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良渚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阶段,良渚文化的先民们来到太湖之滨,他们修城筑坝,琢玉祭天。玉器被少数有较高地位的人掌握在手中,逐渐成为王权、神权和军权的象征。良渚玉器的这一特征反映了()A.奴隶制国家的形成B.远古先民的审美需要C.王权与神权的分离D.社会等级的初步形成2.西周青铜器铭文和周代文献记载,周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王”。这一称号既是姬姓乃天下之大宗的表现,也是王朝礼制的规范。这反映了西周()A.王权开始与神权相结合B.社会风俗受到礼乐浸染C.国家祭祀制度较为成熟D.政治统治宗法色
2、彩浓厚3.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华夏”。战国时期,在频繁的往来和密切联系中,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加广泛。这反映了()A.国家统一B.华夏认同C.列国纷争D.诸侯称王4.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长城大运河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A.抵御了匈奴袭扰B.削弱诸侯国势力C.促进了南北交流D.有利于巩固统一5.西汉陆贾在总结秦亡教训时说:“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
3、故也。”材料反映了秦亡的主要原因是()A.皇权专制B.赋役繁重C.焚书坑儒D.严刑峻法6.汉代的桑弘羊明确提出“富国何必用本农”“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的主张。在当时这一主张()A.动摇了汉代以农立国的思想B.为调控工商业奠定思想基础C.提高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D.使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7.自汉通西域,丝路兴起以来,丝绸之路地域的贸易路线有明确称谓的就有数十条,如草原丝绸之路、大丝路、青海路、西南夷道等。这可用于论证古代()A.丝路贸易的发展状况B.政府主导对外贸易C.西北边疆的民族交融D.国家疆域频繁变动8.某同学绘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
4、替示意图,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是()A.合久必分B.割据对峙C.走向统一D.民族交融9.司马睿(晋元帝)从南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A.外戚独揽国家大权B.门阀政治制约皇权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D.国家处于四分五裂10.宋书志序载:“自戎狄内侮,有晋东迁,中土遗氓,播徙江外百郡千城,流寓比室。人伫鸿雁之歌,士蓄怀本之念,莫不各树邦邑,思复旧井。”这主要是说()A.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内迁B.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南迁C.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北迁D.江南开发,经济逐步发展11.隋朝大运河
5、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大运河的直接作用是()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C.加速了两岸城市发展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12.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以文辞和经术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吏治铨选等重大问题。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儒家思想的地位巩固B.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C.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D.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13.下面是唐代税制及其相关特征描述。由此可见,唐代税制的调整,反映出()开始时间税制特征描述唐初期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唐中期两
6、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A.国有土地所有制的发展B.官府对农民人身控制有所放松C.国家赋税征收形式改变D.农民的赋税负担日益加重14.唐朝诗人元稹在一首诗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该诗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说明()A.唐人的生活已经胡化B.唐代社会生活开明、开放C.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D.唐代统治者有意“用夷变夏”15.唐朝时期,中国国力强盛,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交流频繁。下列属于唐朝对外交流的史实是()A.佛教传入B.玄奘西行C.道教兴起D.唐蕃和亲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5分。)16.(12
7、分)下图分别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朝的长城分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战国时期列国长城分布示意图秦长城示意图分别提取图中的长城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其展示的时代特征。17.(15分)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
8、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9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6分)18.(14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交融,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破了“与
9、中国壤断土隔”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疆域线,进入了与汉文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于是,胡文化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低势能文化与此反观照,汉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高势能文化,并充分展现出其优胜性胡汉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产生了胡汉文化质的不相容性文化冲突中的对立诸面不可避免地在文化冲突中潜下改变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结构,从对方吸收于己有用的文化质,从而在调整、适应的过程中趋于一体化。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材料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交融并不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
10、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交融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8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文化交融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3分)1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代的社会和文化吸收此前数百年间的历史遗产,能够兼容并包地摄取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尽管在宗教、艺术、器物等方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统编 高中历史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上册 第一 单元 综合测试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47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