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318公共政策密训高频考点汇总
《自考00318公共政策密训高频考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0318公共政策密训高频考点汇总(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极高频知识点1.“政策分析 ”由美国林德布洛姆于 1956 年出版的政策分析一书中首先提出的。2.在公共组织中,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线性结构:上下界限分明,隶属关系严格。矩阵结构:(1)上层决策具有经常性和主导性;(2)其他上层负责某一专项问题的决策。线性一参谋结构:(1)某一上层是下层决策者直接的、必须服从的上级;(2)其他上层的决 策对仅起“参谋指令 ”的作用。职能结构:(1)上层每人负责某一专项问题的决策;(2)下层必须根据不同的专项问题接受 不同的上层的决策。3.一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常用方法:无结构访谈法。实地观察法。是在自然环境下对当
2、时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观看、倾听和感受的一种政策研究手段。非参与观察法。也称为局 外观察,它不要求研究者直接进入被研究者的日常活动。参与观察法。是研究者深入到所 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的观察。 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内容分析法;二次分析法;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4.三论内容: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提供的基本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 功能模拟方法。5.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1)公共问题的形成。(2)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3)公共强 制机构的出现。6.从内容特征上划分,其他分类方法:(1)确定型政策:1977 年我国决定废止免试入
3、学而 改行大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分配性政策:免费公共学校教育政策。(3)免费公共学校 教育政策属于安德森政策分类中的分配性政策(4)美国学者詹姆斯.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 客观对象为标准,把政策划分为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7.直接主体:A 代议机关;代表机关,主要形式是立法;B 行政机关;C 司法机关;D 其他直 接主体(某些政治体制内的 执政党或主导政治体制的军人执政机构)。间接主体:A 次国家政策行为者,如地方政府、政党;B 跨国政策行为者,如跨国公司、欧 洲联盟;C 全球性政策行为者,如联合国、世贸组织、世界卫生组织。8.政策网络形成的主要原因:(1)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2)交换
4、资源的需要;(3)结盟 的需要;(4)追逐权力的需要;(5)协调的需要。9.公共决策权的配置:首长制:也称“一长制、“独任制 ”,即最高决策权为某人所独掌, 并由其承担全部决策责任的组织体制。委员会制:称“合议制 ”、“会议制 ”,即最高决策权配置给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委员会, 政策方案的最终择定由委员会集体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集权制:即决策事务与决策权均集中于上级决策机关,下级机关只能依上级机关的意志和决 策指令行事。分权制:各级决策机关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拥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上级机关无权干预下级 机关的决策活动。10.私人问题: 问题发生后,只影响某个人或少数人,它不属于政府机关要
5、管辖和解决的范 围,而是应当由当事者私人自行解决的问题。社会问题:某个群体或很多人的期望与实际状态出现差距时,问题就超出了个人的范围而呈 现出集体性或社会性。公共问题:是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 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水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的同 情与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境。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组织和政府采 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或公共问题。11.问题
6、认定的方法与步骤:(1)边界分析法:是一种对公共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分析和界定的方法。(2)多角度分析:即一种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政策 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3)类别分析法:是科学研究的常规方法之一, 同样也是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之一,通常 要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两个过程。(4)层次分析法:将公共问题的原因划分成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和可诉原因三个层次的一 种分析方法就是对问题原因的层次分析法。(5)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荡法,是指由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或利益 相关者,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
7、分析过程和方 法,包含如下阶段:组建团体;意见产出;意见评估;意见排序。(6)假设分析法:是一种旨在将相互冲突的政策问题立论假设创造性地综合为一体的分析 技术。它比所有分析方法都更具有综合性,更适合于处理结构不良的问题。12.政策议程分为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两大类:(1) 系统议程。(2)政府议程又称正式议程:指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政府 议程的分类:A 按照议程项目的新旧状况,分为:旧项目与新项目;B 按照其建立过程中各 项功能活动的先后次序,分为:界定或认定议程 ;规划议程 ;磋商议程 ;循环议程。 国外 也有学者将公共政策议程按政策问题的重要性程度分为实质性议程和象
8、征性议程两大类。 实质性公共政策问题如移民、种族关系、环境、暴力犯罪、死刑、吸毒等。象征性议程: 焚烧国旗等问题以及一些庆典、授奖仪式。13.公共政策对象特点:(1)政策规定性(2)受动性(3)主观差异性。14.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程序和原则:(1)调整形式:政策的增删;政策的修正;政策的更新。(2)调整程序:重新界定问题;提出调整方案;选择调整方案;执行调整决定。 (3)调整原则:实事求是原则(首要原则);渐进调适原则;追踪反馈原则;15.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政策废止:政策终结的一种最直接、最彻底的方式;政策替代: 新政策取代旧政策;政策分解:是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出几个部分;政
9、策合 并:政策虽然被终止,但功能没有被取消,以一项新政策的面貌出现;政策缩减:采用渐进 的方式对政策进行终结。高频知识点1.公共政策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政策:任何一项单个的公共政策都可以成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2)政策群和政策链:A.政策群的含义: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 党在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B政 策链的含义: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 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3)政策一般: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
10、抽象出所有的政策 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2.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1)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2)决策科学的形成;(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3.(1)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同一政策体系中各项政策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 关系划分元政策:或者叫做总政策,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它是关于 政策的政策。基本政策: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 或方面其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就是基本政策,又被称作基本国策、方针性政策、 纲 领性政策、根本政策。部门政策:为在某一个特定的部门
11、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 方案和行为准则,被称作部门政策,也被称作具体政策或方面政策。(2)战略、策略、战术:将同一政策体系中各项政策从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角度划分。 4.毛泽东同志所著的论持久战属于战略。5.邓小平指出,如果领导活动“ 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好多事情都不好办。”战略也被称作 “宏观决策 ”。6.政治政策:民权政策、外交政策、 国防政策、国家安全政策、公共安全政策、人力资源政 策、阶级政策、民族政策、政党政策等。经济政策:产权与经营权政策、农业政策、工业政策、企业政策、交通政策、能源政策、基 础建设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预算政策、福利政策、贸易政策、房地产政策、住宅政 策、
12、 区域发展政策等。社会政策:劳动政策、 医疗卫生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公共救助(社会救济)政策、弱势群 体优惠政策、人口政策、环境政策、宗教政策、移民政策等。教育、科技、文化政策:教育政策包括国民义务教育政策、高等教育政策、职业教育政策、 继续教肓政策、社会教育政策等;科技政策包括科技管理政策、高新技术开发政策、知识 产权保护政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等;文化政策包括大众传播(新闻、出版,广播、电视) 政策、 网络管理政策、文学艺术政策、体育政策。7.社会政策核心价值:社会正义、社会公正、社会协调和社会稳定。8.(1)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四种:管制功能、 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2)管制功能
13、通常采取两种办法来设定: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擅 自行为,这是政策的积极性管制功能。譬如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公务员制度条例规定高薪养廉。 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发生违反规范的行为时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政策的消极性管制功能。 9.政策网络主要可以分为利益型政策网络、意见型政策网络以及混合型政策网络三大类。利益型政策网络通常由与某一政策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相关机构及其代表人士构成; 意见型政策网络一般由对某一政策没有相关利益但有相近观点的专业机构或人士构成。混合型政策网络则由对某一政策既有相关利益又有相近观点的机构及人士构成。10.公共决策体制类型和代表国家:(1)超级总统制:俄罗斯;(
14、2)半总统制半议会制:法国;(3)总统制:美国;(4)议会制:英国;(5)委员会制:瑞士;(6)人民代表大会制: 中国。11.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结构优良、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类型;要素结构优良结构适度结构不良决策者一位或数位一位或数位许多备选方案有限有限无限效用(价值)一致一致冲突结果确定性或风险不确定未知概率可计算不可计算不可计算12.常见的几种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1)政府部门:是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2)政治人物:是指通过法定的途径占据国家或各种政党或政治组织高层权力地位的政治 领导人物。(3)政党组织:政党是近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政治组织,其核心的目标
15、就是争取执政以解 决公共问题,维护其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4)利益集团:往往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其核心 目标在于千方百计地影响 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利益集团采取游说、宣传、捐款等方式,争 取政府将他们提出的公共问题列入议事日程。(5)大众传媒。(6)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7)公民和社会团体。(8)政策网络:政策网络主要可以分为利益型政策网络、意见型政策网络以及混合型政策 网络三大类。利益型政策网络:通常由与某一政策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相关机构及其代 表人士构成,它会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但它本身又常常不是固化的利益集团。意见型政策 网络:一般由对某一政策
16、没有相关利益但有相近观点的专业机构或人士构成(西方社会中的 议题网络就属此类)。混合型政策网络: 由对某一政策既有相关利益又有相近观点的机构及 人士构成。13.芭芭拉尼尔森将议程的确立过程分为四个具体阶段:(1)议题确认:某一问题受到注意,并被察觉到需要政府的行动。(2)议题采纳:政府决定对公共问题是否做出反应。(3)议题重要程度排序:一旦公共问题被采纳,就需要对议程做出相应调整。(4)议题持续:议题提升到决定阶段。14.政策目标的分类:(1)根据政策目标所着眼的时间范围:分为长远政策目标和近期政策目标以及其他的政策 目标;(2)根据政策目标所服务的地区或空间范围:可以分为全国性政策目标和地方
17、性政策目标, 国内政策目标和对外政策目标,全局性政策目标和局部性政策目标;(3)根据政策本身所属的社会领域:分为政治统治性和管理性政策目标、经济政策目标、 文化政策目标以及社会政策目标;(4)根据政策所服务的主体是普通大众还是社会少数人群:有公益性政策目标和特殊性政 策目标。(5)根据目标的实质性程度:分为实质性政策目标和象征性政策目标。(6)根据政策目标彼此的重要程度:分为主要政策目标和次要政策目标。15.公共政策抉择的原则:(1)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2)考量各方利益的平衡;(3)发挥决策者的能动作用;(4)遵照有关程序的规定;16.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型:模型提出人物别称过程模型
18、美国学者史密斯史密斯模型互适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互动理论模型循环模型美国雷恩和拉宾诺维茨雷恩-拉宾诺维茨模型博弈模型美国公共政策学者巴达克- -系统模型美国学者霍恩和米特尔- -综合模型美国学者梅兹曼尼安和萨巴蒂尔梅兹曼尼安一萨巴蒂尔模型17.下级行政人员执行行为的地位和作用:(1)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是政策执行的主体行为;(2)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保证;(3)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是塑造政府形象的重要途径。18.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执行者因素(核心影响因素) 资源因素:(必须具备 的基础性条件)包括人力资源、财物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制度资源。工具因素:
19、行政工具、法律工具、经济工具、思想政治工具、技术工具等。环境因素。19.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形式举例象征性政策执行阳奉阴违(政策最终成了一纸空文)附加式政策执行“土政策 ”残缺式政策执行断章取义,为我所用替代式政策执行“挂羊头,卖狗肉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观望式政策执行照搬式政策执行原原本本传达,不折不扣落实规避式政策执行该完成的工作不能保质量完成,该承担的责任则相互推诿20.公共政策评估内容:(1)政策成本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2)政策需求评估;(3)政策效益评估;是评估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4)政策过程评估;(5)政策影响评估;(6)政策价值评估。是指通过某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00318 公共政策 高频 考点 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1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