情壮志与坚贞不屈的精神品格。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这些千古名作无不具有慷慨激昂、刚健豪迈的艺术风格。这些都是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王朝即将覆灭年代里志士仁人的心声,都是由发自创作者心底的忠愤积怨、凄苦悲怆所凝结而成的精神风貌。元代,少数民族掌握国家政权,颠覆了汉族社会政治文化结构,民族歧视严重威
6、胁着士人的社会地位,尤其是科举制的取缔,阻断了士人进身仕途的希望,文学、艺术创作由此成为寻求心灵慰藉的最佳方式。“由蒙古族统治造成的在某些文化发展领域中的特殊状况产生出了一种建设性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文人画与元杂剧的繁盛发展,士人自身的个性才情与内心郁结的民族情绪在艺术创作中获得释放,艺术创作呈现出雅、俗两级,一隐一显的双向发展趋势。一方面,是以黄公望、王蒙、倪瓒和吴镇等“元四家”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他们归隐山林,醉心于自然山水之间,“藉山水而泄其幽忧之愤”,将文人山水画推向了发展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以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为代表的元杂剧作家,他们身处于社会最底层,亲
7、眼看见过蛮横污浊的丑恶现象,深知下层百姓疾苦,感同身受,孤傲悲愤、玩世不恭的心态促使他们将人间百态书写出来,以吐心中不快。是对社会丑恶及残暴统治的揭露、对人间正义与果敢抗争精神的赞颂、对美好婚姻爱情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理想的憧憬。虽然他们都对现实社会采取的是批评和否定的态度,但由于文人画家和剧作家为代表的士人阶层,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处事原则等方面迥然有别,他们的创作风格也有区别:书画家采用高蹈超迈的形式,剧作家采用激烈抗争的形式。可以说,元代艺术之所以能够在雅、俗两级并行发展,与其特定的时代治乱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前所述,任何一个艺术家,任何一件艺术作品,他们风格的形成,都是特定历史时代
8、的产物,时代治乱不可避免地会对艺术创作及风格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摘编自张兰芳时代治乱与艺术风格)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代环境相当于艺术创作的精神方面的气候因素,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因此不同时代的艺术呈现方式受时代的影响。B. 舜承大业后百姓传唱的是南丰诗卿云歌,而周平王时代则出现了黍离的悲哀之作,可见时代治乱状况常体现于艺术创作中。C. 建安时期文学艺术昌盛,南宋时期诗词创作领域涌现大量爱国词人,都和时代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有密切关系。D. 蒙古族统治造成在某些文化发展领域中的特殊状况产生的一种建设性力量促成了元代绘画艺术和戏剧艺术的繁
9、荣。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国运昌隆的时代,文学艺术创作体现为美好安泰之声,而在社会动荡年代,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乱世之音、亡国之音。B. 诗歌为了真实反映不同时代面貌而跟随不同时代政治风俗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诗歌的发展是“有盛无衰”的。C. 社会动荡不安会使辛弃疾等爱国诗人将具有民族普遍心理的精神愿望与情感诉求投之于艺术创作,必然引发艺术的兴盛。D. 元代的绘画与戏剧创作呈现出雅、俗两级,一隐一显的双向发展趋势,是因为文人画家与元杂剧作家身处的社会阶层不一样。3. 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观点的是( )A. 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
10、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B. 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C. 礼记乐记:“是故治乱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D. 文心雕龙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4. 请结合材料谈一谈当今艺术创作要遵循的一些规则。5.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混乱的时代,王羲之借兰亭集序叹死生之至大,陶渊明借归去来兮辞表达欲乘化而归尽的心愿;从雅集欢会、山水田园中,他们领悟到生命的哲理,体现了魏晋文士的旷达和善思。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11、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忆平乐冯至六年前,十一月下半月里的一个早晨,我们在桂林上了一只漓江上的民船。那时正是长沙大火后,各地方的难民潮涌一般地到了桂林。抗战以来,如果说南京失守是第一个挫折,那么武汉撤退显然是第二个挫折了,大家不知道此后的局势将要怎样发展,但对于将来都具有信心。人们好像很年轻,报纸上虽然没有多少好消息,同时几乎天天要跑警报,可是面貌上没有一些疲倦。并且人人都以好奇的眼光观看这很有特性的城市。他们不但没有抱怨,反倒常常怀着感激的心情说:“若不是抗战,怎么会看到这里的山水。”在桂林住了半个多月,全国各地的一举一动都会在这里发生感应,但是一上了漓江的船,就迥然不同了,初
12、冬的天空和初冬的江水是一样澄清,传不来一点外边的消息。我立在船头,当桂林的那些山峰渐渐在我面前消逝时,我心里想,十月的下旬在赣江上,十一月的下旬在漓江上,一东一西,中间隔着四四方方的湖南那么一个大省,但是民船,两个地方却没有一点不同,同样的船篷、同样的船身、同样的船夫撑船的姿势。从空间我又想到:在战前,在百年前,漓江上的航行也必定没有什么变化。山是那样奇兀,水是这样清澈,江底的石块无论大小都历历可数。此外就是寂静,寂静凝结在前后左右,好像千军万马也不能把这寂静冲破。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至于山水的奇丽还要算漓江。船过了大墟,这条江水便永久被四面的山包围起来了。船在水中央,仿佛永久在一座带形的
13、湖里,船慢慢地走着,船上的人没有事做,只有望着四围的山峰。经过长久的时间,山峰好像都看熟了,忽然转了一个大弯子,面前的山峰紧接着也改变了形象,原来船已经走出这“带形的湖”,又走入一座新的“带形的湖”里。山的转变无穷,水也始终没有被前面的山遏住。这样两天,过了阳朔一直到了平乐。在平乐,我们找到一辆汽车要经过柳州、南宁到龙州去。往南越走越热,临行的前一天,妻的身上穿着棉衣,她说想做一件夹衣预备在热的地方穿,但恐怕来不及了,因为汽车在第二天清早就要开行。我说,我们不妨到裁缝铺里试一试。我们于是在临江的一条街上买了一件衣料,随后拿着这件衣料问了几家裁缝铺,都异口同音地说来不及了。最后到了一家,仍然是说
14、来不及了,但口气不是那样坚决,不可能中好像含有一些可能的意味。我们也就利用这一点可能的意味向那裁缝恳求:“如果你在今晚十二点以前把这件衣服缝好,我们愿意出加倍的工资。”“加倍的工资,我不要;只怕时间来不及了。若是来得及一件夹袍是一件夹袍,工资无须增加。”“我们也是不得已,因为明天清早就要到柳州去。”我们继续恳求,最后那裁缝被我们说动了。他说:“放在这里吧,我替你们赶做。”我们把旅馆的地址留给他,继续到街上料理其他的琐事。晚饭后,一切都已收拾停当,我们决定早一点睡,至于那件夹衣,第二天清早去取,想不会有什么耽搁。想不到睡得正熟的时候,忽然有茶房敲门,说楼下有人来找。我睡眼蒙胧地走到楼下,白天的那
15、个裁缝正捧着一件叠得好好的夹衣在旅馆的柜台旁立着。他说,这件夹衣做好了,在十二点以前。我当时很感动,我对于我的早睡觉得十分惭愧。我接过来那件夹衣,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来的分量沉重得多。我拿出一张一元的纸币交给那个裁缝,他找回我两角钱,说一声“一件夹袍八角钱”,回头就走了。我走上楼,把夹袍放在箱子里,又躺在床上,听着楼下的钟正打十二点。六年了,在这六年内听说广西也有许多变化,过去的事在脑里一天比一天模糊。入秋以来,敌人侵入广西,不但桂林、柳州那样的大地名天天在报纸上出现,就是平乐也曾经一再地在报纸上读到。当我读到“平乐”二字时,不知怎么漓江两岸的风光以及平乐那晚的经历都引起我乡愁一般的思念。如
16、今平乐已经沦陷,漓江一带的山水想必也会有了变化,还有那个裁缝,我不知道他会流亡到什么地方,我怀念他,像是怀念一个旧日的友人。朋友们常常因为对自己的民族期望过殷,转爱为憎,而怨恨这个民族太没有出息。但我每逢听到一个地方沦陷了,而那个地方又曾经和我发生过一些关系,我便对那里的山水人物感到痛切的爱恋。并且,在这六年内世界在变,社会在变,许多人变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有许多事物并没有变:农夫依旧春耕秋收,没有一个农夫把粮食种得不成粮食;手工业者依旧做出人间的用具,没有一个木匠把桌子做得不成桌子,没有一个裁缝把衣服缝得不成衣服。真正变得不成人形的却是那些衣冠人士:有些教育家把学校办得不成学校,有些军官把军
17、队弄得不成军队。现在敌人正在广西到处猖獗,谣言在后方都市的衣冠社会里病菌似的传布着。我坐在屋里,只苦苦地思念着漓江上的寂静和平乐的那个认真而守时的裁缝:前者使人深思,后者使人警醒。一九四三年,写于昆明(选自冯至散文集山水)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冯至是河北人,但平乐却引起他“乡愁一般的思念”,足见他对平乐感情之真挚。B. 正处战乱,人们反倒感激能看到“这里的山水”,反映出人们对抗战局势的麻木。C. 在描写对象的选择上,作者关注无名的小人物,抒写他们带给自己的感动和启示。D. 本文语言朴素简练,既有描写又有议论,写景、叙事、议论有机融合,含蓄隽永。
18、7. 文中关于作者请裁缝赶制衣服的相关内容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几家裁缝铺“都异口同音地说来不及了”,这是因为作者没有提出“愿意出加倍的工资”。B. 作者写自己“又躺在床上,听着楼下的钟正打十二点”,这个细节描写强调了裁缝的守时。C. 裁缝找钱时说一声“一件夹袍八角钱”,回头就走了,简单的动作、语言体现出他的朴实。D. 六年后,作者仍对平乐的山水人物“感到痛切的爱恋”,其中就包含裁缝带给自己的感动。8. 本文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请说说这种写法的效果。9. 作者说“山水中的风景和人物维系了我向上的心情,在我的生命里发生了重大的作用”,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
19、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上年二十九乃生戾太子。甚爱之。及长,性仁恕温谨,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皇后、太子宠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上觉之,谓大将军青曰:“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大将军顿首谢。上每行幸,常以后事付太子,宫内付皇后。上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虽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悦。皇后恐久获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应擅有所纵舍。卫青薨,臣下以无复外家为据,竞欲构太子。黄门苏文与小黄门常融、王弼等常微伺太子过,辄增加白之。皇后切齿。太子曰:“第勿为过,何畏文等!上聪
20、明,不信邪佞,不足忧也!”上尝小不平,使常融召太子,融言太子有喜色,上嘿然。及太子至,上察其貌,有涕泣处,而佯语笑,上怪之;更微问,知其情,乃诛融。皇后亦善自防闲,避嫌疑,虽久无宠,尚被礼遇。江充自以与太子及卫氏有隙,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言上疾祟在巫蛊。于是上以充为使者,治巫蛊狱。充先治后宫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太子宫,掘地纵横。充宣言:“于太子宫得木人尤多,又有帛书,所言不道。当奏闻。”太子惧。少傅石德谓太子曰:“可矫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太子曰:“吾人子,安得擅诛!不如归谢,幸得无罪。”而江充持太子甚急;太子计不知所出,遂从石德计。太子使客诈为使者,收捕充等。太子自临斩充
21、。长安扰乱,言太子反。苏文迸走,得亡归甘泉,说太子无状。乃使使召太子。使者不敢进,归报云:“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上大怒。乃赐丞相玺书曰:“捕斩反者,自有赏罚。”太子兵败诏遣宗正刘长中尉刘敢奉策收皇后玺绶后自杀。太子亡,东至湖,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太子A兵败B诏遣宗正刘长C中尉刘敢D奉策收皇后E玺绶F后G自杀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叩地即举而不停留。B
22、. 微,此处意为“暗中”,与屈原列传中“其辞微”的“微”意义并不相同。C. 晏驾,古时帝王死亡讳称。其他讳称帝王死亡的说法有:驾崩、宾天、捐馆等。D. 矫节,假托君王的命令。节,符节。类似的说法还有“矫旨”“矫制”“矫诏”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戾太子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汉武帝认为他才能不如自己,感情上不喜欢他,但认为他适合做自己的接班人。B. 常融等人经常寻找太子的过失,然后再去添枝加叶地向汉武帝报告。汉武帝对于他们的说辞,不仅从未相信,还斩杀了常融。C. 江充因与太子及卫氏有嫌隙,害怕被太子诛杀,于是利用巫蛊案陷害太子,太子不得已听从少傅石德的建议
23、,抓捕了江充。D. 太子接连遭到奸人陷害,无法向汉武帝当面陈说实情,后来兵败逃到湖县,面对地方官吏的围捕,走投无路之下,自杀身亡。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卫青薨,臣下以无复外家为据,竞欲构太子。(2)吾人子,安得擅诛!不如归谢,幸得无罪。14. 巫蛊之祸前太子地位稳固的原因有哪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游终南山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前两句颇为大气,将终南山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徐州市 2022 2023 学年 下期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45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