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常州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 秦始皇相信“五德终始说”,认为周属于火德,秦朝代周,水克火,秦即水德。于是以水德附会制度,所用旌旗、符节都崇尚代表水德的黑色,黄河也改名“德水”。此举的实质是( )A. 为新政权寻找合法性B. 替皇帝制注入神圣性C. 论证王位世袭的正当性D. 体现儒家思想的包容性2.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三公九卿之外,扩充了尚书台,设尚书令(秘书长)、尚书仆射(副秘书长)和尚书(秘书)六名,六尚书又分管六曹,形成了庞大新中枢机构。这种变化( )A. 扩充了丞相权力B. 加强了君主专制C. 削弱了统治
2、基础D. 打击了士族地主3. 我国古代将“亲亲相隐”制度称为“亲亲得相首匿”、“同居相为隐”等,是法律规定中一种互相隐瞒和包庇的制度,告发被视为不孝不亲和伤情败法的行为,要对其进行惩罚。这表明( )A. 人伦关系会影响到法律B. 中国古代史上缺乏成文法C. 统治者忽视法律制度建设D. 判案依据道德而不是法律4. 在中国,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这一举动( )A. 消除了纷繁复杂的胡汉矛盾B. 促进了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C. 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D. 统一了长期分裂的多民族国家5.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
3、发展是中国历史的重要主题。下列反映唐朝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 )A. “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B. “左公柳拂玉门晓,塞上春光好”C.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D. “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6. 明律.大诰规定:“有等贪婪之徒,往往不畏死罪,违旨下乡,动扰于民。今后敢有如此,许民间高年有德耆民,率精壮拿赴来京。”此规定( )A. 使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 完备了中央监察体系C. 改善了地方行政体制D.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7. 维新变法之初,慈禧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
4、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这表明慈禧太后A. 谋求富强同意有限变法B. 与光绪帝政治理念一致C. 假装变法实为图谋政变D. 与维新派变法理念相似8. 1913年初,在国民党选举获胜后,孙中山指出:“本党今即得占优胜地位,第一应研究者,即为政党内阁问题。”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又强调:“俄国完全以党治国,比英、美、法之政党,握权更进一步”“可为我们模范”。由此可知,孙中山思想的转变( )A. 鉴于政党政治受挫的现实B. 说明其转向社会主义探索C. 抛弃了资产阶级政治立场D.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9.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
5、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这一规定( )A. 改变了国统区固有的政治体制B. 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 促进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D. 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0. 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会议专门印发了苏联在二三十年代是怎样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发展经济的等参考材料,同时指出,我们应该研究日本、西德(联邦德国)、南斯拉夫等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的情况,很好地借鉴他们的经验。由此推断,中央工作会议A. 完成了工作重心的转移B. 实施了改革开放的政策C. 转变了经济发展的思路D. 认可了市场经济的作用1
6、1. 尚书记载:“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法律规定)。”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这两则规定都( )A. 反映了重罪轻判的理念B. 体现了一定的理性色彩C. 体现了法律的宽松灵活D. 违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12. 在斯巴达统治者看来,他们的政治体制是绝对平等的,斯巴达公民也自称为“平等的人”。因而,斯巴达的制衡和均衡体系在世界古代史上极为罕见。对此,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 陪审员达600人,审各种案件B. 监察官由选举产生,可审判国王C 长老会议员仅30人,且终身任职D. 国王垄断军事统帅权,王位不世袭13. 1215年,英国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
7、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这一规定体现了A. 剥夺王权的治国理念B. 权力分割的立宪思想C. 控制权力的法治精神D. 自由平等的政治传统14. 法国的等级代表会议被称为三级会议,由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市民代表三个等级组成。1302年法王菲力四世在巴黎举行第一次三级会议。这次会议( )A. 进一步强化王权B. 意在维护教会权威C. 国王失去征税大权D. 大大削弱贵族势力15.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他将整个民族的嘴和心用德语这条线连在一起,使德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上述材料强调马丁路德宗
8、教改革( )A. 确立了王权高于教权的原则B. 推动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C. 直接推动了德意志的近代化D. 加强了德意志国家中央集权16. “工业革命造就了英国一个生机勃勃的新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他们从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功利主义观点出发,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这一要求促进了英国( )A. 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B.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 文官制度的建立D. 福利国家的形成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2分,第18题15分,19题13分,20题12分。17. 分封制是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影响久远。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 因为封建制和宗法制是二位一体,被封的都是周天子的
9、亲戚,自然起到了“屏藩周室”,亦即起到了保护王室藩鸳的作用。对诸侯来说,实行封建也是为了维持基础的稳固,所以左传文公七年载乐豫的话说:“公族,公室之被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阴矣。”材料二 虽然汉初实行封建制在名义上是仿照周代遗意,但在实质上有很大区别。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所以隋书地理志说“没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那县之制,无改于秦。”这是一点也不错的。以上材料均出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推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2)
10、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分封与西周分封的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地方制度的演变。(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分封制的评价。18. 议会民主制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种主要形式。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 17-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的重要法案时间名称主要内容1689年权利法案保证议会的立法权,国王无权废止议会通过的法律。1694年三年法案规定议会是常设性立法机构,至少3年召开一次。1697年年金法案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长期不变。1701年王位继承法国王继承者必须是国教徒;国王未经许可不准出国;国王不得免除终身任职的法官的职务。1832年改革法令废除56个保守的“腐败选区
11、”,在新兴城市新设40多个选区。根据阎照祥英国史材料二 宪法将全部立法权赋予国会,总统能否决国会立法,最高法院不能代替国会立法,但能宣布违宪,不少国会议员也意识到,造成“帝王式总统”的原因从根本上不在于总统过于强大,而在于国会过于虚弱。摘编自赵可金治理美国:国会的角色与模式(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议会斗争取得的成果,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斗争的实质。(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政府权力分配,分析美国“国会过于虚弱”的原因。这些反映了美国中央权力机构运转中的什么特点?(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下的议会民主的认识。19. 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和管理具有因时
12、因势的特点。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 汉或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诏令各郡国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后来两科逐渐合并为一种,称为“孝廉”。此外“秀才”也是察举的重要科目之一。孝廉重在德行,秀才重在才能。察举以举算为主,考试为辅,考试基本不存在黜落,举荐权掌握在皇帝以下的各级官僚权贵手中。一般没有门路的布农平民,几乎没有被察举的可能性。摘编自金铮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材料二 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大、小中正将人才分为九等,详记年藉各项,并加评语。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此项制度其实依然是采取地方群众舆论和公共意见
13、,保留了汉代乡举里选的遗意。它的推行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间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摘编自李雪松从三国乱世分析“九品中正制”的利与弊(1)据材料一,指出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以及它们的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评价察举制。(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的关联,归纳九品中正制在初创时的积极意义。20. 为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清朝统治者注意加强各民族间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清代前期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丰富经验和成果,不仅对后世统治者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对于今天我们看待民族问题、管理民族事务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14、和经验。首先,普待和处理民族问题需要继承与创新。清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其面临的民族问题和民在开盾较明朝更为复杂,处理民族事务的任务也更艰巨和繁重,但事实证明清朝在处理民读问题和制定民族政策方面比明朝更稳妥和有效,主要原因就是清朝统治者善于继承与创新。清建国初便承袭明制,向汉族学习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经验,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民族地区实施了不同的民族政策。在处理民族事务上的创新,成为清朝迅速建立起全国政权和边疆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彭白雪清朝前期的民族政策初探(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清朝在民族问题上的“继承与创新”。(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清朝民族政策对今天我们处理民族事
15、务的启示。江苏省常州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 秦始皇相信“五德终始说”,认为周属于火德,秦朝代周,水克火,秦即水德。于是以水德附会制度,所用旌旗、符节都崇尚代表水德的黑色,黄河也改名“德水”。此举的实质是( )A. 为新政权寻找合法性B. 替皇帝制注入神圣性C. 论证王位世袭的正当性D. 体现儒家思想的包容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认为周属于火德,秦朝代周,水克火,秦即水德。于是以水德附会制度,所用旌旗、符节都崇尚代表水德的黑色,黄河也改名德水。”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相信“五德终始说”,力图通过五行相
16、生相克理论来证明前朝灭亡和新朝兴起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为改朝换代提供政治传承上的合法性,A项正确;“替皇帝制注入神圣性”并非是此举的实质,排除B项;材料所述与“王位世袭”无关,排除C项;秦朝焚书坑儒,信奉的是法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2.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三公九卿之外,扩充了尚书台,设尚书令(秘书长)、尚书仆射(副秘书长)和尚书(秘书)六名,六尚书又分管六曹,形成了庞大的新中枢机构。这种变化( )A. 扩充了丞相权力B. 加强了君主专制C. 削弱了统治基础D. 打击了士族地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三公九卿之外,扩充了尚书台”说明削弱了三公的权力,加强尚书台的作用,尚书台由皇
17、帝直接指挥,可知加强了君主专制,B项正确;根据材料“设尚书(秘书)六名,六尚书又分管六曹,形成了庞大的新中枢机构”可知,三公名不副实,位于三公之首的丞相权力被削弱,排除A项;根据材料未体现扩大了统治基础,排除C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这种变化没有体现打击士族地主,排除D项。故选B项。3. 我国古代将“亲亲相隐”制度称为“亲亲得相首匿”、“同居相为隐”等,是法律规定中一种互相隐瞒和包庇的制度,告发被视为不孝不亲和伤情败法的行为,要对其进行惩罚。这表明( )A. 人伦关系会影响到法律B. 中国古代史上缺乏成文法C. 统治者忽视法律制度建设D. 判案依据道德而不是法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
18、料中的“告发被视为不孝不亲和伤情败法的行为,要对其进行惩罚”信息可知,这个古代法律中有许多关于亲属容隐的规定,这体现出伦理道德对古代法律的影响,A项正确;中国古代从来就不缺乏成文法,而且也不符合题干材料的主旨内容,排除B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比较重视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统治,而且从材料中无法得出“统治者忽视法律制度建设”的判断,排除C项;“判案依据道德而不是法律”的说法是错误的,而且从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4. 在中国,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这一举动( )A. 消除了纷繁复杂的胡汉矛盾B
19、. 促进了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C. 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D. 统一了长期分裂的多民族国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可知,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的的内容,有助于民族之间交融,C项正确;消除了纷繁复杂的胡汉矛盾,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B项;统一了长期分裂的多民族国家,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5.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国历史的重要主题。下列反映唐朝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 )A. “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B. “左公柳拂玉门晓,塞上春光好”C.
20、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D. “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国历史的重要主题”可知,“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出自唐代陈陶陇西行四首,意思是:自从两国君主和亲之后,胡风习俗有一半与汉族相似。说明的是唐朝和谐的民族关系,C项正确;“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光武帝在位时期,接见了倭国使者并向倭人“赐以印绶” ,排除A项;“左公柳拂玉门晓,塞上春光好”,指的是罗家伦用“左公柳拂玉门晓,塞上春光好”来赞扬左宗棠指挥人们在玉门关外种植杨柳,排除B项;“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
21、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这是康熙说的话,排除D项。故选C项。6. 明律.大诰规定:“有等贪婪之徒,往往不畏死罪,违旨下乡,动扰于民。今后敢有如此,许民间高年有德耆民,率精壮拿赴来京。”此规定( )A. 使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 完备了中央监察体系C. 改善了地方行政体制D.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违旨”和“扰于民”信息显示, “民拿官制度”是针对一些官员的腐败行为而实行的,所以明律中 的规定有利于遏制官员的腐败行为,缓和社会矛盾,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对君主权力的描述,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到中央监察体系,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打击贪腐,而非对地方行政体制的改善,排除
22、C项。故选D项。7. 维新变法之初,慈禧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这表明慈禧太后A. 谋求富强同意有限变法B. 与光绪帝政治理念一致C. 假装变法实为图谋政变D. 与维新派变法理念相似【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说可致富强者,不制止,表明慈禧同意有限变法,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慈禧与光绪存在纷争,对其改革内容和方式多有不满,故B项错误;虽然后来发生了戊戌政变,但材料体现的是变法之初的慈禧态度,和变法发展中的态度变法无关,故C项错误;维新派触动政治制度深入变革,这是慈禧不能接
23、受的,故D项错误。8. 1913年初,在国民党选举获胜后,孙中山指出:“本党今即得占优胜地位,第一应研究者,即为政党内阁问题。”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又强调:“俄国完全以党治国,比英、美、法之政党,握权更进一步”“可为我们模范”。由此可知,孙中山思想的转变( )A. 鉴于政党政治受挫的现实B. 说明其转向社会主义探索C. 抛弃了资产阶级政治立场D.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孙中山的政治设想经历了从欧美的政党政治向苏俄以党治国的转变,这一转变是由于现实政治的受挫,故A项正确;孙中山依然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阶级属性不变,排除B、C两项;国共合作的政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常州市 2022 2023 学年 上期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1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