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案(2023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1.2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案(2023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案(2023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区域认知:根据地理要素, 判读地球的圈层结构,并能够知道每个圈层的突出特点:综合思维:依据地震波的特点不同类型,分析地区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和结构特征;人地协调观:通过对地球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认识,梳理正确的人地观。【教学重点】地球内部和外部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教学难点】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和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软流层的位置及岩石圈的范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 以上我们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一颗非常普通而又特殊的星球,特殊之处在于地球在漫长的形成演化中形成了独特的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那么构成这种适合
2、地球人类生存环境的地球内部和外部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获得问题的答案。二、推进新课:地球的内部圈层师 地球的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如下问题:什么叫地震波?地震波一般有哪两种?各有什么特点?生 阅读教材后回答:地震发生时所产生的波动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遇到不同的介质,其传播速度就会发生变化。师补充 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出示“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并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
3、能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的构造呢?投影: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生 合作小组结合教材内容,讨论分析“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师 结合各小组回答情况精讲总结:(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透视”了地球内部的结构。(2)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3)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
4、是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来划分的。以上我们了解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那么,各圈层有何特点呢?板书:地球的内部圈层(一)地壳师 提问:什么叫地壳?地壳的厚度怎样?主要由什么组成?生 对照“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阅读教材,画出要点。师 利用地球仪和“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指出:地面以下,莫霍面
5、以上的一层很薄的固体外壳,叫做地壳。师 出示“地壳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在空间分布和厚度上各有何特点?生 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大洋地壳平均约5-10千米。师 你能用一句话总结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吗?生 (总结回答)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师 地壳主要是由90多种化学元素组成,这些化学元素组成了多样的矿物并最终形成了三大类岩石。那么,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有哪些?在地壳中的分布有何特点?生 阅读教材“组成地壳的元素”,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2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案2023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1.2 地球 结构 教案 2023 年高 地理 新教材 图版 必修 一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48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