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珠海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珠海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珠海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是如此。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
2、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孩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例如讲到诗时,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家的人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材料二“述”的内涵非常丰富。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
3、“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在中庸中,儒家德行“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那么“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了,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行。孔子践履“孝”这种德行的对象是天。论语八佾讲到,“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道德追寻的是天的使命。对于孔子而言,他的工作就是传天道,兴天道。在论语阳货中,孔子说他不想再说话,但是他的弟子子贡说:“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回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出两点:第一,
4、孔子述的是天道,天是最终的创造者;第二,孔子认为自己是天道的述者,子贡则将自己看作孔子思想的述者。孔子践履德行的活动表达了对天的“孝”,而子贡践履德行的活动则表达了对孔子的“孝”。因此,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儿子对父亲最大的孝是对父亲的志向、事业、梦想的继承、实现和发扬光大。同样孔子述天道也是对天的孝。对于孔子而言,他的智力活动是恢复天道,这就是对天尽孝。在孔子那里,“孝”的含义涉及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孔子不是唯一把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的人。孔子对“孝”的理解与柏拉图的早期对话游叙弗伦中对“孝”的定义殊途同归。苏格拉底的诘问对象游叙弗伦得出“孝”是公正的一部分
5、,“孝”是人类对上帝的侍奉。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哲学活动就是对神灵的侍奉,自己的问答法就是对神灵的侍奉。基于对上帝侍奉的论证,苏格拉底提供的答案就是进行哲学活动是对上帝真正的“孝”。对于哲学活动与孝的密切联系,亚里士多德也有所表述。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孝”要求更加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你的朋友。他认为“孝”的对象是真理,而不是上帝。践行“孝”这一德行活动是追求哲学的严肃义务,因为追寻哲学是为了探寻真理。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把哲学活动和“孝”联结起来,但是每个人对“孝”的理解不同,这也反映了他们研究哲学的方法不同。苏格拉底通过诘问的方式审查人的信念;亚里士多德更多的是通过对前人理
6、论的考察、批判发现真理;孔子则认为从事“孝”的活动就是对天道的传承。(摘编自余纪元著,金小燕、韩燕丽译“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材料三“述而不作”的信条影响深远,达两千年之久,成为风气。自孔子以后,儒家教育多遵从这一原则,以传授、注解经典为己任。要从事这一学问,必须熟记经文才能言而有据。因而,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孔子教育弟子是为了让他们从政,用子夏的话说是“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隋唐以后,科举盛行,官方明确规定了读书人的出路,只有为官一途。学校成为向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科举使用八股文体,专以四书五经命题,以儒家经典考学生,答案阐释以经典为准,不允许有超出范围的见解。可以说,孔子
7、“述而不作”的信条,使他在教学中有偏重继承、轻视创新的倾向;伦理关系与师生关系的结合,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使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减少或部分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兴趣。这使得传统教育以教师解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乏创新精神。(摘编自李杨“述而不作”与传统教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虽然说自己“述而不作”,但他在传述古代文化遗产时,也“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对传统的制度和观念进行解释时是从自己的道德观念来推导。B“述而不作”中的“述”内涵非常丰富,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循”,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一含义被“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含义取代。
8、C儒家经典著作中庸记载,“夫孝者善述人之事者也”,这里的“孝”表达了“孝”的德行。D“述而不作”的信条,后来成为儒家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这一传统一直影响到后来的科举考试。2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一名教育家,孔子认为自己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在解释时会给它们以新的解释。B孔子对“三年之丧”的解释是:孩子出生后的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故父母死后孩子应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以表感恩。C“孝”在儒家思想学说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孔子看来,“孝”不限于父母,还体现在对历史的传承和对文化传统的延续上。D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
9、德等人都将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因研究哲学的方法不同,所以对“孝”的理解也有差异。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上帝为每个人提供了选择的机会:或是拥有真理,或是得到安宁。你可以任选其一,但不能兼而有之。B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其精神命脉。C倘若没有天地,哪里会有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因此,敬天祈福正是对天地自然献上的一份崇高的敬意。D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对于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你是如何看待的?请
10、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珠海望远冯英子到珠海的第二天,珠海度假村的副董事长吴兆声先生在中餐部的楼上请我们吃晚饭。餐厅靠海那边,是一式的大玻璃窗,从窗中望出去,海上风光非常美丽,澳门历历在望,九洲港外的横州岛和细岗岛,也隐约可见。我忽然想到,这个楼才是地地道道的望海楼。从这个楼上望出去,极目千里,尽是南海风光。珠海市在珠江的出海口,与新会的座门为邻。厓门的山叫作厓山,1279年,宋元的最后一战,就发生在这里。那一年,宋将张世杰与元军主帅张弘范在此会战,不幸战败。宰相陆秀夫恐被俘受辱,负着小皇帝跳入海中,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11、这是赵宋历史上最悲惨的一页。想不到如此平静、如此美好的海域,当年曾经是决定两个朝代胜败的场所。在珠海几天,我几乎一直在思考着这段历史。从珠海的香洲区到拱北区,有一段路是沿海而筑,人少,路静,海浪拍击着堤岸,发出“哗哗”的声音。我几次徘徊在这条迷人的路上,有时站在海边的礁石上,一阵风浪,衣履尽湿,浑身感到凉意。想到杜牧那句“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诗,我也很想能够找一点儿沉沙的折戟,追思一下前朝的战争,为什么江山如此美丽,人民如此勤劳,有着200多年统治经验的赵宋,却敌不住新兴的政权?为什么甘为对方奔走的,有许多赵宋王朝的将军?这恐怕要从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谈起了。他惩于五代军人的拥兵自重,用此计消
12、除割据,集兵力于自己手中。赵宋以后,藩镇割据之局不再存在,大将奉命出征,回师部队上缴,兵不识将,将难拥兵,节度使之类不过是个空名罢了。从集权这点来看,自然不是坏事,可惜他忽略了另一个方面,就是只管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忽略了外部的敌人。中央虽然膨胀,四肢却相对萎缩,缺少了缓冲和中间地带,金兵一出,可以直捣东京,赵宋君臣,望风披靡,地称臣,以儿皇帝自保。元军来犯,他们也是打一仗、败一仗,逃到海边,终至灭亡。说得透彻一点儿,历史自有它发展的规律,非个人的主观意志可左右,座山的败亡,正是赵匡胤自己撒下的种子。当然,也有人看到了这个危机,文天祥就是其中之一,他任兵部尚书后,就主张“分境内为四镇,建都督统御于
13、其中数日齐备,有进而无退,日夜以图之”。可惜被认为是“迁阔”。一个人病入膏肓,却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良、平不能用,扁鹊、华佗也只能束手,赵宋之亡,不在于厓山之战,而在于自缚其手足。张弘范覆亡赵宋之后,在座山立过一块碑,大书“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来歌颂自己的功劳。这种如此高调的行为引起遗民以及后世的谩骂,人们纷纷对他进行谴责。有传闻说,后世有人在“镇国”前加了一个“宋”字,变成“宋镇国大将军灭宋于此”。所谓的“宋”将张弘范灭宋,其实是后人的一个美好愿望,但实际上张弘范没有当过一天宋臣。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张弘范孝忠元朝,无可非议。腐朽没落的王朝必然被新兴王朝替代,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解
14、放以后,原来刻有张弘范题字的石碑被航道部门炸毁,直到1964年秋,当地政府请田汉先生题写了“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13个行草大字,刻在近岸的奇石上,以纪念这悲壮的历史。珠海的风景实在很美,有海,有山,有湾,有滩,有四季常青之树、八节盛开之花,每一个宾馆、每一家酒店都是一个小小的花园,这么多小花园又组成了珠海的大花园,花团锦簇,光辉灿烂,而且古代建筑的巍峨同现代的富丽调和在一起,九洲城是天安门的缩影,珠海宾馆却是江南园林的再造。总的说来,它比深圳典雅,比厦门开阔,作为一个经济特区,也确实具有许多有利条件。我望着珠海新会间的海域,一直想着厓山之战的情景,但历史决不会重复,看来我倒是忧天的杞人
15、了。(有删改)文本二:小品文是很小的。人家或以为它太小了,只配供人消遣,不能载道。我则以为除供人消遣外,还须载道,其寿命才能长久。不过,道也有个分别,假如我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这所说倘真是道,也未免太艰深了。小品文所载之道,应该是众人应该明白而且都能明白之道理,那便有普及的价值了。世间不少长篇大论,因太长太大,只有以读文章为职业的人才有工夫去读它;又因其说理复杂曲折,也只有以读文章为职业的人才能读得懂,这便没有普及的价值。小品文短小,读来不甚费时,所述之理浅显,读来不甚难懂。有此两个长处,小品文可作普及文化与教育之良好工具。要小品文能载道,又要它能
16、普及,便须文章作得很好。就形式说,当为短小。短小之法,我也可以举一些,曰,不要导论,不要结论;反之,只要一个本论。近来常见三五百字之小品文,其开端便占一两百字,太不经济。小品文虽极短小,内部仍可以有严密的组织,仍可以有起承转合。一句抽象之道理,可以写三两句具体之说明,正面说了,还可以说反面。总而言之,小品虽经济然而是“文”章。(节选自周谷城泛说小品文)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前两段先叙述作者在珠海餐厅眺望大海,照应文章的题目,接着由珠海市引出厓门,又由厓门引出厓山,层次井然。B文章第三段接连两问,表达了作者对赵宋王朝灭亡的深深遗憾之情,这不仅引发了读
17、者的思考,也为后文的议论做了铺垫。C文中句子“中央虽然膨胀,四肢却相对萎缩”把道理说得形象因而容易理解;朝廷掌握军队,很有力量,边防军数量却极少。D文章写珠海的山、水、花、树,赞赏其新貌,强调了其作为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在文中暗示作者在想到元与宋的战争时,渴盼从水中捞一件当年的兵器以抒怀古之幽情。B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出他誓死不降的决心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C文本一“良、平不能用”意为宋朝统治者用不了西汉初年的张良、陈平这样的人才,只能从本朝发现和任用人才
18、。D周谷城在指出小品文就是文章时,特意把“文”字加了引号,是在强调小品文相比其他类文章更要有华美的文采。8文艺批评家全鸥说珠海望远是“触景生情,以古鉴今”,你对此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9根据文本二,我们应该主要从哪些角度对文本一进行赏析?请简要解说。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
19、自然而不敢为。(节选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文本二: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及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
20、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修
21、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B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C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D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又称道德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是道家思想的重
22、要来源。B守藏室之史,即藏室史,是管理周王朝图书的史官。“藏室”是藏书之所。C太傅,古代官职名,周代设置,有辅弼天子之任,三公之一;西汉时,太子的老师被称为太傅。D玄孙,指曾孙的儿子。老子的玄孙应是李宫的儿子,李宫的儿子应是李假的祖父。12下列对两则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指出了圣人遵从“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做法。如圣人以不欲为欲,以不学为学,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妄加干预。B有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C老子认为成大事者要善于抓苗头。因为他认为事物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短到长变化而来的,因此必须重视事物的苗头。D道学与儒学曾相互
23、贬斥。世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贬斥儒学,信奉儒学的贬斥老子学说。但信奉儒学的司马迁却能为老子写传,实属难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2)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14文本二中记载当时有三位可能是道家的老子,请从文中找出他们是谁?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遣悲怀三首(其三)元稹唐代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注:该组诗是诗人悼念亡妻韦氏所作,这是第三首。邓攸:西晋人。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珠海市 2022 2023 学年 上期 联考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0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