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从赣南、湘西、四川嘉陵江、河南何家冲出发的4支红色大军,最终汇聚在西北黄土高原。他们的远征,从此有了一个让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名字:长征。虽然,这支队伍当时还十分弱小,而病榻上的鲁迅却坚信,这些九死一生的红色种子,就是“民族的脊梁”。作为一部无与伦比的伟大史诗长征, 给予我们的, 是一种怎样的启示?(一)一条长征路, 是一条鲜血浸透的红飘带。包括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25军在内的4支大军, 出发时总人数为20.6万, 到长征结束仅剩5.7万人,
2、有16.6万名红军将士战死或失散在途中。张震将军回忆湘江之战时说,仅他们一个团,就顶住了敌人一个师又一个团的兵力。鲜血,染红了湘江, 染红了一座又一座山头。突破包括湘江在内的四道封锁线后,在不到50天时间内, 出发时8.6万人的中央红军,锐减到3万人。“再大的牺牲,也不能阻止我们前进!”从赣南一直征战到陕北的老红军唐进新回忆说,每一战都有大批战友倒下,“但活下来的人毫不退缩,因为我们有红色的理想。”这红色理想,就是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就是北上抗日实现民族独立。共产党人创建的红色政权,点燃了像唐进新一样的劳苦大众心中的理想之火, 也激发了他们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雪山草地,是许多老红军难以忘怀
3、的地方。多少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勇敢生命,倒在了川西水草地上。老红军李中权回忆说:“饿得摇摇晃晃, 连抬腿的力气都没有。可一旦爬起来,就向前走,向着党中央的方向走!”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使红军战士的生命意志和能量空前迸发:粉碎了3倍、5倍乃至10倍于己的强敌的围追堵截.他们身后, 留下的是惊人的数字: 红一方面军翻越山脉 18座,5座经年被积雪覆盖,跨过大河24条,历经11个省份行程二万五千里(二)一条湍急的河流横亘在红军北上的道路上。这,就是大渡河。杨得志率领的红 1团,从数百里之外突然出现在安顺场渡口。17 勇士从浪尖上突向对岸。船少人多,大队人马无法迅速渡河。杨成武指挥的红4团以昼夜
4、行军240里的神速,奔袭到泸定桥,在敌人未来得及毁掉桥时,22名突击队员冒死爬上了摇摇晃晃的铁索:一个战士中弹跌入河中其余的人仍奋力前进。红军冲到了对岸。历史的昭示在于,在濒临生死绝境的关头,成立14年的共产党人痛定思痛后,行使了独立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权力。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的共产党人,将中国革命的命运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长征,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中国革命战争全局上的指导地位。面对兵力对比悬殊局面,毛泽东以一系列军事史上罕见的手笔,指挥红军在川黔滇万水千山间纵横驰骋:四渡赤水、虚指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包围圈,实现
5、了遵义会议确定的渡江北上的战略方针。长征,检验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党的领袖与普通的士兵生死相依、情同手足;红军指挥员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在彝族聚居的大凉山,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不仅使红军通过了这方多少年来没有一支汉族军队通过的地方,而且点燃了民族解放的火把。长征道路上,红军先后经过了瑶、苗、回、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 成千上万的民族兄弟加入了队伍。红军的模范行动,使沿途2亿群众耳目一新,认识到红军是完全不同于任何旧军队的人民军队。(三)在奠基陕北的第3年,史沫特莱来到延安。是时,由长征大军改编的八路军正浴血奋战在抗日战场上。这位
6、美国女记者在她伟大的道路一书中写道:长征虽已结束,红军仍在创造历史。经过长征考验,红军的意志、毅力,都发生了飞跃。正是这些人,成为民族独立的中流砥柱。抗战爆发后,参加过长征的炊事员、卫生员都能到敌后发动起一片群众。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都参加过长征。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中的9位,10位大将中的8位,以及90%以上的上将、 中将和少将, 经历过长征的考验。从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它们的源头,无不来自于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的长征精神。事实上,从长征结束的那天起,长征及其精神的影响,就开始超越国度。美国总统罗斯福看过斯
7、诺的西行漫记后,曾3次约见这位年轻人。今天,在长征路上,仍有众多外国人,沿着红军足迹一路追寻。在他们眼中,跨越中国西部的长征和横穿中国北部的长城一样,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强渡大渡河的孙继先,新中国成立后做了我军第一个导弹试验基地的司令员。指挥那场战斗的聂荣臻, 成了我国尖端科技事业的开拓者。长征胜利35周年时, 聂帅亲自选址,把卫星发射场建在了大凉山。当一枚枚火箭从这方千百年来只有火把的地方直射云霄时,全世界都看到了尾翼上两团鲜明的标记:长征。长征,已经留在了人类的史册上。长征精神,将继续闪耀在中华民族的奋斗进程中。(摘编自贾永长征启示录)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A. 红军长征困难重重,损失巨大,革命力量锐减,但磨砺了战士的意志,激发了英雄气概。B. 长征所过处自然环境恶劣,如雪山草地,红军因此造成的牺牲比与敌人交战的牺牲严重。C. 通过长征,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整个中国革命战争全局范围内的指导价值得到检验与公认。D. 长征的胜利为开展抗日战争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长征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时代价值。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毛泽东指挥红军在川黔滇四渡赤水、湘江之战、巧渡金沙江实现了遵义会议确定的渡江北上方针。B. 长征的胜利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方针政策指引、将士团结、军民同心、百姓拥护等是分不开的。C. 延安精神、大庆精神
9、、“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都与长征精神密切相关。D. 长征胜利35周年时,聂荣臻选址把卫星发射场建在大凉山,这里是当年刘伯承与小叶丹会盟的地方。3. 毛泽东写了不少长征题材的革命诗词。下列诗词内容,与长征无关的一项是(3分)A.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B.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C.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D.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4. “长征,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怎样的启示?”这句话是这则通讯的写作中心。
10、请结合文本内容,提炼三个关键词,分别进行简要阐述。 (4分)5. 这则通讯是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写作特点。 (6分)(二)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69题。大双心河 (节选)海明威火车顺着轨道继续驶去,绕过树木被烧的小丘中的一座,失去了踪影。尼克在行李员从车门内扔出的帐篷和铺盖上坐下来。这里已没有镇子,什么也没有,只有铁轨和被火烧过的土地。广厦旅馆的屋基撅出在地面上,基石被火烧得破碎迸裂了。尼克望着被火烧毁的那截山坡,顺着轨道走到河上的桥边。河水在桥墩的原木桩上激起旋涡。尼克俯视着河底有卵石而呈褐色的清澈的河水,观看鳟鱼抖动着鳍在激流中
11、稳住身子。它们倏地拐弯,变换了位置,又在急水中稳定下来。尼克对它们看了好半晌。这是个大热天。一只翠鸟朝上游飞去。尼克好久没有观望过小溪,没有见过鳟鱼了。随着翠鸟在水面上的影子朝上游掠去,一条大鳟鱼朝上游窜去,构成一道长长的弧线,不过仅仅是它在水中的影子勾勒出了这道弧线,跟着它跃出水面,被阳光照上,这就失去了影子,跟着,它穿过水面回进溪水,它的影子仿佛随着水流一路漂去,毫无阻碍地直漂到它在桥底下常待的地方,在那里绷紧着身子,脸冲着流水。随着鳟鱼的动作,尼克的心抽紧了,过去的感受全部兜上心头。他转身朝下游望去。尼克踩着一根根枕木回头走,走到铁轨边一堆灰烬前,那儿放着他的包裹。他把包裹上的挽带绕绕好
12、,把包裹挎上背。包裹很沉。他身子朝前冲,使包裹的分量压在肩膀上部。他顺着和铁轨平行的大路走,在两旁各有一座被火烧焦的高山的小丘边拐弯。他顺着路走,感到沉重的包裹把肩膀勒得很痛。大路不断地上坡,登山真是艰苦的事儿。尼克肌肉发痛,天气又热,但他感到愉快。他感到已把一切抛在脑后。塞内镇被焚毁了,可是这没有关系,不可能什么都被烧毁的。他顺着大路步行,在阳光里冒着汗,一路爬坡,准备翻过那道把铁路和一片松树覆盖的平原分隔开的山脉。终于到了山顶。尼克倒身靠在一截树桩上,从背带圈中溜出身子。他面前,极目所见,就是那片松树覆盖的平原。被焚烧的土地到左面的山脉前尽止了。左面远方是那道河流。尼克用目光顺着它望去,看
13、见河水在阳光中闪烁。尼克背靠着烧焦的树桩坐下。他的包裹平搁在这树桩上,随时可以套上背脊,它的正面有一个被他的背部压出的凹处。他用不着把地图掏出来,他根据河流的位置,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蚱蜢正沿着地面爬,它们全是黑色的。因为生活在这片被烧遍的土地上才全都变成黑色的。这场火灾该是在上一年发生的,但这些蚱蜢如今已都变成黑色的了。他想,不知道它们能保持这样子多久。尼克站起身来,他挎着包裹站在这小山顶上, 目光越过山野,眺望远方的河流,然后撇开大路,走下山坡。脚下的坡地很好走。下坡两百码的地方,火烧的范围到此为止。接着得穿过一片高齐脚踝的香蕨木,还有一簇簇短叶松;好长一片时常有起有伏的山野,脚下是沙地,
14、四下又是一片生气了。尼克凭太阳定方向。他知道要走到河边的什么地方。他折下几小枝香蕨木,插在包裹的带子下。它们被磨碎了,他一路走一路闻着这香味。他跨过这高低不平、没有树荫的松树平原,感到疲乏,很热。他知道随时都可以朝左手拐弯。可是他只顾朝北走,要在一天的步行中尽可能到达河的更上游。他走上一片草场。炎热的白天一过, 露水就很快凝成,很浓很浓。尼克走到草场尽头。他放下包裹,寻找一块平坦的地方。他饿得慌,但要先搭帐篷才做饭。他从包裹里拿出斧子,砍掉两个撅出的根条,弄平了一块大得可供睡觉的地方。他伸手摩平沙地, 打开三条毯子, 把一条对折起来, 铺在地上, 另外两条摊在上面。他用斧子劈下一爿松木,用来固
15、定帐篷的木钉。他把那根权作帐篷横梁的绳子一端系在一棵松树上,握着另一端把帐篷从地上拉起,系在另一棵树上。帐篷从绳子上挂下来,像晒衣绳上晾着的大帆布片儿。他把砍下的一根树干撑起帆布的后部,四边用木钉固定在地上。他用木钉把四边绷得紧紧的,用斧子平坦的一面把它们深深地敲进地面,直到绳圈被埋进泥里。帐篷里,天光通过棕色帆布渗透进来,有一股好闻的帆布气味。带有一些神秘而像家的气氛。尼克觉得饿。他用斧子砍下几大片松木,生起一堆火,安上一个铁丝烤架。煎锅搁在烤架上。他更饿了。豆子和面条热了。尼克把它们搅和在一起,它们开始沸腾,使一些小气泡困难地冒到面上来。尼克拿出一瓶番茄酱,切了四片面包。这会儿小气泡冒得快
16、些了。尼克从火上端起煎锅,把大约一半的食物倒在白铁盘子里。尼克知道还太烫,他倒了些番茄酱在上面。河对面的沼地在几乎断黑的夜色中升起一片薄雾。他再望了一眼帐篷,一切都好。他从盘子里吃了满满一匙。自从在圣伊格纳斯一家车站食堂喝了杯咖啡、吃了客火腿三明治以来,他还没吃过东西。他曾经这样饿过。他原可以随他高兴, 几小时前就扎营的。这条河边多的是宿营的好地点。不过这样才美啊。他坐在毯子上,把鞋子卷在长裤中当枕头。穿过帐篷的开口处,他注视着火堆的光,这时夜风正朝火堆在吹。夜很宁静。(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写出了小镇灾难之重,为
17、主人公接下来的行踪见闻作准备。B. 河水、鳟鱼、翠鸟等构成的自然景象与满目疮痍的土地不同,尼克停留观察,但并未放下过去的感受。C. 小说中的不少细节寓意深长,如蚱蜢“都变成黑色”是灾难的见证,河水“在阳光中闪烁”暗含着期冀。D. 小说详细叙述了尼克荒原搭帐篷、做晚饭的过程,反复琐碎中突出了人物难以摆脱的孤独、百无聊赖。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小说灵活运用比喻、拟人、夸张、视听结合、俯仰结合等多手法写出了景物特点,语言也富有表现力。B. 小说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思考,这与老人与海对此问题的思考都能给读者带来启示, 引人遐思。C. 在人物塑造上,小说对尼克的
18、动作进行了精确细致描写,又通过揭示他的内心感受来表现其情感世界。D. 小说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结构明晰,叙述语调平缓,尼克看到的、感觉到的基本都不加点缀地呈现。8. 海明威的小说有鲜明的艺术风格,简洁含蓄是其主要特征,请简要分析这一特征在文中的体现。(4分)9. 海明威笔下的许多人物都具有某种精神,请就此谈谈你对尼克这一人物的理解。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孔子闲居, 曾参侍。孔子曰:“参乎,今之君子,唯士与大夫之言可闻也。至于君子之言者,希也。於乎!吾以王言之,其不出户牖而化天下。”曾子起,下席而对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苏州市 2023 2024 学年 高二上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2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