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淮安位处苏北平原,东近大海,西接皖北,北通齐鲁,南望吴越,自古以来一直是物华天宝之地、钟灵毓秀之区。境内河湖水系密布,古淮河与大运河在此交汇,历代均视为扼守南北要冲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亦为漕运枢纽、治水中心。汉代以降,淮安地区人文荟萃,名士豪杰辈出,在军事、政治、文学、艺术等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不愧人杰地灵之誉。凡此种种,赋予淮安以特殊的历史文化底蕴。淮安地区丰厚的文化底蕴不但是今天淮安人引为自豪的历史遗产,同时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完
2、全有资格成为一个独立的地域文化研究领域。淮安历史文化学(简称“淮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淮安地方文献研究。历代与淮安有关的文献资料数量极多,包括史书、方志、诗文、笔记、碑刻、档案、舆图等等。这些文献是我们今天研究淮学的主要基础,相关史料的搜集、校勘和考证工作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价值。由于相关文献总量很大,卷帙浩繁,除了已经出版的重要典籍之外,今后还可在一些较冷僻的史料以及海外资料、图画和旧照片的搜集上多下功夫,进一步充实地方文献的宝库。二是淮安地区历史与漕运、水利、军事、经济、盐务等专门史研究。古代淮安名称多变,辖境范围时常调整,历史沿革复杂,有很多内容需要仔细探究。更重要的是,淮安
3、长期承担漕运中心、治水中心、军事重镇、盐务管理中心等职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漕运、水利等专门史不可替代的重要研究对象。淮安历史研究中有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尤其值得关注,就是与淮安有关的历史名人研究。淮安地区盛产名人,代有英贤,如汉代的韩信、枚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陈琳、步骘、鲍照,唐代的赵嘏,宋代的梁红玉,明代的吴承恩、沈坤,清代的阎若璩、吴鞠通、边寿民、关天培、刘鹗,近代的周恩来、周信芳、罗振玉、郎静山、周作民,其中包含军事家、政治家、学者、作家、诗人、画家、京剧表演艺术家等不同类型,不但数量众多,而且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多的影响,足以令其他地区艳羡惊叹。除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名人之
4、外,历史上还有很多名人曾经在淮安地区做官、寓居,如宋代的米芾、元末的施耐庵,同样也与淮安结下了深厚的缘分。这些名人是淮安的骄傲,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后人景仰。三是淮安地区古代城市、建筑、园林及文物保护研究。淮安古城建城的时间超过1600年,历代修建的衙署、宅第、寺观、园林、会馆、桥闸、陵寝等建筑物也尚有一些遗物、遗址留存,例如漕运总督署遗址、淮安府署、文通塔、镇淮楼、清江大闸、洪泽湖大堤、清江文庙、涟水月塔以及若干寺观祠庙、名人故居,这些建筑和园林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是不可再生的物质遗产,其中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才情,对于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四是淮安地区文
5、学、书画、戏曲、烹饪、宗教及民俗艺术研究。淮安是文艺昌盛之乡,先辈在诗词、小说等文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枚乘、枚皋父子的汉赋,建安七子之一陈琳的文章,唐代诗人赵嘏的诗,明代大文豪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清代女作家邱心如的弹词笔生花,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诗文作品传世,仅府志、县志中艺文志所载就已经非常可观。此外,淮安在书画方面具有深厚的传统积淀,名家名作不断涌现;戏曲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水准,京剧与淮剧、淮海戏等地方戏种都曾经鼎盛一时。淮安又是淮扬菜的诞生地,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烹饪水平出神入化;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也有较大的特色。以上内容大多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以上淮学四
6、大分支领域并非泾渭分明,而是相互交叉,互为倚助,要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往往还有赖于不同学科的融合互补。淮安历史文化是一种典型的“水文化”,又处于南北分界线上,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包容性。未来淮学研究应该放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宏观视野与微观探究并重,既充分认识淮安文化的独特性,又能与徽州、扬州以及运河沿岸其他地区展开比较研究,扬长避短,兼收并蓄。具体学术研究的开展可采用当地政府、文化部门主导与民间学术团体自发组织相结合形式。研究者的范围不限于本地的高校、研究机构以及相关专业的学者,应该扩大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范围,建立国际性的淮学研究会,定期出版学术刊物,举办国际研讨会,吸引更多的外地专
7、家和学者参与其中,通过政府、学界和民间共同努力,积极倡导、宣传,扩大淮学的影响,做到“立足于淮,辐射全球”。淮学不是故纸堆中的旧学问,而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新学科。从大处说,通过对淮安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推陈出新,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的文化精神;从小处说,对于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节选自贾珺应许世上有“淮学”,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淮安地区丰厚的文化底蕴是珍贵的历史遗产,也是淮安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地域文化研究领域。B.淮安历史名人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影响广泛,他们是淮安的骄傲,其丰功伟绩值得后人景仰,是开
8、展淮学研究的宝贵财富。C.淮安地区的衙署、文学、书画、戏曲、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都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D.淮学是现实意义很强的新学科,它对延续城市文脉,提升淮安城市的文化精神和推动文化产业意义重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淮安地方文献资料数量很多,它是研究淮学的主要基础,需要做好相关史料的搜集、校勘和考证工作。B.淮安的古代建筑和园林,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才情,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不可再生的物质遗产。C.淮学四大分支领域,相互交叉、相互倚助,只有依赖不同学科的融学互补,才能取得淮学突破性的成果。D.淮安历史文化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
9、包容性,且与大运河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属于典型的“水文化”。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的不能作为“淮学”论据的一项是(3分)A.明朝胡丹凤刻印图书漂母祠志,采辑古今有关漂母的事迹诗文,共计七卷,包含纪实、艺文、古迹等。B.淮安楚州出土的东魏石刻铭文造像碑,碑文共七行153字,内容为祈求国祚无穷、三宝永隆、家口平安。C.淮安市区的清晏园,拥有“江淮第一园”美称,是我国治水和漕运史上唯一保存完好的府署园林。D.淮安地区的文学、书画、戏曲、烹饪、宗教等引起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等人的热切关注4.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5.某校开展“家乡文化生活”学习活动,李然同学所在组确定以“弘扬
10、西游文化,唱响西游品牌”为研究主题。请结合本文所述,概括助力研究开展的策略。(6分)(二)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吊挂及其它 孙犁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吊挂每逢新年,从初一到十五,大街之上,悬吊挂。 吊挂是一种连环画。每幅一尺多宽,二尺多长,下面作牙旗状。每四幅一组,串以长绳,横挂于街。每隔十几步,再挂一组。一条街上,共有十几组。 吊挂的画法,是用白布涂一层粉,再用色彩绘制人物山水车马等等。故事多取材于封神演义三国演义五代残唐或杨家将。其画法与庙宇中的壁画相似,形式与年画中的连环画一样。在我的记忆中,新年时,吊挂只是一种装饰,站立在下面的观赏
11、者不多。因为妇女儿童,看不懂这些故事,而大人长者,已经看了很多年,都已经看厌了。吊挂经过多年风雪吹打,颜色已经剥蚀,过了春节,就又由管事人收起来,放到家庙里去了。吊挂与灯笼并称。年节时街上也挂出不少有绘画的纸灯笼,供人欣赏。杂货铺掌柜叫变吉的,每年在门前挂一个走马灯,小孩们聚下围观。 锣鼓村里人,从地亩摊派,置买了一套锣鼓铙钹,平日也放在家庙里,春节才取出来,放在十字大街动用。每天晚上吃过饭,乡亲们集在街头,各执一器,敲打一通。说是娱乐,也是联络感情。 其鼓甚大,有架。鼓手执大棒二,或击其中心,或敲其边缘,缓急轻重,以成节奏。每村总有几个出名的鼓手。遇有求雨或出村赛会,鼓载于车,鼓手立于旁,鼓
12、棒飞舞,有各种花点,是最动人的。 小戏小康之家,遇有丧事,则请小戏一台,也有亲友送的。所谓小戏,就是街上摆一张方桌,四条板凳,有八个吹鼓手,坐在那里吹唱。并不化装,一人可演几个角色,并且手中不离乐器。桌上放着酒菜,边演边吃喝。有人来吊孝,则停戏奏哀乐。男女围观,灵前有戚戚之容,戏前有欢乐之意。中国的风俗,最通人情,达世故,有辩证法。富人家办丧事,则有老道念经。念经是其次,主要是吹奏音乐。这些道士,并不都是职业性质,很多是临时装扮成的,是农民中的音乐爱好者。他们所奏为细乐,笙管云锣,笛子唢呐都有。最热闹的场面,是跑五方。道士们排成长队,吹奏乐器,绕过或跳过很多板凳,成为一种集体舞蹈。出殡时,他们
13、在灵前吹奏着,走不远农民们就放一条板凳,并设茶水,拦路请他们演奏一番,以致灵车不能前进,延误埋葬。经管事人多方劝说,才得作罢。在农村,一家遇丧事,众人得欢心,总是因为平日文化娱乐太贫乏的缘故。 大戏农村唱大戏,多为谢雨。农民务实,连得几场透雨,丰收有望,才定期演戏,时间多在秋前秋后。 我的村庄小,记忆中,只唱过一次大戏,虽然只唱了一次,却是高价请来的有名的戏班,得到远近称赞。并一直传说:我们村不唱是不唱,一唱就惊人。事前,先由头面人物去“写戏”,就是订合同。列时搭好照棚戏台,连夜派车去“接戏”。我们村庄小,没有大牲口(骡马),去的都是牛车,使演员们大为惊异,说这种车坐着稳当,好睡觉。 唱戏一般
14、是三天三夜。天气正炎热,戏台下万头攒动,尘土飞扬,挤进去就是一身透汗。而有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在此时刻,好表现一下力气,去“扒台板”看戏。所谓扒台板,就是把小褂一脱,缠在腰里,从台下侧身而入,硬拱进去。然后扒住台板,用背往后一靠。身后万人,为之披靡,一片人浪,向后拥去。戏台照棚,为之动摇。管台人员只好大声喊叫,要求他稳定下来。他却得意洋洋,旁若无人地看起戏来。出来时,还是从台下钻出,并夸口说,他看见坤角的小脚了。在农村,看戏扒台板,出殡扛棺材头,都是小伙子们表现力气的好机会。 唱大戏是村中的大典,家家要招待亲朋,也是孩子们最欢乐的节日。直到现在,我还记得一个歌语,名叫“四大高兴”。其词曰:新年
15、到,搭戏台,先生(学校老师)走,媳妇来。反之,为“四大不高兴”。其词为:新年过,戏台拆,媳妇走,先生来。 可见,在农村,唱大戏和过新年,是同样受到重视的。 拉洋片劳动、休息、娱乐,构成了生活的整体。人总是要求有点娱乐的。 我幼年的时候,每逢庙会,喜欢看拉洋片。艺人支架起一个用蓝布围绕的镜箱,留几个眼孔,放一条板凳,招揽观众。他自己站在高凳上,手打锣鼓,口唱影片的内容情节,给观众助兴。同时上下拉动着影片。 也就是五六张画片,都是彩画,无非是一些戏曲故事,有一张惊险一些,例如人头落地之类。最后一张是带点儿“彩”的,我记得题门叫“大闹瓜园”。 每逢演到这一张的时候,艺人总是眉飞色舞,唱词也特别朦胧神
16、秘。到了热闹中间,他喊一声:“上眼!”然后在上面狠狠盖上一块木板,影箱内顿时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了。 他下来一一收钱、并做鬼脸对我们说: “怎么样小兄弟,真看吧?” 这种玩意,是中国固有,可能在北宋时就有了。 以后,有了新的洋片。这已经不是拉,而是推。影架有一面影壁墙那么大,有两个艺人,各站一头,一个人把一张张的照片推过去,那一个人接住,放在下一格里推回。镜眼增多了,可容十个观众。 他们也唱,但没有锣鼓。照片的内容,都是现实的,例如天津卫的时装美人,杭州的风景等等。 可惜我没有坐下来看过,只看见过展露的部分。 后来我在北平,还在天桥拉洋片的摊前停留,差一点叫小偷把钱包掏去。 (节选自孙犁乡里旧闻
17、,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里逢丧事请小戏,谢雨则唱大戏,在作者看来大戏小戏受欢迎的原因是平时文化娱乐太贫乏。B乡村春节时期有悬吊挂的风俗,文章对吊挂的画法、内容、形式、受众均做了解说,使得吊挂舞动如在眼前。C灵前悲伤,戏前欢乐。这与陶渊明挽歌“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有异曲同工之妙,显示出人们对生死的通透。D唱大戏时,看戏扒台板是小伙子们表现力气的好机会,这种行为与鲁迅笔下的“看客”别无二致。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这句话统摄全篇,是文眼,表现了作者的故土之思。 B“硬拱”“扒住”“往后一
18、靠”,一连串的动词再现了扒台板的小伙子体格好力气大,富有画面感。C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回忆的口吻,讲述过程中回忆和现实相交织,使作品的意蕴更加丰富。D文章描写过去中国北方农村的生活和风俗,展现了农民的生活境遇,具有现实主义风格。8.请简要赏析划线句子的表达特色。(6分)9.俗话说“他乡纵有当头月,不及家乡一盏灯”,这句话用于孙犁晚年所作的乡里旧闻最是恰当。请分析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夫有非常之时势,然后有非常之英雄;有非常之英雄,然后建非常之功业。人有非常之功业,而名以立;国有非常之功业,而
19、邦以兴。是故时势也、英雄也、功业也,立名之基础,兴邦之利器也。然而立名事末,兴邦事伟。既有非常之时势,要必有非常之功业建之于国以固邦本始克成非常之英雄耳。且夫天下承平,四海晏乐,非非常之时势也。家国铜驼之感,宗庙有禾黍之悲,大厦将倾,扶危有待众木。国运既替,光复必俟后人。是诚所谓非常之时势矣!间尝读史,至晋刘琨“或多难以固邦国”一语,不禁深致服膺。知有非常之时势,适足以兴固邦本,挽已坠之家国也。当夫西汉末造,中原纷扰,新莽窃篡,光武以一余裔,卒致中兴之志。战国之际,越并于吴,为人奴隶,供人驱使,勾践以亡国之君,乃达报吴之念。斯二君者,处国破家亡、宗庙丘墟之际,乃能转危为安,重整山河,何哉?盖子
20、舆氏有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患既开,外侮斯乘。当是时也,忧时之君,爱国之士,目击受他人之凭陵践踏已甚,乃发愤图强,卧薪尝胆。一旦羽毛丰满,登高而呼,久困之民必揭竿而随,不达再兴之域、邦固之境,未之有也。故俾斯麦乃能挽已颓之大厦,不十年乃复兴;加里波第乃能拯久替之国运,使数千年之古国复立于今之新世界中。由是以观古今东西,处非常之时势者,均可以成非常之功业。多难兴邦,刘子诚不我诬也。然返察吾国,自海禁大开,强邻逼处。鸦片之役,英人侵我;越南之战,法人欺我;布楚之约,俄人噬我;马关之议,日人凌我;及乎庚子,诸国协力以谋我。事急矣!时逼矣!非常之势,多难之秋,至斯亦云极矣!呜呼!莽莽神州,已倒之狂
21、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弱冠请缨,闻鸡起舞,吾甚望国人之勿负是期也。不然多难既不足以固邦国,时势亦不足以造英雄。兴汉心无,报吴志没。加里波第不作,俾斯麦之已亡。衰草斜阳,行将会铜驼于荆棘;中原故趾,当必见披发于伊川。则刘子所谓或字之义者,殆在是欤?悲夫! (节选自周恩来或多难以固邦国论,有删改)注 刘琨:爱国志士。少年时与祖逖一起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俾斯麦:德国统一过程中的功臣,被称为“铁血宰相”。加里波第:意大利国家独立和统一运动的杰出领袖。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载:周朝大夫辛有到伊川(今河南,伊河所经之地)境,见有人披发在野外祭祀,他哀仪礼已亡,叹中原之地风俗已堕落为蛮夷之举。时间不长
22、,外族入侵伊川。后因用为咏国难将至之典。此篇作于1916年,周恩来面对袁世凯接受日本妄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而发表看法,时年18岁。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上。(3分)要必有非常之功业A建之B于国C以固D邦本E始克F成G非常之英雄耳。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铜驼,铜铸的骆驼。汉朝曾铸有铜驼二只,夹路相对,文中表示国家强盛。B.禾黍,庄稼。一般指宫室成了农田,长满禾黍,文中借以感慨故国破败。C.中兴,国家由衰落而重新兴盛。文天祥曾言“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D.请缨,自请出征杀敌。源见“终军请缨”,谓自
23、告奋勇除灭边患。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一个人只有建立了非同寻常的功业,才能确立功名;国家建立非同寻常的功业,才能得以兴盛。B.晋朝刘琨提出了“或多难以固邦国”的观点,对此作者深以为然,表示高度的赞同和发自肺腑的钦佩。C.为证实“或多难以固邦国”,作者涉古及今,旁征博引,通过光武中兴和勾践灭吴等例子加以论证。D.作者用“弱冠请缨”“闻鸡起舞”两个典故勉励国人振奋精神,在此基础上强调“多难”并不能“固邦国”。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多难兴邦,刘子诚不我诬也。(4分)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4分)(琵琶行(并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淮安市 2023 2024 学年度 上期 调研 测试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3290.html