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9月学科素养测评语文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9月学科素养测评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9月学科素养测评语文试卷(含答案)(2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9月学科素养测评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果说尽可能提高食材的利用率是“节流”,那A就是“开源”;如果说“节流”表现了中华美食背后的地大物博,那“开源”则揭示了 B。俗语有云:“人食五谷杂粮,孰能无疾。”“五谷”,可以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代表。“五谷”有两种说法,一是郑玄认为的“麻、黍、稷、麦、豆”,二是赵歧认为的“稻、黍、稷、麦、菽”。无论哪一种说法,麦这里主要指小麦,都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最重要、最普遍的主食之一。然而,小麦并非中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换句话说,支撑起中国几千年文明、给中华美食带来无限荣光的小麦,其实是个
2、货真价实的舶来品。小麦起源于新月沃地,在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新疆孔雀河畔的古墓沟等西北地区分别发现了公元前两三千年的小麦遗存,这让后世的考古学家大致能勾勒出小麦传入中国的路线。小麦古称“麳”,在甲骨文中,“麦”为小麦植株形象,“来”的“行来”之义正渊源于小麦的舶来品身份。当然,小麦的本土化大规模种植也经历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之久,直到北宋时期,中国农人才在土壤耕作、种子处理、栽培管理等技术层面积累到了足够的经验知识,让小麦在北方种植制度中取得了核心地位。“高粱”二字,很东北,也很中国,但不要意外高粱的原产地不是中国,甚至不是东亚,而是遥远的非洲。高粱传入中国的时间与路线更难考证,因其早期有“蜀林
3、”“巴禾”之称,可能是由西南地区渐次传入中原,直到宋元两代成为北方人的主食。除了主食,中国人对蔬菜瓜果更是海纳百川。中国人的菜谱上,有三类食材从名称就能看出其“海外血统”:第一类名称中带“胡”,基本于汉晋时期由西北陆路引入,主要有胡豆(蚕豆)、胡瓜(黄瓜)、胡蒜(大蒜)等。胡萝卜也源于西亚,但传入中国的时间稍晚。第二类名称中带“番”,主要于南宋、元明及清初由番舶引入,如番茄、番薯(红薯)、番椒(辣椒)等。第三类名称中带“洋”,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洋葱、洋芋(马铃薯)、洋白菜(甘蓝)等。如今,这些外来物种早已融入中华美食,甚至成为很多中国菜肴的灵魂所在没有了蒜泥,火锅会黯然失色;没有了辣椒,
4、整个川菜系都会“哑火”;没有了番茄,多少人学会的第一个炒菜恐怕就不是番茄炒蛋了(摘选自江隐龙中华尚食之道里,自有一个民族坚韧的初心,有改动)1. 阅读选文,在文中第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 下列语句,与“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所用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除了主食,中国人对蔬菜瓜果更是海纳百川。B. 中国人的菜谱上,有三类食材从名称就能看出其“海外血统”。C. 这些外来物种早已融入中华美食,甚至成为很多中国菜肴的灵魂所在。D. 没有了辣椒,整个川菜系都会“哑火”。3. 第段画线句可以改写成:“高粱二字,很有东北的风
5、格,也很有中国化的感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左忠毅公逸事(节选)方苞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
6、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壮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7、【注释】左忠毅公:左光斗,因弹劾宦官魏忠贤被陷下狱,受酷刑而死。后迫谥忠毅。先君子:对已过世父亲的称呼。庑:廊下小屋。史公可法:史可法,崇祯进士,南明时任兵部尚书大学士,清军入关时镇守扬州,后城破殉难。瞿然:惊视的样子。厂狱:明代特务机关东厂所设的监狱。逆阉:这里指魏忠贤。炮烙:用烧红的铁来炙烧犯人的一种酷刑。长镵:一种长柄的掘土工具。更休:轮流休息。漏鼓移:过了一段时间。4. 给第段画线句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B. 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C. 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
8、微指左公处D. 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6. 史可法被左公“面署第一”,学者周振甫认为这样写不符合实际,因为按明朝考试制度,考卷需专人誊写,封上考生姓名后呈送考官。既然如此,作者为何要这样写?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7. 本文塑造人物极为传神。请结合第段和链接材料,分析本文是如何塑造左光斗这一光辉的历史形象的。材料一:光斗呼可法而字之曰:“道邻(史可法的字),宜厚自爱,异日天下有事,吾望子为国柱。自我被祸,门生故吏,逆党罗而捕之,今子出身犯难,殉硁硁(
9、kng,固执)之小节,而撄(yng,触犯)奸人之锋。我死,子必随之,是再戮我也!”(节选自戴名世左忠毅公传)材料二:盖望溪(方苞)、南山(戴名世)均如得死象之骨,各以己意揣想生象,而望溪(方苞)更妙于添毫点睛,一篇跳出。(节选自钱锺书谈艺录)三、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唐代思想家柳宗元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柳宗元这段话提出了一个思想,这就是,自然景物(“清湍修竹”)要成为审美对象,要成为“美”,必须要有人的审美活动,必须要有人的意识去“发现”它,去“唤醒”它,去“
10、照亮”它,使它从实在物变成“意象”(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彰”,就是发现,就是唤醒,就是照亮。外物是不依赖于欣赏者而存在的。但美并不在外物(自在之物)。或者说,外物并不能单靠了它们自己就成为美的(“美不自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一个客体的价值正在于它以它感性存在的特有形式呼唤并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了主体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沟通,就是后来王阳明说的“我的心灵”与“天地万物”的欣合和畅、一气流通,也就是后来王夫之说的“吾心”与“大化”的“相值而相取”。对于柳宗元的这个命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一
11、般人之所以容易接受美是客观的观点,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看到物是客观的,因此他们觉得物的美当然也是客观的。这座山是客观的,那么这座山的美当然也是客观的。这里的错误是在于把“象”与“物”混淆起来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把“象”与“物”加以区别。在审美活动中,我们所面对的不是“物”,而是“象”。“象”,西方艺术家喜欢称之为“形式”,中国古代艺术家则常常称之为“物色”或“景色”。在审美活动中,“物”的有用性以及它的自然科学属性是不被注意的。审美观赏者注意的是“象”。“象”不等于“物”。一座山,它作为“物”(物质实在),相对来说是不变的,但是在不同的时候和不同的人面前,它的“象”却在变化。“象”不能离开观赏者。
12、“物”是实在的世界,“象”是知觉的世界。竹子是“物”,眼中之竹则是“象”。“象”是“物”向人的知觉的显现,也是人对“物”的形式和意蕴的揭示。当人把自己的生命存在灌注到实在中去时,实在就有可能升华为非实在的形式象。这种非实在的形式是不能离开人的意识的。所以席勒说:事物的实在是事物的作品,事物的显现是人的作品。一个以显现为快乐的人,不再以他感觉的事物为快乐,而是以他所产生的事物为快乐。这正是朱光潜一贯强调的观点。朱光潜谈美,总是一再强调指出,把美看作天生自在的物,乃是一种常识的错误。他指出,“象”不能离开“见”的活动,有“见”的活动,“象”才呈现出来,所以美的观赏都带有几分创造性。美不能离开观赏者
13、,美是发现,是照亮,是创造,是生成。“彰”就是生成。这是“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第一层意思。二,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一般人之所以容易接受美是客观的观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按照他们的常识,美(例如风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是不会变化的。其实这种常识也是片面的。泰山的日出,它作为“物”(物理实在),对每个观赏者都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的观赏者,老人与小孩,诗人与音乐家,油画家与中国画画家,他们所看到的泰山日出的景象,往往很不相同。例如,像山、水、花、鸟这些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常常遇到的审美对象,从表面看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是一成不变的,其实并
14、不是如此。所以朱光潜说:景是各人性格和情趣的反照。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同而实不同。比如陶潜在“悠然见南山”时,杜甫在见到“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时,李白在觉得“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时,都见到山的美。在表面上意象(景)虽似都是山,在实际上却因所灌注的情趣不同,各是一种境界。物的意蕴深浅与人的性格情趣深浅成正比例,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诗人与常人的分别就在此。同是一个世界,对于诗人常呈现新鲜有趣的境界,对于常人则永远是那么一个平凡乏味的混乱体。朱光潜所说的“性格情趣”,其实包含了时代、民族、阶级、文化教养、胸襟、趣味、格调、心境等多种因素。在审美活动中,这种种因素都会影响观赏
15、者(审美主体)所看到(听到)的美的景象。人们欣赏艺术作品,这种情况也很明显。同样是读陶渊明的诗,同样是读红楼梦,同样是看凡高的画,同样是听贝多芬的交响乐,不同文化教养的人,不同格调和趣味的人,以及在欣赏作品时心境不同的人,他们从作品中体验到的美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在同样的事物面前,他们会看到不同的景象,感受到不同的意蕴,这是“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第二层含义。(摘选自叶朗美学原理,有改动)8.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没有人意识去发现、唤醒、照亮自然景物,自然景物不能从物理的存在变成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B. 席勒的话是说,能给予人快乐的不是事物本身
16、,而是“事物的显现”,是人们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C. 不同观赏者所看到的泰山日出的景象很不相同,而作为“物理实在”的泰山日出,对每个观赏者而言都是相同的。D. 影响人们欣赏自然之美文化教养、格调、趣味等诸多因素,也同样影响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时的体验。9. 根据选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宗白华说:“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按本文观点推断,宗白华的认识是错误的。B. 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然而白杨礼赞中傲然挺立、力争上游的白杨却是一个灌注了茅盾情感的主观存在。C. 依朱光潜的观点来看,同一世界,诗人眼中、笔下呈现的境界比常人眼中的风景更新鲜有趣。D.
17、 我们要不断开阔自己的胸襟,养成纯正的趣味,提升我们的境界。惟其如此,才能领略更丰富、更深挚的美的意蕴。10. 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两项,并简要阐述理由。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同一日暮,一为忧愁,一为欢憨,其境绝异。B“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同一明月,一为喜悦,一为愁思,其境绝异。C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D相传赵飞燕能于宫人所举盘中起舞,可见汉之风尚以瘦为美;而杨贵妃“肌态丰艳,盛宠不衰”,“便知唐人所尚以丰肥为美”。我选_。理由
18、:_。11. “美学原理具有高度的普遍性与抽象性”,本文是如何将具有普遍意义的抽象理论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请结合选文,从材料选择和论证层次的角度加以分析。(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指路阎秀丽“那就是一道铜墙铁壁,一道无法突破的铜墙铁壁”老人喃喃地说。这是一个瘦削而又矮小的老人,满脸沟壑纵横,坐在院子里那把大大的圈椅上,身板挺得笔直,这应该是一位军人标准的坐姿。我尝试着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一些什么,可那双眼睛是沉静的,我什么也看不到。我忽然觉得,那下沉的夕阳不是落向西山,而是落在老人的眼睛里。作为报社的记者,领导让我去挖掘一些革命老战士的英雄事迹。经
19、多方打听才找到他,听说他曾经参加过一场著名的阻击战,不过他不愿和任何人提起那段岁月。谁也没想到,他会住在极普通的筒子楼里。因为我们的到来,特意换上了一身干净的军装,一顶军帽放在旁边的石桌上,那上面似乎沉淀着老人的峥嵘岁月。这让我不禁肃然起敬,更想从老人的身上挖掘出一些东西。我提起了那场阻击战,老人沉默了很久,阳光从侧面照着他,让他的脸有一半笼罩在暗影里。“您能亲历那场阻击战,一定有很多记忆深刻的人和事。”我说。老人的身子瑟瑟地抖动一下,腰板瞬间佝偻起来,那宽大的木椅,竟然让他显得有些羸弱不堪。“那是一道无法突破的铜墙铁壁”老人喃喃地说着,“我的耳边都是爆炸的声音,鼻子里全是烧焦的味道”这是真正
20、经过战火考验的老英雄!我身体正了正,虽然他什么也看不到。“当我醒来的时候,周围很静,眼前一片漆黑,我以为我死了还好我的腿还能动”“我很害怕,怎么只剩下我自己?都死了吗?我不敢喊,但是我能感觉到风刮过我的脸一股血腥味,是我的血,从我的脸上一直流,流到我的嘴里。”老人的身体在抖,声音也跟着抖起来,“我趴在地上,能闻到土里也有血腥的味道,我不知道是谁的血。但是我知道,我还没死,只是我的眼睛看不到了”“我想活着,我不想死,香兰还等我回去娶她”老人在我的安抚下平静下来,喃喃地说着,“她很漂亮,两条大辫子在身后甩来甩去”老人的脸上似乎闪过一抹红晕。“我又听到了枪炮声,整个大地都在震动,我甚至听到很多人的呐
21、喊声。”老人挪动一下身子,靠在椅背上,好像很疲惫,“我听到有人喊给我上,我很高兴,我得救了,因为我知道这是谁喊的话。”“我大声地喊着,嗓子都哑了,除了爆炸声和喊杀声,还有那越来越浓烈的烧焦的味道”老人想睁大双眼,那里似乎藏着深深的恐惧,“那天是阴天,我能感觉到空气是湿漉漉的,就连喊杀声也是湿漉漉的、黏黏的我又听到有人喊跟我上,随即一发炮弹在我的身旁爆炸”“当我醒来的时候,什么声音也没有,只有那种难闻的味道。”老人的声音像从很远的地方飘过来,“像是地狱的味道”“没有人救您回去?”我惊愕地看着老人。“我以为我会死在战场上我却碰到了他他向我爬来,他的声音很虚弱,问我的眼睛是不是看不到了我忍不住哭了,
22、我再也看不到我的香兰了”老人的声音有些哽咽地说道,“我问他是谁,他告诉了我他的两条腿都负了重伤,不能走路了他说他想活着,要不然他的狗剩子就没爹了。”我的鼻头一酸,看着老人的眼睛,我以为那里也会有泪水流出来,可是什么也没有。“我不得不跟他走,因为我也想活着。我背着他,他给我指路他的两条腿晃荡着,一下一下地敲打着我的大腿。”老人的脸上闪现出一丝琢磨不透的神情,继续说道,“他没有叫,甚至连呻吟的声音都没有,我隐隐感觉到他竟然有些兴奋。他说这里就是一道铜墙铁壁,没有谁能够突破后来,他哭了,我没想到他也会哭,他的哭声太难听了,说他整整一个连的战友就剩下他,连长是第一个牺牲的”我不由得站了起来,我无法想象
23、老人当时的那种情况,背着一个负了重伤的战士走下战场的壮烈。我无法想象一个眼睛受伤看不见的人,背着“我让他闭嘴,他身上的血一直在流我真想扔下他他说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胜利吗?因为我们共产党人的口号是跟我上!而他们,只会喊给我上”老人的身体抖得更加厉害,声音也跟着抖得变了形,“他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但他还是不停地说”“那你扔下他了?”我问。“我没有,虽然我很想扔下他我知道他说的都是对的,我的眼睛受伤了,但是我的心明白着嘞”老人忽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说道。“我的眼睛受伤看不见了,但是我的心能看得见”我看到他的眼睛,真的有眼泪流出来。“我想让他活下去,可是他死了我顺着他指给我的路往前走,因为他说过,只有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淄博市 2023 2024 学年 高一上 学科 素养 测评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1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