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
2、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
3、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
4、所说的“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二:鲁迅论“文学自觉”,指出其关键乃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新变,遂引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其优点是自尊、自我觉醒,其缺点则是消极避世。他认为世情思想的演变、人之觉醒,乃文学自觉的动因。事
5、实上,思想之活跃、人之价值之重视、精神之摆脱束缚而趋于自由,乃文学自觉之前提。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传神写照,怡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日益积累了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从此,文学的表现内容扩大,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的广泛的人生悲欢离合。动荡社会中的民生百态,开始进入了建安、曹魏时代作家的视野,尽情展示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汉代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情性,至此遂发生巨大的变化,王粲登楼赋、向秀思旧赋等
6、,旨在表现个人悲苦以及对他人悲惨遭遇的感同身受,日趋多样和深切。即使实用文体,如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亦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就文学性而论,曹丕“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旨在强调作家才情、生命体验的独特性;陆机“诗缘情而绮靡”,明确主张诗歌应基于个人情感,而有“绮靡”之美;刘勰兼重“风骨”与“情采”,更是基于作家生命活力、体验、才情。文学自觉,指的是一种自觉之创作意识与状态。为艺术而艺术,仅仅指作家看重艺术,借艺术(文学)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曹丕
7、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以自我的努力,达到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而这正可以视为文学自觉的宣言。由此,文学自觉,乃是魏晋时期的特殊文学现象,开启于建安时期,兴盛于曹魏、两晋,影响于南朝。因而,魏晋文学自觉正是对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并且最终开启了唐代文学之雍容大雅和丰富多样。(摘编自雷恩海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关于“文”与“笔”的区分,刘勰强调“文”有韵,萧绎则强调“文”之抒情且注重语言形式美,这里的“文”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B.曹
8、丕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是文体辨析开始与文学自觉的标志。C.“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强调作家的才情与生命体验的独特性,是文学性明确与丰富的表现。D.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导致了南朝时期更自觉地追求语言的形式美,而这些对中国文学又产生了重要影响。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明确区分了诗与赋的文体特征,也呈现出创作者不同的审美追求。B.“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了文章的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借此超越权势与生命局限。C.建安、曹魏时代的作家关注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
9、焦灼忧虑,而汉赋难见个人情性。D.魏晋时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借文学表达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但并未否定文学的社会责任。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文学自觉的一项是()A.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并列。B.蔡邕独断等作品反映了早期的文体辨析的意识。C.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是“文温以丽,意悲而远”。D.郭象庄子注认为万物不是由道产生,是自然如此。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5.曹操的短歌行体现了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特征。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论述加以分析。【答案】1. C 2. C 3. D 4.论证采用总分结构,清晰严谨。文章开篇引出“文学的自觉”这个话题,并总述“
10、有三个标志”,然后以“首先”“其次”“再次”为段首语,分别从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体裁有比较细致的区分、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论证多用引用论证,增强说服力,增加文学色彩。如:引用史记文心雕龙汉书艺文志典论论文文赋文选等典籍中的相关内容;论证语言准确严谨。如“接近”“已经”“还不能算是”“比较”等词句。5.从体裁特征分析,短歌行继承了诗经写实的特点,以乐府旧题进行创作;从审美特性角度分析,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和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从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角度分析,抒写了诗人人生苦短的无限感慨(“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求贤若渴的
11、急迫心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统一天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雄心壮志。【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曲解文意,“这里的文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原文为“接近”。B.“曹丕典论论文是文体辨析开始”错误。原文为“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由此可知,曹丕典论论文不是文体辨析的开始。选项张冠李戴。D.“导致”错误,“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与前文并不存在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汉赋难见个人情性”错,原文为“汉代体物浏亮大赋,难见个人情性”,由此可见
12、,是“汉代大赋”,不是“汉赋”,范围失当。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郭象庄子注认为万物不是由道产生,是自然如此”不能体现文学自觉,郭象的观点属于魏晋玄学的范畴,不在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之列。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1)从论证结构看,文章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文章开篇引出话题:“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二、三、四段以并列的关系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文学自觉的标志: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
13、确的认识;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论点明晰,结构清晰严谨。(2)从论证方法看,文章论证方法多样。“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为例证法;“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为引证法。论证有力。(3)从论证语言看,论证语言准确严谨,如“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接近”“已”“还不能算是”等词句,表述严谨明晰。【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把握文学自觉的特征:作品具有文学性,文体特征鲜明,思想活跃,重视人的价值,呈现作家生命活力、体验、才情
14、;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自觉的追求;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等。作品是文学自觉漫长过程中的一环。按照这些特征分析作品即可。比如短歌行。从体裁特征及审美角度看,短歌行继承了诗经写实的特点,以乐府旧题进行创作,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从审美特性角度分析,作者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等,寓理于情,以情感人。从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角度分析,“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等内容通过对宴会的歌唱,抒了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是曹操独特的生命体验的体现。通过对自己心情的描述和对贤才的渴望表达自己的理
15、想,但情感内涵更能体现个人追求,在诗歌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误会柳青那是落雪季节。我在一次考察旅行中,到了一个乡镇,是在后方,当我在八路军兵站医院和那里的政治委员谈毕话,已是黄昏。天气很冷,我想吃一点东西,就跑到一家小饭铺里。在那里,我和他初次相遇。他年约二十四五岁,瘦长的脸上长着一张长嘴巴,不单嘴巴长,而且似乎很多嘴,能同各种的人谈各样的话,看他那憔悴的容颜,一身灰布棉军衣整齐的样子,我想他可能是兵站医院的休养员。坐在饭铺小炕凳时,我咒骂这令人生厌的雪天。山头上、街道上、院子里到处是白茫茫的。“好同志,就这天气,前方
16、一样要打!”那个长嘴巴漠然地说着。他开始问我“贵姓”和“哪一部分”一类的见面话。我看他的样子,并不懂我说的“部分”。因为在这个偌大的战争中,“部分”实在多极了。不过,他好像由我出身的地方判断,我并非什么坏蛋,因此,他很高兴和我谈。“很辛苦吧,嘿嘿”当他知道我长足旅行时,他不甚健康的脸和善地笑着。开始筹饭时,我递给他一支烟,他谦逊地接受了。吸着烟,我们渐渐谈得很亲热,仿佛老友相遇。“你哪部分的,同志?”我问。“一一五师!”他说。“一一五师哪部分?”我接着问。“听说现在归陈支队了。”他看我的脸,吸了两口烟。“那么,”我说,“你是挂了彩在这里休养的。”“对!”他点头说,“快好了,个把月工夫就回前方去
17、。”一切都表现得很直率,我想:假若问他是怎样挂彩的,也许可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但是他等待的两碗水饺,这时端来了。他扔掉烟头子,就将一碗摆到我这边来,示意我吃。我坚持不扰他。他也就安然地吃起来。他身体很虚弱,吃着吃着就满头汗珠。他用手揩一揩额头,擦一擦眼窝,向我解释着:他开刀才十多天。大腿上子弹是取出去了,可身体还没复原。他想多吃点好东西,早点好了就回部队去。吃过饭,他就比山说水地回答我怎样挂彩的问题。那是一九三八年九月十四日。他们一营人在薛公岭截击日本汽车。薛公岭是座乱石山,汽车路一转一弯、一上一下地盘着这座山。这一回,日本汽车要从东边到西边去。“这儿,你看!”他用食指在桌上画着,“这边一道沟
18、,这边又一道沟,汽车路就在这中间通过。我们占领了这两道沟旁边的这个山头,这个山头日本汽车过来了,这边沟里就打;往这边冲,这边也打;往山头上冲,山头也打。这样,他们就上了我们的摆布”他停了,缓了一口气说,“这回搞到的东西可多啦,枪呀,炮呀,白米呀”“那么,你是怎么挂的彩呢?”我问,忍不住笑。“你不要忙啊!”他改变了坐姿说,“战斗快解决时,我听见渠里有人呻吟,原来是一个同志挂了彩,我就背他往上走。猛然觉得大腿上一痛,血就淌出来了”“血就淌出来了”“个把月工夫就回前方去”“就这天气,前方一样要打”我几乎把他的话都在脑子里转了一遍。我竭力想了解他。“你参加八路军几年了?”“四年了。”他说。“四年了!你
19、是不是”我考虑着词句地问,“你是一个党员,是不是?”看他的眼色,他见怪我了。“不是”他迟疑了一下回答。我觉得空气很不自然,想找别的话头来改换一下。“陈支队里有多少人呢?”我问。“咱也不晓得。咱下火线多时了。”他简单地说了这一句,看了看我的脸。这样,空气依然是不愉快的。我自认我的态度是无邪的,一个想写点文章的人要求知道得更多更清楚的态度,而他却好像有了什么心事。当我用八路军生活很苦一类的话对他表示同情时,他竟开始说起反话来,说着一些同起初显然矛盾的话。“八路军太苦,真不想干了”说话完全没有讲他挂彩时的庄重。一会儿,我要的面条也端来了。他看了看天色说:“天黑了。你吃饭,我要回去了。院部还要查房哩。
20、”他付过饺子钱就走了。当我正要起身回住室时,一道电光直向饭铺的门,接着进来一群人。我看他们一共五个人:一个拿电筒的,好像是头目;两个背步枪的;还有两个徒手,其中一个就是长嘴巴。他这时做出凶狠的样子,长嘴巴更长了。拿电筒的将电光在屋里兜了一圈,问长嘴巴:“在哪里?在这里?”“就这个!”他两只眼睛死盯着我回答。我是有根有底的哪里来哪里去,办什么事,带护照可没办法,那个长嘴巴又多嘴起来了,好像我们结了冤仇一样。“带护照不干正经事的可多啦!”他那长嘴巴很快地煽动着。拿电筒的很稳健,用半命令式的口气说:“既然你讲认识我们的政治委员,就麻烦你踏踏雪,跟我们去院部一趟吧!”我们披着雪花,踏进院部门槛时,那天
21、同我谈了一下午的政治委员就从桌前站起来,惊奇地叫着:“啊捉了这样一个汉奸!”“哈哈”他和我的笑声重叠着。政治委员向我解释误会,说有个休养员报告街上有个人,可能是汉奸。他表示他恨极了,说非把他抓住不可。“没关系。”我一直微笑着,感到这误会很使我愉快。不久,我要辞别了。当我转到门口大院子时,后边雪上有些微小动静,转头一看,那个长嘴巴不声不响地赶上来了。我听见他说话的声音很小声的抱歉音调,他说完,还继续跟我一齐走着,暗中找寻着我的手,找到一只就握住它。在那落雪的夜间,我只感到他的手才是温暖的不,是我的心感到他的心是温暖的!一九三八年(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
22、来后方考察旅行的目的是写点文章,因此,“我”对长嘴巴挂彩的故事饶有兴趣。B.吃饭时满头汗珠,连讲故事时都缓了口气,这表明长嘴巴伤情不轻,身体依然虚弱。C.长嘴巴告密回来,态度与之前相比变化很大,主要是因为他们共进来五个人,更有胆量。D.这次误会让“我”看到了后方战士的斗争风貌,给了“我”别样体验,因此心生愉快。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长嘴巴来称呼休养员,既强化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又使他的告密行为显得合理。B.长嘴巴讲述薛公岭战斗时,破碎的语言配上比划的动作,贴合人物的身份与心情。C.小说中人物对话占较大篇幅,使情节更为集中紧凑,同时又有助于人物形象刻画。D.小
23、说表现敌我斗争,回避正面战场的描写,而选择叙写后方平凡小事,选材独特。8.文中写长嘴巴对“我”的怀疑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请简要分析。9.请谈谈小说是如何围绕“误会”把故事讲得曲折生动的。【答案】6. C 7. A 8.当“我”问他是否党员时,他警觉(迟疑);当“我”问他陈支队多少人,他故意隐瞒,说不晓得;当我用八路军生活很苦一类的话对他表示同情时,他刻意说反话;趁我吃面条时,他找借口去告密。9.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的“看”和“想”来推展故事,因所知有限,致使长嘴巴对“我”产生了误会;“我”不停探问,以致误会不断加深,这种延缓让情节更具戏剧性;误会最终靠政治委员作证才得以消除,这与小说开头的伏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2023 2024 学年 10 联考 语文试卷 答案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2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