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记承天夜游》课件(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记承天夜游》课件(4)(2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苏轼(10371101)字_,号_,_(朝代)四川眉山人,与其父_、其弟_,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子瞻,东坡居士,北宋,苏洵,苏辙,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 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 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 丰二年(1079年),因 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 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 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 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2、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苏轼,随笔式小品文,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承天寺甬道,承天寺庑廊,陀罗尼经幢(宋),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遂(su) 寝(qn) 藻(zo) 荇(xng)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感受下列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3、,翻译下列句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理解内容:,1、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景抒怀,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起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步(中庭),2、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本文中最传神的语句是哪几句?抄下来,说说你的理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句中无一个“月” 字,却无处不是写皎洁的月光。作者用 “积水空
4、明”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静谧之感。,用 “藻荇交横 ”四字,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这个世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无尘俗的胸襟。,3、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比喻,2018/10/30,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竹柏影,皎洁、空灵、清丽、淡雅,月光如水,体会情感:,1、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3、“闲人”指谁?为何自称“闲人”? “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欣然”
5、 “念无与为乐者” “遂”、“寻”“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欣喜之情 有点遗憾 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心有灵犀的喜悦 从容 闲适,“闲人”: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月色入户门庭冷落 念无与乐者交游之稀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明其闲,欣然 贬谪,表现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反差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你说出它的深刻含义? (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两层意思: 表现自我安闲自适的心境,透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讽刺那些追名逐利的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无法自拔,也无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找出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领悟文章主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要放宽心态,美景无处不在。,找出作者笔下的景物,体味作者寄托的情感。,月光思家乡 念亲朋邀志同道合友 享恬淡优美景竹柏 君子 高洁 坚强志趣高洁 笑对人生,王国维: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小结,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4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