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
2、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暖云”则是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蒙蒙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辛弃疾贺新郎:“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
3、,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长有归心悬马首,可堪无寐枕蛩声”。这些诗都写到“心”,心本来不能离开身体,但李白的“愁心”却托给了明月,杜甫的“故园心”却系在了孤舟上,秦韬玉的归心则悬在了马首上。这些意象都具有了“心”原来并不具备的性质。诗人在构成意象时,还可以某一物象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李贺诗中的牛鬼蛇神大多属于这一类。火炬都是明亮的,李贺却说“漆炬迎新人”,阴间的一切都和人间颠倒着。“忆君清泪如铅水”,铅泪,世间也不存在。但既然是金铜仙人流的泪,那么当然可以是铅泪了。总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础,而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的模仿
4、。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摘编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材料二:讨论意象问题的一个误区,是常见有人将诗歌意象混同于诗中名物,甚至拿一个名词来对应一个意象,其实是不妥当的。名词有抽象与具体之分,用作名物之词的,大多是具体名词,它在形成概念的同时,亦常能在人们心目中引发某种表象,如提及河流、道路、树木、花朵以及牛、羊、鸽子、老鹰等词时,我们的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相应的图像来,虽带有类型化的倾向,亦还有一定的具象性存在。词语的具象性在人们心目中所能引发的只是表象,而非意象。表象和意象有什么区别呢?表象来自直观经验的积累,当我们将感知活动中所获得的印象储存于大脑,而又在某种境遇的刺激下让它重新浮现
5、出来时,这就成了表象。一般说来,表象较之原初的印象,在鲜明、生动的程度上要略低一些,尤其是由概念化的语词所引发的表象,不可避免地要打上类型化的烙印。更为根本的是,表象充当感知印象的留影,通常只涉及事物的外观,未必能揭示其内在的意蕴。意象则不然。作为“表意之象”,它本身便是诗性生命体验的产物,内里包孕着诗人对生活的各种活生生的感受。这正是意象之为意象,而不能等同于诗中名物之象(表象)的重要原因。举个例子来说,我们都熟悉唐代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诗中的这一名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试问:这里包含了几个意象?我想,恐怕不少人会回答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四个意象,这其实就是将名物
6、(表象)混同于意象的结果。不妨推敲一下,诗句中的“漠”指沙漠,可以形成表象,加上“大”字构成“大漠”,其具象性当更见充分。但单独一个“大漠”,传达了什么样的意蕴呢?谁也说不清楚。“孤烟”也是一样,它能产生表象,甚至可以从多方面生发联想,而孤零零的“孤烟”亦是难以把握其内在情意体验的。只有将“大漠”与“孤烟直”联为一体,构成单一的画面在广阔无垠的漠野上空直直地升起一缕狼烟,始能将诗人行经塞上时所感受到的那种空廓、荒凉、寂静、干燥无风以至带有边防示警意味的若干紧张气氛贴切地传达出来,这才称得上诗的意象。所以,依我之见,若是将“意象”理解为表达诗意的基本单元,则这联诗句中虽然用了四个表名物的词语,能
7、产生多重表象,而其所建构的诗歌意象至多只有两个。换言之,意象作为“表意之象”,绝不能将其降格为表象。表象所提供的具象性,只能用为构建意象的原材料,而众多具象性之间所形成的张力,始足以让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意体验藉此传送出来,于是这组表象便转化成独立的意象。这样看来,单一的表象通常是难以构成意象的,意象须由表象之间的张力而引发,这也是诗中名物之不能等同于意象的缘由。从这里会引出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平时惯常用名物来标示诗歌意象,如谈论马的意象、流水的意象,这究竟是否科学?应该说,按照上面对“表意之象”的解说,意象只能是特定的“这一个”,它在诗歌文本的特定语境中生成,承载着表达诗人特定情意体验的职能,一旦
8、离开了文本的具体语境,孤立的名物便不复成其为意象了。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中举了这么个例子:“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他所着眼的,是同一个物象(蝉)上面可以寓托不同的比兴含义,而实际上表明了同类名物在不同诗人的不同情思驱策下,生成了意蕴各不相同的意象。这不正证明了意象必须是特定的“这一个”,不容许有任何假借吗?(摘编自陈伯海为“意象”正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物象经过诗人审美经验和思想感情的加工,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由此形成诗歌意象。B意
9、象是“意”和“象”的有机融合,在表情达意上,是一种形象化的说理和直接的抒情。C表象来自人的感知活动,是直观经验的积累,它与原初的印象相比,不够鲜明、生动。D同一物象,由于加工它的诗人不同,所以最终形成的意象所表达的情意也会完全不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和材料二中“意象必须是特定的这一个”在理论上有相通之处。B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采用夸张、移情或者联想等方法,赋予意象新的特点,甚至凭空创造新的意象,体现了诗人的创造才华。C“大漠孤烟直”中,“大漠”“孤烟”只是构建意象的原材料,“大漠”和“孤烟直”组合所形成的画面和张力,才
10、转化成意象。D“木叶”和“树叶”这两个意象表达的情意并不相同,原因在于“叶”这一物象在不同的诗歌语境中承载着不同的情意体验。3下列“柳”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B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C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D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两则材料都围绕“意象”展开,但论述的切入点和侧重点并不一样,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
11、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那年的芦苇席李汤波李家坳集市上人很多,很热闹。已是深冬,天很冷。一阵似刀的小风吹来,毛子爹抖得像树叶。毛子爹脚下有一捆芦苇席,几十来张,有一张被作为样品展开着。席子很大,做工很精巧席面上,红、蓝、绿、青等颜色的篾子相互交错,纹络分明。席篾子穿插点缀成大红双喜,五谷丰登,蓝天碧叶,还有别具匠心的鸳鸯戏水,红荷映日。看芦苇席,毛子爹古铜色的脸上绽出一阵阵的骄傲,李家坳这一带十里八村只有他编得这么好,自己年轻那会儿谁不竖大拇指,谁家结婚不用,那时这几年买席的人明显少了。今天的集市上到处都热闹非凡,叫卖声、讨价声,一浪高过一浪,而毛子爹这里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思忖再三,他也想高
12、声叫卖几腔,但努力了老半天却迸不出一个字,搁过去他仅把芦苇席往地上一放,根本不需叫卖就会被买家围得水泄不通。如今又是半天无人问津,毛子爹手里的旱烟熄了又点,点了又熄,表情越来越凝重。终于,有位姑娘停下看席了,且不住地称赞。她后面的小伙子也随声附和着。毛子爹忙应声解捆,热情地问他们是否办喜事用。姑娘脸一红说:“我们不买,只是看编得好,现在都没人用了!”说完拉小伙子走了,毛子爹的手僵住了,愣了好大一会儿,下意识地说:“没人用了!”之后,便扛着原封未动的芦苇席步履蹒跚地回家了。临近春节,毛子办喜事。毛子爹想,自己这下可以一展身手了,于是花了几天工夫给儿子编了一个自认为最好的芦苇席。他把席子亲手交给儿
13、子,很郑重地说:“孩儿啊,穷人家办喜事,能省点儿就省点儿,爹给你编个席子,拿去用吧!毛子没吭声,接过席子就进自己屋布置新房了。晚上,毛子爹想再看看自己的作品,要知道,天这么冷,编得不易啊!他想毛子一定很满意。进了新房,他往床上一看,并没有见到芦苇席,只看到不知儿子什么时候买的床垫,坐上去软乎乎的。毛子爹找遍了屋子,发现自己编的芦苇席可怜地躺在床下。毛子爹不禁气得大骂骂后气呼呼地抽席便走。夜已经很深了,可毛子爹躺在床上无论如何也睡不着,于是就问老伴:“毛子他娘,还记不记得咱俩当初咋结的婚?毛子娘说:“咋会忘呢,那年头你芦苇席编得好,爹让我学,席没学会编,倒有了咱的毛子,后来咱就结了婚呗!”毛子娘
14、沉醉在年轻的甜蜜里。唉,现在也不知咋的啦,别人不用咱的席子,毛子这兔崽子也不用。咱们年轻的时候要的人多着哩!不光咱李家坳几个村的用,连搭界的县也有不少人用,想用好席子,谁不提前打招呼,谁不好言好语地讲!”毛子爹思绪停留在昔日的辉煌中。从此,毛子爹不再编席。偶尔手痒,便把席篾子批得又细又薄,然后精心去编,编了好多花样,只是席子小,像枕巾那么大。毛子爹编后就随手一撂,点上旱烟,欣赏一番,之后便缓缓踱出家门。久而久之,家里的柜子上、桌子上、地上,到处都有毛子爹编的小席子,遇到小孩子拿着去玩,他也不加制止。有一天,毛子爹正在家批席篾子,乡里来了两个人,送给他一张奖状和一千元现金,说是他的芦苇席在全市民
15、间工艺展览会上获了奖,为乡里争了光。来人还专门拉他一起合影。毛子爹一愣,不知道怎么回事。那人又补充说是毛子把他编的各式各样的小席子拿去参展经评比获奖了。看看奖状,望着镜头,毛子爹张了张口,想说什么,但什么也没有说出来。选自山西文学2020年12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从人很多很热闹的李家坳集市写起,为毛子爹出售所编苇席提供了背景,更强化了无人问津的伤感意味。B姑娘与小伙子对毛子爹所编苇席赞不绝口,这给毛子爹带来了希望,没想到他们只是看看而已,毛子爹深受打击。C毛子爹将所精心编织的苇席郑重交给办喜事的儿子,主要原因是想节约钱财,但毛子认为其父抠门,并不理解父亲。
16、D小说以小见大,通过毛子爹所编苇席无人理睬但后来获奖的事情,揭示了民间工艺需要保护与传承的大主题。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席篾子穿插点缀成大红双喜,五谷丰登,蓝天碧叶,还有别具匠心的鸳鸯戏水,红荷映日。”寄托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B毛子爹在集市上看到自己被人冷落,于是“他也想高声叫卖几腔,但努力了老半天却迸不出个字”,原因是他没有自信。C“唉,现在也不知咋的啦,别人不用咱的席子,毛子这兔患子也不用”,很符合毛子爹的形象,表达了毛子爹对儿子的不满。D“看看奖状,望着镜头,毛子爹张了张口,想说什么,但什么也没有说出来”是“欧亨利式”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8本文运用了
17、多重对比,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两例进行分析。9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说:“艺术在细节中形成”,请结合文本分析细节在小说中的艺术效果。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
18、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荀子劝学)(二)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漪,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
19、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纳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悟悟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媵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昔者瓠巴
20、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注】漪(xi):已酸臭的淘米水。醯(x):醋。(节选自荀子劝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B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C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
21、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D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1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广泛地学习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神明:非凡的智慧C怠慢忘身,祸灾乃作怠慢:淡漠,不恭敬D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质的:靶子、箭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一)(二)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作者通过比喻阐明道理,证明论点,这是荀子的劝学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B选文(一)的最后一段谈论学习的意义和作用,荀子通过几组比喻
22、从正反两面强调学习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进一步深化了对“学不可以已”这一观点的认识。C选文(二)第一段连用五个生活中的事实来设喻,阐明不好的环境会对学习主体造成不良的影响,劝勉人们要重视外部环境的重要作用而去选择对的地方和对的人。D选文(二)告诉我们,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君子立身处世一定要保持谨慎,否则就容易遭受一些祸害和耻辱。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14荀子说“学不可以已”,强调要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结合选文(一)来看,学习有哪些重要意义和作用?四、古
23、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注】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曾任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逢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俱佳,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袁宏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B颔联怀古,一个“空”字使诗人对谢尚的崇敬怀念之情与上联空寂之景交融一起。C颈联遥想东晋谢尚、袁宏在此地的遇合,感慨斯人已渺,此地不再听闻他们的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嘉兴市 2023 2024 学年 10 月月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2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