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绪论知识点名称内容文化遗产1.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文化保存价值的品物。这些品物被发现和经过鉴定后,要经政府机构或国际组织加以认定和著录,并分级加以保护。广义文化2.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应把握三要点:(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文化思潮3.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文化
2、事象4.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文化政策5.指在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中国传统文化6.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民族文化7.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文化的标志之一。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知识点名称内容整体性特征8.作为欧亚大陆的一部分。中国地理面积差不多与整个欧洲一样大。9.虽然地形复杂多变,但不失大陆的整体性。首先是众多
3、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联系在一起。其次是地理通道。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交通通道依然四通八达。古代的“九州”10.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中国古代利用自然的成就与失误11.成就:(1)土地的开垦(2)水利的兴修(3)运河的开凿12.教训:(1)土地的过度开垦,收到一时之效,但造成了土地的沙化。(2)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给北方造成了水土流失等灾难性的严重后果。齐民要术13.齐民要术的作者是北魏的贾思勰,它是我国古代农业科技书籍,作者曾在这本书中明确地说:“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塞北江南14.西北地区的宁夏,在南方经济中心出现之前的先秦两汉时期,就有引黄灌区,
4、直把“斥卤不毛”之地,改变成“塞北江南”。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知识点名称内容阴阳家15.以战国时期的邹衍为代表。邹衍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五德始终”说,解释朝代的变更。其理论对后世中国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都有深刻影响。名家16.又称“刑名家”,创始人是春秋时代郑国的邓析,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施等。其先后的理论有“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离坚白”、“合同异”等,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即“名”和“实”)的关系问题,有很强烈的思辨色彩。五帝17.五帝的谱系是黄帝、颛顼、高辛、尧、舜。尚忠的夏文化18.夏王朝(历时近五百年)的活动区域集中在豫西和晋南,这是夏人的大本营;考古发掘出“
5、二里头文化”遗址,是认识夏文化的第一手资料。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夏代开始了族群相处的新的关系模式战争征服。商代文化的宗教特征19.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掘出土,堪称20世纪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20.自五帝时期以来,宗教崇拜大体有超自然神、天地神祇和祖先神三大分野。九流十家21.是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是由汉代人总结出来的。指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其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刑名家等派别。法家22.先秦的法家分前后两期。早期法家代表人物是齐国的管仲,魏国的李悝等;后期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其强调建立普遍法度,上约君主、下约民众,以公平
6、的法度治理国家,目的是富国强兵。中央集权制23.皇帝之下“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公之下设掌管具体事物的官吏,主要有九个部门,在汉代称“九卿”。内朝官逐渐取代外朝官,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征辟24.后世王朝用人权在中央,两汉则是中央地方并行,这就是征辟的内容。在中央有皇帝征辟和公府的征辟。考试25.汉代的考试是与察举相伴而行的。察举出来的人是否任用,还须经过各种考试种类有皇帝策试、公府考试博士弟子课试等等。墨家学派26.墨家学派产生于春秋时期,代表人物是墨翟。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该学派在逻辑和科技方面有不少的发明创造。开发江南27.一般所谓江南地区开发的加快,是从三国时的吴国开始的
7、。重农主义28.这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这种观念起于西周,成就于战国的法家。王安石变法29.王安石变法一时间起到一定作用,有的措施还被证明行之有效,总的说来是失败了,但变法本身确实体现了宋代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积极进取精神。新党旧党分歧30.北宋有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和以司马光等为首的“旧党”。话本31.记录说话的文章叫话本,是白话小说之祖。四大发明32.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毕异发明)。耒耜经33.唐代文学家陆龟蒙耒耜经记述了各种农具,包括曲辕犁。天下瓷都34.在宋代,景德镇已经成为“天下瓷都”。府兵制35.北朝以来实行府兵制,隋至唐初依然沿用。此制最重要的
8、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儒户36.元朝社会阶层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目儒户。这是根据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景教、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同等级。永嘉之乱37.晋永嘉二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山西平阳称帝,国号汉。永嘉五年,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史称“永嘉之乱”。永嘉之乱最大的结果是北方边地民资的大举内侵和汉族人群的大规模迁移。道家38.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道家讲究超然外物,道家的影响在超脱、在艺术。老子在政治上强调“无为而无不为”等。西周分封制39.分封制的实施有以下特点和意义:(1)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
9、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2)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3)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元朝时期的文人40.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元代一些有才华的知识分子把两宋以来逐渐流行的戏剧剧本的写作,推向一个高峰。敬顺昊天41.敬顺昊天的宗教的现实功用是“敬授民时”,它关系着农耕大事,这正是黄帝的后代所建立的宗教中心凝聚力的根源。五帝时期的历史,实际是宗教中心的形成和发达。它所以能将众多的人群辐辏在一起,是因为这宗教中心涵盖着先进的文化。因此可以说,五帝时代的历史线索,是文化带动着中华民族的最初凝聚。第三章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知识点名称内容以农耕生产为主
10、的自然经济的发展42.(1)农耕知识系统。(2)农耕灌溉系统。(3)农具应用系统。(4)农书流通系统。农政文化43.农政文化是中国传统生产文化的突出特征。农政文化是国家政府的农业管理与社会管理的综合运行系统。在这个系统内,有农耕知识系统、农耕灌溉系统、农书流通系统和农具应用系统。家族44.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农耕灌溉系统45.北方农业文化是麦黍型农耕文化,其主要标志是栽培麦子、黍子、高粱、玉米、谷子、稗子、豆类,以犁耕为主和井渠双灌等。南方农业是稻作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水稻和整修田埂、水渠、使用水车等。农书流通系统46.主要农书:汉崔实四民月令、北朝
11、贾思勰齐民要术、唐陆龟蒙耒耜经、宋陈敷农书、元王桢农书、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清张履祥补农书等。传统手工业活动47.我国的手工业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具雏形。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业已进入高峰期。到了汉代,青铜器生产的生机和气势都不复存在了。商代已经流行灰陶和白陶。在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已普遍使用。家族共同体48.家庭关系与地缘关系的结合体,又称家族共同体。传统商业活动49.(1)农商兼营。(2)行商经营,晋商还出现“船帮”“驼帮”“车帮”和“马帮”四大商帮。(3)坐商经营。以文促商方式50.(1)市声。一种是叫卖声,一种是代叫声。(2)商幌。(3)牌匾、字号。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51
12、.(1)信仰标志。(2)阶层标志。(3)仪礼标志。(4)政治标志。(5)职业标志。(6)审美标志。群体饮食活动52.(1)仪式饮食。(2)阶层饮食。(3)节日饮食。(4)社交饮食。(5)待客饮食,即请客吃饭。(6)馈赠饮食。居住用房形式53.半穴式、井下式、干栏式、石室、土木结构或木石结构式。家庭54.是指共同居住、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血缘关系55.是由出生形成的纵向谱系性纽带。姻缘关系56.是由婚姻形成的横向亲属纽带,也是缔结婚姻的男女双方血缘关系的结合。家风57.这是一种习惯法,由家族共同体世代沿袭,用以规范家族内部的行为和秩序。人生礼仪58.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在一个家族
13、成员的幼年、成年和老年等不同人生阶段,要分别举行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和葬礼。七巧板59.也称“七巧图”、“智慧板”,是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利用七巧板可以阐明若干重要的几何关系,其原理便是古算中的“出入相补原理”。阴阳合历60.亦称阴阳历、夏历,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但设置闰月,使一年的平均天数跟回归年的平均天数相符合。历法61.是根据太阳、月亮的运动变化制定计时方式的方法。针灸学说62.是针刺和灸法的合称,它的出现是对经脉学说直接应用的结果。按照针灸学说,只要确定了某种病症属于某一经脉,即可直接施治,其要点是辩证解决人体健康中的“阻滞”与“疏通”的矛盾关系。这既是一种治疗方
14、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思维方法。三纲63.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社日64.是古代调节乡社关系的重要节日。时间分别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一般以春社为重。洗三65.是家庭庆贺添丁进口的仪式。洗三仪式,由一位儿女双全的有威望的老年妇女主持,她一边唱祝福吉祥的喜歌,一边给婴儿清洗,洗去婴儿的胎气,意味着婴儿进入了人间。五礼66.古代国家礼仪制度大致分为吉、凶、宾、军、嘉五种,即所谓的“五礼”。第四章传统中国的制度文化知识点名称内容亲亲67.是宗法制度的基础,在西周的社会政治秩序中,亲亲成为首要的政治原则。制度文化68.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造出来的有组
15、织的规范体系。郡县制69.郡县早在战国时代,已成为各国的国内一般行政区划,秦朝吸取西周分封制导致王权削弱的教训,以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在地方建立起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直属中央,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县制至清代基本沿袭未改,只是“郡”的名称历代稍异。影响70.科举制对唐宋文化面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个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2)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法经71.战国时期在各国普遍制定与公布成文法的基础上,魏国的李悝对诸国成文法进行了总结,制作了法经六篇,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
16、系的封建法典。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72.(1)传统礼俗的等差性。(2)传统礼俗的调和性。(3)传统礼俗的规范性。祭祀典礼73.是皇家贵族与天神人鬼进行沟通联系的特定仪式,在古代称为吉礼。冠礼74.是古代的成人礼,加冠的年龄一般在十九岁或二十岁,汉代加冠的地点在宗庙。宗法制75.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宗法制在春秋时期瓦解之后,其影响长期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度君主专制制76.是指以古代君主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科举制77.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察举78.两汉时期由地方官僚察访人才、向朝廷举荐的方式,称为“察举
17、”。十恶79.十恶:是古代社会中最严重的犯罪,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维护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打击危害封建国家和危及皇帝人身安全与尊严的行为;二是维护以父权、夫权为中心的家族制度,严厉打击危害家族伦常的犯罪行为。改革80.王安石变法,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只设进士一科,废除诗赋、帖经墨义等考试内容,改试经义、论、策。进士一科的设立与对经义考试的重视,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安石对科举制度的变革,是科举制度由前期向后期转变的标志。用礼的调和作81.一是对尊者、贵者、长者而言,要遵循礼制;对待从属人员,要宽厚、慈爱,避免因过度的压制导致矛盾的激化。二是对社会从属者而言,礼制的主要
18、宗旨是要他们节制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的欲望,服从尊长,安于本分。第五章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知识点名称内容“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82.第一,促成了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的思维方式。第二,促成了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第三,促成了“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推动人们在成己成物、人我交融中实现人格、品德的完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也给中国文化及其发展以负面的影响。如思维方式过分强调整体联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论证,致使我们没有能够经过近代的实验科学而进入现代科学。过分强调社会的和谐统一,而使封建社会长期停滞,资本主义萌芽生长缓慢,在一个长时期内民族心理自视过高而缺乏进取精神等。上帝崇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00321 中国文化 概论 高频 考点 重点 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1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