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粤教版三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2023年粤教版三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粤教版三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5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 一 )单元第( 1 )课教案课题身边的土壤科目科学执教者 教学目标1、认识土壤,知道身边哪些地方有土壤的存在。 2、会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地、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认识土壤的重要性,认识土壤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重点难点会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地、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认识土壤的重要性,认识土壤是一种重要的资,树立爱护土壤的意识。教具课件、土壤样本。教时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导入新课(一)出示情景林林去文文家玩:发现一盆生长旺盛的西红柿,林林也想亲手种植一盆这样的西红柿呢?文文和她的同学林林找到了西红柿种子、花盆、小铲子。(二)问题引导同学们你认为这样能不能种植西红柿了呢?二、讲授
2、新课(一)哪里有土壤1、土壤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出示土壤的图片2提问:从哪里可以找到土壤呢?3、引领学生交流展示:我们从哪里找到的土壤?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图片,帮助更多的学生认识土壤存在于很多地方。4、引领学生做好记录,填写相关的观察信息,出示信息卡片。(二)土壤资源1、老师介绍:土壤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在我们地球上有29%的是陆地,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2、土壤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土壤是植物生长必须的条件之一。(1)分别出示树林、谷稻的照片,提问:你发现了什么?(2)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你发现了什么?(土壤是我们食物来源的基础。)3、引导学生观察土壤。要求:在农田、花圃等
3、处采集一些土壤进行观察,了解土壤中有没有动植物的生活的痕迹。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及时给予评价。三、课堂小结1、通过野外观察和小组交流,我们知道了土壤存在于田野里、马路底下、房子底下、小河边等地方。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土壤是一种重要的资源。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不仅植物的生长在土壤中,还有很多的其它生物存在于土壤中。板书设计作业布置观察家周围的土壤,做好记录。第( 一 )单元第( 2 )课教案课题土壤的组成科目科学执教者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是由沙砾、小石子、空气、水、黏土等成分组成。2、知道土壤主要分为沙质土、壤土、黏质土三种类型。3、能积极动手参与土壤成分探索的试验。4、能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
4、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重点难点1、知道土壤是由沙砾、小石子、空气、水、黏土等成分组成。2、知道土壤主要分为沙质土、壤土、黏质土三种类型。教具课件、土壤样本、烧杯等实验器材教时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问题导入提出问题: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沃土,观察采集到的土壤你发现了什么?追问: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把它们分开?引入课题:土壤的组成。二、探究实验活动1 土壤的成分1、提出问题:你猜一猜土壤中有什么?土壤中到底有哪些成分呢?2、引领学生进行实验土壤的组成。(1)引导学生实验准备(2)引导学生做一做并回答问题:把小土块放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3)引导学生深入实验:将土
5、块充分搅动,然后静置一段时间,观察静置后的水杯中的情况水里有什么?温馨提示:搅拌要彻底;静置时间要长。观察时,杯子也应保持静置不动的状态。(4)引导学生第三步实验:另取个烧杯,放入一些土壤,盖上盖子, 将其放在阳光下晒一晒,能观察到什么现象?3、师生共同整理实验结论:土壤中主要由:沙砾、黏土、空气、水、小石子、腐殖质等物组成。(转折):同学们交流后发现采集到的土壤颜色是不同的,用手捏的感觉也不同,你观察到了吗?活动2 沙质土、壤土、黏质土1、出示图片科学认识:根据大小颗粒含量的不同,可以把土壤分成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三类。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方法引导:用手拈一拈,用手看一看3、整理归纳
6、三种土壤的特性(1)沙粒含量较多的是沙土(2)沙粒、粉粒、黏粒含量差不多的是壤土(3)黏粒含量较多的是黏土4、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能从哪里找到三种不同的土壤。三、小结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2、通过小实验我们知道了土壤主要包含沙砾、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空气等成分。3、通过对颗粒的观察,我们知道了土壤主要分为沙质土、壤土、黏质土三种。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描述三种土壤的特性。第( 一 )单元第( 3 )课教案课题土壤与植物科目科学执教者 教学目标1、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疏松程度。2、能准确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保水性的大小。3、能准确判断三种不同土壤适合生长的植物。重点难点1
7、、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疏松程度。2、能准确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保水性的大小。3、能根据土壤的特性,说出某种植物生长适合的土壤。教具相关图片资料、植物样本教时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图片中的花生生长的不同。提出问题:这种想象和土壤有关系吗?花生适合什么样的土壤呢?提示:有的同学见过花生长在黄河边的沙土地里。二、讲授新课活动1 哪种土壤更疏松1、科学介绍花生的生长习性(1)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2)花生开花后,根部长出的果针要深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2、提出问题:花生的生长好坏和土壤的是否松软有关系?花生生长的好坏到底与土壤的类型
8、有没有关系呢?3、引导学生进行小实验:验证三种土壤的疏松度(1)认识实验的物品。(2)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做一做,并及时进行纠正和辅导。温馨提示:杯中盛有的不同土壤的量应该一样多。在用木棒戳一戳土壤是注意使用量。(3)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并及时补充,完善知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4)土壤的疏松度和什么有关呢?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土壤颗粒的大小。(5)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沙质土壤颗粒间孔隙大,小孔隙少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活动2 植物生长与土壤的特性1、不同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它们在保水、透气、保肥等方面的特性也是不同的。土壤的保水性能一样吗?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比较沙质土、壤土、黏质土的保
9、水性。(1)引导学生熟悉实验的物品(2)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做一做(3)鼓励学生展示记录结果,总结实验的结论沙质土渗水快,保水性差;粘质土渗水慢,保水性好;壤土的渗水性与保水性居中;3、由此可见土壤对植物的生长十分关键,哪三种不同的土壤分别适合什么样的植物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归纳总结:沙土: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作物,适宜种植如薯类、花生、芝麻、西瓜、果树等作物。黏土:保水性好,需肥量大的作物,如水稻、小麦、高梁、玉米、豆类等。壤土:宜种各种作物,是理想的土壤质地。三、课堂小结1、通过小实验我们发现了沙质土壤疏松度最好,黏质土疏松度最差、壤土居中。2、通过查阅资料熟悉花生的习性,知
10、道花生适合生长在沙质土壤中。3、通过动手实验我们发现黏质土保水性能最好,沙质土最差,壤土居中。4、我们能通过土壤特性,知道适合哪些植物生长。板书设计土壤与植物沙质土渗水快,保水性差;粘质土渗水慢,保水性好;壤土的渗水性与保水性居中。作业布置描述三种土壤适合哪些植物生长。第( 一 )单元第( 4 )课教案课题百变的土壤科目科学执教者 教学目标1、对比三种土壤的特性,知道黏质土壤适合捏泥碗。2、知道我国很多的陶器、陶瓷是用土烧制的。3、知道土不仅能制作陶器,还可以做建筑材料。重点难点1、对比三种土壤的特性,知道黏质王壤适合捏泥碗2、知道我国很多的陶器、陶瓷是用土烧制的。3、能够通过对比,动手做一做
11、,知道黏质土是制作陶制品的最佳选择。教具课件及相关图片资料。教时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导入新课出示小场景:琳琳去参观博物馆发现了很多古时候的精美陶器。提问:这些精美的陶器,真是漂亮,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吗?(承接)泥土真的能做出很多的物品吗?二、讲授新课活动1 捏泥碗土是常见的天然材料,用途非常的广泛。人们常以土为原料制作器物,例如陶器、瓷器。引导学生说一说:你玩过土吗?怎样利用土制作我们想要的物品呢?2、引导学生探讨交流:你用什么土壤制作了玩具?哪一种类型的土壤最适合捏东西呢?3、引导学生操作小实验:捏泥碗(1)准备实验用品(2)出示步骤,引导学生做一做(3)引导学生做一做,小组内
12、交流(4)引导学生展示结果,及时纠正总结:我们发现黏质土黏性最好最适合捏泥碗,沙质土比较松散。温馨提示:捏完小碗后要洗手!4、提问:生活中你还用泥土捏过什么物品呢?5、出示图片,提问:你见过这种工艺吗?你参与过制作吗?6、引导学生欣赏陶瓷产品补充:从古到今,我国的陶器艺术不断的进步。7、引导学生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陶瓷产品在用。活动2 用土还能做什么1、除了陶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以土为原料制成的?2、展示实物,认识泥土的作用之大。(1)土胚房 (2)泥土制品砖瓦展示图片(3)提问:为什么我国很多地方禁止使用红砖做建筑材料?总结:红砖是指实心粘土砖,因其在生产过程中破坏耕地、浪费资源、污染
13、环境。国家为保护耕地及环境,推广新型的材料。三、课堂小结1、通过动手操作我们发现黏质土壤更适合捏泥碗。2、通过搜集资料我们发现很多的泥土制成的陶器和瓷器。3、通过搜集资料和观察我们知道了泥土不仅能制作陶瓷,还能做建筑房屋的材料,还可以制作泥塑雕像。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用泥土捏一个作品。第( 一 )单元第( 5 )课教案课题网上学习:土壤的颜色科目科学执教者 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课堂的学习活动,了解不同地区的土壤颜色。2、拍摄自己家乡土壤标本的照片,会把照片传到小学科学网络,与大家交流分享3、知道土壤颜色的不同与其组成成分的差异以及各成分含量的不同相关。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网络课堂的学习活动,了解
14、不同地区的土壤颜色。2、拍摄自己家乡土壤标本的照片,会把照片传到小学科学网络,与大家交流分享。难点:1、登录小学科学网,上传土壤照片,和其他地区的同学交流。2、知道土壤颜色的不同与其组成成分的差异以及各成分含量的不同相关。教具课件、相关图片资料教时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导入新课提问:你去过北京的中山公园吗?追问:说一说,你印象最深刻的,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景观?从学生印象深刻的社稷坛谈起:据说这些土壤是从各地搜集来的。追问:我国各地土壤颜色真的不同吗?(承接)我们自己通过搜集资料来完成我国不同颜色土壤的探究。二、讲授新课活动1 探究不同颜色土壤明确任务:引导学生小组内成员商讨明确分工(
15、1)采集本地土壤的标本,采用拍照的形式。(2)网络搜集我国各地不同地区的土壤标本。温馨提示:一定随时记录搜集信息:1、引导学生明确目的地,提出要求(1)选定观察地点(田野里、公园里等(2)注意:外出考察必须有老师或者家长的陪同,以防发生意外。(3)鼓励学生自己说一说需要用到哪些物品,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及时给与补充。2、开展野外考察,引领学生明确操作的顺序、(1)选定观察地点进行考察。(2)记录观察地点和土壤颜色等的3、开展网络调查的需要进行怎样的操作:(1)引导学生说一说需要用到什么工具(2)明确任务,并提示注意事项利用网络完成各种颜色土壤资料的搜集,一定要认真噢。分享交流:引导学生打开网页,
16、把观察记录和网上搜集的资料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整理归纳:1、引导学生整理并分析自己的资料及同学们分享的土壤资料,说一说有什么发现。2、引导学生分享交流所查阅的资料并进行及时的补充。3、引导学生汇总,五种土壤及所在的地区。4、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交流:为什么土壤呈现不同的颜色,你知道原因吗?归纳:土壤颜色的不同,土壤里腐殖质含量的多少和矿物质组成的不同,氧化铁是土壤矿物质中的调色高手,当它在土壤中的含量高时,土色发红,或者呈棕红色;土壤中含水分较多时颜色就会变深,含水较少时就会变浅。5、归纳解题:我国五色土的大致分布地区,和我国社稷坛的分布是一样。三、课堂小结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完成一个
17、实验要通过明确任务、搜集信息,分享交流、整理归纳等四大步。2、通过搜集土壤的信息,我们知道除了野外考察,还以从网上搜集资料。3、通过和其他人的分享交流我们归纳整理了我国的五色土的主要分布地区。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收集和整理各种颜色土壤。第( 二)单元第( 6 )课教案课题我们需要食物科目科学执教者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知道饺子的主要食材。2、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区分各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区分各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难点:理解和运用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和方法。教具课件、相关图片资料教时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情景导入出示图片谈话导入:你喜欢吃饺
18、子吗?小场景:琳琳说:我很喜欢吃饺子,妈妈说饺子的营养很丰富。追问:饺子有什么营养呢?你包过饺子吗?用什么食材呢?活动1 包饺子的食材1、出示图片提问:你知道你长身体需要什么基本条件吗?2、介绍饺子:饺子,是中国传统食物。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3、引导学生能够联想包饺子提出问题:(1)观察饺子的皮和馅,了解它们是哪些食物和原料制成的?(2)小组分工,做好记录。4、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5、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食物原料都含有什么营养成分呢?6、不同食物里的营养成分不一样。有的含有丰富的淀粉等糖类,有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维生素等。提出问题:请分析哪些食物含有这些营养成分呢?
19、7、展示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都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营养专家根据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了“平衡膳食宝塔”图,指导我们合理饮食,促进身体健康。活动2 哪种食物里含有淀粉1、淀粉是食物中一种常见的成分。引导学生说一说:科学认知:所谓淀粉类食物,主要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及根茎类蔬菜。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有大米、小麦、玉米等,根茎类蔬菜则包括土豆、薯类、山药等。此外,各种豆类和香蕉等含淀粉比较多的水果也包括在淀粉类食物中。2、引导学生进行小实验:小实验:怎样验证食物中含有淀粉?(1)我们需要准备实验的哪些物品呢?(2)引导学生做一做:将碘液滴在馒头
20、、米饭、苹果块上。(3)实验结论: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碘液可以测试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三、课堂小结1、通过学包饺子和观察饺子,我们知道了饺子需要的食物原料是面粉、水、肉类、蔬菜类等。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维生素等,我们还能简单区分哪些食物含有各种营养成分。3、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淀粉遇到碘液就会变成蓝紫色,知道碘液可以测试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和爸爸妈妈一起包一次饺子。第( 二 )单元第( 7 )课教案课题食物的消化科目科学执教者 教学目标1、说岀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淀粉通过唾液中的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2、简要描述人体用于摄取营养的器官名称
21、,指出这些器官的位置。3、掌握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重点难点1、简要描述人体用于摄取营养的器官名称,指出这些器官的位置。2、掌握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教具课件教时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情景引入小场景引入:俊俊和妈妈吃饭,问妈妈:为什么米饭越嚼越甜呢?妈妈说:米饭在口腔中咀嚼的过程中发生变化。提问:你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吗?二、讲授新课活动1 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1、我们一日三餐会吃进很多的食物,为身体提供能量。食物进入人体后,会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过程。经过消化,食物的营养物质才会被人体吸收。2、引导学生说一说:吃入食物后是怎样的一个过程。提问:食物在口腔中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粤教版 三年级 科学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0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