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广东(2021年-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的的文化经济(含答案解析)
《三年广东(2021年-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的的文化经济(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广东(2021年-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的的文化经济(含答案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三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的的文化经济一选择题(共6小题)1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2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
2、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4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5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
3、。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6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二材料题(共4小题)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角度内涵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
4、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多民族的交融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来看就是多民族不断交融、共同创造的历史。外来文明的吸收中华文明不断与域外异质文明接触,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雅与俗的互动中华文明就是由雅化俗、由俗化雅,在雅与俗的互相转化中得以发展。以复古为革新中华文明实现变革的一种常见方式是以复古为革新,即借复古之名行革新之实。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中华古代文明史进行分期,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8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
5、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河间献王好儒学,从民间收集经过秦火保留下来的尚书礼记等古文先秦旧书,经考辨将正本献给朝廷。汉书评价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作注解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淮南王亦好书,但“所招致率多浮辩”,故颜师古说他“言无实用耳”。摘编自汉书等材料二清代学者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自遁于虚而争是非于不可究诘之境”,而清儒“束身修行,好古敏求,不立门户,不涉二氏(即佛、道),似有合于实事求是之教”。阮元进一步评论道,“实者,实事也。圣贤讲学,不在空言,实而已矣”。近人梁启超也认为清儒“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颇饶有科学的
6、精神”。梁启超笔下的科学精神,是指“善怀疑,善寻间,不肯妄徇古人之成说与一已之臆见,而必力求真是真非之所存”等。摘编自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等(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广开献书之路”的背景,并简析河间献王被评价为“实事求是”的原因。(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的原因,并指出梁启超所述“实事求是”的新内涵。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徐渭(15211593),字文长,浙江绍兴人,曾师从王阳明门徒季本,研习王阳明的学说。徐渭一生科场不顺,贫困潦倒,但诗文书画皆精。他的画广泛吸收宋、元以来诸家技法,但不受其束缚,处处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宣泄
7、与个性追求,在晚明画坛独树一帜。他开创的大写意手法,对后世写意画影响很大。徐渭还是公认的南杂剧代表作家,创作的四声猿等代表了明代杂剧的最高水平。当时,北曲、南戏并存。他认为北曲多为“马上之音”“杀伐之声”;对南戏则赞誉颇多,认为尽管多为市井之声,却“句句都是本色语”。对于南戏中的昆山腔,他认为“听之最足荡人”。他的称扬有助于昆山腔在大江南北的传播。在明代后期兴起的市民文学艺术中,徐渭以强调“本色”和追求“自然”的鲜明特点而留名史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简述徐渭在文学艺术上能够取得成就的社会条件。(2)概述徐渭在文学艺术史上的贡献。10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
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表 明代财政收入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1430397920.594.17388.932.91552265913.332.02414.4243.31621278012.920.68.1755.2摘明实录材料二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须繁。摘醒世姻缘传等材料三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
9、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参考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1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科举制【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科举制和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考
10、生可结合材料“庶民袖小衣短”“生员袖大衣长”进行分析。【解答】依据材料可知,明朝庶民、生员的服饰形制、长短、颜色都有相应的规定,而且含有“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说明儒家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仅仅涉及庶民、生员的服饰在形制、长短、颜色等方面的差异,无法体现科举制对社会流动的限制,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涉及庶民、生员的服饰在形制、长短、颜色等方面的差异,并没有涉及社会等级结构的固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现象不是市民文化的体现,故D项错误。故选:A。2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
11、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据本题材料“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统治者难以剥削到很多东西。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因暴政而亡的教训。西汉初期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的田宅;下令释放因饥饿自卖为奴婢的人为平民;田租定为十五税一,材料中陆贾无为胜有为的思想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
12、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法家思想,排除B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在汉武帝时期,不是西汉初期,排除C项;材料并未对西汉初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进行论述,排除D项。故选:A。3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考点】宋明理学【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明理学,要求学生结合宋明理学建立的背景来分析。【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魏晋以来佛道的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而材料“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体
13、现的是儒家教化受到佛道的冲击,材料“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则更明确指出儒家和佛道的理想和追求是根本不同的,因此二者均主张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对法家的运用,排除A项;材料重点是复兴儒学而非重建学风,而且“立足考据”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佛道对儒学的冲击,并没有体现儒学对佛道思想的吸收,排除D项。故选:C。4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
14、中后期()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考点】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据材料可知,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记载了缙绅马少卿同意了浙江商人蒋生与女儿的婚事,并且认为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基于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原理,可知,小说中马少卿在女儿婚姻问题上不在乎蒋生商人的身份,同时认为“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这一行为折射出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据所学,封建社会纲常礼教束缚未被打破,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开始于
15、鸦片战争时期,题干涉及时间是明代,时间不相符,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5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考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
16、征来分析。【解答】根据材料“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可知,江西、浙江产品要到广州再进行出口,而广州为了对外贸易也专门烧制贸易瓷,为了使产品在欧洲畅销,还专门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以上均体现了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A项正确;根据材料并不能看出其产品出自官营还是民营,排除B项;广州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其目的是使产品适应欧洲人的审美,促进其产品在欧洲畅销,并不是中国欢迎西方艺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政府对农业、商业态度的变化,而且“明显削弱”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
17、查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6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考点】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解答】由材料可知,元政府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加深了对农民的剥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木棉种植业的发展,这不利
18、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故B正确;区域经济的不均衡材料未体现,故A错误;政府对棉农征收重税,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不利于私营棉纺织业的发展,故C错误;财政管理权材料未体现,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材料题(共4小题)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角度内涵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多民族的交融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来看就是多民族不断交融、共同创造的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 广东 2021 2023 高考 历史 分类 汇编 古代 中国 文化 经济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0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