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时代,没有哪个人能够超越自己的时代。人的时代性,也就是人的历史性,因为任何时代都是历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人都是从自己所处的时代和个人处境观察事物和世界的,因此历史性和时代性既是人类认识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不可超越的命运。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不是绝对精神的体现者,而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是生活于具体时代的现实的人。他们的思想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创造的思想学说不仅反映他们所处时代的要求,而且具有超越时代的智慧。真正的思想既有时代性,
2、又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性。有人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提法是不对的。儒学中凡是能留传下来的都是精华;不是精华,早就被历史淘汰了。对于整个传统文化来说,也是如此。这样说对吗?只说对了一半。留传下来的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因为传统文化的流传并非文化自身,而是人的选择,尤其是处于统治地位的统治者的选择。他们是按照他们的标准来进行文化传承的。文化传统的演变并非与社会无关的文化自身的演变,而是要经过时代和历史的过滤与筛选,而过滤与筛选的标准不可能脱离阶级的标准,因为在任何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朱熹选取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当然有他的标准。乾隆编四库全书时的取舍和删改也有其标准
3、。我们处于社会主义中国,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同样有我们的标准,这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人说,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是分不清的。的确,文化不像苹果,烂在哪里,一目了然,可以一分为二,去掉烂的,保留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机体,对待传统文化不可能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经过自己的咀嚼,经过肠胃的消化,这就是阅读和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观。不仅共产党人这样做,历朝历代都在这样做。只是每个时代、每个阶级关于“精华”与“糟粕”的标准不同而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既有筛选又有保留和增加,像流动着的水一样。对我们来说,区别精华与糟粕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毛泽东
4、早就说过,传统文化中有助于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因素就是精华,与之相反的就是糟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助于建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就是精华,一切迷信的、落后的、反动的都是糟粕。所谓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是要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思想资源。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其实都是解读者的解读。能读出什么,取决于解读者。而解读者都是处于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中,他有自己的立场、学术背景或见解。因此,从什么观点来解读传统文化是至关重要的。以西释儒、以儒释儒,抑或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传统文化,其差别之
5、大是不言自明的。在当代中国,儒学研究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肯定是个有争论的问题。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不可能取代儒学,但如果当代儒学研究仍然超不出儒学原有视角,那么无论是照着讲还是接着讲,都仍然囿于儒学传统范围内,充其量是新儒学。如果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仍然处于原有传统之中,而不能生发出新的与时代相适应、与历史进步方向相一致的思想,那么重视传统文化有什么意义呢?传统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能通过激活、碰撞、吸收,产生新的思想。对于当代人而言,优秀传统是思想土壤,是营养剂,而不只是可以食用的果实。我们要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结出当代的果实。我们确实需要儒学专家,但不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培养一批
6、依然方步儒服、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儒者。(摘编自陈先达文化的时代性)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的认识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而伟大的思想家伟大之处,在于他们所创造的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性。B.经过时代和历史的过滤与筛选而留传下来的传统文化,仍然精华与糟粕并存,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传统文化的流传并不是文化自身的事情,而是处于统治地位的统治者按照他们的阶级标准进行选择的结果。D.解读者的立场、学术背景或见解决定了他对传统文化解读的结果,也就是说传统文化怎样解读,取决于解读者。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三段提到朱熹编“四书”
7、、乾隆编四库全书的材料,是为了论证新时代中国对传统文化取舍标准的正确性。B.文章第五段中,毛泽东主席对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论断,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衡量标准。C.在作者看来,儒学研究必须坚持马克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否则无论是照着讲还是接着讲,充其量只是新儒学。D.当代儒学研究如果超不出以儒释儒的局限,不能生发出适应时代、促进历史进步的新思想,那就失去了儒学研究的价值。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3分)A.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这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提供了历史舞台,“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宴应运而生。B.魏晋时期政局动荡,以“竹林七贤”
8、为代表的文人弃官归隐,纵情山水,形成了魏晋特有的文化特征“魏晋风度”。C.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在文化上显示出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势,当时文学、绘画、音乐、建筑等领域都呈现出文化多元的五彩缤纷的景象。D.以西学作为理解儒学的理论参照系统,借助西学的理论框架揭示儒学的深层意蕴,是对待儒学比较合理的一种方式。4.文化具有时代性,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4分)5.文中第4段画线处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式,请简要分析各自阐述了什么道理。(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挂上最后一把锁赵荣发从确定了搬家的日子以后,阿张老伯的心绪便难以平复下
9、来。牵着姐姐的手,跟随着父母从安徽凤阳来到上海的时候,张老伯那时叫阿张,还是个穿着开裆裤的稚童,脑壳后面还拖着一根小辫子!一晃眼,阿张就在这条老街上住了五六十年了,那个凤阳的老家,在他记忆中早已没了什么印象,而这里的一切,都让他熟悉得好像身上的每寸肌肤、每条经脉。记得刚落脚在这条老街时,这里还是个棚户区。父母一边在一个同乡人开的杂货铺里帮工,一边东拼西凑地搭建了两间茅草房,一家四口,从此告别了风餐露宿的流离生活。那时的阿张并不知晓,这两间房在父母心目中占据了多么重要的位置,直至姐姐出嫁。姐姐那天临出门时,母亲拉着她的手含泪说:“招娣啊,我们给你的嫁妆是少了些,不过,这也实在是迫不得已啊!你弟弟
10、将来也要娶亲成家,到那时,我和你爸想把家里的两间房重新翻建一下,这些钱得一点点攒着啊!”姐姐哽咽着说:“妈,你放心吧,我们就姐弟两人,为了弟弟,你们怎么做,我都愿意!”还好,阿张后来考上技校,毕业没几年就找上了对象,父母不用再分心,只管瞅定了日子翻新房。虽然积蓄的钱还不够,但办法总是有的。买不起所有的砖头,阿张和父母,还有抽空过来的姐姐、姐夫,一起用水泥和煤渣做成一块块尺把见方的“合成砖”;凑不齐所有的木料,就到一些废旧料场去添置。终于,从开春到初秋,两间带阁楼的砖瓦房原地而起,靠右面的一间阁楼上还开了一扇“老虎窗”。阿张的父亲拍了拍他的肩,脸上满是自豪:“儿子,这间阁楼就是你的新房了!”迎亲
11、那天,母亲和姐姐在老虎窗上贴上两幅大红剪纸。当天深夜,众人散去,阿张和新婚的妻子并肩站在窗口,望着夜空,周边是斑斑驳驳的灯光,一轮明月挂在远处的几栋高楼顶上,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感激和幸福。两年后,阿张的儿子出生了;再后来,儿子渐渐长大,父母慢慢老去,日子就像一条小河,潺潺流去,波澜不惊。但阿张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痛苦有时,甘甜有时,这一切在阿张看来,都是一种赐予。很长一段时间,家里还没有用上煤气,大热天,一家人都用一只木盆洗澡。阿张常常会提着几只热水瓶,到老街上的“老虎灶”打水,供家人一个个轮着洗澡。那时儿子还小,坐在澡盆里,手脚齐舞,“咯咯”地笑个不停,把大人们的烦恼一扫而光。那年春节,恰逢
12、阿张父母的金婚纪念日。大年初一,姐姐一家三口大清早就赶到老屋,大家一起张罗,有的给老人穿上新衣,陪老人一起看电视,有的忙里忙外地添置物品,擦桌子洗碗碟;自来水哗哗地流,砧墩板啪啪地响,煤气灶嘶嘶地烧,编织起一曲锅盆碗勺交响曲。夜幕尚未降临,电灯早早亮起,一家人围在桌子旁,好不热闹啊!忘了是谁说了声:“这地方小了一点,要不更舒畅!”两个老寿星却马上回驳道:“小一点好啊,小一点更热络!”又过了十来年,阿张的父亲突发脑梗,遽然去世,不到半年,他的母亲也一病不起。老母亲临走这天的黄昏,忽然对阿张说:“儿啊,你得守住这份家业啊!等我家孙子长大了,你也得想办法把房子重新翻一下哦!”阿张说:“妈,你放心,我
13、会按照你的吩咐做的!”父母的离世,让阿张伤心了很长一段时间,怎样完成母亲的遗愿,成了挂在他心头的一件卸不去的大事。谁知,就在儿子也出落成一个大小伙子,变成老伯的阿张和老婆正为翻修房子发愁时,忽然传来了风声。那一天,儿子下班后兴冲冲地告诉他:“爸,我们这里马上要拆迁了,我们再也不用为房子的事情操心啦!”阿张老伯最初还不相信,可这回拆迁却是干脆利落。从召开动员大会到签订协议,满打满算也就一年工夫!邻居们奔走相告:“我们也可以住上高楼,乘着电梯上下楼了!”出人意料的喜讯一开始让阿张老伯返老还童般手舞足蹈,但是,当所有的事情尘埃落定后,他又变得少言寡语起来,有时候在屋里摸索着,大半天也不说一句话。一天
14、,儿子看到阿张老伯坐在床头,摆弄着一把前几年换下的旧锁,便问:“爸,这把锁你还没丢?”阿张老伯头也没抬,说:“为啥要丢,它又没坏,也不占地方,碍你什么事了?”儿子赶紧赔着笑脸说:“对,对,你舍不得,就留着吧!”又一个春节过去了,搬迁的日子终于来了。这一天,搬迁车一早就停在老街上,居委干部和街坊邻居纷纷来到现场送别,阿张老伯的姐姐一家三口也帮着一块拾掇,阿张老伯却径自楼上楼下看了好几遍,直到把那扇老虎天窗关上,把几张旧凳子翻到桌子上,把那把旧扫帚连同旧畚箕一起靠在墙角落,最后才走出大门,转过身子,把大门关上就在这一刻,众人忽然诧异地看到,阿张老伯居然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锁,把它仔仔细细地挂在门搭扣上
15、,“嗒”地锁上。阿张老伯的儿子见状,飞步上前,刚想开口,却见阿张老伯已经转过身来,对着儿子一挥手,一声长腔:“走吧,我们走啰,走啰!”周围一片寂静,阿张老伯的儿子也紧紧咬着嘴唇。他看到父亲的眼眶红润着,只怕再说一句话,他的父亲就会掉下泪来,砸在地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两间房”在阿张老伯和他的父母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寄托着他们丰富而复杂的情感。B.阿张是一个心存感恩而又达观的人,他对“潺潺流去,波澜不惊”的日子有独到的思考和感受。C.金婚纪念日上,两个老寿星的回驳“小一点好”,写出了两位老人安贫乐道、满足现状的特点。D.文中
16、“阿张”“阿张老伯”这一称呼的变化,既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体现了人物角色的变化。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使用动作和心理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实现“建房”心愿以及尽责之后的兴奋与自豪。B.句子中的三组拟声词和一个比喻,把一家人在一起做饭的情景,描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C.句子借助“摆弄旧锁”的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了阿张老伯闲来无事、安然平和的心理状态。D.句子用侧面描写,实写阿张老伯的眼泪,表达他对过往生活的眷恋,也寄托儿子对父亲的理解。8.结合文本,请赏析题目“挂上最后一把锁”的妙处。(4分)9.文章以“从确定了搬家的日子以后,阿张老伯的心绪便难以平复下来
17、”开篇,表达上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简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齐景公问晏子任人对曰地不同宜任之一种责其俱生不可得也人不同能而任之一事不可责遍成。责焉无已,智者不能给;求焉无餍,天地不能赡也。汉哀帝初立,欲匡成帝之政,多所变动。时丞相王嘉上疏曰:“臣闻圣王之功在于得人。虽不能尽贤,天子为择臣,立命卿以辅之。居是国也,累代尊重,然后士人之众附焉,是以教化行而理功立。今之郡守重于古诸侯,往者致选贤材,贤材难得,拔擢可用者,或起于囚徒。昔魏尚坐事系,文帝感冯唐之言,拜云中太守,匈奴忌之;武帝擢韩安国于徒中,拜为梁内史,
18、骨肉以安;张敞为京兆尹,坐免,亡命数十日,宣帝征拜为冀州刺史,卒获其用:前代非私此三人,贪其才器有益于公家也。”“孝文帝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庾氏则仓庾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无苟且之意。其后稍稍变易,公卿以下转相促急,又数以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察过悉劾,发扬阴私,吏或居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中材苟容求全,下材怀危内顾,营私者多。二千石益轻贱,吏人慢易之,众庶知其易危,小失意则有离叛之心。前山阳亡徒苏令等纵横,吏士临难,莫肯伏节死义,以守相威权素夺也。孝成皇帝悔之,下诏书,二千石不为纵,遣使者赐金,慰厚其意。诚以为国家有急,取办于二千石,二千石尊重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泰安市 2023 2024 学年 高三上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3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