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要问 名师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不懂就要问 名师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懂就要问 名师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3* 不懂就要问【课前解析】本课是本套教材编排的第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主动思考、提问和交流,充分发表个人见解。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运用学到的方法,交流有新鲜感的句子。关注题目:本课的题目是课文的高度概括,文章围绕“不懂就要问”展开了具体的描写。关注结构:课文结构清晰,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围绕“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个关键句,揭示了“不懂就要问”的道理,给学生以启发。 第一部分(1-3自然段):讲述了“问”的起因:少年孙中山不懂书中的意思,壮胆向先生提问,吓呆其他同学。 第二部分(4-7自然段):讲述了“问”的经过:先生检查完孙中山的背
2、诵后,向学生讲解这段话的意思。 第三部分(8-9自然段):讲述了“问”的结果:通过孙中山和同学之间的问答,表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态度。关注语言:文章语言平实,贴近学习生活。如“私塾”“戒尺”“挨打”,以及描写课堂上学生读书的词语,如“咿咿呀呀”“摇头晃脑”,几个词语学生可能感觉陌生,可适当补充时代背景予以理解。其中孙中山的话“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语言通俗,却又蕴含着道理,具有新鲜感。关注能力:1.简单表达对课文故事的看法,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我的能力;2.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学目标】 1.认识“诵、例”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圈”。2
3、.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3.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情的看法。4.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教学难点】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教学策略】指导学生结合语境学习生字新词,根据字义确定多音字读音。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特点,再进一步关注关键笔画,正确规范地写好汉字。词句理解方面,主要采用问题引导方式,少教多学,让学生自主探究,抓住“有趣的句子”,尝试找出句子的“新鲜感”!引导学生借助课前提示、课后泡泡,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自主默读、思考、提问,并积极与人
4、交流看法,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名人名言 引发兴趣课件出示11.教师新课导入:孔子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它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孙中山儿时“不知为不知”的小故事。课件出示2:展示孙中山人物介绍。2.教师过渡:同学们,看完孙中山的介绍,是不是感觉他很厉害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小时候的故事吧!课件出示33.板书并齐读课题:(3 不懂就要问)(设计意图:通过名人名言,吸引学生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想要了解孙中山儿时故事的兴趣,为
5、以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一遍。课件出示42.学习生字词。教师过渡: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字词识记得如何呢?来吧,牛刀小试一下。(1) 我会认 正字音:出示生字,自读两遍,再指名读。 辨字形:从字形上进行区分,比较记忆。课件出示5、6 组词语:开火车读词语。课件出示7多音字:背、圈。课件出示8、9连一连,解词语。课件出示10、11(设计意图:先潜移默化的解决新词问题,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扫清障碍。)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提出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懂就要问 名师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不懂 就要 名师 教案 统编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49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