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统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2《经济与社会》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23年统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2《经济与社会》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统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2《经济与社会》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2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必修2经济与社会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第一框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一)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生产资料所有制1.物质资料生产(1)地位: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构成要素:物质资料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3)各要素的地位: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2. 生产资料所有制(1) 地位: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2)作用:不同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同
2、一社会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3.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 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 地位和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 要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科学指引,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二)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1.组成成分: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1)国有经济含义: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
3、)的公有制形式。(2)集体经济含义: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3)混合所有制经济含义: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经济形式。(注意是公和非公的混合)2.为什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角度思考)(1)必要性即地位: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重要性即意义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是社会主义经济物质制度的基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公有制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
4、生产和经济发展进行宏现调控的根本制度基础,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生产决定分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不同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采取按劳分配制度,体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能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则。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
5、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注意:多种指的是公有和非公有共同发展,所以首先学习非公有,紧接着就要学多种所有)(一)非公有制经济1.组成成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港澳台投资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1)个体经济含义:是指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经济。(2)私营经济含义:是指
6、以生产资料私有和宿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私人成分。(3)外资经济含义:是指外国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境内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共同设立企业的外商投资部分。港澳台地区在内地(大陆)的投资参照外资。2.为什么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要性和重要性)(1)最根本的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不充分。(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社会主义经济特指公有制经济)(3)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
7、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统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现阶段,我们不能实行单一公有制,更不能搞私有化。2.为什么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形成各种所有制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二框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新时代坚持
8、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1.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1)从生产力的角度: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 做优 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2)从国有经济地位的角度: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经济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
9、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巧记指导:思考逻辑:国有经济的重要地位就是支配地位,如何增强支配地位,就要推进国有经济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哪些是这些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了解即可)识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进国有经济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3)从资本运行的角度: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
10、济,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1)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2)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二)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1.为什么?(1)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
11、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如何做?(1)国家角度:要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 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要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
12、社会氛围。(2)企业角度企业角度: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补充拓展:企业自身的经营措施: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的形象。(3)个人角度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坚持爱国敬业,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框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
13、中起决定作用(一)市场调节1.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1)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又是相对有限的。(2)在资源总量一定的前提下,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增加,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资源就会减少。(3)为了更好满足人类的多方面需要,社会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2.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1)计划经济体制: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改革开放以前)(2)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以后)3. 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1)在市
14、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2)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和调节着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补充:在市场中,商品价格与供给,需求之间一般存在以下关系商品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涨,企业增加产量,消费者减少需求;商品供求平衡。商品供过于求,商品价格下跌,企业减少产量,消费者增加需求;商品供求平衡。4.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1)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 ,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把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环节中去。(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合理配置(2)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
15、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优化配置结论: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所以要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过渡:但要使市场机制良好运行,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需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二)市场体系1.概念:(1)在我们的生活中,既有每天都要打交道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又有各种各样的生产要素市场,如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金融市场等。(2)基本要素:每类市场都是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素组成的。 这些市场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2.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原因:(1)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
16、作用的基础。(2)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3.建设什么样的市场体系?(目标)要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菅、公平竟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換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资源效率和公平性。4.怎样建设现代化市场体系?(措施) (1)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市场竞争制度:要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社会征信体系: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市场化退出机制:要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从而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2)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
17、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政府定价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补充:过渡:市场是有效的,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且存在固有的局限性。(三)市场缺陷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能由市场来调节,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也不能由市场来调节。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否则就不能保障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人民生活,严重影响社会安定。2.市场调节有局限性(1)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为了自身不正当利益和眼前利益,生产经营者可能
18、会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甚至可能会损害国家利益。(2)盲目性,由于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和及时掌握市场上所有的信息,因而其决策必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3)滞后性,由于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市场调节往往具有滞后性。3.市场调节失灵的危害单靠市场调节,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会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结论: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它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局限性。过渡:所以就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来弥补不足。第二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 地位
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 基本特征(1)重要特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2) 显著优势: 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3) 根本目标: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调动劳动者和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效
20、率提高,又能避免两极分化,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4)内在要求: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三) 科学的宏观调控(政府的经济职能之一)1. 地位: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2. 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控制。(主要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3.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 主要任务:保持经济总量平
21、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补充:经济总量平衡指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基本上保持平衡。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包括国内生产和进口)社会总需求是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实际形成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包括内需和外需,即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5.为什么要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科学的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自发性、盲目性、滞后
22、性等缺陷。6.最常用的经济手段:(1)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国家通过财政收入与支出政策,通进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按照政策力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政府可选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组合,实现宏观调控目标。补充:1.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比如税收、税率、国债、转移性支付等。要理解财政政策,需要理解财政政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
23、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增发国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2.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进行调节进而影响经济。比如:货币发行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贷款等。宽松的货币政策表现为降低存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逆回购等。3.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通过有价证券等的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与社会 2023 统编 高考 政治 一轮 复习 必修 经济 社会 知识点 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49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