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高频主观题汇总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高频主观题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高频主观题汇总(2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极高频知识点一、名词解释题知识点汇总1.广义文化(文化)1810、1110、0810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2.文化政策1610、1010指在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拿今天社会来说,针对少数民族发展的民族政策、文艺政策、宗教政策、语言文字政策等等,均属于此。3.文化事象1704、110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4.对偶1904、1610对偶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
2、对语句,表现相对或相关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5.重农主义1904、1604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这种观念起于西周,成就于战国的法家。6.府兵制1804、1504北朝以来实行府兵制,隋至唐初依然沿用。此制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7.行业组织1904、1504行业组织又称行会,是手工业者的自发组织。8.宗法制1910、1201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宗法制在春秋时期瓦解之后,其影响长期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9.九品中正制1710、1504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时期建立的一
3、套较察举严格的选官制度。中央在各州郡设“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吏部举荐10.中庸1504、1110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由孔子提出,意为两层:一是“用中”,即“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法典”;二是“中和”,即“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二、简答、论述、材料题知识点汇总1.理解广义文化的三个要点。1904、1510、1504(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2.如何认识中
4、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1810(1)它有鲜明的时代性。(2)它有浓郁的民族性。(3)它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性。(4)它有吸纳百川的开放性。(5)它有深广的群众性。(6)它有勇于改革的创造性。3.简述明朝初年由政府领导的植树造林运动。1910、1704明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为建造一支海军船队,在南京周围种植了近5000万棵梧桐树和棕榈、漆树。第二年又下令移民到淮河一带的居民,每家必须栽种200棵桑树、200棵枣树和200棵柿子树。之后又把种植桑、枣的命令推广到全国范围。有专家统计,洪武年间的植树总量在10亿棵左右。这是朱元璋一个了不起的功绩。4.简述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农政文化。1810、1804农
5、政文化是国家政府的农业管理与社会管理的综合运行系统,在这个系统内,有农耕知识系统、农耕灌溉系统、农书流通系统和农具应用系统。5.简述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1904、1510(1)统筹水土利用规划,重视水土平衡的关系。(2)调整好农业生产关系。(3)引进优良农作物品种。(4)人力胜天说,即强调人的知识能力和奋斗精神。6.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基本特征。1610、1504(1)天时、地利、人和的重农经验。(2)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民心理。(3)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7.简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在人类文化史上的伟大意义。1704、1510(1)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6、的一项卓越创造,它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蔡伦。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造纸,据说造出来的纸质地良好,还大大降低了成本,因此很快在国内推广,使“天下咸称蔡侯纸”。自公元6世纪起,造纸术开始向东南亚国家流传,公元8世纪传到了中东阿拉伯国家,纸的发明对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印刷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又一项发明。早在唐代初年,我国已出现雕版印刷技术。宋仁宗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节省了工料,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加速了我国印刷业的发展。公元8世纪,雕版印刷术传入日本,公元1415世纪,雕版与活字开始并行于欧洲,成为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印刷术的发明,带来了我国
7、明清文化的繁荣,促进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推动了世界各国思想文化的交流。(3)火药的发明至迟在唐朝。唐朝末年已能生产火炮和火箭,北宋时期已能制造用于军事的霹雳炮。南宋发明管形火器,即近代枪炮的雏形。公元10世纪左右,蒙古人和阿拉伯人陆续学会了使用火药火器,13世纪以后,火药传入欧洲。火药在近代欧洲商业发展史上发挥了极大的威力。(4)指南针的发明是世界航海史划时代的事件。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发现了磁石指示南北的现象,制成了最初的指南针司南。到北宋末年,指南针已被用于航海贸易。在宋代,中国的商船在印度、南洋和波斯湾一带十分活跃,阿拉伯人从中国人那里学会了使用指南针的技术,后经阿拉伯人之手传入欧洲。指
8、南针帮助哥伦布完成了震惊世界的地理大发现,促成了海上新航线的开辟,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出现。8.简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文化特色的主要表现。1904、1510、1410(1)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作为指导立法、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其二,贯穿“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精神,以德为主,德行并用是统治者所倡导的统治方法。其三是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经典法典化。(2)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占有重要地位。(3)皇权至上,法自君出。(4)强调等级特权,主张同罪异罚。10.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内涵(儒家思想中“圣贤”的内涵)。1604、1510、14
9、10(1)儒家的理想人格影响最大,基本上包括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主要内涵。(2)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圣贤。包括两个层次:圣指圣王,主要指最高统治者所追求的人格目标,其典范人物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贤指道德修养较高的人,是一般士大夫和普通百姓所追求的人格目标,通常用“君子”一词表示。其中仁是君子的根本标志。还有有礼,有志有勇,有信有义。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成人之美不成人以恶。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团结他人。安贫乐道。高尚气节。(3)儒家还强调君子本来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不是不可企及的,这就激励世人积极进取,朝着理想人格努力奋斗。11.中国古代教育的教学思想主要有哪些?1910、1610
10、(1)因材施教,就是要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够各尽其才。(2)启发诱导,它是一种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从古至今一直深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欢迎。(3)学思结合,就是要将学习和思考这两个环节密切联系起来,既重视学,又重视思。(4)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12.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特征。1810、1410(1)中国古代音乐是在其他艺术的伴随下逐步成长起来的。(2)最初,乐和舞是密不可分的,在远古时期祭祀仪式中,巫者跳的娱神舞,往往就有音乐伴舞,这可能是中国
11、音乐的最早起源。(3)在诗经时代,随着民间诗歌的兴起,乐、舞和诗歌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传统。(4)这种文化传统在其后的音乐发展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13.语言与民族的关系。1710、1504(1)在构成民族的诸特征中,语言是最重要的。(2)因为语言的变化比较缓慢,当民族的其他特征发生变化时,语言往往还是统一的。(3)语言能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民族特点,积淀民族历史和文化,对民族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民族传统的传承,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的形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反之,民族对语言也有着强烈的制约作用,民族的发展变化会影响语言的演变方向。14.简述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存在
12、的问题。1804、1410(1)传统语文教育充分注意到汉字汉语的特点,在教学安排上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规律。(2)传统的语言文字教育与人才选拔制度有直接的联系。(3)传统的语言文字教育尽量适应青少年学习的特点,注意趣味性。问题:由于科举制度,目的只是使受教育者获得科举考试的写作能力,完全脱离实际的应用。因此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现实,不注重语言应用的教学。两个弊端是重文言轻口语,作文中言文脱节。15.简述汉语的特点。1610、1510(1)从语音来看,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古代有“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2)从词汇来看,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
13、音词为主,从单音词到双音词的变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特点。(3)从语法来看,汉语不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而是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4)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语素)。高频知识点一、名词解释题知识点汇总1.“中体西用论”1804、1110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和基本理论。2.文化产品1910文化产品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文化产品是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的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3.文化遗产1710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文
14、化保存价值的品物。这些品物被发现和经过鉴定后,要经政府机构或国际组织加以认定和著录,并分级加以保护。4.儒户1510元朝社会阶层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目儒户。这是根据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景教、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同等级。5.“集”1910北方的贸易场所叫“集”,开集有固定的日期,通常是三天一小集,五天一大集,集市上的各类商品都有常设的出摊地点,如粮市、菜市等,约定俗成、井然有序。6.语系1510语系是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依据语言的亲疏程度,语系再被细分为语族、语群、语支、语言、方言、土语等不同层次。7.血缘九族制1904血缘九族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
15、,共九代,为九族。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8.家族共同体1510家族共同体是家庭关系与地缘关系的结合体,它具有血缘凝聚力和地缘凝聚力两个主要文化功能。9.古代计时器漏壶1910所谓计时器漏壶,是用一个固定尺寸的铜壶盛水,在壶壁上刻画时刻的标记,再根据壶水淹浸的部位读出对应的时刻来。10.历法1604历法是根据太阳、月亮的运动变化制定计时方式的方法。11.君主专制制度1810君主专制制度,是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12.察举1804两汉时期由地方官僚察访人才、向朝廷举荐的方式,称为“察举”。13.科举制1610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
16、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14.“三纲”1510“三纲”是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明确规定了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尊卑和隶属关系。15.社日1610社日是古代调节乡社关系的重要节日。时间分别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一般以春社为重。16.洗三1704“洗三”是家庭庆贺添丁进口的仪式。洗三仪式,由一位儿女双全的有威望的老年妇女主持,她一边唱祝福吉祥的喜歌,一边给婴儿清洗,洗去婴儿的胎气,意味着婴儿进入了人间社会。17.祖先崇拜1810、1704祖先指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的人,他们被当作保护本族或本家庭的神秘力量而受崇拜。18.三纲五1910“三纲”
17、一词最早见于东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基义。他把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伦理关系视作“王道之三纲”,“三纲”明确规定了君臣、父子、夫妇之间尊卑和隶属关系,后来演绎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19.“五常”1710“五常”即中国封建伦理的五种道德规范,具体包括仁、义、礼、智、信。20.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710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包括仁爱孝悌、重义轻利、谦和礼让、真诚有信。还有智勇、自强、好学、勤俭、质朴等。21.致用精神1904致用精神指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不少艺术形式都带有鲜明的服务于现实的致用精神。诗歌、文章、音乐等都把道德教化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尺度。22.普通话1
18、504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它不仅是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24.民族1710民族通常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心理素质的共同体。二、简答、论述、材料题知识点汇总1.如何理解中国文化的性质。1604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因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以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是由中国境内56个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这
19、种国别文化所以能形成一种统一的文化,而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第二,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第三,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3.简述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区别。1604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1)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的,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2)传统文化是对文
20、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4.为什么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难度更大?2008(1)高度的个性化。(2)传承的经验性。(3)浓缩的民族性。5.我国古代利用自然、改造环境方面的成就与教训。1610成就:(1)土地的开垦;(2)水利的兴修;(3)运河的开凿。教训:(1)土地的过度开垦;(2)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6.简述汉初小农的黄金时代。1904(1)社会经济要恢复,当然从粮食生产开始,汉初是小农大发展的时期。(2)汉王朝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赋,所以小农的利益
21、得到照顾。文帝多次下诏提倡农耕,参加春耕典礼,是历史上小农少有的“太平”日子。(3)汉初许多政策都围着重视农业而定,大大增加了国库的储备。(4)史家艳称的“文景之治”即是小农发展的黄金时期,小农的时运也就此而止。7.简述唐朝开国的文化背景与影响。1810(1)尚武精神。开放的胸襟是唐代立国的基本气象。唐代开展了比秦汉更大规模的开边拓土,而这样强劲的军事实力,在于其以北方传统为背景的精良府兵。唐朝的赫赫武功来自于它从北朝带来的尚武精神和能征惯战的习性。(2)开放的民族政策。不论是对边地民族还是对异国之人,唐朝基本能以开发、包容的精神一视同仁。而这种民族政策,导致了一种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景观:在东
22、亚前所未有的以唐朝为中心的部落民族大联合,以及日益高涨的学习唐文化的运动。(3)崇佛教与重诗文。唐代是一个宗教文化的时代,北朝“偏于教”的宗教信仰,使各种宗教都可以找到它的信众,并使佛教在唐代达到了极盛的局面。北朝贵族对南朝文化的羡慕心态,在唐代初期仍然以强劲的势头沿袭着并被振作起来,终于繁荣成一个伟大的诗文时代。8.为什么说在18世纪趋向高潮的中西交流中,西方世界受惠更大?1904从历史发展进程看,在18世纪,西方形成过一个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文化的高潮。介绍中国的书籍有很多。中国的养蚕和陶瓷技术大约在1705年传到欧洲,此外还有大量的花草、树木品种。较早时期,中国的天花接种术经土耳其传到欧洲
23、,它的降低病毒源毒力的治疗原则,启发了英国人种痘术的发明。中国的科举制经介绍传到西方,法国大革命时曾实行过由考试选拔官吏的做法,这与中国的影响有关。清朝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启发了法国的重农学派。中国的审美观念也随着白色陶瓷、家具、花园建筑术的传入,对西方施以相当影响。9.简述农耕灌溉对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作用。1810(1)它遵循岁时历法文化,促进了我国农业社会的发展。(2)它催生水利工程文化。(3)它滋养地方网络文化。(4)它促成防灾减灾文化。10.我国民族商业的文化特点。1804(1)在传统社会中,商业在农业生产文化的框架内发展,这使我国的传统商业富于农业文化色彩。(2)地方商业活跃,产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00321 中国文化 概论 高频 主观题 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1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