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名师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马光 名师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4 司马光【课前解析】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本课重点是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关注朗读与理解:教师应在朗读中,结合注释和生活经验,不断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达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停顿的目标。这样,朗读与理解双线并行,在朗读中帮助理解,在理解中促进朗读。关注文字与画面:文章虽短,但画面感十足,根据课后“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一要求,教师应抓住文中系列动词,聚焦每个画面,让学生看清、听清,把短小精悍的古文还原成一个生动
2、具体的白话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让人感觉如临其境,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人物的认识。关注汉字教学:这篇课文中的生字不算多,也并不算难,但是汉字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应该和谐地融入整个教学中,与教学相得益彰。教师应将汉字音、形、义的教学纳入整个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想象画面、体会情感。【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2.能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3、教学重点】1.能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教学难点】通过学法迁移,让学生能初步感悟小古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的不同。【教学策略】1.在字词教学方面,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重点强调、精讲点拨的策略。2.在文本阅读方面,教师通过资料助读、游戏激趣、文白对读、巧用插图、配乐朗诵、课外延伸等方式,让文言文以儿童化的形式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悦纳、悦读、悦享中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1)通过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2)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3)借助注释读文言文,能把文言文读通顺,注意字词间的停顿。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4、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2.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提出问题:谁来给这个小朋友打个招呼,看看谁能喊对他的名字?出示课件12.教师追问:他姓什么?预设1:他姓司,名马光。预设2:他姓司马。出示课件2教师追问:实际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复姓”?预设:诸葛、上官、欧阳、宇文、西门 3.教师过渡:中国姓氏有很多,有些是单姓,有些是复姓,课后可以去百家姓里找找看看还有哪些复姓。你了解司马光吗?预设1:我知道司马光是北宋人。预设2:我知道司马光
5、写了资治通鉴。预设3:我知道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预设4:不知道。 出示课件3教师介绍司马光,学生了解识记。(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司马光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可以让学生了解主人公,拉近学生与主人公之间的距离,激发阅读兴趣,还能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4.教师谈话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他小时候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出示课件4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多读几遍。出示课件5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2.教师引导:在初读课文的时候,你认识这些生字吗?出示课件6学生自由读,指名
6、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教师点拨:你是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的?预设1:“跌”让我想到“跌倒”这个词语,我用联系生活或者演一演的方法识记。预设2:我用查字典的方法识记“皆”,我还会组词:皆大欢喜、草木皆兵。别的学生补充:皆大欢喜、人尽皆知、比比皆是、草木皆兵、全民皆兵、举世皆知。 教师补充:司,甲骨文 =(卜,权杖)+(口,问审),表示问审、判案。 瞧,课文里还藏着两个多音字呢!出示课件7、8学生辨认记忆多音字不同的读音,含有不同的意思。(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识字,为文言文的朗读,扫清阅读障碍,为理解文言文做好充分的准备。)3.教师引导:现在大家来跟老师读一读课文,认真倾听,注意读出恰当
7、的停顿。学生跟读。教师鼓励:读的时候我们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设计意图: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比,在遣词句上的风格截然不同,能否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学生们首先遇到的难题。因此在让学生初读时,采用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带读学生跟读的方法降低断句难度和心理压力,并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味。)4.教师提出问题:这篇课文的语言与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呢?预设1:字少,精炼。预设2:有的地方不好读懂。出示课件9、10教师小结: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就是文言文的语言精练,简短。概括能力强,但不好懂。现代文长篇大论才能写出文章,一听就
8、懂。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教师过渡:文言文的语言精炼,内涵丰富,现在我们再细细品味。出示课件11学生默读,勾画。同桌交流。指名班上交流。教师点评:同学们善于思考,都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说得非常好!出示课件122.教师点拨:了解了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后,我们再来借助注释说说文中的人物都做了什么事?预设1: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预设2:有一个小孩儿掉到瓮里了。预设3:出示课件13教师引导:真有趣!用组词的方法就能理解文言文中的单字。出示课件14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评议。教师点评:这是故事的起因。板书:(起因:群儿戏,一儿跌入翁中)教师引导:你见过瓮吗?出示课件15预设:通过看图片学生意识到当时情况的
9、危机。教师引导:当时孩子们是怎么做的?根据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不懂的提出质疑。预设1:孩子们被吓慌,一团糟。预设2:有的孩子哭着回家叫大人去了。预设3:司马光没有走。出示课件16、17教师点评:想象孩子们当时的表情、心理、动作,进一步体会情况的危机。孩子们和司马光不同的表现就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是故事的经过。板书(经过 众弃去 光击瓮)教师引导:最后结果怎样呢?出示课件18教师相机板书:(结果 瓮破,儿得活。)教师小结:在注释和课文插图的帮助下,我们非常容易的知道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设计意图:根据注释尝试自读自悟,不懂的再提出质疑,以此培养学生探究和自学的能力,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10、,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注意字词间的停顿。学生齐读。出示课件19教师小结:大家非常的用心,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四、 观察交流,学写生字。教师过渡:你们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吗?请大家先读一读,再观察字形,给它们分类。出示课件20、21教师点拨:孩子们,你们是怎样来记住这些生字的呢?说说你的记忆方法。学生小组交流识记方法。一起分类。教师强调:请大家细心观察一下“庭”和“延”的区别。出示课件22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重点指导书写“登”。出示课件23教师点拨: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 “登”字,要特别注意什么地方?怎样把它写漂亮?。教师点评:同学们说得很到
11、位,既关注到了生字的结构、占格位置,又注意了关键笔画和易错笔画。1. 开火车读生字,并给字组词。2.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展示写的优秀的字,大家评议。(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适时点拨,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六、课堂小结。师生小结:这节课我们运用边读边思考的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祝贺你们掌握了学小古文的一些方法!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课后作业设计】1选择正确的读音,画“”。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 di)没(mi m)水中。众皆(ki ji)弃去,光持(ch c)石击瓮破之,水迸(
12、bn bn),儿得活。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1)群儿戏于庭。()(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3)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3.按故事发展顺序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有一回,他和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玩。(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别的孩子都慌了,跑去喊大人。( )掉进水瓮的小朋友得救了。( )司马光举起大石头,把水瓮砸破了。( )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水瓮里。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背诵课文。2.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教学过程】一、配乐朗诵,引入新课。1.播放古筝音乐,配乐朗读。教师激情导入:现在我们配上优美的音乐,一起来读读这
13、篇小古文,感受一下它的韵律美。出示课件24、25(1)配乐自由读。(2)配乐指名读。(3)配乐齐读。2.教师引导:现在大家试着填一填,背一背小古文。出示课件26、27预设1:多数学生背的流利。预设2:个别学生背的不熟。需要加强练习。教师引导: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指名朗读,课件配乐。教师评价:同学们朗读得非常好,吐字准确,清晰流畅,节奏分明,读出了对司马光的赞赏。(设计意图:文言文语言精练,充满韵味。通过各种富含趣味的朗读形式,让学生熟读背诵小古文。因此,通过配乐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简约美和韵律美。)二、内容回顾,交流收获教师
14、质疑: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课文中画出来。出示课件28学生边读边思考,从课文中找出依据,进行勾画。学生们各抒己见,班上交流勾画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进行比较,体会司马光的做法。出示课件29教师追问:司马光为什么这么做呢?学生们各抒己见,分析原因。出示课件30教师引导:结合生活,想象一下孩子们吓得跑走之后会做些什么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话练习。出示课件31教师点拨,在最危急的时刻,司马光能想出最简单的方法救小朋友。你觉得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预设1: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不慌张。预设2:司马光是一个善良果断的人。
15、预设3:司马光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出示课件32教师小结:通过对比,我们感受到了司马光的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三、借助注释,讲讲故事。教师过渡:刚才,我们讨论了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下面我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吧!讲故事要生动形象,只讲意思不免有些枯燥乏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既生动又形象呢?1.学生交流经验。2.教师提出建议:补充想象的内容。(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融入故事中。)有画面、有声音、有动作的故事会更生动形象。讲故事的时候要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出示课件33(3)学生在小组内试讲故事。(4)指名学生到讲台上讲故事。谁能借助注释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有
16、趣的小故事呢?教师点评:同学们故事讲得真精彩!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记住呢?出示课件34同学们齐读小故事。(设计意图:通过互动课堂环节,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文白对照,学生将凝练的文言还原成画面,辅以想象,再将画面转换成具体生动的故事,不但认识了一个机智的司马光,也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为背诵文言文做好了铺垫。)四、总结学法,尝试背诵教师点拨:学完本课后,你总结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出示课件35预设1:有不懂的地方要多借助注释来理解。预设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预设3:联系生活。预设:4:边读边思考。预设5:查找相关的资料书。预设6:表演动作帮助理解。出示课件36教师小结:好,大家非常的爱动脑筋,学
17、习古文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能帮助我们理解学好古文的方法就是适合你的最好的方法。教师引导:下面,就请同学们熟读成诵,背一背这篇文言文吧!你有背诵小古文的好办法吗?出示课件37同学们说出自己的建议,老师进行总结指导。出示课件38、39教师鼓励:这么聪颖机智、沉着冷静的孩子,你们喜欢吗?请大家看着提示自己练习背诵。比比看谁是记忆小神童。学生一齐背诵。教师小结:同学们很用心讲,背的非常快。五、拓展延伸,丰富阅读。教师引导: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善于思考,所以他后来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主持编纂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吗?请读读这篇有关司马光的故事吧!出示课件40、
18、41学生运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课外小古文,加深对司马光的了解。(设计意图:拓展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司马光,感受司马光善良、机智勇敢和热心助人的品质。)教师小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像司马光一样做一个遇事不慌、善于动脑、机智勇敢的人。六、板书设计。24.司马 光 起因 群儿戏,一儿跌入瓮中 众弃去 经过 机智 勇敢光击瓮 结果 瓮破,儿得活【课后反思】司马光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边读边思考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读的基础
19、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体会古文的韵味。运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就是带着问题来朗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初读再读细读美读熟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读写的过程,这节课体现了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虽然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才是最重要的。比如,在课前可先让学生搜索耳熟能详的小文言文,通过多次诵读帮助学生认识文言文,这样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就不会感觉太生涩了。【课后作业设计】一、 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解释句子的意思。1. 群儿戏于庭。戏:( ) 于:( ) 庭:( ) 译文: 2.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皆:( ) 光:( ) 迸:( ) 译文: 二、 司马光用什么办法救了小伙伴?用原文回答。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三、课文内容我知道。这篇文言文通过写 的故事,刻画了司马光 的形象和 的美好品质。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49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