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单元教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单元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数据的集中趋势201.1平均数第1课时平均数(1)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难点对“权”的理解一、复习导入某校八年级共有4个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参考人数和成绩如下:班级1班2班3班4班参考人数40424532平均成绩80818279求该校八年级学生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下述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x(79808182)80.5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x1,x2,x3,xn,则有x,其中x叫做这n个数的平均数,读作“x拔”二、讲授新课问题: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
2、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表所示.应试者听说读写甲85788573乙73808283(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对于问题(1),根据平均数公式,甲的平均成绩为:80.25,乙的平均成绩为79.5.因为甲的平均成绩比乙高,所以应该录取甲对于问题(2),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这说明各项成绩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读
3、、写的成绩比听、说的成绩更加“重要”因此,甲的平均成绩为79.5,乙的平均成绩为80.4.因为乙的平均成绩比甲高,所以应该录取乙上述问题(1)是利用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平均成绩,其中的每个数据被认为同等重要而问题(2)是根据实际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赋予与其重要程度相应的比重,其中的2,1,3,4分别称为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权,相应的平均数79.5,80.4分别称为甲和乙的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一般地,若n个数x1,x2,xn的权分别是w1,w2,wn,则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三、例题讲解【例1】教材第112页例1【例2】为了鉴定某种灯泡的质量,对其中1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进行了测
4、量,结果如下表:(单位:小时)寿命450550600650700只数2010301525求这些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解:这些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为:x597.5(小时)四、巩固练习1在一个样本中,2出现了x1次,3出现了x2次,4出现了x3次,5出现了x4次,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_【答案】2某人打靶,有a次打中x环,b次打中y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_环【答案】五、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生1: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生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新教材注重学生在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平均数的本质内涵,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基于以上认识
5、,我在设计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它的价值第2课时平均数(2)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难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一、复习导入采用教材原有的引入问题,设计的几个问题如下:(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探究问题,依据统计表可以读出哪些信息?(2)这里的组中值指什么,它是怎样确定的?(3)第二组数据的频数5指什么呢?(4)如果每组数据在本组中分布较为均匀,每组数据
6、的平均值和组中值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1)主要是想引出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近似值的计算方法;(2)加深了对“权”的意义的理解:当利用组中值近似取代一组数据中的平均值时,频数恰好反映这组数据的轻重程度,即权;二、例题精讲【例2】某跳水队为了解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作了一次年龄调查,结果如下:13岁8人,14岁16人,15岁24人,16岁2人求这个跳水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结果取整数)解:这个跳水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x14(岁)【例3】某灯泡厂为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随机抽查了5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寿命如下表所示,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多少?使用寿命/x/h600x10001000x1400
7、1400x18001800x22002200x2600灯泡只数51012176分析:抽出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组成一个样本,可以利用样本的平均使用寿命来估计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解:根据表格,可以得出各小组的组中值,于是x1672,即样本平均数为1672.因此,可以估计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大约是1672 h.三、巩固练习某校为了了解学生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对学生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进行调查,下表是该校八年级某班50名学生某一天做数学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表.所用时间t(分钟)人数0t10410t20620t301430t401340t50950t604求:(1)第二组数据的组中值是多
8、少?(2)该班学生平均每天做数学作业所用的时间【答案】解:(1)15(2)该班学生平均每天做数学作业所用时间为x30.8(分钟)四、课堂小结1加权平均数的应用2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3学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可见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基于这一认识,这节课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入,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平均数的算法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1课时中位数和
9、众数(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一、复习导入前面已经和同学们研究了平均数这个数据代表它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和认识数据代表中的新成员中位数和众数,看看它们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又起到怎样的作用二、讲授新课下表是某公司员工月收入的资料.月收入/元45000180001000055005000340030001000人数111361111(1)计算这个公司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2)若用(1)算得的平均数反映公司全体员工月收入水平,你认为合适吗?师:同学们知道如何计算这个
10、公司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吗?生:根据加权平均数,可以求出这个公司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为:6276.师:很好!那么用第(1)问中算得的平均数来反映该公司全体员工的月收入水平,你认为合理吗?生:不合理因为在这25名员工中,仅有3名员工的收入在6276元以上,而另外22名员工的收入都在6276元以下因此,用月收入的平均数反映所有员工的月收入水平不合理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那么应该选择什么数据来反映该公司员工月收入的水平呢?这就要用到本节课要学习的中位数,利用中位数可以更好地反映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位于中间位置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1、;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利用中位数分析数据可以获得一些信息例如,上述问题中将公司25名员工月收入数据由小到大排列,得到的中位数为3400,这说明除去月收入为3400元的员工,一半员工收入高于3400元,另一半员工收入低于3400元【例1】教材第117页例4师:刚才我们学习中位数,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另一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当一组数据有较多的重复数据时,众数往往能更好地反映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例2】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各种尺码鞋的销售量如表所示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为这家鞋店提供进货建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单元教案 第二十 数据 分析 单元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0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