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本节课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建立1厘米长度表象。通过体验认识动手操作应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知数学活动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性。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过程与方法在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统
2、一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教学所用的PPT课件,以及110的数字卡片。教学媒体选择PPT、图片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选出身高不同的两名同学来到讲台前,让同学们观察谁高、谁矮。师:高多少?矮多少?比画一下。你们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有的学生可能用手比画高多少或矮多少,也有的学生能说出具体高几厘米或矮几厘米,只要学生说的在合理范围内就行。师:“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的身高,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认识古代人们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师: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
3、的长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来看看古代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课件出示教科书P2例1的情境图)师:观察这些情境图,同学们能说一说图中的人们是如何测量物体长度的吗?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量石头的宽度,用拃量布的长度,用脚长量竹竿的长度。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1拃、1脚长等都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师:现在我们就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师:课桌的长是几拃?学生可能量出有4拃、5拃。师:老师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自由表达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
4、1拃的长度不同,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结果也就不同了。师: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自然不一致。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板书:长度单位)【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例1情境图中的素材,简单地介绍了长度单位产生的过程,又自然引出了操作活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充分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师: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步统一了长度单位,用一定的长度单位度量。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们自己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
5、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师: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们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0,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出示课件)师:有的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厘米【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自主观察为主,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适时予以全面、准确的概括,是探究式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有效结合。2.认识1厘米。(1)认识尺子上的1厘米。师:(出示课件)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 厘米 教案 人教版二 年级 数学 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49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