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从描述生活中熟悉事物的长度入手,进一步巩固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巩固对厘米和米的认识,能运用单位和数据相结合及参照物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估测物体长度的实际问题,会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积极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学习活动,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能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巩固对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过程与方法通过估测、比较,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测量物体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学会
2、借助参照物判断和估测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尺(厘米尺),米尺,学习单等。教学媒体选择PPT、图片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直观体验1.复习旧知识。师: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同学们能比画一下1厘米和1米分别有多长吗?学生根据前几节课学习的经验,很容易说出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双臂展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2.让学生课前完成学习单,导入新课。学习单问题: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厘米”?哪些地方用到了“米”?回答:师:看来大家前几节课都学得不错,那你们的学习单完成得怎么样呢?学生能在生活中找到很多用到了“厘米”和“米”的地方,例如:尺子的长度约是
3、15厘米,筷子的长度约是20厘米,门高约2米,跳绳长约2米师:厘米和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比画1厘米和1米的长度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课前让学生找生活中用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物体,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解决问题,建立表象1.明确问题。课件出示教科书P7例8。师:哪位同学知道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通过读课件上的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判断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设
4、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对“问题”概念还处于模糊阶段,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根据教科书编写的要求,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2.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师:你们认为旗杆高13厘米还是13米呢?你能用什么办法说服别人,让别人听懂你的意思?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预设1:排除法:学生可以通过用手比画1厘米、1拃长等,推断出旗杆的高度不是13厘米。预设2:估算法:学生利用自己的身高和旗杆的高度对比,学生身高1米多,估测旗杆的高度大概相当于10个小朋友的身高,大约是13米。预设3:借助参照物法:借助身边十几厘米高的物品来比较,看旗杆的高度是不是和学生手上用的铅笔、铅笔盒的长度差不多。比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 单元 解决问题 教案 人教版二 年级 数学 上册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49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