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东海县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期中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连云港东海县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期中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东海县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期中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连云港东海县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期中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显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了。这一点,依我们上面所说的,还是不太能自圆其说。至多是说,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是不及城市里人多。这是正确的。我们是不是也因之可以说乡下多文盲是因为乡下本来无需文字眼睛呢?说到这里,我们应当讨论一下文字的用处了。我在上一篇里说明了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社会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用另一句话来说,他们生活上互相合作的人都是天天见面的。在社会学上我们称之作Fac
2、etofaceroup,直译起来是面对面的社群。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里说,他日常接触的老是那些人,所以日子久了可以用脚步声来辨别来者是谁。在“面对面的社群里”甚至可以不必见面而知道对方是谁。我们自己虽说是已经多少在现代都市里住过一时了,但是一不留心,乡土社会里所养成的习惯还是支配着我们。你不妨试一试,如果有人在你门上敲着要进来,你问:“谁呀!”门外的人十之八九回答你一个大声的“我”。这是说,你得用声气辨人。在“面对面的社群”里一起生活的人是不必通名报姓的。很少太太会在门外用姓名来回答丈夫的发问。但是我们因为久习于这种“我呀!”“我呀!”的回答,也很有时候用到了门内人无法辨别你声音的场合。我有一次,
3、久别家乡回来,在电话里听到了一个无法辨别的“我呀”时,的确闹了一个笑话。“贵姓大名”是因为我们不熟悉而用的。熟悉的人大可不必如此,足声、声气、甚至气味,都可以是足够的“报名”。我们社交上姓名的不常上口也就表示了我们原本是在熟人中生活的,是个乡土社会。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为了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我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在广西的瑶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了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部落里去,对方接到了这记号,立刻派人来救。这是“文字”,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
4、不达意引起误会的。在十多年前青年们讲恋爱,受着直接社交的限制,通行着写情书,很多悲剧是因情书的误会而发生的。有这种经验的人必能痛悉文字的限制。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圜局中去看,所会引起的反应很难尽合于当时当地的圜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字的“走样”。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并不是说话时没有文法,而是因为我们有着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传达情意的作用
5、。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自己而在话里吃去一个“我”字。在写作时却不能如此。于是我们得尽量地依着文法去写成完整的句子了。不合文法的字词难免引起人家的误会,所以不好。说话时我们如果用了完整的句子,不但显得迂阔,而且可笑。这是从书本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告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第二章文字下乡,有删改)材料二到出版乡土中国,费先生的研
6、究重点已从个案、类型向“通论”阶段过渡。所谓通论,不再是对一个社会单元的具体描述,而要提升一步,从具体社会生活中提炼出一些概念,来表达存在于具体事物中的普遍性质,也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的理性认识。乡土中国正是费先生试图对中国基层社会性质作出通论式描述的尝试结果。费先生的讲法和写法,是“以中国的事实来说明乡土社会的特性”。于是,我们看到乡土中国像是一幅中国农村社会的素描长卷,中国笔法,散点透视,工笔兼写意。作者驾轻就熟,顺手拈来百姓生活场景乃至细节,让深入的理论和学术思考接通读者的日常经验和感受。肯用点心思的大众读者可以从中领悟生活现象中的意义和趣味,心有灵犀的学者可以从中受到学术思考的启发。借助
7、乡土中国,费先生有效证明了生活与学术之间源和流、本与末的关系。尤为可贵的,是让学术著述放下了端着面孔的架势,避开了高头讲章式的自命不凡,回归生动活泼、亲切宜人的境界。曹聚仁写文坛五十年,曾评价费先生是“文学圈外文章高手”,说其著述“有了蒙田散文的风格”,“费氏的散文深入浅出,意远言简,匠心别具,趣味盎然,都为其他文艺作家所不能及”。(摘自探寻一个好社会:费孝通说乡土中国,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识字是知识问题,乡下人长期相处在乡土社会使他们甚至能借脚步声辨认对方,也就不必总是用到文字了。B.在乡土社会中,语言是更为完善的工具。且“文字”有时会被预
8、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还会因词不达意引起误会。C.我们在利用文字时,依着文法写成完整的句子能使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更完全,但常常显得迂阔,而且可笑。D.电话和广播的出现使文字的地位大受影响,这主要是因为文字作为间接说话的工具,和语言相比,有不太完善的地方。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下孩子在教室里认字认不过教授们的孩子,和教授们的孩子在田野里捉蚱蜢捉不过乡下孩子,在意义上是相同的。B.当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我们当时当地所要传达的情意往往很难再与异时异地里感受到的情意完全契合,这种“走样”无可补救。C.乡土中国作为对中国基层社会性质的通论式描述,既有生活现象中的意义和趣
9、味,也蕴含了学术思考和理性认识。D.在讨论“文字下乡”这一社会运动时,作者从乡土社会的特点入手谈论语言文字的功能,有效证明了生活与学术之间的关系。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C.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D.“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增广贤文)4.“整本书阅读”活动小组在对文字下乡中的重要概念进行整理时,制作出如下表格,请根据文本完成空缺处。(每空不超过10个字)(4分)说话工具文字语言使用情境时空阻隔(1)特点间接工具直接接触辅助手段文法
10、、艺术(2)局限(3);(4);不完善,有消失风险。5.材料二中评价乡土中国“让深入的理论和学术思考接通读者的日常经验和感受”。请你结合材料一,试举两例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百合花茹志鹃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们几个同志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团长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一开始他就把我撂下几丈远。我的脚烂了,路又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哎!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蹬蹬蹬地自个儿向前走了。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从背后看去,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
11、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休息时我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这时,我看见他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有十八岁。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我拼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原来他还是我的同乡呢!“在家时你干什么?”“帮人拖毛竹。”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儿,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
12、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这是我多么熟悉的故乡生活啊!我立刻对这位同乡越加亲热起来。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我们分头去动员。不一会,我手里抱得满满的,心里十分高兴,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我叫他带我去看看。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向她道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
13、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我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通讯员挟了被子就走。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
14、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
15、我急忙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我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16、”“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事发生在中秋节这一天,“我”对故乡中秋节习俗的怀想,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也推动了情节发展。B.通讯员向新媳妇借被碰壁的冲突,小说没有作正面描写,但有伏笔,也有照应,安排可谓精心。C.小说节选部分塑造了一个开朗、善良而又有点封建思想的新媳妇的形象,作者借战争背景表现出美好的人情与人性。D.百合花,寄寓着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象征着人
17、物美好纯洁的心灵,以此为题,丰富了意蕴。7.关于枪筒里插着树枝和野菊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枪筒插上树枝和野菊花,枪不再是单纯的武器和伤害生命的一种工具,而是具有了审美功能的物象。B.枪筒插树枝和野菊花的行为,使枪所体现的血腥暂时被弱化,一种对美好的向往在花枝浮现。C.作者赋予枪人格化特征,以此隐喻通讯员纯真的性格、恬淡的生命姿态,乃至人生的基本要义。D.在枪与花的细微画面里,战争与和平、军事与日常生活形成对照,启示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8.通讯员“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的细节多次出现,对刻画通讯员的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费孝通在乡土本色中说乡土社会是熟人社
18、会,“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请结合费孝通的观点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我立刻对这位同乡越加亲热起来”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19、。”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
20、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减)【注释】筮(sh):占卜。蓍(sh):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青兕(s):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雌性的犀牛。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文中指朝廷。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短句,请
21、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A马全福等径趋金营B安国方与金将酣饮C即众中缚之D以归E金将F追之不及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同学,指在同一个学校学习或在同一个学校学习的人,与文中的“同学”含义不同。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左迁”常指贬官、降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即是此意。C.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任官吏的制度。D.曹操短歌行中的“慨当以慷”即“慷慨”,与本文的“慷慨”词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
22、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辛弃疾有时跟他有交往。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人,辛弃疾劝他投奔了耿京。B.辛弃疾依照耿京的命令带奏表归宋,宋高宗召见并嘉奖了他,同时任命耿京为天平节度使,此时耿京已被张安国、邵进杀害。C.乾道六年,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D.辛弃疾写了九议应问三篇及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极为详细,他的建议很快得到实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2)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连云港 东海县 2023 2024 学年度 上期 调研 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2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