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高三上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吉林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雅正”是儒家文化的重要道德理想和文艺批评标准,也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范畴,其审美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精神。历代文人大都提倡以“雅”为美的文艺创作思想和评判标准。曹丕把“辞义典雅”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刘勰将文章分成八种基本风格,其中居于首位的即为“典雅”;王昌龄把诗分为五种风格,其中“古雅”也是位列第二;南宋诗词评论家张炎极力提倡“雅正”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南宋诗论家严羽也提出“去俗求雅”的审美追求。“求雅”的审美旨趣一直是中国
2、古典美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题。这种“求雅”思想也是中国古代语言使用规范的基本理念和核心思想,被汉语言文字学学者戴昭铭概括为“雅正”的语言规范观,追求一种从现实语文生活中提炼而成的理想化的语文标准,具有一种语文审美的倾向,即力求维护一种被认为是正确的、好的、合乎标准的语文形式,它概括和体现了我国古代优良的语文传统。“雅”与“俗”相对,一直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二者从来都相伴相生,不可分割,在历史上也一直存在此消彼长的状况。但不管哪个时期,“雅”总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理想和价值目标,它能引领着社会风尚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近几十年来,社会语言俗化现象非常普遍,这是当今语言生活主体
3、平民化、草根化的某种结果,也是社会自由开放的表现。但是,言语行为的“俗雅”要区分人群和场合,不能全民皆俗,不能全方位皆俗,应该给“雅语”留下一定的时空语境,在社会大潮中,需要有一种高境界的审美追求,需要“雅”的言语行为规范理想。但目前社会上出现了本该“雅”却“俗”的言语现象,比如,某校长在毕业致辞中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这样的毕业致辞,把庄严神圣的毕业典礼变成了迎合学生的类似于脱口秀的娱乐舞台,虽然赢得了无数次掌声和尖叫,但却无法传递给学生受用终生的灵魂力量,热闹有余而深邃不足。在当今俗
4、文化大行其道、语言俗化成为潮流的宏观背景之下,需要有一部分人坚守“雅”文化和“雅”的语言风格,以此支撑着社会的核心价值和传统的审美文化。“雅”和“俗”在社会语言生活中一直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我们从来不否定俗化的语言有特定的交际场合和交际功能,但是,在一些正式庄严的语境中,应该使用典雅的语言,权威人士、社会名流、公众人物、专家学者等在“雅语”的使用方面要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学校教育在这方面更要有所作为。纵观语言规范的发展历程,当今中国,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已经确立,语言地位规范已经完成;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各项标准也基本确定,语言本体规范基本完成;目前语言规范工作的重点应该是使用规范。我们
5、提出的“中和诚雅”语言规范观符合语言规范历史演进的基本特征,也适应当今宏观社会语境,对指导当今语言规范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摘编自刘楚群当今语言规范观:中和诚雅)材料二:语言规范的“雅正观”贯穿古今。现代汉语时期,强调“正”多于强调“雅”,讲“规范”多,讲“雅顺”少。在教育普及的当下,在重视文化的当下,既要讲“正”,又要讲“雅”。当然,雅正是就规范而言,对语言本身,对语言生活,则不必也不应强调“纯洁”。通过语言规范来匡谬正俗,这种规范观虽然较为传统,也常有批评,但仍然在社会上较为流行,也确实是语言生活所需要的。语言规范的行为,本质上是对语言变项的选择。语言在历时发展中,在共时应用中,都会出现
6、变异和分歧,一个语言项目可能形成若干变项。语言变项的存在是常态,是语言丰富发展的一种表现,当然也是语言整合的对象。语言规范就是对语言生活中存在的语言变项的选择,就是依照语言发展规律的选择。认识语言规范的这一性质,树立语言规范的“选择观”,可以从根本上摆正语言规范与语言发展的关系,可以自觉地在语言规范过程中去发现语言发展的新规律。语言规范不是“无事生非”,而是在语言生活中出现了紊乱现象时,需要动用社会之力帮助语言的自组织机制发挥作用,从而使语言生活恢复到新的有序状态。语言规范的根本目标是为语言生活服务。“语言生活观”要求语言规范既要反映语言生活现实,又能引导语言生活向前发展。评价语言规范是否合适
7、,就看它是否客观反映了语言生活实际,看它能否科学地指导语言生活。既然如此,了解语言生活,认识语言生活,是做好语言规范的必要条件。语言生活错综复杂,常要使用现代的各种观测方法,比如建立动态流通语料库,就如同水文监测、气象监测一样,利用这一语料库来监测语言生活的各种变化。观测语言生活,也包括观测语言舆情。语言舆情是社会语言意识的重要表现,同时,通过语言舆情也能够逐渐形成新的语言意识。一个观念可以改换一个视角,改换一个视角可以发现一片新的学术视域。在雅正观、选择观、语言生活观的综合关照下,我们便会开拓更多新的学术视域,必然会对语言规范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语言规范研究必然会有一个跨越性的新发展。(摘
8、编自李宇明语言规范试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中国古代“雅正”的语言规范观,并都关注到现实语境中的语言规范,但出发点和针对性并不相同。B.材料一按朝代顺序,以曹丕、刘勰、王昌龄、张炎和严羽等人的文艺主张为例,证明历代文人大都提倡以“雅”为美。C.材料一明确提出“中和诚雅”的言语规范,材料二则强调用语言规范“选择观”发现新的语言发规律。二者观点完全相悖。D.材料二认为“为语言生活服务”是语言规范的根本目标,合适的语言规范可以客观反映语言生活实际、科学指导语言生活。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代汉语时期,人们只关
9、注“正”,强调语言的规范性。这是因为语言规范可以纠正当下俗文化的错误。B.语言变项既是语言丰富发展的一种表现,也是语言整合的对象,它的存在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不可避免。C.语言生活错综复杂,因此想要认识语言生活,就要运用各种现代观测方法观测语言舆情,做好语言规范。D.在语言规范研究中,改换一个观念就是改换一个学术领域,只有在新观念的指导下,才能使研究取得新发展。3.下列句子中,“雅”的内涵与文中相同的一项是(3分)A.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B.都督阎公之雅望。(王勃滕王阁序)C.清韵始啸侣,雅言相与和。(孟郊同溧阳宰送孙秀才)D.博士雅好饮,空山谁与娱。(苏轼卢山五咏饮酒一)4.学
10、术工作者的研究与观点注重关照当下社会现实,材料一的现实关照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4分)5.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可还行?”的使用频率显著增加,在使用中也产生了许多语义变项,其表达惊异、讽刺、喜悦等主观义的用例远多于疑问义的用例。请结合材料二,从语言规范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熟藕汪曾祺刘小红长得很好看,大眼睛,很聪明,一街的人都喜欢她。这里已经是东街的街尾,店铺和人家都少了。比较大的店是一家酱园,坐北朝南。这家店卖种酒,叫佛手曲。一个很大的方玻璃缸,里面用几个佛手泡了白酒,颜色微黄,似乎从玻璃缸外
11、就能闻到酒香。酱园里有一种麒麟菜,即百花菜。不贵,有两个烧饼的钱就可以买一小堆,包在荷叶里。麒麟菜是脆的,半透明,不很咸,直接就可以吃。孩子买了,一边走,一边吃,到了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酱园对面是周麻子的果子摊。其实没有什么贵重的果子,不过就是甘蔗(去皮,切段)、荸荠(削去皮,用竹签串成串,泡在清水里),再就是百合、山药。周麻子的水果摊隔壁是杨家香店。杨家香店的斜对面,隔着两户人家,是周家南货店,亦称杂货店。这家卖的东西真杂。红蜡烛。一个师傅把烛芯在一口锅里一支一支“蘸”出来,一排一排在房椽子上风干。蜡烛有大有小,大的一对一斤,叫做“大八”。小的只有指头粗,叫做“小牙”。纸钱。一个师傅用木槌凿
12、子在一沓染黄了的“毛长纸”上凿出一溜溜的铜钱窟窿,是烧给死人的。明矾。这地方吃河水,河水浑,要用矾澄清了;炸油条也短不了用矾。碱块。这地方洗大件的衣被都用碱,小件的才用肥皂。浆衣服用的浆面芡实磨粉晒干。老板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跟人很少来往,见人很少打招呼,有点不近人情。他生活节省,每天青菜豆腐汤。有客人来,不敬烟,不上点心,连茶叶都不买一包,只是白开水一杯。因此有人从百家姓上摘了四个字,作为他的外号:“白水窦章”。“白水窦章”除了做生意,写账,没有别的事。他不看戏,不听说书,不打牌,一天只是用一副骨牌“打通关”,打累了,他伸一个懒腰,走到门口闲着。看来往行人,看狗,看碾坊放青回来的骡马,看乡下人
13、赶到湖西歇伏的水牛,看对面店铺里买东西的顾客。周家南货店对面是一家绒线店,是刘小红家开的。绒线店卖丝线、花边、绦子,还有一种扁窄上了浆的纱条,叫做“鳝鱼骨子”,是捆扎东西用的。绒线店卖这些东西不用尺量,而是在柜台边刻出一些道道,用手拉长了这些东西在刻出的道道上比一比。刘小红的父亲一天就是比这些道道,一面口中报出尺数:“一尺、二尺、三尺”绒线店还带卖梳头油、刨花(抿头发用)、雪花膏。还有一种极细的铜丝,是穿珠花用的,就叫做“花丝”。刘小红每学期装饰教室扎纸花,都从家里带了一箍花丝去。刘老板夫妇就这么一个女儿,娇惯得不行,要什么给什么,给她的零花钱也很宽松。刘小红从小爱吃零食,这条街上的零食她都吃
14、遍了,但是她最爱吃的是熟藕。正对刘家绒线店的是一个土地祠。土地祠厢房住着王老,卖熟藕。王老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一辈子卖熟藕。全城只有他一个人卖熟藕,谁想吃熟藕,都得来跟王老买。煮熟藕很费时间,一锅藕得用微火煮七八小时,这样才煮得透,吃起来满口藕香。王老夜里煮藕,白天卖,睡得很少。他的煮藕的锅灶就安在刘家绒线店门外右侧。小红很爱吃王老的熟藕,几乎每天上学都要买一节,一边走,一边吃。小红十一岁上得了一次伤寒,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她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天,街坊们都来看过她。她吃不下东西。王老到南货店买了蜜枣、金橘饼、山楂糕给送来,她都摇头不吃。躺了二十多天,小脸都瘦长了,小红妈非常心疼。一天,她忽然叫:
15、“妈!我饿了,想吃东西。”妈赶紧问:“想吃什么?给你下一碗饺子面?”小红摇头。“冲一碗焦屑?”小红摇头。“熬一碗稀粥,就麒麟菜?”小红摇头。“那你想吃什么?”“熟藕。”那还不好办!小红妈拿了一个大碗去找王老,王老说:“熟藕?吃得!她的病好了!”王老挑了两节煮得透透的粗藕给小红送去。小红几口就吃了一节,妈忙说:“慢点,慢点,不要吃得那么急!”小红吃了熟藕,躺下来,睡着了。出了一身透汗,觉得浑身轻松。小孩子复原得快,休息了一个星期,就蹦蹦跳跳去上学了,手里还是捧了一节熟藕。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小红二十了,出嫁了。婆家姓翟,也是开绒线店的。翟家绒线店开在北市口。北市口是个热闹地方,翟家生意很好。丈夫原
16、是小红的小学同学,还做了两年同桌,对小红也很好。北市口离东街不远,小红隔几天就回娘家看看,帮王老拆洗拆洗衣裳。王老轻声问小红:“有了没有?”小红红着脸说:“有了。”“一定会是个白胖小子!”“托您的福。”王老死了。早上来买熟藕的人看看一锅煮熟藕,还是温热的,可是不见王老来做生意。推开门发现,王老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断了气。小红正在坐月子,来不了。她叫丈夫到周家南货店买了一对“大八”,到杨家香店“请”了三炷香,叫他在王老灵前点一点,还叫他给王老磕三个头,算是替她磕的。王老死了,全城再没有第二个人卖熟藕。但是煮熟藕的香味是永远存在的。(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
17、条街上的零食她都吃遍了,但是她最爱吃的是熟藕”一句既衔接了上文内容,又引出了熟藕摊和王老。B.小说叙写刘小红生病时,“街坊们都来看她”,从街坊们对孩子的关系,透露出这里民风的淳朴和生活的祥和。C.尽管王老待刘小红亲如女儿,但刘小红婚后回娘家时王老对她的询问并不符合身份,这也让小红倍感尴尬。D.小说中王老和刘小红之间超越普通邻里的情谊,可以用费孝通乡土中国中“血缘和地缘”的相关理论解读。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塑造人物主要用侧面描写手法,以辛辣讽刺的笔调突出“白水窦章”的刁钻刻薄,与充满人情味的王老形成鲜明对比。B.小说以“熟藕”作为全文的线索,串联起了王
18、老和刘小红之间的忘年交情谊,也寄寓了作者对真挚情感、美好人性的赞美。C.小说结构从容舒缓,看似随意实则精致。如小红丈夫置物祭奠的情节,就串联了前文所写的杨家香店、周家南货店等元素。D.本文与沈从文的边城都善于描写富有地域特色的风土人情,把世俗、繁琐的生活诗意化,展现了温情、美好的民俗画卷。8.小说中的“熟藕”与刻画人物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4分)9.汪曾祺曾说自己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请分析本篇小说的散文化特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
19、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治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蒙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学者,心之白日也。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供神明。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
20、日月之行,终身亹亹,没而后已。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节选自徐幹治学)材料二: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冕父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吉林省 吉林市 普通高中 高三上 第一次 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3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