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广东省深圳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深圳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 据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中,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别。其中一组有七个墓,随葬品比较丰富,最多的达77件,最少的也有19件,都包括陶器、玉石器、猪头等;另一组只有四个墓,随葬品很贫乏,总共只有17件,为陶器、纺轮、獐牙等。由此可知,当时社会( )A. 手工技艺高超B. 文化礼制产生C. 经济发展繁荣D. 阶级分化明显2. 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领主强迫庶民和奴隶集体耕种,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材料所描述的土地制度( )A. 出现于铁器广泛
2、使用后B. 实质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C. 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转型D. 造成了分封制的最终瓦解3. 观察下图。图中现象有助于 A. 加速西周灭亡B. 增强秦国实力C. 延缓统一进程D. 促进民族交融4. 被尊为中国改革史上第一位伟大“度术师”的商鞅,为本归蜜夷之列的弱秦“拓霸国之规模,立统一之基础”。在其改革中,直接损害了旧贵族利益的措施是( )A. 重农抑商B. 奖励军功C. 什伍连坐D. 推行县制5. 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篱草,草上之风必偃”,他认为只有统治集团的贤明,才能够实施“爱民,惠民”“使民于义”,若实行暴政,必然会导致天下大风,最终丧失政权。这体观了孔子( )A. “有教无类”
3、的教育思想B. “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C. “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D.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6. 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记载,隐瞒不报仓库粮草的或隐匿田赋的,要处以盗窃罪。如主管官吏不加惩治或知情不报,则与罪犯同罪。上述规定的目的是A. 崇尚法律权威B. 保护国家财产C. 严格控制民众D. 规范官吏从政7.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秦末农民起义( )A. 以六国贵族为主力B. 反对实施郡县制C. 起因于官吏的贪腐D. 得到了广泛响应8. 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
4、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出现主要得益于( )A. 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B. 中国丝织品在欧洲备受推崇C. 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D.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9. 东汉光武帝时期,三公高高在上,享受一万石的俸禄,却没有实权。尚书台长官尚书令掌管朝廷大权,却没有三公的地位,俸禄只有一千石。东汉前期这一局面反映出( )A. 中央决策机构日益臃肿B. 君主的权力得到了加强C. 外戚专权受到一定遏制D. 贵族等级体系日趋严格10. 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对下列著作评价正确的一项是选项史实评价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黄
5、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汉书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神农本草经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A B. C. D. 11. 东汉末年至魏晋之际,关中、中原两大经济区的人口急剧减少,北方士民纷纷背井离乡,举家南迁。此后南方许多荒原变成肥田沃野,荆扬的洞庭、鄱阳、太湖流域成了谷仓地带,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三熟之稻”。这说明当时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造成了南方人多地少的矛盾B. 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C. 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D. 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12. 下面三幅图片能够反映的主题是A. 政治中心的逐渐南移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 少数民族的不断汉化D. 统一国家建立与
6、发展13. 下面是某一时期的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下列同这一时期的西域有关的是A. 西域都护府B. 张骞出使西域C. 安西都护府D. 吐蕃与唐会盟14. 唐开元以后,边疆的募兵队伍渐增,但中央的军队却没有在质量上和数量上有所变通。据统计,当时藩镇驻军再加上其它边地兵力达49万,而京师和内地兵力总共才8万,不到边镇的1/6。这一状况A. 直接导致唐王朝的灭亡B. 表明唐朝军事实力强盛C. 为藩镇割据埋下了祸根D. 说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15. 下面两幅图展示了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有入仕方式记载的全部 1561 人中,“科举入仕”比重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科举制唐代后期 ( )A.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7、B.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C. 客观公正地选拔人才D. 扭转了传统门第观念16. 中书门下两省虽相互制衡,却往往意见相左,互相推诿。于是产生了中书与门下长官共同议事的制度和机构,即“政事堂”。政事堂初设,仅仅是宰相集体议事的一个场所,而后逐渐成为唐王朝最高决策机关。据此可知,政事堂的发展有利于A. 提高行政效率B. 避免出现决策失误C. 分割宰相权力D. 体现近代民主议政17. 公元204年,政府规定按百姓每亩田地向国家缴粟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其他税收项目一律罢止,废除了之前按人头征收的算赋、口赋的赋税制度。这一赋税制度A. 得益于秦国的商鞅变法B. 受西汉休养生息政策影响C. 是魏晋时
8、期的租调制D. 实行一年分夏秋两季纳税18. 唐朝统治者以儒治外,以佛治内,并且尊崇道教。这反映了当时A. 佛教已开始传入中国B. 儒家思想受到冲击C. 儒本道末的指导思想D. 儒释道思想的融合19. 下图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她姿态优美,手势纤巧,混合了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真实地表现了人体美。由此可知,敦煌壁画A. 兼收并蓄B. 注重写实C. 技艺精湛D. 规模巨大20. 唐朝时期,国子监招收了大量新罗、日本的留学生,唐政府不仅允许这些留学生参加科举考试,还对其学习时间予以宽限,如监生九年不能毕业者,要追解,其学籍,新罗、日本留学生可分别延长至十年和二十年。这反
9、映了唐朝( )A. 政府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B. 处于世界文明的中心C. 科举考试并没有身份限制D. 对外交流的开放包容21. 曾经作为地方军政最高长官的“节度使”,在北宋时期被广泛赐予朝廷重臣、致仕元老、为国捐躯的大将功臣及少数民族首领等,这些节度使职衔的授予,大多作为一种荣誉,以示表彰和激励。北宋政府的这一举措( )A.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B. 是“崇文抑武”政策的体现C. 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形成D. 导致宋代“冗官”现象加剧22. 王安石认为财政困难的症结不在于官吏之多和傣禄之厚,理财应“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以此为指导,他在改革中A. 大幅缩减官员俸禄B. 集
10、中力量整顿吏治C. 拨款从事商业经营D. 废除原有的募兵制23. 绍兴和议后,宋高宗不仅没有趁境内经济恢复,储备战略物资,厉兵袜马,寻找时机收复故地,反而发出“忧内之心,不减于外”感慨,并将名将刘锜、李显忠等闲置多年,以致世人不再崇尚军功,良家子弟耻于入伍。这反映了当时( )A. 统治集团内部的保守与不思进取B. 已与金国实现全面和平C. 地方势力割据的问题已日益凸显D. 君主权力得到空前强化24. 辽史.百官志一中有“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据此可知,辽朝设置南北面官A. 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B. 说明汉族与少数民
11、族矛盾尖锐C. 加速辽朝的封建化进程D. 维护了本民族落后的社会制度25. 元朝建立后,进入中原的回回人开始大量做官或经商,他们的活动范围北至和林、上都,南及云贵,东达江浙,西抵甘陕,其后裔也在大江南北不断繁衍开来,因此有“回回人遍天下”之说。这一现象( )A. 加剧了当时的民族矛盾B. 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相互交融C. 推动了各地的经济发展D. 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强化26. 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货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据此可知当时A. 瓷器成为对外贸易的指定
12、商品B. 沿海瓷业发展远远超过内陆地区C. 瓷器的销量深受造船技术影响D. 海外贸易推动制瓷业的迅速发展27. 下表为宋代苏州、镇江户口数的变化情况,这可用于研究宋代时间苏州镇江宋太祖建隆年间27 889 户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35 196 户26 547 户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66 139 户33 000 户宋神宗元丰初年173 969 户54 798 户宋徽宗崇宁年间152 821 户63 657 户宋孝宗淳熙年间173 000 户63 940 户A. 地方治理的增强B. 国家财政的改革C. 江南经济的开发D. 经济结构的变化28. 朱熹认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是创造万物的根本,“理
13、”是第一性的;“气”是创造万物的材料,它是受“理”支配的,所以“气”是第二性的。这一主张反映出朱熹的哲学体系属于A. 主观唯心主义B. 客观唯心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历史唯物主义29. 有学者说:“承接两宋的元杂剧,演出的场所往往在市井坊间,演出的人员是歌妓戏子,内容方面更多地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甚至在一些元杂剧作品中,下层人物甚至成为主角。”据此可知,作者强调元杂剧A. 注重演绎、重现历史故事B. 具有伦理教化的功能C. 呈现世俗化、娱乐化趋势D. 达到古代戏曲的高峰30. 这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全国性农书,内容兼顾到黄河流域旱地农业和江南水田农业生产技术,在中国传统农具的发展史上具
14、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它是A. 齐民要术B. 梦溪笔谈C. 授时历D. 农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周时期,由于是以周王朝为核心的部族联盟灭掉了商朝,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由此形成了以“封邦建国,屏藩周室”为核心的分封思想。全国各地被成百上千个邦国所分割,他们虽然名义上有一个共主周天子,可在邦国之内却独立行使统治权,兵役、劳役等事项周天子无权过问。而秦末汉初之时形成的新型分封思想,则是主张分封制、郡县制并存的一种政权构建方式。分封的诸侯国不再像西周的邦国那样保持行政上的独立完整性,总是或多或少地要受中央
15、政权的干预与制约。此外,新型分封思想主张下的诸侯分封仅限于同姓子弟,而西周时期旧的分封思想则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功臣、先代贵族后裔。几十年后,“七国之乱”爆发,分封的诸侯国由此经历了大的转变。摘编自刘文超试论秦末汉初的新型分封思想材料二 史记秦本纪中曰: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为始皇帝。,其国家的形态结构与夏商西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诸侯,建立起单一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地方行政体制,这是一种中央二郡县,一元化的行政体制。全国境内的多民族,被纳入郡县这样的行政管辖范围之内,由行政管理所带来的政治上的统合可打散乃至融化族群上的差异。郡县控制了地方,有利于集权
16、和统一。摘编自王震中“大一统”思想的由来与演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的分封制与汉初的封国制有何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郡县制的特点及其影响。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代的租庸调制直接继承于隋代的赋役制度,然而就其渊源来说却是对魏晋以来赋税制度的总结。在西晋至唐的赋役制度变迁中,调的征收由计户评资征收演变为计丁征收,租的征收由计亩征收演变成计丁征收,至唐初租庸调都统一于计丁征收,既易于实施又兼顾了公平,可以持续稳定的为政府提供财政收入。摘编自王政、李金兰论唐代租庸调制度优势之形成材料二 随着大批农民或因逃避租庸调而成为流民,或因为躲避兵役而逃之,使得
17、唐政府所掌握的人口越来越少,赋税来源逐渐枯竭。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平定叛乱并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唐政府新增加了很多新的税收项目,从而形成了科敛之名凡数百,的混乱局面。到了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宰相杨炎将此前的租庸和名目繁多的杂税合并为地税和户税,地税是履亩征税,户税是按户等高低征收绢帛和钱,分夏秋两次征税,此为两税法。摘编自李军从租庸调到两税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租庸调制实施的基础及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实行两税法的原因,并指出两税法与租庸调相比的新变化。广东省深圳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18、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 据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中,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别。其中一组有七个墓,随葬品比较丰富,最多的达77件,最少的也有19件,都包括陶器、玉石器、猪头等;另一组只有四个墓,随葬品很贫乏,总共只有17件,为陶器、纺轮、獐牙等。由此可知,当时社会( )A. 手工技艺高超B. 文化礼制产生C. 经济发展繁荣D. 阶级分化明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大汶口考古发现中墓葬差别巨大,可见阶级分化明显,D项正确;材料虽然设计手工业,但不能得出手工技艺高超,排除A项;材料与礼制无关,排除B项;材料可以看出经济发展,但发展程度得不出,排除C项。故选D项。2. 西
19、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领主强迫庶民和奴隶集体耕种,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材料所描述的土地制度( )A. 出现于铁器广泛使用后B. 实质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C. 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转型D. 造成了分封制的最终瓦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西周时期”、“把土地分隔成方块,领主强迫庶民和奴隶集体耕种,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可知这是对井田制的描述,井田制实质上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B项正确;井田制出现于铁器广泛使用之前,没有推动当时的社会转型,不是造成分封制最终瓦解的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3. 观察下图。图中现象有助于 A. 加速西周灭亡B. 增强秦国实力C. 延缓
20、统一进程D. 促进民族交融【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可知,诸夏国家与诸夏国家的战争占比超过了一半,其次是诸夏国家与夷狄国家之间的战争,再次是夷狄国家与夷狄国家之间的战争,这些战争虽造成了社会动荡,但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的迁徙和接触,这有助于中原华夏民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故选D项;春秋战国属于东周时期,A项错误;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实力,但B项从图中体现不出,排除;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客观上有利于加快统一进程,故C项错误。4. 被尊为中国改革史上第一位伟大“度术师”的商鞅,为本归蜜夷之列的弱秦“拓霸国之规模,立统一之基础”。在其改革中,直接损害了旧贵族利益的措施是( )A. 重农抑商B
21、. 奖励军功C. 什伍连坐D. 推行县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的问题是“直接”削弱旧贵族的措施,结合所学,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废除了世卿世禄制,直接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B项正确;重农抑商,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进而瓦解了贵族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制,互相纠察告发,有利于控制百姓,排除C项;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排除D项。故选B项。5. 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篱草,草上之风必偃”,他认为只有统治集团的贤明,才能够实施“爱民,惠民”“使民于义”,若实行暴政,必然会导致天下大风,最终丧失政权。这体观了孔子( )A. “有教无类”的教育思
22、想B. “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C. “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D.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只有统治集团的贤明,才能够实施爱民,惠民使民于义,若实行暴政,必然会导致天下大风,最终丧失政权”可知孔子主张为政以德,C项正确;有教无类思想指的是教育公平,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张以德治国,与尊卑关系无关,排除B项;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6. 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记载,隐瞒不报仓库粮草的或隐匿田赋的,要处以盗窃罪。如主管官吏不加惩治或知情不报,则与罪犯同罪。上述规定的目的是A. 崇尚法律权威B. 保护国家财产C. 严格控制民众D. 规范官吏从政【答案
23、】D【解析】【详解】材料“隐瞒不报仓库粮草的或隐匿田赋的,要处以盗窃罪”“如主管官吏不加惩治或知情不报,则与罪犯同罪”体现的是对官员执政行为的规范,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崇尚法律权威,材料中的规定目的也不是保护国家财产、严格控制民众,排除ABC项。故选D项。7.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秦末农民起义( )A. 以六国贵族为主力B. 反对实施郡县制C. 起因于官吏的贪腐D. 得到了广泛响应【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可知,秦末农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深圳市 联盟 2022 2023 学年 高一上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1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