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字音正确的一项是()A.颠簸(b) 幡(fn)然悔悟襁(qing)褓 寒噤(jn)B.哺(b)育殒(yn)身不恤窒(zh)息跌宕(dng)C.罹(l)难一年半载(zi) 磐(bn)石颤(chn)抖D.婆娑(s)运筹帷幄(w)复辟(p)供(gng)给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孤苦伶仃众志成诚惦记寒喧B.横征暴敛同舟共济札记端详C.仁至义尽如履薄冰账簿豢养D.谆谆告诫披荆斩棘端倪淬炼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长江用甘甜的乳汁各族儿女。他不顾朋友的劝阻,走入钱
2、塘江观潮的禁区。浪头扑面而来,瞬间不见了他的身影。在创业中,下岗工人备尝,但大家齐心协力,逐步获得成功。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A.抚育径自艰苦遗迹B.哺育径自艰苦陈迹C.哺育径直坚苦陈迹D.抚育径直坚苦遗迹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令世人瞩目的“侵华日军细菌战赔偿诉讼”二审判决将于7月19日下达,浙江“声援团”一行32人将从萧山国际机场启程飞往东京。B.新组建的这支足球队训练抓得很紧,但上场对垒到底如何,我们只能侧目而视了。C.越来越多的低收入人口在家门口就业,既不用背井离乡,还能增收脱贫。D.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
3、们盖棺定论,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5.下列各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新闻也叫消息,是报纸上常用的体裁。它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等特点,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结语等部分组成。标题是新闻的主要内容,导语一般是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B.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最为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社论有三个要点:代表报社;评论对象是重大新闻事实和重大时政;目的是引导舆论。如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就是一篇社论。C.通讯是一种较为详细地报道客观事物或者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件或
4、问题的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例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就是一篇通讯。D.“四书”指论语孟子春秋大学四部作品,“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_,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两旁。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两旁。7.下列语句中加
5、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诗可以兴,可以观。兴:产生虑而后能得得:收获,心得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勤勉知至而后有定定:志向坚定不移C.居无求安居:居住的环境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一律,一概D.就有道而正焉正:匡正大学之道道:宗旨、原则8.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交:结交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誉:博取名誉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端:萌芽,发端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保:安定C.致知在格物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颜渊曰:“请问其目。” 目:纲目D.有是四端而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贼:偷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懂得9.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士
6、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蟹六跪而二螯B.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人之有是四端也C.非恶其声而然也若火之始然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人而不仁,如礼何定而后能静B.就有道而正焉金就砺则利C.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物有本末,事有先后D.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人之有是四端也二、文言文阅读。(10分)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
7、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载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适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
8、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选自吕氏春秋异宝)【注】机:吉凶之兆。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9、.为我死,王则封汝则:如果B.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知:巧诈C.见一丈人,刺小船刺:用篙撑D.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见识浅陋的人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以不受为宝”的一组是(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A.B.C.D.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B.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一打渔老人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帮助他渡
10、过了长江。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老人,老人不肯接受。C.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国农夫献上的宝玉;贤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D.本文以历史事实、生活实例等为论据,夹叙夹议,从正反两面论证了“所宝者异”的道理。14.孙叔敖之智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三、名著阅读。(20分)15.对下列句中词语的注音及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愠:wn,恼怒、怨恨。B.其为人也孝弟弟:t同“悌”,尊敬兄长。C.巧言令色,鲜矣仁鲜:xin,少。D.吾日三省吾身省:xn,观察。16.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讷:语言迟钝B.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孤:孤单孤
11、立C.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迷惘D.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方:方式方法17.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蔽:概括B.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患:忧虑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齐:约束D.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逮:抓捕18.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真不知道他能做什么。B.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参啊,我对道的追求一直没改变啊。C.以约失之者,鲜矣!因为对自己节制、约束而犯过失的人是很少见的。D.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像个器皿一样作用仅仅限于一个方面。19.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
12、的一项是()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A.曾子说:当政者要是能够谨慎地对待事情最终的结果,又能追念远代祖先,那么百姓的道德就会归于醇厚了。B.曾子说:当政者要是能够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又能追念远方的人们,那么百姓的道德就会归于醇厚了。C.曾子说:当政者要是能够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又能追念远代祖先,那么百姓的道德就会归于醇厚了。D.曾子说:当政者要是能够谨慎地对待事情的结果,又能够追回来远方的人们,那么百姓的道德就会值得称赞了。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1】也。贫与残,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
13、之间违仁,造次【2】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注释:【1】处:处在、居处。【2】造次:仓促之间。20.“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本句中的“其道”指什么?全段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21.“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得之”应改为“去之”;也有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2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向贾雨村演说宁荣两府,说道: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
14、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1)下列哪位人物不属于这里说的“安富尊荣者”( )A.贾敬B.贾赦C.贾政D.贾珍(2)小说的后续情节中有哪些属于冷子兴所说的“大事”?结合原著,请举两例说明。四、默写。(10分)23.根据原文填空。(1)无衣中描写战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_,_。”(2)江城子中“_”一句道出词人对亡妻阴阳两隔、再无聚首之日的哀痛和慨叹,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感情基调。(3)将进酒中,诗人以黄河之水开篇,气势磅礴,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_,_
15、。”(4)将进酒中,由悲而乐,表面上宣扬及时行乐,实为宣泄愤激之情,暂时沉醉酒乡的诗句是:“_,_。”(5)春江花月夜中写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_?_?”(6)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落月西斜、海雾涌起,回家的道路无限遥远的句是:“_,_。”(7)十二章中,反映了孔子主张的“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8)在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的句子是:“_,_。”(9)在十二章中,孔子这样解释“恕”:“_,_。”(10)在十二章中,孔子所说的“_,_”两句,就是现在所提倡的要
16、向先进典型学习,加强自身修养,而对于反面典型要对照反省,引以为戒。五、现代文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木车的激情张炜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
17、一生。他就是我们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的木车声中,听到“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不知疲倦。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
18、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 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的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 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和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人类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撒到西方的长卷。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辉。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的确是由车轮和双足镌刻在大地上的。
19、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渗透和感染。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给这样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选择,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原来只有激情,只有他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才可
20、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这个宇宙。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它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 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也许当我们现代人懂
21、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改)2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用大量篇幅描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看似闲笔,实则是为了突出孔子及其弟子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的激情。B.文章以“木车的激情”为题,赋予木车以深刻的内涵,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大胆展开想象,形象而 全面地表现了孔子不懈求索的一生。C.孔子乘坐的木车穿越十万大山,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它深深的辙印诠释了“诗”与“政治”合二为一的真谛。D.在作者看来,孔子是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集中表现为承载渊博思想的论语和颠簸却不断前行的木车。25.阅读全文,解释划线句子“那个颠簸的木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北京市 顺义区 10 月月 语文试卷 答案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0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