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记承天夜游》课件(2)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记承天夜游》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记承天夜游》课件(2)(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苏轼(10371101): 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一个流传于四川眉山地带的美丽传说:由于苏轼汇聚了巴山蜀水间天地的灵气,因此他出生之后,眉山的草木都枯黄了,直到他去世后,这股子灵气才重返天地,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西南山水仍旧是那样美丽。,文艺全才 诗词文书画俱佳,乌台诗案,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激进的变法主张,自请外任,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职。1079年(元丰二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以苏轼在诗文中讥讽时政,毁谤朝廷的罪名逮捕了苏轼,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含冤103天后终被赦,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2、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照入,高兴的样子,想到,睡,共同,一起,散步,清澈透明,只,罢了,请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并赏析。,【分析】作者把月色比作“积水空明”,把竹柏倒影比作“藻荇交错”,以高度凝炼之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奇特的想象,新奇的比喻,【思考】 “念”了什么?为何“无与为乐者”? 为何舍近求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因何“亦未寝”? 苏轼与张怀民谈了些什么?为何发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沪教版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记承天 夜游 课件
文档标签
- 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部编版
-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0课故乡课件2
-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课致橡树课件2
-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有的人课件2
-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0课故乡课件3
-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孔乙己课件2
-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贤人的礼物课件2
-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风筝课件3
-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贤人的礼物课件3
-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风筝课件2
-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周庄水韵教学课件3
-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记承天夜游课件1
-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记承天夜游课件2
-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孔乙己课件3
-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有的人课件3
-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记承天夜游课件3
-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周庄水韵教学课件2
-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3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4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