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测试范围:一、二、三单元、名著水浒传一、积累与运用(26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0分)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古代诗歌创作赋予了山川明月、江海草木等自然景观诗意,一草一木承载了诗人的悲欢喜乐。你可以从“槲叶落山路, ”中,觉察到温庭筠羁旅艰辛时的自解情趣; , ”,斜阳衰草,寒林空寂,寂寥中回荡着刘长卿过贾谊宅的一声叹息;“ , ”,春夏交替,花荣树茂,美景中深藏着欧阳修与民同游的一份快乐。古代诗文常常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表情达意;李白的“ , ”运用夸张极言宴席丰盛,营造欢乐的气氛;温庭
2、筠的“ ,人迹板桥霜”用精练的词语铺陈眼前的景物,含蓄地传递旅途的愁苦;西湖雪景,在张岱眼中是 ,天与云与山与水, ”,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雪后西湖的空旷寂寥。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书写水平大幅提高。B.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C.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读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D.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期待自己收到最新的信息。3.阅读
3、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后,在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实现逐渐从旁观者、跟进者、参与 (A.y B.y)者、贡献者向引领者的角色转换。中国 。中国塞罕坝的“绿色奇迹”让世界 甲 (A.有目共睹 B.刮目相看),北京天气治理经验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sh (A.暑 B.署)的肯定。中国正在 乙 (A.探索 B.探究)出一条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与实现经济增长多赢的发展路径,为绿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1)为文中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处 处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
4、分)甲 乙 (3)下列句子中,填入文中画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积极推进2015年通过的巴黎协定达成和落实秉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促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A.B.C.D.4.有人认为,唐僧以取到真经为“福”,红军战士以解放天下劳苦大众为“福”,梁山好汉以挣脱腐朽朝廷的枷锁为“福”。请就其中一个具体的人物之“福”,结合原著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6分)二、阅读(64分)(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5-6题。(6分)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5、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间的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6.“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
6、在词语的运用和表达情感上都很出色,请简要分析。(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言,完成7-11题。(16分)【甲】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千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园倾且颓弛,禽鸟厌之,百卉芜谢。余购以月俸,茨墙剪阖,易檐改涂。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
7、日至焉。”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己巳三月记。(节选自袁枚随园记,有删改)【注】胚胎:此指小仓山为清凉山余脉。堂皇:广大的堂厦。茨:用茅或苇盖屋子。阖:草帘子。夭阏():阻塞。【乙】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1分)余 购 以 月 俸8.解释文
8、中加点词语。(4分)(1)自北门桥西行: (2)为南唐避暑所:(3)以一官易此园: (4)太守之乐其乐: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10.阅读甲文,概括“随园”名称的由来。(3分)11.甲、乙两部分文字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请简要分析。(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欢乐颂 陈毓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有个大妈,我最喜欢。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今年的春茶下来了。油菜花黄了。再不来,
9、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这些话经我婆婆转达,我会立即催促婆婆:明天我就陪您去一趟吧。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焖腊肉、笋干煲鸭汤只有我们吃满足,大妈才觉得我们是见过面了。有什么吃什么,大妈总说。语气一定不是表达谦卑,是对生活的知足和感激。看见我们那么欢喜吃她做的饭菜,大妈的厨艺展示越发地才华横溢。一顿,又一顿。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大妈说,你能多来就多来,这里的青山绿水,也不委屈你。大妈像个磁场,在她身边,我就觉安静、快乐、知足。我想这好比香樟树的周围不滋生蚊虫,在大妈身边我就不浮躁不定了。大妈爱唱歌,老了也没消弱这爱好,对人唱,对山唱,
10、在菜地摘菜时唱,下河浣衣时也唱。是地道汉水民歌的调子,曲调婉转悠长,借景状物,从心所欲,真是情从心生,歌从口出,那么的自然而然,如万物生。蓝的天,白的云,山峰青,江水碧。简单却隽永的日子,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所谓幸福,也不过是依着这个蓝本画的吧?我端着大妈自酿的米酒,迷迷糊糊地想。大妈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留你久住这里,你也会不惯,会着急。你小住几天合适。“妹是鲜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不知谁的歌声从河面飘过来。“太阳落坡四山黄,唱起山歌送阿郎,阿郎回家慢慢走,妹儿泪珠湿衣裳”。立即就有另一歌者在后坡呼应。我倾耳听。
11、在这悠长欲睡的春日午后。大妈停住针线,悠然起歌:“大路边上栽南瓜,我把萝卜当娃娃。四季豆儿两头尖,当中一个闪弯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对身边咕咕啄食的小母鸡说。这样的大妈让我们忽略她的年岁。但是大妈七十三岁了,这年的春天我去看她,她告诉我她活不过七十四岁,谁都不在意她的话,我也不信,因为她依然清、瘦、硬朗。大妈的身体忽然弱起来,大家才想起她春天的话,几个哥嫂都不明白是什么给了她暗示,但大妈的表情从容自然,如落叶树木进入冬天。初冬的第一场风过后,大妈躺下,大哥通知该通知的亲戚,其中有我,大哥说大妈疼爱的人,都得回来给她唱歌。我以为是那一带老人故去后守灵人唱的孝歌,说我不会。大哥说,就是唱歌,欢
12、乐的歌。我到时大妈已经弥留。大妈躺在床上,她要重新启程,回到三十一年前和她分别的大爹、四十年前从她怀抱离去的三弟身边。那是宋氏家族墓地,那里还长眠着大妈挚爱的她的婆婆,她在大妈五岁时收养了流落异乡的孤儿,养大妈到十八岁,然后从大妈的养母变成大妈的婆婆。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大妈说,她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的。现在,她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她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就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歌声在大妈弥留的那一刻响起。都是大妈熟悉喜欢的汉水民歌的调子。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四妹、四妹夫一个接一个唱,直到这个家族的晚辈都加入到这唱歌的队伍里来,低缓、
13、悠长、重重叠叠,让我再次看见那根血脉的藤,弯转绵延,生生不止。歌声伴大妈渐行渐远。我忽然惭愧,大哥说我是大妈疼爱的人,我当然得给大妈唱歌,我搜索心海,想起不久刚学会的一首民歌,我在大妈床前的席子坐正身子,端庄而歌。“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火塘会熄掉呢。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刺棵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堆了。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来男人就扛起了”灯火摇曳,我看见大妈脸上恍惚积满笑意,仿佛说,大妈喜欢这歌呢。12.下列对本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本篇小说
14、一反小小说讽喻社会的传统,而转向对人性、人生的思考,超越并回避世俗的仇恨、争斗,而表达对纯粹而浪漫的情感及充分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和赞美。B.本文作者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巧妙自然地用了一段插叙,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使叙述不致于板滞。C.小说末二段,引用“我”所唱的民歌内容,意蕴丰厚,既增添了作品浓郁的乡野气息,又揭示了大妈作为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D.大妈是小说主人公,作者用极俭省的笔墨写了她幸酸的过往,也不惜笔墨写了她辛苦劳作的生活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大妈人格和人生态度的赞美。13.概括“大妈”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3分)14.通览全文,揣摩划线语句的表达效果(6分)(1)“天赐我一个婆婆
15、,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作者为何用“赐”字?(3分)(2)“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说说这句话蕴含的意思。(3分)15.文章结尾引用“我”所唱的民歌内容,有何作用?(4分)16.小说题为“欢乐颂”,请简析其作用。(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2分)正能量来自哪里郑念面对社会快速发展所产生的种种纠结、思虑、怨忧和恐惧,无论是政府、社会、组织,还是善良和正义的人们,都需要正能量,渴望获得正能量。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但“正能量”的流行则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该书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
16、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由此可见,“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大意是指那些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充满希望的人和事。当下,正能量已经成为一种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代表着善良和正义,表达着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渴望和呼唤。正能量本质上是一种行为选择,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产生正确的理念,并产生正确的行动。中国传统教育历来强调学思行,彰显从学习知识到产生思考和付诸行动的认识轨迹。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就告诫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近代教育家则强调学知行的统一,尤其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无论是知而行之,还是行而知之,都是要求知行合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2023 2024 学年 九年级 语文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1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